第647章 退避三舍

贾诩可不是自己来的洛阳,他是被曹丕一封私人书信,给招到洛阳的。

这事儿,还得从满宠离开洛阳,前往长安督军开始说起。

本来呢,曹丕这次出征,至少从纸面阵容上来看,文臣武将是真的不少。

文臣方面,有蒋济,刘晔,满宠,贾逵,孙资,刘放等,武将方面,有曹真,张郃,郭淮,张辽,徐晃,曹休,司马懿等,可以说是济济一堂。

但这个打仗吧,就是这样,打着打着,曹丕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这才发现,好像自己身边,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了。

武将倒还好说,毕竟这些将军基本都是驻扎一地,而且明显还都够用,暂时不用着急。

但谋士这边,曹丕发现自己身边除了一个刘晔勉强还能出主意外,剩下的都是玩政治的。

军略这个东西,跟政治是真的不一样,孙资,刘放两人虽然政务娴熟,但终究对军略的理解相当的浅薄,指望他们出主意给自己,那曹丕还不如问刘晔呢。

因此,曹丕发现自己谋士不足后,立刻给身在邺城的贾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择日南下,来洛阳这里给自己参谋军务。

而贾诩呢贾诩确实是个老狐狸,非常擅长浑水摸鱼。

可也正因此,贾诩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摸鱼,天子会觉得高兴,什么时候摸鱼,会让天子觉得难受因此,贾诩在接到曹丕的私人信件后,根本没有多做准备,当天就直接坐车架离开邺城,南下直奔洛阳。

这才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到了曹丕的面前。

曹丕看着已经七十多岁,一脸风尘仆仆,但依然赶到洛阳听命的贾诩,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感动。

本来曹丕的意思,是让贾诩先好好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明天再议事,但贾诩拒绝了。

“陛下,老夫来时,闻听前方战事颇紧,还请陛下细言之,军情紧急,不可耽搁。”

贾诩这话说的,又一次把曹丕给感动到了。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这帮世家嘴里的“无德之辈”.大敌当前,“无德之辈”想着为国出力,你们这帮“有德”的世家大族们,就惦记着挖我的那点屯田民。

特么谁才是真正的“无德之辈”?!

曹丕感动之下,也不想驳了贾诩的面子.当下,拉着贾诩,赶紧说起了如今的前线战况。

而贾诩嘛贾诩心说我就是客气客气,这么说不显得我一心为国嘛还真的就直接商议军情啊?!

可听着听着吧,贾诩脸色也凝重了。

战况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确实是不能再久等的,耽误一天的功夫,都有可能会出大事儿。

但有一点,贾诩是真的很好奇——前线的那帮将军们,到底是怎么了?!集体降智了?!怎么能打成这个样子的?!

贾诩是真的不理解,三线战事,除了南阳张辽那边是自家主君瞎指挥造成的后果,另外两线的将军们,对这样的战况,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尤其是关中方面。

固然,关中战事失利的主要责任,是夏侯楙的不战而逃,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战事之中,郭淮,曹真,张郃三个人,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决断瞻前顾后,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深陷困境不思快速突围,居然还幻想着反攻眉县你们这帮人就没想过万一反攻失败后,整个关中和三辅要承受什么样的损失么?!

怪不得天子都不跟自己玩客套了呢,如今的战事,确实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关头了。

而贾诩一边皱眉,一边询问天子,对如今的局面,天子可有决断。

如果曹丕有决断了,那贾诩就不会越殂代疱,只会在曹丕决断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建议和修改,绝对不会去反对曹丕的决断。

如果曹丕没有决断,这时候贾诩才会选择说出自己的决断,给曹丕提供参考。

这就是老狐狸的生存之道。

因此,当曹丕说了刘晔的上中下三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后,贾诩只是简单的瞄了一眼刘晔,对刘晔的上中下三策,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实话实说啊,虽然刘晔的策略里包含了太多的弯弯绕绕,但贾诩一眼就能看出,刘晔的策略中,所谓的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曹丕如果执行这个策略,虽然有些风险,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方法但很显然,曹丕对这三个策略都不满意。

既然天子对这三个策略都有所不满,那贾诩干嘛还要去评价,这三个策略,到底哪个更好呢?!

天子问自己的,是自己有没有什么谋略,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不是让自己来帮天子在这三个策略中做出选择。

因此,贾诩对着目前的形势,各种情报分析文稿,认真的阅读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琢磨用词。

“老臣倒是有一计,只是有些欸.”

贾诩这个吞吞吐吐的劲,给曹丕憋够呛。

“太尉有话,不妨直说,我自有判断。”曹丕赶紧的许诺催促着,说道。

贾诩一听这话,顿时了然,微微一笑,说道,“天子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典故?!”

“退避三舍?!”曹丕闻言一愣,然后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很显然,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文学批评家,退避三舍的典故,曹丕不可能不知道。

这个典故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曹丕需要考虑的,是贾诩提到这个典故的背后意义。

这是让自己选择一时的退让,来换取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可问题是,向谁退让呢?!

总不能是向蜀贼退让吧?!

两家可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一个号称是禅让代汉,一个是号称延续汉室两家的立国基础就是互相矛盾的,根本不存在退让的可能。

所以.太尉的意思,是让我对江东小儿退让?!

难道是让自己选择刘晔的策略,承认孙权小儿的帝位,然后用青徐和淮南剩余的城池,换取孙权再次背刺荆州?!

实话实说,这主意,看着还行,但孙权小儿,会这么容易上钩么?!

再一个,从内心上来说曹丕觉得膈应啊。

刘备当世英雄,如果不从他继承汉室的行为来看,他称帝倒也够资格.孙十万,他凭什么?!

曹丕心里一阵扭曲,怎么想都觉得这么做憋屈。

因此,曹丕微微抬头,小心的问贾诩,说道,“太尉之意,可是要我用子扬之计,诱孙权反攻荆州?!”

贾诩一听这话,也是一愣,随即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子扬之计虽好,却也要对人用孙仲谋阴而无信,若用此计,不过是徒失土地城池尔。再者,江东鼠辈,徒仗酷烈横行于世,我大魏堂堂之国,何须对其退让,若如此作为,岂不为天下所耻笑?!”

不是,先不说江东那边是不是这么不堪.您老这意思,是让我跟刘备退让?!

曹丕真的不解了。

对江东退让吧,多少还能落点好处,而且江东势弱,尤其在平原之地,就算割给江东青徐之地,只要等长安这边击退了刘备,腾出手来了,转头收拾那帮陆战弱鸡的江东鼠辈,轻而易举。

但你对刘备退让.让刘备占领了关中,再想要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诩见曹丕不解,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

“方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纵使我等不愿,顷刻间,亦灭不得蜀,平不得吴。然江东之地,多为守成之辈,本不足为虑,今日所仗者,不过周瑜等辈一时之气尔。西蜀之地,虽有勇略,然刘备终究是外人入主,且又年老,若其亡故,蜀地必然不稳,其势必不久也。今我大魏,雄踞天下精华之地,只需保证中原,河北腹心不丢,养精蓄锐,待时日长久,蜀吴皆非我等对手也。”

“昔日天子下诏,征讨江东,今日若轻而退兵,任由江东鼠辈据有青徐,必为天下所笑,故此,青徐之地,天子当命诸军奋起以退江东。南阳之地,乃中原腹心门户,此地亦不可丢,故此天子当速派大将援军前往驻守,且不可大意。唯有关中之地.昔日关中为马韩二贼所据,太祖武皇帝依然举全国之兵南征荆楚,可见此地虽重,却非不可丢失之地。天子只需遣一员大将镇守潼关,待退南阳之敌后,天子可闭关以自守,休养生息,带天下有变之时,关中可复夺也。”

“此臣所谓“退避三舍”之计,还请天子详查。”

老狐狸贾诩,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865章 战后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894章 撤离第540章 散关之战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265章 蝗灾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383章 分配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103章 长坂坡之战(二)第49章 大胜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1156章 开始撤军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245章 接连败阵第203章 草率的汉中攻击战第916章 摩擦结束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434章 江东二连击第1097章 坏消息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1102章 追击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964章 洛阳战事(一)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391章 调人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293章 于禁的决策第423章 鏖战第700章 收尾第1078章 交易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433章 巧遇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25章 徐庶第269章 清闲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004章 邀约第433章 巧遇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051章 战略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757章 离间计第26章 找原因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666章 败退第808章 添油第55章 拜师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43章 输了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372章 密谋第449章 吴王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909章 谈崩第99章 弃新野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988章 巧合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238章 改良第757章 离间计第79章 巡视防务第89章 救援魏延第390章 杂章第1136章 出卖第146章 回府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391章 调人第171章 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