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曹魏议事

天子相招,司马懿不敢怠慢。

纵然心中忐忑,他也赶紧安排好宛城防务,快马加鞭,直奔洛阳,参与议事。

等到了洛阳,司马懿见到了曹叡,才稍微松口气。

曹叡召见他后,态度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在详细询问了宛城防务,荆州反应后,好生夸奖了一番司马懿镇守之功,给了一些赏赐,然后就让司马懿暂且住下,待来日议事。

从曹叡的态度上,司马懿看不到跟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态度,可以让司马懿稍微松口气,但还不至于放下所有的顾虑。

有一点,让司马懿还是感到有些不安。

自己回到了洛阳,同为世家出身的辅政大臣陈群,连个拜帖都没有送来这很不正常。

实话实说,司马懿和陈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但两人同为辅政大臣,又都是世家出身就算陈群真的忙于国事无暇来探望司马懿,一封拜帖还是可以送来的,这算是礼节性的交往啊。

可陈群根本没送。

这就让司马懿觉得事情有所蹊跷了。

但一时间,司马懿还真的找不到太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就算真的找到了,他司马懿又能怎么办?!

天子猜忌你,你身在洛阳,难道还能就地造反不成?!

因此,司马懿只能是按捺住内心的不安,冷静思考,应对来日的议事。

这个时间,也没有让司马懿等太久,也就是司马懿抵达洛阳的第五天,曹真从函谷关赶回洛阳,曹叡在隔天就召开了这个议事会议。

不是正儿八经的朝议,有些事情,一经过朝议后,基本就成了定局,该知道的人,不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因此,一些涉及机密的事情,必须是先在自己的小圈子内达成一致后,才能正式的拿到朝议上去说,说完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执行了。

曹叡也算是少年继位了,二十几岁就登基,自己的心腹班子还没有来得及培养起来,因此,这次议事,依然是曹丕留下的班底,在帮曹叡出谋划策。

四大辅政大臣全都到齐,外加上两个狗头军师孙资,刘放,以及秦朗。

秦朗的出现,确实有些出乎包括孙资刘放在内的其他六人的意料。

秦朗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算是曹操的假子。

秦朗的老爸是秦宜禄,本是吕布的部将,曹操攻灭吕布后,纳了秦朗的母亲杜氏,把秦朗收养在宫中,成为曹操假子。

这就是秦朗的特殊身份。

顺带一提,这事儿出自《献帝传》,裴松之引用做注解了秦朗的来历。

但里面的记载吧.嗯,都点不太好评价,感觉曹操,关羽,刘备都有被黑的意思,真实性如何,见仁见智,心中各有论断了。

但有一点,秦朗确实是曹操的假子,而且他历任曹操,曹丕两代人,都没有任何仕官的经历,到了曹叡时期,曹叡反倒是对他很看重。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曹叡很欣赏秦朗,召见秦朗时,时常会很亲切的称呼秦朗的小名“阿苏”。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亲密的称呼,代表了曹叡对秦朗的信任.但怎么想都觉得有点问题啊。

秦朗是曹操的假子,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按辈分,秦朗应该比曹叡要高一辈的啊.侄子称呼叔叔小名,啥情况?!

反正吧,就.很奇怪。

但不管如何,曹叡确实很欣赏秦朗,因为秦朗为人低调,身为曹操假子,不出仕则不问朝政,出仕后也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重要的是,以秦朗的身份关系,这十几年里,他没有举荐过任何一个人。

这个举动,就非常符合曹叡的胃口。

有能力的人,应当得到举荐,为朝廷效力但这不意味着,不管有没有能力,只要关系亲近,就都能得到举荐。

这就是曹叡最讨厌的“浮华之风”。

也因此,曹叡对秦朗的低调,守本分是越发的欣赏,甚至,允许秦朗参与到如此重要的议事中来。

而秦朗呢秦朗这个人,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认知的很清楚的。

虽然曹叡允许他参与到这次议事中,但秦朗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存在的目的,不过是曹叡培养自己班底的讯号而已。

论身份地位,他肯定比不上四大辅政大臣的,论资历经验,他也比不上孙资,刘放二人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只要存在于这个大殿就可以了,其他的话,不必多说,天子也不希望自己多说。

因此,秦朗把自己的地位摆的很低,也摆的很正,四大辅政大臣眼看秦朗这么乖巧,倒也没有太在意他的存在。

主要还是议事。

“蜀地细作报告,去年年底蜀贼秦州羌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叛,不过数月,叛乱已定,然诸葛亮依然滞留秦州不归,不知何为。”

“关中细作来报,关中蜀贼近月异动连连,兵力调动频繁,又新招募近万郡兵从役,每日操练,似有用兵之意。”

“凉州细作来报,蜀贼赵云近日领凉州骑兵南下,屯驻武威郡,疑有和秦州诸葛亮合军之意。”

“关外西北等地,今年以来,兵力调动频繁,臣恐蜀贼有进犯关内之意还请陛下明察。”

身为镇军大将军,雍凉都督的曹真,在曹叡面前陈述了自己得到的情报,最后做出了一个结论——蜀贼如此异动,恐怕是要对关内用兵了。

这可不是一个小事,如果蜀贼真的集全国之力,再次发动北伐.如今的局势,曹魏已经不可能用一个地区的兵力和后勤来对抗了。

一旦让蜀贼真的突破了三关,进入中原,那对曹魏来说,就是致命性的打击。

这事儿,确实值得曹叡召集四大辅政大臣一起商议。

而曹叡面临这样的危机,倒也展现出了一个合格明君的素养,虽然也很担心,但并不慌乱。

在仔细思考了一下后,曹叡没有回答曹真的问题,而是转头,看向了司马懿,问道,“骠骑将军久镇南阳,不知荆州方面,有何异动?!”

曹叡这个问题问的,就显得他的思路很清晰。

前两次蜀贼北伐,都是两路进攻,一路进攻关中,一路进攻南阳,两面夹击,遥相呼应。

这次蜀贼在关中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是不是真的要对关内用兵,并不能完全确定。

曹真在这里给出的情报,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实际情报如何,曹真没说,不代表曹叡不知道。

诸葛亮滞留秦州不归,也不是只有对关内用兵一种可能.秦州羌人内乱反复,诸葛亮要用兵力镇压地方,凉州,雍州需要调兵遣将以防万一,这种可能也是有的。

再一个.万一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又掌控精锐北军后有了异心,又或者是蜀贼的伪天子刘禅对诸葛亮有了猜忌呢?!

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秦州,雍州的调兵,未必就是冲着关内来的,而是冲着秦州去的。

这些可能性,都是有的,而且曹叡和曹真,也都收到过类似的秘密情报分析。

只不过曹真凭借自己的经验,觉得这种可能性真的不大,故此不做理会,而曹叡终究是经验欠缺一点,他需要其他佐证来证明。

而最好的佐证,就是荆州方面有没有异动。

如果荆州军团也在做北上进攻的准备,那不用问了,就是蜀贼又要北伐了。

但如果荆州军团没有异动.那情况如何,还真的有点不好说了。

而蜀贼荆州军团的动向,肯定是要问坐镇南阳,兼署荆,豫二州事的骠骑将军司马懿了。

司马懿一听曹叡问话,顿时也起身,一边作揖行礼,一边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梳理一下自己要说的话。

因为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那封劝降信,也没有人没事儿吹捧自家二子,行捧杀的离间计,那司马懿直接实话实说,不需要避讳什么。

但如今的情况全然不同了,司马懿说话,必须再三小心,不要引起天子对自己的猜忌。

可.特么这几年,蜀贼的关羽身体情况不佳,再加上跟东吴翻脸,要布防的地方太多,荆州军团老实的很,连襄樊战线,蜀贼都呈现出一副就地防守的架势。

这要是如实回报给曹叡的话,曹叡到底会怎么想,司马懿真的不确定。

曹叡的性格如何,常年镇守在外的司马懿并不了解,万一这是一个表面大度,内里小心眼的君主,那该怎么办?!

不是不可能的,毕竟先帝的性格嗯,不该这么想,先帝对他司马懿还是很不错的。

可如今的天子,到底是曹叡,不是曹丕.万一回头曹叡问自己,为什么荆州军团这么老实了,你司马懿还不主动出兵,收复南阳全境?!

这要怎么回答?!

别忘了,汝南的曹休,隔三差五的因为这个事儿弹劾自己.天子虽然每次都驳回了,但实际怎么想,又有谁知道?!

三人成虎的事儿,司马懿饱读诗书,怎么可能不知道!!!

第1054章 水战(二)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468章 马超的神奇操作第969章 占便宜的东吴第906章 安抚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50章 毌丘俭的决断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586章 险计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715章 救灾第588章 山路第103章 长坂坡之战(二)第781章 右扶风第902章 折中第89章 救援魏延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427章 人情交换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620章 溃败第1082章 战略制定第503章 谁谨慎?!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755章 轻松获胜第518章 二将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847章 潼关之战(二)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954章 不对劲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60章 陆凯的眼光第1135章 接应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812章 击溃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1069章 休战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118章 苦肉计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810章 劝降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847章 潼关之战(二)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37章 一顾茅庐第477章 改制第449章 吴王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81章 冲阵第1180章 卫氏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246章 去成都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5章 兄长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914章 压力第228章 战与和第425章 寻仇第871章 渗透战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143章 庞统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812章 击溃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1025章 变数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