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

陈祗忽悠着麾下的乌合之众继续往槐里县前进,而槐里县城外的郭淮军和吴懿率领的北军,终于是见到了面,并且已经准备开战了。

郭淮早早的就领兵严阵以待,而吴懿也没有放轻敌的错误,早早下令士卒做好了战斗准备。

双方在槐里城下面对面,吴懿一看郭淮军的列阵方向,自然就明白郭淮早有防备,想要用突袭取胜,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同样,郭淮一看吴懿领军的行军速度,军容严整,也知道敌军将领并非泛泛之辈,想要打敌军一个立足未稳,恐怕也不现实。

双方都明白,这恐怕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但郭淮有信心。

自己有一万一千步卒,外加五千骑兵,面对敌军八千步卒和槐里城内的三千残军,怎么想都不会输。

尤其是骑兵,给了郭淮强大的底气。

因此,郭淮在两军列阵完毕后,率先发动了进攻。

一方面,抢攻可以有效的提升士气,显示自己底气十足,另一方面,郭淮也不认为自己到了需要被动防守的地步。

毕竟自己是兵力和战力的优势方。

当然,郭淮到底也是名将,有着自己作为名将的谨慎和作战方式。

郭淮并没有一开始就大军压上,全面进攻,而是让秦朗率领五千骑兵运到到侧翼压阵,自己指挥麾下的五千步兵发起进攻。

这是试探性的进攻,郭淮需要了解对手的步兵战力,同时也需要看一下敌军将领的指挥方式。

而吴懿的应对,就相对简单粗暴了许多——全线压上。

站在吴懿的立场上,这么做也是正常的。

吴懿只带了八千北军提前赶到了槐里,身后的援军距离自己还有两天的路程,而驻守在槐里城内的守军,吴懿也不敢指望,他必须在一开始就尽全力应战,占据主动。

所以,当郭淮派出五千士卒试探性进攻的时候,吴懿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全线压上。

然后郭淮就傻眼了。

倒不是傻眼吴懿的应对,郭淮这点经验还是有的。

真正让郭淮傻眼的,是汉军的战斗力。

五千魏军对阵八千汉军,郭淮确实想过自己的士卒可能会处在下风,但.双方交手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郭淮就发现,自己的前沿士卒就有支撑不住的迹象。

这太出乎郭淮的预料了。

郭淮其实跟大汉北军交手过,那是在五年前蜀汉的二次北伐时期,当时郭淮率领着曹魏的中央禁军精锐,对阵刚刚成军不到两年的大汉北军。

结果是中央禁军可以压着大汉北军进攻,虽然打的有点费事儿,但依然还是占据上风的。

因此,郭淮得出了一个结论,蜀贼的所谓精锐北军,大概就是略强于大魏普通郡兵,但弱于中央禁军的程度。

如今郭淮进攻右扶风的军团,确实不再是中央禁军,而是司隶地区的郡兵,战斗力略微逊色于蜀贼北军,郭淮是有预期的。

但即使总体战力不如,在郭淮看来,短期内挡住蜀贼北军的进攻,应该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一刻钟的时间内就被打的阵型不稳,有溃败的可能,这不是略强于郡兵的战斗力,而是两者之间的战斗力有着明显的差距。

大魏的中央禁军也不可能在一刻钟内彻底击溃地方郡兵啊。

再回头仔细观察蜀贼的军械装备跟五年前遭遇的那支蜀贼北军的大差别没有,但小细节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五年前的蜀贼北军,跟大魏的中央禁军一样,几乎是做到了一线作战部队全员覆甲的程度,手中的军械也都铸造精良,这才能有比较高的战斗力。

而如今的蜀贼北军,在继承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军械的不同。

五年前的蜀贼北军,除了数千士卒保留了奇怪的兵器外,大部分士卒的作战兵器都是长枪配苗刀可如今,蜀贼的士卒在兵器的使用上,更加的五花八门了。

不仅有长枪,长戈,还有奇怪的盾牌,苗刀,以及一种类似长戟,但侧刃带勾的奇怪兵器。

而就是这些奇怪的兵器互相配合,导致魏军的前锋应对不利,陷入全面被动的局面。

这是军械上的变化,而阵型上的变化,也让郭淮感到一阵惊奇。

蜀贼并没有采用这个时代常见的锋矢阵,圆阵之类的阵法,而是用了一种很奇怪的作战阵法。

蜀贼把八千士卒分为八个千人队,前后左右各有分布,而随着魏军进攻,这些蜀贼先用长枪和盾牌兵的千人队阻挡,在挡住第一波魏军进攻后,长枪队就会退后,长戈队和苗刀队上前进行近身肉搏,持续保持对魏军的进攻压力。

而更要命的是,这些千人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也绝对不会恋战,似乎每个千人队在进攻了一段时间后就会选择退后,让其他的千人队上来接应继续进攻,而随着阵型的不停变动,不断的挤压魏军的前锋军,进而产生分割包围的效果,在局部区域内,营造出了多打少的局面。

这才是魏军前锋在一刻钟的作战之后,有撑不住迹象的根本原因。

自身的阵型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左右两翼的援兵又被人分割阻挡在外,前锋军要持续面对持有不同攻击距离的武器的千人队的轮番进攻,有时候甚至还会面临少打多的局面.能撑住才是怪事呢。

郭淮一看继续这么下去,自己的步兵恐怕撑不了太久就会崩溃立刻下令,让侧翼的秦朗,率领五千骑兵投入战场。

步兵对战方面,郭淮在没有找到破解敌军阵法的情况下,一时是没有办法挽回劣势了。

但骑兵不一样。

不管你的步兵战法多精妙,战力多么强大,面对兵种压制的骑兵,郭淮就不信,对面的蜀将还能用步兵对抗骑兵!!!

秦朗看到郭淮的旗语命令后,也不做犹豫,立刻下令骑兵整理好攻击阵型,开始提速,直接进攻蜀军侧翼。

而吴懿,在看到秦朗整理骑兵阵型的时候,就猜到了骑兵会发动突袭,立刻应变。

分出五千人的部队,开始往战场侧翼移动,剩下的三千人,继续对正面的魏军进行进攻压制。

这个调整,直接把郭淮给看傻了对面的蜀将是缺心眼么?!他要用五千步兵去硬抗五千骑兵的冲击?!

真的,别说五千步兵,就是给郭淮一万步兵,郭淮都干不出来这种缺心眼的事儿来。

可对面的蜀贼将军就这么干了。

郭淮一阵傻眼之后,心里也是一阵冷笑.看来,这场战斗,很快就能结束了。

不仅郭淮这么认为,指挥骑兵的秦朗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秦朗看来,对面蜀将的应对,不是在阻挡自己的骑兵突击,而是在给自己送军功。

这么好的机会,秦朗要是不抓住,那不是脑残了。

因此,秦朗立刻下令,骑兵全军突击,冲杀向蜀贼的侧翼。

就在秦朗认为,很快就能结束这场战斗,自己斩获真正意义上的军功时.接下来的发展,让秦朗和郭淮全都目瞪口呆了。

面对五千骑兵的冲击,汉军方面列出了千人规模的长枪阵,同时在长枪阵后面,弓弩兵就位,以抛射的方式,往骑兵的冲击路线上抛射箭矢。

这不是啥出人意料的应对,这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配置,没啥新鲜的,秦朗和郭淮看到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只要等骑兵快速接近步兵阵营,冲垮前面的长枪阵,剩下的步兵,根本无法抵抗骑兵的来回冲杀,只有溃败一条路可走。

因此,这个时候,郭淮和秦朗都在等,等骑兵快速通过箭矢覆盖的区域,靠近并冲垮长枪阵。

可接下来的战斗,郭淮和秦朗都不能理解了。

骑兵确实很快的通过了箭矢覆盖的区域,也快速靠近了长枪阵,并且在第一时间,对长枪阵发动了进攻。

而千人队的长枪阵,要布防整个战场侧翼,注定了兵力不足,所以长枪阵的防御厚度自然也不够,骑兵要冲破这个长枪阵的防御,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等到魏军骑兵突破了长枪阵后却发现,长枪阵后还有一道长盾阵刚刚负责抛射箭矢的弓手弩兵们,这会儿已经放弃了弓弩,改用盾牌,在长枪阵后方快速建立起了第二防御阵地。

而此时被突破后的长枪阵士卒,也没有秦朗预料中的出现慌乱,而是在互相呼应之后,往整个军阵的后方撤退,似乎是要重新整理阵型,再次作战。

这个时候的曹魏骑兵,在突破过长枪阵之后,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身后的枪兵怎么做了,他们必须要继续保持速度和冲击力,冲破眼前的盾牌阵防御。

因此,骑兵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对盾牌阵发动冲锋。

说实话,光靠盾牌阵,想要阻挡住数千骑兵的冲锋根本不可能。

但是,这次除了盾牌阵外,魏军骑兵还要面对的,是在盾牌阵后方,手持着奇怪长戟的步兵士卒们。

而更要命的是,这些手持奇怪长戟的士卒,他们的攻击目标,不再是魏军的骑兵,而是他们胯下的战马。

而这些士卒手里的奇怪长戟,也有一个后世响亮的名字——钩镰枪。

第247章 成都述职第860章 潼关之战(十五)第398章 出兵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1097章 坏消息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479章 看不惯第69章 江夏变故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43章 输了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844章 张飞用计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1001章 乱局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246章 去成都第340章 陆逊攻宜都第1006章 开战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935章 互换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1069章 休战第1011章 司马迟疑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17章 糜竺第910章 水战第1112章 甄城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1087章 应对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422章 大雪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204章 名分第782章 败退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594章 轮班制第1253章 拖时间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82章 蒙冲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1231章 魏亡第391章 调人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606章 回军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123章 联军第701章 刘备病重第576章 截击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第942章 守关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63章 火箭第714章 雪灾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1099章 失守第66章 战后动态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507章 开战第187章 治病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173章 人才第236章 造纸第1069章 休战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66章 战后动态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1151章 撤军计划第663章 潼关的差异第1238章 改良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905章 同行第383章 分配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729章 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