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重泉县内

嘛,说到底,曹真还是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战略优势,舍不得放弃这次反攻关中所取得的战果。

一旦撤回潼关,就等于是从头再来了,曹真可不觉得,下次自己还能有这么好的机会。

这也不能怪曹真会有这样的想法。

即使是损失了牛金和一万骑兵,但总兵力对比上,曹真觉得自己依然是优势方。

蜀贼两万人困守重泉,这些时间的攻城下来,不可能没有损失,军心士气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同样,身后的蜀贼凉州骑兵,万余人的规模,一场激战过后,同样不可能没有战损。

因此,蜀贼加起来的总兵力,不过是两万五千到两万七千人的规模而已。

而曹魏这边,攻城战中有所损失,但步卒总兵力依然有四万五千人,其中有五千人驻守在临晋,因此曹真实际可以调用的步卒,有四万人。

骑兵损失最大,足足损失了一万两千人左右,还剩下八千骑兵。

姑且不论双方士气如何,只说数量,魏军剩余的骑兵可不比蜀贼的凉州骑兵少。

而即使保守估计整体的士卒战力,士气影响对比,曹真也认为,这依然还是一场五五开的局面。

也许身在野外,后路面临蜀贼凉州骑兵的威胁,魏军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危险性,但退守临晋,进入守城战后,曹真觉得,自己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而只要自己这边拖延的时间够长,把雍州兵和凉州兵都拖在左冯翊,等到郭淮攻破右扶风后,自己依然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就是曹真所有的想法,因此,他立刻下令,全军回军,退守临晋。

当然,对于潼关,曹真也没有不当一回事,他思来想去,还是认可王昶的担心,因此,他决定派遣王昶率领三千步卒返回潼关,加强潼关的防守,防止蜀贼偷袭。

出征关中的时候,曹真在潼关留下了自己的族弟,也是曹仁之子曹泰领兵三千驻守,但现在看来,好像有点不太保险。

兵力需要加强是一方面,曹泰的能力有一说一,曹泰连曹仁十分之一的能力都没有。

综合考虑下来,曹真还是让原潼关守将王昶领兵回防潼关,保证自己最后的退路,这才能让曹真更加放心一些。

王昶对于这一点,还是比较欣慰的.大将军至少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一半。

虽然王昶觉得大将军退守临晋的做法显得有些不够果决,但守住潼关的话,退守临晋也没什么问题。

因此,王昶也没有再多话。

与此同时,重泉县内,张溪也在召集诸将议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张溪的日子可比曹真要难过的多。

被人断绝了后路,封锁在一个县城里打防守战,兵力还处在劣势如果不是有城墙的保护,现在张溪恐怕早就兵败如山倒了。

但这样的日子也坚持不了太久,城内的粮食已经消耗了大半,估计最多再支撑个十天左右,全军就该断粮了。

而更要命的是,因为魏军的步骑联合封锁,导致张溪跟外界几乎断绝了联系,很多情报根本无法传递到重泉县的张溪手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溪知道赵云的凉州军团已经提前入萧关了,但具体到哪儿了,赵云是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战术给重泉县解围,张溪一概不知。

不管是赵云派出的使者还是张溪手下的细作侦骑,在魏军步骑围城封锁之下,消息传递极为困难。

所以,其实张溪在重泉县城内要做出决策的话,有时候真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冒险猜测。

比如三天前,大批的魏军骑兵突然调动,不知去向,今天一早,大概有三千多骑兵从东北方向狼狈逃回,这些事情,都是张溪站在重泉县城楼上,就能观察到的事实。

再结合张溪知道赵云提前带领凉州军团入萧关的事情,算算时间,张溪得出判断,这是赵云率领凉州军团已经抵达了重泉县附近,甚至有可能,已经小胜了魏军一阵。

魏军调走至少一万多骑兵,就回来三千多人,如果真的是战败而归的话,那赵云可能就在附近,随时可以对魏军发动进攻。

一般来说,根据观测到结果,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这个结论是否可信.别说张溪,就是一向喜欢冒险的魏延都觉得这样的论断有些武断了。

就不能是他曹真玩的引蛇出洞之计么?!

故意调走一万多骑兵,再让三千多骑兵在你眼皮子底下回归,造成一场溃败的假象很难么?!

要是真的傻傻的认为这是凉州军团来援的信号,兴高采烈的打开城门,准备配合凉州军团前后夹击.曹真说不定早就埋伏好了人马,就等着城内的守军主动出击呢!!!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以曹真的能力,这种坑他还是挖的出来的。

当然,这也主要是张溪这边的情报严重不足,所以才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以魏延的脾气,要是知道赵云在大荔县击破了魏军骑兵,今天晚上他就敢去劫曹真的大营。

但因为情报不足的关系,这时候就是魏延,也认为应该以稳守城池为重,毕竟他们这边兵力少,又经过了二十天左右的守城,即使算上轻伤的士卒,能出城作战的总兵力也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要出城主动进攻,就必须要有一击必杀的把握,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接下来守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重泉县内的三人组,在经过了一番商议后,达成了一致——暂时不管城外骑兵的异样调动是不是凉州军团来援的信号,他们的首要目标,还是以守住重泉县为主。

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尤其是张溪,觉得魏老匹夫难得的跟自己意见一致,省心多了。

本来呢,事情到这里,也没啥了,依然还是按照原有计划,做好自己的守城工作就好.但到下午,驻守在西门的张翼第一个发现,围困西门的魏军开始拆除营寨,往东门集结。

东门,是魏军中军大营所在。

而很快,不仅是张翼,就是魏延,王双,张溪都开始发现,原本围困四门的魏军,都开始拆除各自的营寨,往东门方向集结,而原本一直在城外游弋的骑兵队伍,如今也已经去向不明。

很显然,这是魏军要收缩兵力的迹象,接下来要做什么暂时不知道,但重泉县,确实是有撤围的迹象。

为此,张溪,张翼,魏延三人,在东门城楼上,再次碰面了。

一边观察着魏军在东门外的行动,一边互相商量,这帮魏军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撤兵?!”

最后还是张翼沉不住气,说出了这个词汇。

事实上,当魏军开始往东门集结的时候,张溪,魏延,张翼都想到了,魏军是不是在收缩兵力,准备撤军了。

这不难判断,真正麻烦的问题是——魏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真的是凉州军团已经来援,魏军察觉到无法短期内攻破左冯翊威胁长安,所以为了保存实力,想要撤军了?!

又或者是,曹真在做戏做全套,依然还是那套引蛇出洞的计谋,做出撤军的假象,引诱重泉县守军追击,好设伏围歼?!

张翼就是在纠结这个,觉得两方面都有可能,但偏偏又缺乏重要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因此张翼不敢轻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而张溪和魏延两人,就不会只想的那么简单了。

魏军撤军,可能是真的。

曹真再怎么玩引蛇出洞,他也不会选择撤围重泉县.如果某个出了名谨慎的家伙继续在城内按兵不动,曹真这么做,除了让重泉县重新恢复粮道和情报传递通道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而以张溪这货的保守性格,这种事儿他真的是做的出来的。

曹真又不是跟张溪第一次交手了,还能不知道这货的用兵风格是什么样的。

所以,魏军的撤退,应该是真的,但撤到哪里去,接下来曹真会怎么做,两人都在拼命的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应对。

两个人其实都是那种能制定整体战略的人,眼光不会只局限在一座城池上,他们在考虑的,是曹真这么一退后,整个关中的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尤其是潼关.两人都在考虑,是不是有机会,可以去偷袭潼关。

是的,这次,不仅是喜欢冒险的魏延在这么想,就是张溪,其实也一直在想这个可能性。

毕竟,只要封锁了潼关,就等于是把这数万魏军关在了关中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869章 训子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37章 中箭第576章 截击第1105章 骑兵对决第907章 南下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798章 贾逵和蒋济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462章 突破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1020章 兜圈子第19章 练兵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501章 战略讨论第296章 临阵变故第60章 授徒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195章 张溪告状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56章 学艺第51章 乱世人心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81章 冲阵第1053章 水战(一)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398章 出兵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109章 江东舆论第1112章 甄城第1185章 魏县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984章 联姻第670章 休战退兵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107章 鲁肃第891章 应对与变故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692章 争论第1053章 水战(一)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354章 曹操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55章 拜师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343章 调整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77章 接应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844章 张飞用计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847章 潼关之战(二)第1153章 撤军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503章 谁谨慎?!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90章 声东击西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176章 误解第1210章 刘放的打算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91章 准备退路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610章 前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