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

凤鸣山户口本团灭事件,并没有在这个时空上演,毕竟这个时空的韩德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样嚣张,也不会上阵打仗的时候还拖家带口的。

但韩德阵亡,魏军骑兵军团溃败的后果,可比户口本团灭事件的后果还要严重。

户口本团灭事件,倒霉的不过是韩德一家而已,如今骑兵溃败,紧跟在骑兵身后的步兵可就危险了。

戴陵真的是急的要骂娘了韩德这个蠢货,哪里是带人来围剿赵云的,这就是带着爷们一起来送死的。

这时候,戴陵率领的步兵,距离骑兵溃败现场只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了,这点距离,对于骑兵冲锋来说,真就不要多少时间,就能直接杀到自己眼前。

而步兵在旷野遇到骑兵冲击的后果,戴陵不用想都知道是什么样的。

因此,戴陵直接下令全军停止行军,就地展开防守阵型,长枪兵突前,做好应对骑兵冲击的准备。

没办法,戴陵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不能退,他一旦后退,骑兵再尾随一追杀,自己带的这些步卒,恐怕一个都回不去。

所以,必须就地布防,撑住骑兵的前几次攻击,然后以伤亡换伤亡,坚持撑到曹真大将军派兵过来接应自己,这样才有生还的可能。

有一说一,戴陵的领兵指挥水平,要比韩德高的多,他的应对完全没有问题,就是普通步兵和骑兵遭遇战时,应该采取的最正确做法。

但.赵云的指挥水平,也比戴陵高出不知道多少啊。

赵云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这次出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寻机突击魏军的薄弱处,打开通往潼关的通道。

所以,赵云压根没管戴陵的这一万步兵,直接绕过了这支就地防守的军队,直接往正在进攻潼关的王昶所部的方向,突击而去。

那个位置,靠近张溪的营地,只要在那边打开缺口,张溪在领兵跟上,进入潼关.那接下来是打是守,主动权可全在大汉的手里了。

赵云这么一绕道,戴陵也确实愣了一下.他都做好了全军折损近半的心里准备了,结果对方居然不管自己,绕着自己杀过去了?!

嗯?!杀过去了?!

戴陵虽然不明白赵云到底要干什么,但赵云行进的方向,是正在进攻潼关的王昶军所在的方向,而且最要命的是,哪里距离曹真大将军的中军大营也不远。

这要是敌军直接冲着曹真大将军的中军大营杀过去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一想到这里,戴陵立刻率领回援.虽然明知道步兵跑不过骑兵,但好在战场就这么大,只要大将军的中军大营能稍微阻挡上二刻钟左右的时间,戴陵还是能领兵回军到位的。

剩下的,戴陵也只能祈祷,王昶的反应能稍微及时一点,及时发现蜀贼骑兵的突击,做好自身防卫,以及及时增援大将军的准备吧.反正这时候的戴陵,是无能为力了。

而王昶这边.其实王昶在组织军队攻城的时候,一直在关注着身后的战况。

没办法啊,王昶总觉得,蜀贼的骑兵出现在侧翼后方,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个张元长,最擅长搞掩人耳目的事情,指不定又有什么阴谋呢。

因此,在进攻潼关的时候,王昶始终在手里保留了五千人的预备队,以防万一。

而当侧翼骑兵被挡住,而张溪被迫出兵,正面硬突曹真中军主力被拦下之后,王昶这才不放下了大半的担心。

但依然不敢完全放心。

虽然说,从局面上看,蜀贼已经兵力齐出,不可能存在什么后手了,但王昶当初被张溪一路从长陵追到潼关,被追的心理阴影有点大,始终不敢大意,因此还是派人时刻关注身后的战况,防止出现意外。

然后王昶就发现,蜀贼骑兵居然突破了韩德和戴陵的联合拦截,冲着自己身后的方向就来了。

就知道蜀贼的攻势没那么简单!!!

王昶一看战场情况突变,也立刻做出了反应,放出了自己手里的预备队,紧急支援他和曹真大将军中军大营的结合部,增强那里的防御,防止被蜀贼骑兵一击击穿,也给自己应变争取时间。

同时,王昶立刻下令在进攻潼关的士卒撤军,重新整军,开始全力应对从后方而来的骑兵威胁。

至于潼关守军会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杀出.这就有点想多了,王昶很清楚如今潼关守军的情况,能守住城头就算不错了,哪还有余力出关杀敌。

而托福于王昶留下的五千人预备队及时赶到战场结合部,临时建立了防御阵线,这不仅给王昶收兵回军争取了时间,也给了曹真调整应对的时间。

本来曹真打的好好的,凭借着手里禁卫的战力优势,稳稳的压制住了张溪,继续这么打下去,张溪除了徒耗兵力外,肯定会一无所获。

可谁知道自己的侧翼突然就窜出那么一支骑兵来。

曹真都有心把戴陵和韩德给当场宰了泄愤!!!

特么你们那么多人,楞就是拦不住一支五千人的骑兵?!

全特么是废物!!!

这个时候,曹真当然要求变,抽取兵力去侧翼阻挡骑兵的威胁,但同样注意到战场变化的张溪,能放过这个机会?!

本来打算退兵的张溪,一看机会来了,立刻打消了撤军的念头,而是下令全军调整进攻方向,对曹真军的侧翼位置展开强攻。

一方面,可以提前预判曹真的调兵方向,提前给与打击,另一方面,也可以策应赵云的骑兵突入,牵制住曹真的防御兵力,给骑兵突击曹真中军创造机会。

只要配合的好,赵云率领的骑兵突击杀入曹真的中军大营,甚至是斩杀曹真的话,那就不用去考虑增援潼关的问题了,这场战役,已经是赢定了。

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就冒出了五千士卒,并且时机非常巧的,就出现在曹真的侧翼,一时间阻挡住了赵云骑兵的去路,也让张溪的提前调整失去了作用。

这也不能怪赵云,赵云现在率领的骑兵,已经不是重骑兵军团了,为了追求速度,重骑兵更换了铠甲和作战用具,转职为了轻骑兵,突击能力大大削弱了不说,自身防护也下降了不少。

再加上之前跟魏军的轻骑兵交锋,一上来占据了敌方主将阵亡,无人指挥的便宜,击溃了魏军轻骑兵,但自身也不可能毫无损伤。

因此,在面对突然出现的五千步卒建立的防御阵型时,赵云的骑兵一时间不能杀穿步兵防线,跟张溪的步兵汇合,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步兵可以阻挡住骑兵的一次冲击,但肯定无法阻挡骑兵的连续骑射和突击.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赵云依然有信心,可以突破这些步兵的拦截。

到时候,不管是突击曹真的中军,还是杀开一条通往潼关的通道,赵云都有把握能做到。

而关于这点,不仅王昶知道,张溪知道,曹真也非常清楚。

他很清楚侧翼的步兵阻挡不了太久,而这时候,曹真也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收拢部队,一面阻挡张溪的进攻,一边开始后撤,去跟王昶军汇合,以王昶军的兵力优势,弥补掉自己侧翼的防卫缺口。

另一个,是不管侧翼的骑兵威胁,相信王昶会领兵即使来援,自己在正面击溃张溪的进攻部队,转而再围攻侧翼的骑兵部队。

战场之上,电光火石之间,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曹真考虑。

而随着曹真发现张溪主动加强的进攻,提前调兵攻击自己侧翼的做法后曹真一咬牙,决定——全军改换阵型,半圆阵改为锋矢阵,彻底放弃侧翼防守,跟蜀贼对攻。

是的,曹真选择了第二种方案,选择相信王昶能及时救援到位。

而他自己,则要趁着张溪提前调整兵力部署,导致正面防守有些空虚的机会,跟张溪面对面,一决胜负。

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374章 滇马第337章 北方战场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870章 夜袭第386章 水泥第1058章 过江第1001章 乱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1027章 一箭第292章 军令状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168章 解释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171章 联姻第254章 冠礼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823章 重泉县内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1255章 一统天下第715章 救灾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242章 杨仪第1056章 水战(四)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457章 换将第784章 调整第402章 魏延的伤势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56章 学艺第410章 王异的挣扎第354章 曹操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638章 身后事第661章 潼关路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1177章 决断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1242章 应对第1047章 南征第26章 找原因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38章 《隆中对》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46章 家内琐事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752章 收留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735章 决议第754章 出兵再战第132章 攻取荆南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773章 刻板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563章 围堵第430章 任免第269章 清闲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1087章 应对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842章 各方反应第1213章第1056章 水战(四)第840章 溃逃第93章 投石机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572章 破寨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292章 军令状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702章 托孤第142章 分地盘第778章 舌辩第1112章 甄城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941章 误判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755章 轻松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