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训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诸葛亮失策了。

他的谋略,确实骗过了潼关守将夏侯尚,也让刘晔和陈群产生了意见分歧,但最终,曹叡的决断,依然没有按照诸葛亮预期的那样走。

曹叡真的不愧是有曹操遗风的君主,至少在决断这一块,曹叡确实体现了自己的果决,也有着类似曹操的冒险精神。

放着近在咫尺的潼关不管,下令曹真立刻起兵去救宛城,直接让诸葛亮的诱敌之策破产了。

而这个情况下,曹真也没有再次违抗曹叡的旨意.前面擅自出兵的账还没算呢,这要是再次抗命不遵,那曹真是真的不想活了。

所以,哪怕曹真很明白现在自己麾下的士卒依然没有休整完毕,军心士气依然低落,但还是硬着头皮出发,去支援宛城。

当然,也不是就这么带着士气低落的士卒去送死,曹真的打算,是在去宛城的行军路上,稍微行动的迟缓一些,一路上走走停停,慢慢恢复军心士气。

这样的话,到了宛城也不至于只能充当人数炮灰。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导致宛城吃紧甚至失守曹真觉得不太可能。

司马懿手里至少还有两万士卒,而以司马懿的领军能力,一个月都守住了,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再一个,司马懿三天一封疏奏要援兵,在曹真看来,这反而能证明,司马懿现在依然还有余力守住宛城三天一封疏奏,他司马懿倒是闲的很,一边阻挡蜀贼进攻,一边还能定时定点的写疏奏要援兵?!

要是哪天司马懿的疏奏从三天一封的固定上奏,变为不定期的往洛阳要援兵,那才是真正危险的信号,说明司马懿已经压力大到没工夫去考虑这些事情了。

所以嘛,曹真还是多少有点底气的这么干的。

可曹真有底气,司马懿就难受了。

实话实说,司马懿每三天送出一封求援疏奏,确实是没有到最后守不住的程度,他也是通过这样固定频率的送疏奏次数,告诉朝中的重臣和天子,自己虽然急需援军,但宛城战事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吧.你曹真也不能一路走走停停,说是来支援宛城,但磨磨蹭蹭的走了四五天,连河南地界都没有出吧?!

再一个,现在的情况,跟七八天前,司马懿寄出最后一封求援疏奏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七八天前,司马懿需要应对的,就是正面荆州军通过攻城器械,硬拼伤亡的打法但现在,司马懿发现,自己的侧翼,居然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钻出来五千蜀贼。

而更要命的是,这五千蜀贼中的一部分人,还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了夜袭。

如果不是自己一直以来对守军的守夜纪律要求的比较严格,自己和次子司马昭时常夜间出巡检查.说不定还真的就让这群蜀贼给偷袭得手了。

时间要稍微回溯一下,来到四天前的时候。

就在司马懿写完例行的求援疏奏,让快马送出城后,司马懿就开始了例行的巡城工作。

巡城,一方面是查询城防的守备情况,另一方面,主帅没事儿经常在守城士卒面前多出现一下,也有助于提高守城军的士气。

司马懿一直是坚持这么做的,巡城一遍之后,司马懿回到自己的府内吃晚饭,吃完晚饭就直接睡下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第二天早起,突击检查凌晨时分的城池守备情况。

没办法,面对九万人的围攻,司马懿不得不把事情想的更细一些,比如说蜀贼打个时间差,从凌晨天刚亮的时候发动攻城该怎么办。

这要是被打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不一定会失守城池,但伤亡增大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的司马懿,可承担不起这种因为轻疏而造成的不必要伤亡。

就这样,隔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呢,司马懿就带着亲卫和次子司马昭,一起出现在了南门城楼上。

司马懿是事无巨细,一一查探,但跟着一起倒霉早起的司马昭,则忍不住一边打哈欠,一边埋怨道,“父亲却是多虑,凌晨之时进攻,视线受阻,攻城颇为不便,本就不合兵法.蜀贼岂会做如此无智之事。”

司马懿一听这话,顿时恼了。

“亏汝平日自称熟读兵书,岂不闻兵不厌诈之事?!”司马懿毫不客气的当着守城士卒的面,直接训斥儿子,说道,“自古用兵之道,均无成法,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岂有生搬硬套之理?!”

司马懿一边训斥,一边看着司马昭一脸睡眼惺忪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汝年纪轻轻,却如此贪睡,岂不闻“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行军用兵之人,旦夕忧素,不敢懈怠.如你这般,如何能成大器?!”

司马懿是真的看不惯二儿子的这幅德行,而司马昭也不敢对自己父亲的训斥有什么明面上的不满.老子训儿子,天经地义。

但是吧,司马昭嘛,半身反骨的人,对自己老子的训话多少也是不以为意。

宰予昼寝我又不是白天睡觉,现在是当爹的你不让人好好睡觉,凌晨出来没事儿突击检查城防。

这跟“朽木不可雕也”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我又不是没读过书,人家宰予可是当了临淄大夫的,这也能算是朽木?!

至于行军作战,作为主帅的要是旦夕忧虑,吃不好,睡不好的,手下人怎么相信主帅成竹在胸呐.嘛,司马昭正是二十出头的年龄,这年头的人虽然早熟,但这个年纪,半身反骨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毕竟是世家子弟嘛,又是父母双全的,没啥独当一面的机会。

但随即,司马昭就傻眼了。

当司马懿在巡视完南门的防务后,又要去西门转转的时候,司马昭其实老大不乐意的。

南城门外,是蜀贼驻扎的荆州军营地,重点巡查这里的防务倒也说的过去,但西门那边是直通武关的查那边有什么意义?!

但是呢,老子既然这么发话了,当儿子的能说啥?!

就继续跟着吧,早点巡查完了早点回去,说不定还能补个觉.就这样,司马昭跟着司马懿一起,往西门城楼出发。

结果还没走到一半呢,司马昭惊异的发现,西门城楼上突然增加了很多火把,而在火把的照应下,隐隐绰绰的看到似乎有不少的人正在爬上城墙。

司马昭都傻了特么这是什么情况?!

西门方向怎么可能有蜀贼来袭?!

西门和南门虽然看着只要过个拐角,但实际上,宛城城外的地形很复杂,要从南门绕道到西门去,需要翻过三个小山才行。

那地方,司马懿早就派人设置了警戒哨位,只要有动静,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的。

这样都能出现蜀贼,这就说明蜀贼不是从南门来的,应该是从武关方向来了。

难道说.武关的郭淮和兄长,已经被蜀贼击破了?!

司马昭正在犯楞了,司马懿可没有这个闲工夫。

“速去调集兵马,救援西门!!!”

司马懿撂下这么一句话后,毫不犹豫的,带着身边仅有的十几个亲卫,往南门城楼狂奔。

真不是去送死的,司马懿还没有这么蠢。

现在西门的战况,是守军跟登上城楼的蜀贼们正在互相乱战拼杀,急需有人过去指挥,所以司马懿才会只带十几个亲卫过去。

没那么危险,只要司马懿及时赶到城楼,指挥守军有序作战,是有可能阻挡住蜀贼的攻城。

同时,司马懿也在怀疑,蜀贼到底是怎么从西门这边登上城楼的难道真的是武关失守了么?!

但不管实际如何,得先打退这次蜀贼的偷袭再说。

而随着司马懿的快速赶到,刚刚爬上城楼的王平,顿时压力就很大了。

王平在攻取了武关背后的析县,获取了足够的粮草补给后,王平在反攻武关和偷袭宛城之间,做出了抉择——偷袭宛城。

武关到底是雄关,王平虽然爬山绕道了武关背后,但五千士卒现在只剩下四千两百多人,也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

其次,虽然随着王平占领了析县,武关陷入了前后夹击的窘境,但同样的,在析县身后还有一个郦县,一旦郦县发现析县失守的话,那王平也会陷入被前后夹击的状态。

而最要命的是,郦县一旦发现了王平所部,必定会向宛城告急,到了那个时候,王平就不存在任何偷袭宛城的可能了。

因此,为了战果最大化,也为了更好的影藏自己的行踪,王平决定,领兵绕过郦县,直奔宛城。

然后故技重施,在凌晨天亮前的时分,选派有夜视能力的千人,对宛城发动了夜袭。

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40章 大变故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90章 声东击西第697章 私宴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1027章 一箭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1253章 拖时间第572章 破寨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736章 争(一)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468章 马超的神奇操作第192章 沼泽改田第28章 兵法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742章 岁月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530章 郭淮的后手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162章 卖马第1007章 襄阳情势第1012章 诱敌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159章 联姻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59章 诸葛出山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378章 倒霉的小姑娘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959章 中计第204章 名分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325章 石苞献策第80章 水战第663章 潼关的差异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752章 收留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80章 水战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33章 体能训练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17章 糜竺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874章 杜约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714章 雪灾第1100章 撤军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909章 谈崩第518章 二将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64章 博望之战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581章 切入第55章 拜师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213章 “谨慎”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503章 谁谨慎?!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