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

公安城,最终是被东吴军攻下了。

可朱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与其说公安城是被东吴军攻破的,倒不如说,是汉军主动弃守的。

围攻公安城的第十六天,公安城北的方向,再次出现了汉军的援兵。

有了之前宜都郡援军的前车之鉴后,这次朱然的反应并不慢,直接派出了全端,带领五千人的部队前往公安城北的方向拦截,阻止这批援军入城。

但问题是,朱然的反应不慢,庞统的反应更快啊.早在接到陈到即将来援的消息后,庞统立刻派姜维领兵两千在北门外埋伏,只要东吴军去拦截陈到的援军,姜维就从身后杀出,配合陈到前后夹击。

朱然吃了一个亏,要不是全端的能力还算不错,而汉军兵力也不够的话,这次出去拦截的五千东吴士卒,能回来一半都算不易。

就这样,朱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公安城再次有了援军。

但,好在这次公安城的援军,也只有五千人左右,兵力不算太多,并不能对战场局势产生太大的影响。

朱然还是占据兵力优势,并且能掌握进攻的主动权。

就这样,又是进攻了两日后汉军就突然撤退了。

是的,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撤离看公安城,往公安城西北方的方向突围而去。

不管是这个突围时机还是突围方向,朱然都完全没有料到。

论突围时机.汉军刚刚接到援兵不过两日,现在城内的守军充足,士气也得到了提升,这种时候正是坚守死战的时刻,怎么就突然的退兵了?!

而突围方向.朱然都已经主动放开了港口方向的防线,你们不从东北方向的港口撤退,反而从西北方向撤军,既要突破守军的拦截,又要绕那么一个大圈子,从上游过江退回宜都郡,再回到江陵去.费这个劲干什么?!

但不管怎么说吧,如今的朱然,到底是坐在了公安城内,同时命令大军就地休整。

只要休整完毕,随时可以过江,进军江陵。

就.不知道为什么,朱然总有一种空虚感。

这场仗,算自己赢了么?!

从结果来看,自己攻下了公安城,应该算是赢了吧能在战场上战胜名传天下的凤雏先生,怎么着也算是一件值得吹嘘一下的事情。

但问题是,整个战役过程中,朱然虽然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但却从来没有对汉军造成重大的打击,有着足够的兵力优势,在汉军主动弃守公安前,却始终看不到破城的希望。

再加上汉军撤退的时机和方向完全出乎朱然的预料,导致汉军突围的时候朱然根本来不及做出调整应对,让汉军没有多少损失的就撤了出去。

这一万余汉军,如果从宜都郡绕道再撤回江陵去,对接下来进攻江陵的作战,又凭添了不少的变数.自己真的算赢了么?!

朱然在公安城内纠结了一宿,第二天,终于是调整好了心态,重新领兵出发,过江,往江陵进军。

胜败的问题,战后再去考虑吧,现在,还是想想怎么打江陵来的重要。

不仅要打的漂亮,而且要给汉军制造足够大的压力,这样,才有可能逼迫还停留在南阳郡的荆州军全军回援。

能做到这点,朱然才能自信的拍胸脯对外宣扬,自己赢了凤雏先生!!!

但.很难,真的很难。

当朱然领兵过江,进入江陵的范围后,斥候回报的消息,就让朱然知道,自己恐怕很难达成这个目标了。

斥候回报,两天前,有一万汉军进入了江陵城,如今江陵城的守军,并不是只有五千人,而是一万五千人。

理论上讲,朱然现在还有四万两千士卒,算上一些慢慢恢复的轻伤员的话,勉强可以算是有三倍于敌的兵力,还是占据优势的。

但.这是江陵城!!!

十年前的江陵一战,让天下都认知到了这座坚城的威力.当初王基在兵力一比五的劣势下,依然坚守江陵城大半个月,等来了荆州军回援。

区区一比三都不到的兵力对比,要想给江陵这座坚城制造压力,实在是太难了。

更别说,江陵除了这一万五千的守城兵力外,还有一支万余人的公安守军部队在回撤过程中,现在虽然还没到,但最多也就是两三天,一定会回到江陵城附近的。

为了防止这支部队回援到江陵城内,朱然必定会在江陵城的西侧设立防线阻挡这等于是再次分薄了朱然的攻城兵力。

撑死也就是二比一的兵力优势了。

兵法有云:倍则分之有此可见,在攻城战中,两倍的兵力优势,其实只能算是势均力敌而已,根本不占便宜,更别说要打的江陵城向荆州军求援了。

朱然是真的没啥信心,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对江陵城发动了进攻。

至于劝降石苞当江陵城守军从五千人变成一万五千人的时候,傻子都知道那个石苞是不可能投降的,甚至当援军抵达江陵城后,江陵城守将还是不是石苞,都不好说了!!!

朱然不想去触这个霉头,还是实打实的靠军卒作战来的稳妥。

这让石苞挺失望的,真的。

本来石苞还打算利用一下这个所谓的劝降,给自己捞点战功好处呢.现在看来,东吴军的主帅也不傻,不给自己这个机会。

其实打从东吴私下派人来跟自己接触,许以厚利要让自己投降的时候,石苞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用这一招来坑一把东吴了。

什么?!东吴给的好处.特么那叫什么好处!!!

一个虚职的所谓车骑将军能跟一个实权的太守相比?!

石苞既不是二十出头的天真小伙子,也不是五六十岁就惦记着养老的文官名士他现在是三十多岁,正式需要掌握实权,建功立业的时候。

实权对石苞的吸引力,可比虚名要大得多。

孙权如果直接给个一郡甚至是州刺史的实权职位,那石苞说不定还会心动一下.车骑将军算个溜。

再一个,久在荆州的石苞,不仅非常清楚自己的名声在外面是个什么样,也知道东吴那帮土鳖到底是有多么的排外。

真要贪图一时虚名投降了荆州,到了东吴的地界,石苞受到自己名声所累,再加上东吴本地世家的排挤,根本不可能再有掌握实权的机会。

再说了,你东吴的武将体系,本身就跟大汉体质不同。

在大汉车骑将军算是排名前三的实权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的职位,可你东吴那边,大将军都有好几个,头上还有一个上大将军压着,一个车骑将军,恐怕也就是个名头好听而已。

石苞到底是历史上跟邓艾齐名的人物,他的智商没问题,看的也很透彻,知道自己投降东吴的话,别说名利,任何实惠都享受不到。

至于所谓的宗室女.石苞好色归好色,他也是有追求的,不是他亲自看的上眼的美女,他能凭借一个所谓的宗室名头,就起莫须有的色心?!

太小看人吧!

所以啊,石苞其实从一开始,就打着跟东吴闹哈哈,顺带坑人一笔的念头。

比如说假意投降,主动出迎,然后让来援的廖化领军设伏,先坑掉东吴的一部分先锋部队,然后再据城自守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没有了。

人朱然根本就没派人来联系自己。

不过也由此可见,东吴军的主帅,不是无能之辈.石苞也再次提醒自己,不能太过于大意。

对于江陵的城防,其实石苞考虑过很多的。

当初只有五千人守城的时候,石苞是真的不敢冒险,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加强城防,准备守城器械,准备打比较呆板的死守战。

那个时候,石苞明知道江对岸的公安被东吴军围攻,他都不敢派出部队去接应或者解围,就怕东吴来个围点打援的,自己的军队一出城门就遭遇敌军伏击。

所以,那个时候的石苞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公安被人围攻,自己一点应变都不敢做。

万幸,那段时间朱然也不敢大意,对江陵方向只是派出了斥候侦查,不敢在没有攻下公安的情况下分兵进攻江陵,让石苞能稍微轻松一点。

但是,当石苞得知自己有一万人的援军即将抵达后,石苞就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派人秘密过江,往公安送信,希望公安的守军不要无谓的浪费兵力,如果真的守不住,可以撤回来。

其后,石苞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趁着东吴军围攻公安的时候,自己出兵偷袭陆口。

五年前石苞就是这么干的,一举过江偷袭长沙,让孙权偷袭江夏郡的计划落空了,这次这么做,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但问题是,五年前的石苞,有着五千水军在手,而东吴的进攻重点都在江夏郡,水军也集中在那边,才让石苞偷袭得手。

现在,为了进攻宛城,荆州陆军基本都抽调到南阳郡去了,荆州水军也基本被调去襄阳,承担军粮调运的工作,江陵城附近,根本没有足够的水军和船只。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瞒过陆口到公安一线的东吴水军的查探,进而偷袭陆口,根本不现实。

所以,石苞只能在陆路上想办法,看看有没有伏击东吴军的机会。

为此,石苞派出了不少的斥候,甚至有一次留廖化守城,自己亲自领兵五千人,在东吴军进军江陵的要道上设伏,准备伏击东吴军。

但.朱然到底不白给啊。

攻克公安后,过江北上,朱然没有任何一点骄兵大意的心思,依然是一路小心谨慎,斥候派出去至少十里地,石苞的伏兵还没发动,就已经被朱然的斥候发现了。

要不是石苞见机的快,发现东吴军有不正常的调度迹象,说不定这次伏击,石苞还会被朱然打一个将计就计咧。

最后,实在没有找到偷袭机会的石苞,不得不带着五千士卒重新退回江陵城,息了偷袭的心思,专心一致的守卫城池。

反正,现在江陵城有一万五千士卒据守,再加上从公安退回的士卒,怎么着也有两万人以上了。

你东吴想靠四万人就攻下两万多人据守的坚城江陵除非做梦!!!

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130章 攻城(一)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709章 异动第1255章 一统天下第478章 争论第969章 占便宜的东吴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941章 误判第665章 突围第1120章 秦朗第158章 送犁第871章 渗透战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12章 秘方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876章 偷袭城门第25章 徐庶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432章 偷袭汝南第807章 夜战第195章 张溪告状第503章 谁谨慎?!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894章 撤离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686章 公平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74章 密谋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351章 汉中之战落幕第125章 借将第123章 联军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020章 兜圈子第1180章 卫氏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60章 授徒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875章 司马昭的误判第36章 单福荐诸葛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68章 解释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697章 私宴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260章 赴约文会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20章 被抢了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81章 冲阵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307章 江东的决定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757章 离间计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69章 江夏变故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580章 接应第725章 开春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597章 退守和换防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367章 花关索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181章 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