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人才问题

在张溪看来,羊衜好挖,钟离牧有点难缠。

钟离一家的前途是东吴给的,钟离绪的楼船都尉一职是东吴封的,很难说钟离牧是不是对东吴有很深的归属感,但羊衜不同。

羊衜是南阳人,他的家族在南阳,虽然现在在东吴出仕,但于公于私,他都不会对荆州有什么不认同感。

其次,羊衜这个人跟费祎和邓芝的交情很不错。

当年费祎出使江东的时候,羊衜作为东吴的代表,接待过费祎,当然,也免不了的进行一番唇枪舌剑的交流,互相之间都很佩服对方的学问。

而邓芝也是差不多的流程.这年头去当外交使节,第一步就要先折服那边的文人,没点学问可不行。

因此呢,不管官面上双方是什么关系吧,费祎,邓芝和羊衜之间的私交,是非常好的。

所以呢,在张溪看来,自己只要主动写信给羊衜招揽,再加上费祎和邓芝同样写信劝说,现在在东吴郁郁不得志的羊衜,未必就不会轻装简行,过江投奔大汉,以图回归故里,建立功勋。

但实际上,张溪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之后,羊衜依然在犹豫虽然现在羊衜在太子宾客中的人缘很差,但孙登对他还是一如既往。

羊衜是真的很看好孙登的品质,认为孙登登基后,一定是一个好皇帝。

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将来也不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羊衜给张溪写了回信,非常委婉的拒绝了张溪的招揽。

相反,倒是张溪认为可能对东吴有不错归属感的钟离牧,那是一招就来了。

真不是钟离牧没什么节操啊,而是钟离牧现在也没有办法。

钟离绪死的早,钟离牧还没成年的时候,钟离绪就亡故了,这个楼船都尉的官职,自然也就没了。

而钟离家又是寒门出身,钟离绪生前也没有太多的钱财来上下打点,因此在军中的人缘也很一般。

他这一亡故,钟离家直接就陷入了困境。

倒不是说会因此吃不起饭,但没落基本是可以确定的事情。

因此,钟离牧现在是真的需要一个出仕的机会不管是吴,还是汉。

为了生活嘛,不丢人的。

而除此以外,钟离牧投奔荆州,还有一个很出人意料的理由——钟离牧非常的崇拜张溪。

因此,当他接到张溪的亲笔信,回家跟母亲商量了一下后,就立刻从山阴县动身,屁颠颠的带着一家十余口人,过江来到了江陵,投奔张溪来了。

这点,是张溪本人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居然还有人会因为仰慕自己,一接到自己的书信,屁颠颠的就拖家带口的过江来投奔了?!

张溪本人是没有什么自觉,但是作为当世名将,张溪在民间,肯定不缺吹捧者的。

尤其在东吴这地方,有人贬低刘备,有人说关羽的坏话,但对张溪,一向是比较吹捧的。

没办法,那是大吴至尊的妹夫,大吴上大将军最欣赏的对手,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的嘛。

所以,钟离牧从小就听了太多关于张溪的好话.有些是真的,有些连张溪都不知道,但无一例外,都是吹捧张溪的言论。

小小年纪的钟离牧,能不对张溪有好感么。

再加上张溪本人的经历颍川寒门出身,二十岁离家独自闯荡,在新野毛遂自荐刘皇叔,然后一路建立功勋,战益州,平雍州,四十岁前成就当世名将。

这样的经历,同样作为山阴县寒门出身,同样今年正好二十岁的钟离牧,怎么可能没有感触。

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机会就放在自己的面前,那钟离牧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就这样,张溪硬是靠着自己以为不存在的个人魅力,拐来了一个东吴后期名将转换门庭。

而对于张溪最关心的水战指挥问题,张溪也有了一个想要的答案。

王基在跟钟离牧进行了一番考教和交谈后,告诉张溪,如果现在指挥水军作战的话,在同等兵力下,自己和这个钟离牧的水平,大概是差不多的。

当然,王基说的同等兵力,是指现在的江陵水军兵力,大概也就是几千人的规模而已。

也就是说,王基认可了钟离牧在小规模水军突击战术的把控能力,但对于率领大规模水军作战,作为一军统帅的话,王基依然无法对钟离牧做出正确判断。

所以说,钟离牧依然不是一个现成的水军统帅,但钟离牧有个好处,那就是他才二十岁,还有足够成长的空间。

经过实战的检验,经过经验的积累,钟离牧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水军统帅。 而根据张溪的经验流.也就是上辈子的游戏数据判定.钟离牧虽然不能跟周瑜这样的水军名将相比,但跟现在驻扎在陆口的朱然比,应该不会差太多的。

总算有了一个保底的水军将领了,至少不用跟之前那样因为缺乏水军将领而着急了。

因此,钟离牧一来,张溪直接给了他一个裨将军的位置,让他去参与统帅现在正在操练中的江陵水军,位置在文岱之下。

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给钟离牧高位,而且钟离牧太年轻了,比军中很多士卒都年轻,也很难服众,还是让他在文岱的麾下锻炼一段时间,一半学习,一半积累经验比较好。

至于钟离牧的家人刚来江陵,人生地不熟的,张溪还是很照顾的,让下面人帮他们安排食宿,并且留下了一部分生活开支,作为对钟离牧来投的奖励。

这点张溪还是懂的,人家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你,你肯定要优先帮人家解决后顾之忧嘛。

羊衜的招揽,张溪还没有放弃。

但人家既然已经委婉的拒绝过一次了,张溪也不好太过强求,保持联络既可,将来有机会的时候,再进行招揽好了。

而现在,张溪需要回归到正常的州牧公事中来了。

马上就是春耕的时节了,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大事,张溪必须把心思集中到这方面。

另外呢,冬天过去了,春天到了,一些闲不住的文人士子们要开始郊游踏青了比如说岳麓书院的那些读书人们。

这帮人给张溪送来了请帖,说是搞了一个踏青会,请州牧参加。

张溪其实挺讨厌这种世家子弟的做派的。

当今天下未定,天子在成都尚且节衣缩食,省下来的开支用来支持北伐.你们这帮世家子弟没心思出仕报效国家,倒是有闲情逸致出来踏青?!

说实话,张溪很不满,但张溪又不能不去。

岳麓书院,作为当今天下唯一的一座书院,天下知名,隐隐然已经有了天下文坛圣地的位置。

不管是谁来当这个荆州牧,都不可能忽视这座书院能产生的影响,哪怕再不喜欢,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更何况,张溪是岳麓书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创始人。

以前人不在荆州,不去岳麓书院看看很正常,但如今出镇荆州了,再不去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对张溪的名声也有损。

就这样,明明是在忙碌春耕的时节,张溪还不得不跟王基一起前往岳麓书院,出席这个所谓的踏青会。

张溪的心情不算太好,但王基好歹会安慰人.就当是看看这些学子之中,有没有可以统领水军的大才吧。

当然,王基这是在开玩笑说的话.就那帮连书都读不明白的玩意儿,还指望他们中间能存在可以统领水军的大才?!

但张溪可是当真了的。

不为别的,当初他不就是在岳麓书院,把王基给骗到手了嘛。

没有那次闲逛的话,荆州怎么会有一个军政全能的刺史!!!

说实话,这次重新回到荆州坐镇,如果没有王基帮着张溪厘清政务,分担军务的话,张溪现在得累死在自家书房内。

所以,张溪是真的抱了不小的希望,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可以解决自己最大困扰的人才。

然后吧,张溪的主角光环,就真的发作了。

在岳麓书院,张溪见到了一个人,羊衜。

不是那个在东吴当太子宾客,婉拒张溪招揽的羊衜,而是曾经担任曹魏上党太守的羊衜。

嘛,又是一对在同一时代的重名人物。

当然,这个羊衜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跟随着父亲一起来岳麓书院游玩,现在还只有十一岁的羊祜。

是的,就是那个“羊陆之交”的羊祜,那个灭吴功臣,魏晋名将的羊祜。

这.必须得想办法拐带走哈!!!

第640章 再见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613章 进攻第494章 违令第653章 进兵策略第581章 切入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960章 洛阳攻城第917章 谈判条件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150章 蕲春第45章 初成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772章 拖延第594章 轮班制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354章 曹操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130章 攻城(一)第1088章 遭遇颠倒第99章 弃新野第620章 溃败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272章 应对第703章 疲蜀之计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995章 真正的战略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619章 误判第960章 洛阳攻城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297章 不合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575章 张郃的焦虑第868章 选择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577章 接应第79章 巡视防务第133章 亲事第704章 挑明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270章 江东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86章 攻城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385章 牂牁郡的发财道路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989章 战备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772章 拖延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1208章 投降?!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77章 决断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576章 截击第646章 议事(三)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518章 二将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66章 战后动态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429章 抢时间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