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守关

在解决了后顾之忧后,魏延立刻领兵回转,沿着陕县,渑池,新安一路,直接杀奔函谷关前。

过了函谷关,可就是洛阳城了。

这么大的动静,身在洛阳的辛毗和司马昭,自然也早就得到了消息。

辛毗负责向朝廷汇报具体情况,请求河北援军增援,同时持节联络河东,河内两郡,要求两地快速派出郡兵过来守卫长安。

而司马昭,直接带领留守洛阳的五千士卒,星夜兼程,直奔函谷关。

这里,是洛阳之前,最后一道防线了。

函谷关守将是夏侯和,故征西将军夏侯渊的第七子,也是曹魏任命的河南尹。

理论上讲,夏侯和作为河南尹,他是可以呆在洛阳理政的,但他却主动请命出镇函谷关,为洛阳坚守这最后一道屏障。

有一说一,夏侯渊的子嗣,真的比夏侯惇那一脉要强的多。

夏侯渊一脉,有夏侯霸,夏侯和,夏侯惠,夏侯威,夏侯荣等人,虽然习文练武各有所长吧,但大多还算是可造之材.夏侯惇这一脉,光一个夏侯楙就已经丢尽了这一脉的脸面,更别说夏侯楙的两个弟弟还和夏侯楙的老婆清河公主一起参与构陷夏侯楙,家族里的这点破事儿还闹到了曹叡面前。

真的,这差距真的太大了.也不知道夏侯惇到底是怎么教育的下一代。

嘛,扯远了,还是说回夏侯和。

夏侯和虽然本人志节很高,也愿意为国效力,可他本人其实并不是太懂军略。

不是说一点都不懂,作为夏侯渊的儿子,夏侯和还是知道一点军略方面的事情的,但夏侯和真正出名的地方,还在于他的辩才.时人谓之:清辩有才论。

所以,他驻守在函谷关,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是不放心的,赶紧亲自带兵去函谷关,主持关隘防守。

夏侯和对此是有不满的。

你要说司马懿做这个事儿,那夏侯和还是能认可的,毕竟司马懿的资历够,而且这些年也确实表现出了不错的军事才能,他不放心夏侯和守卫函谷关,领兵来守,夏侯和不会有一点不满意。

可你司马昭凭什么?!

其实,更深层次的疑问就是——你司马昭凭什么觉得我守不住这个函谷关,而伱来了就能守住?!

这不是玩笑呢嘛。

但好在,夏侯和为人的心胸和涵养都很不错,再加上司马昭总是带兵来援为了国事,夏侯和还不至于在这个时候跟司马昭闹别扭。

就只有一个担心:是,我是不通军事,所以我确实没有把握挡住蜀贼魏延的进攻,守住这个函谷关你司马昭有没有这个把握?!

不是在跟司马昭阴阳怪气的抬杠,夏侯和是真心的在询问司马昭,毕竟,函谷关一破,洛阳就真的危险了。

而司马昭对此,只能是苦笑一下,回了夏侯和一句,“唯有为国尽忠尔。”

就这句话,夏侯和都不好意思在跟司马昭闹什么别扭了这人是豁出命来守函谷关,为了大魏基业拼杀的人,作为宗室将领的夏侯和,还能说什么。

直接交出了所有的指挥权,交给司马昭指挥。

而司马昭也没有客气,现在的情况,也不允许司马昭客气。

情况真的是太糟糕了。

从外部环境来说,洛阳的防务,很成问题。

理论上讲,洛阳位于河南郡的忠心,北方有河东,河内两郡拱卫,西方有函谷关,函谷关外是弘农郡,南面还有颍川郡,东面背靠兖州.四周都有人拱卫,没那么容易被攻破。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西面的弘农郡不战而降,直接让蜀贼钻入了司隶腹心之地,而南面的颍川郡面临七万蜀贼的围攻,颍川郡一破,甚至可能威胁到洛阳东面的兖州,因此,洛阳留守司马懿不得不亲自领兵去救。

现在洛阳能依靠的,就只有河东,河内两郡,以及洛阳西侧最后一道屏障,函谷关了。

河东,河内两郡的问题先不去管他,单说这个函谷关.现在的函谷关,已经不是先秦时期的那个雄关了。

先秦时期的函谷关,那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在此之前的历史上,函谷关只有三次被攻破的记录,但其中有两次是在秦末乱世,函谷关几乎不设防的情况下,被刘邦和项羽各自攻破过一次。

只有一次是正儿八经的两军交战中失守的,而攻破函谷关的名将,是齐国的匡章这是一个低调到《史记》都没有记载的当世名将。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的函谷关,真的是非常的牢固,可不代表着,现在的函谷关,还真么牢固。 先秦时期的函谷关,之所以易守难攻的原因,就在于他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悬崖峭壁,南方是地势险峻的秦岭,北边则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而函谷关又是建立在一个山谷的谷口,两边的悬崖峭壁和茂密的森林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守关的士兵只需要守住谷口,就可以防止敌人进入关中了。

可如今,随着黄河水位的下沉,北方黄河天险的位置逐渐出现了一条通路,这一通路较为平坦,非常容易通过。

这就等于是有了一跳天然的通道,不管是从关东进入关中,还是从关中攻向关东,都不用去跟函谷关硬碰硬了,可以直接绕过去。

函谷关的战略价值瞬间下降了。

到了两汉时期,秦函谷关基本被弃用了,唯一的作用就是起到地理坐标的用处,用来区分关内侯和关外侯。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楼船将军杨仆因为出生地在秦函谷关之外,为了能得到关内侯的封赏,上奏汉武帝,请求新建函谷关。而汉武帝当时也正好要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关中东扩”政策,因此就同意了杨仆的上疏,修建了新的函谷关,也就是汉函谷关,把原来的秦函谷关变为了弘农县,在汉函谷关以西,设立了弘农郡。

现在司马昭等人在守卫的,其实就是汉函谷关。

至于魏函谷关嘛,其实严格来说,真不算一个关卡.这是当初曹操为了应对占据潼关的马超的威胁,下令让许褚修筑的一座简陋的城防,用来囤积粮草,防备马超东出函谷关的。

自从曹操在渭水之战击败马超后,这地方就没有何人价值,也随之被废弃了。

真要说具有战略价值,同时城防还算坚固,可以据守的地方,还是汉函谷关。

可不管是哪个函谷关,它现在的防守难度,真的很大.黄河水位下沉后,那条天然的通道一直都在,函谷关已经失去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价值了。

要守卫函谷关,司马昭不仅要守卫关墙,还得派人守住那条绕过函谷关的天然通道而要命的是,这条通道不仅地势平坦,而且非常的宽。

而现在司马昭能用来守卫函谷关的兵力有多少呢?!

八千人。

从洛阳抽调了五千人来援,再加上函谷关本身就有的三千驻军,总计八千人。

如果函谷关还跟以前那样险要,根本无法绕过去的话,那么有八千人守卫,已经是足够了。

可问题是,现在要守函谷关,不仅要守住关卡,还得守住北侧那条因为黄河水位下沉而露出来的,又宽又平坦的通道这么一来,八千兵力看似很多,但两边一分摊,真就兵力严重不足。

而蜀贼方面,在占据了弘农郡后,不仅有了后勤补给,在弘农世家的帮助下,利用现成的州郡武库,临时爆兵爆个一两万人出来,根本不是问题。

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可用来当炮灰,却是足够了。

这么此消彼长之下,司马昭真没有多少信心,能守得住这个函谷关。

失守蒲坂津的兄长司马师,现在也终于有了新的消息了。

在河东世家的支持下,从蒲坂津败退而归的司马师在河东组织起了第二道防线,又拉起了一万多兵马拱卫河东。

如果能得到这支兵马来援,一起守卫函谷关的话,那司马昭的压力也不用那么大。

但问题是,别说司马昭,就是辛毗持节宣诏河东郡,让他们尽快领兵来援洛阳,这帮世家大族和本地太守县令们,都在推三阻四的,迟疑不前。

其实这帮河东世家在想什么,大家都清楚.河东世家凑出来的士卒,肯定是用来保卫河东的。

是,洛阳很重要,大家在洛阳也有不少的利益点在,可问题是,如果河东兵马去支援了洛阳,蜀贼调转进攻方向,再次渡河北上进攻河东,河东世家们拿什么来抵挡?!

洛阳利益河东世家当然不想丢掉,但如果连老家都没了,就算保下了洛阳,对河东世家而言,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所以,河东世家支支吾吾的迟疑不进,其实就是想要留下这支一万余人的河东军团,用来保卫河东,而不是去洛阳替大魏卖命。

这不是一个司马师能够解决的问题,司马师的分量不够,也许司马懿可以说服这些河东世家们,但问题是,现在司马懿在鲁阳。

因此,从外部环境来说,司马昭守函谷关,是真的外无援兵,内无险要之地可据.某种程度上,现在司马昭面临的情况,真的就跟历史上马谡守街亭非常的像。

大道宽阔,无险可守,只能当道扎营,硬拼硬抗,给司马懿回军救援洛阳争取时间。

拖到司马懿回军,那洛阳还有守住的可能,如果拖不到洛阳丢失,司马懿本人也会变成瓮中之鳖。

所以,司马昭的压力,真的很大。

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429章 抢时间第11章 邓艾?!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935章 互换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188章 兵出并州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808章 添油第133章 亲事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4章 博望之战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407章 诈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147章 破关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407章 诈第757章 离间计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185章 魏县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576章 截击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692章 争论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020章 兜圈子第35章 酒之事第1005章 劝降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546章 纠缠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430章 任免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951章 颍川应对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247章 特殊照顾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244章 王炸组合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69章 江夏变故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697章 私宴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599章 突破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473章 退兵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117章 铁索连舟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243章 争议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398章 出兵第477章 改制第2章 面试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534章 陈仓道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054章 水战(二)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417章 出城作战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916章 摩擦结束第914章 压力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941章 误判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743章 人事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229章 结束对峙第1080章 世家变化第217章 取名第222章 《蜀科》第1068章 朱然突围第167章 摊牌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168章 曹爽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