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议定

真不是张溪小心眼,而是荆州本来兵力就不足,唯一可以调用的机动部队,估计就是南阳的这一支了。

虽然距离江陵远了一点,但用来协防襄阳,还是可以的。

而且南阳现在总共就三万人驻守,其中还得去掉守卫在襄城的张嶷所部五千人,实际在南阳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

不管怎么调度,南阳重要留下近一万人来防守南阳各县,防止东吴顺汉水而上,偷袭南阳,切断河洛和荆州,关中之间的联系,因此真正能抽调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如果诸葛亮把这一万五千人的机动部队调走了,那从守卫荆州的角度讲,兵力就捉襟见肘了。

但,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啊。

他也不知道曹魏什么时候会出兵反攻洛阳,而就算他现在从关中和汉中调兵,从两地兵力集结到驰援洛阳,怎么也得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明年年初曹魏就主动发起进攻,那这个时间上就有点来不及了。

因此,诸葛亮只能从最近的南阳郡调兵,才有可能弥补上兵力的空缺。

再一个,诸葛亮认为,东吴冒大风险,北上偷袭南阳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从汉水运粮,进攻襄阳,东吴可能还会这么做,毕竟东吴水军强大,而水运也比陆路运输要方便安全的多。

但再从汉水北上,从陆路进攻南阳,他的补给线要怎么安排?!

四周可都是大汉的郡县,都有大汉的郡兵啊。

除非东吴的领军将领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攻克整个南阳郡,扫清南阳郡诸县的所有汉军,否则的话,偷袭南阳,就是来送死的。

诸葛亮觉得,不管是周瑜,还是陆逊领兵,都不可能犯这种奇葩的错误。

所以,理论上讲,从南阳调兵,唯一可能影响到的,就是张溪守卫荆州的机动兵力问题。

这点,就需要张溪来判断,在没有这支机动兵力的情况下,张溪是不是有把握,能守住江陵和襄阳。

当然,诸葛亮也不会只做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

抽调南阳郡兵去支援洛阳,是无奈之举,后续,他也会上奏天子,请求天子同意派遣汉中太守吴懿,新任雍州刺史赵云领兵入关助战等到这些人入关后,如果张溪还有机动兵力的需要,再分兵给张溪,也不是不可以。

这,就是诸葛亮的打算,一切都只是为了抢时间而做的临时决断。

现在,轮到张溪自己做出判断,是不是能让诸葛亮抽调走南阳郡兵了。

张溪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吧.算了,还是同意吧。

洛阳这个地方,不管从军事意义,还是从政治意义上讲,都比荆州要重要的多。

再一个,张溪想过了,东吴军大概率的第一进攻目标,会是江陵,襄阳都不太可能会大举进攻,所以说到底,南阳郡距离江陵的距离太远了,就算江陵遇险,南阳郡兵来援,也有些远水不解近渴。

倒不如用来支援洛阳来的更加方便。

至于江陵和襄阳.就硬守吧,守到诸葛亮从长安和汉中的援兵到来,问题应该就不大了。

而且,江陵方面,实在不行,张溪还可以要求巴郡的陈到顺江而下来援,襄阳方面,背后还有东三郡的郡兵在,大概率,应该是不会有事的。

就这样,张溪和诸葛亮大概商定了彼此之间的防务范围,然后.张溪在洛阳又呆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一方面,是去巩县,说服邓艾接受这个看起来很不靠谱的联姻,另一方面带儿子和儿媳妇一起逛逛洛阳,培养一下感情。

小正儿对突然多出来的一个媳妇儿很不适应,尤其是这个媳妇儿其实还比他大一岁.嘛,小夫妻俩培养一下感情,也是很必要的。

反倒是巩县一行,跟邓艾商议小忠儿的婚事的时候.张溪差点让自家徒弟的媳妇儿给赶出了家门。

要不是邓艾拼命拦着,就关银屏的脾气,她可不管张溪是不是她夫君的师父,这么做是不是不孝无礼。

而且关银屏也觉得这事儿太过于无理取闹了.自家宝贝儿子才九岁啊,这时候定什么婚约啊?!

而且吧,就算要定婚约,关银屏也更加倾向于跟自己大哥关平的女儿定亲,两家亲上加亲,不是更好的事情?!

要实在不行,张苞家的闺女也不是不可以的.就是太小了点,还得在等几年。 哪里冒出来一个什么杨氏女,让自己夫君的师父和那个诸葛鱼头,硬塞给自家宝贝儿子?!

咱们关家外孙,需要跟一个什么杨氏女联姻来证明什么吗?!

什么四世三公,有我老爹威震华夏的威风么?!

所以说啊.那个诸葛鱼头的顾虑是对的,跟关银屏商量这事儿,基本是不可能有啥好结果的。

偏偏张溪还拿关银屏没办法这丫头虽然是自己徒弟的媳妇儿,但是吧,她跟自己的媳妇儿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关银屏就算真的跟张溪翻脸,张溪一打不过人家,二也说不过人家,三.看在二爷的面子上,张溪还能跟关银屏计较什么嘛?!

没办法啊,张溪只能拖着自己的徒弟吐苦水啊.师父也不想那么做的啊,但是没办法啊,政治这玩意儿,它就是这么的操蛋。

再说了,杨氏女啊,自小熟读诗书,各种礼仪礼节肯定是相当熟悉的,以杨家四世三公的基因,长相,气质啥的肯定也没的说.咱也不算吃亏。

再一个,从基因的角度讲啊,张苞家的闺女也就算了,你大舅哥家的闺女,真不适合嫁给小忠儿,容易出白痴后代的

张溪叨叨了好一阵,说的邓艾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啥叫基因啊?!

嘛,张溪一时半会儿没法给邓艾说清楚这里面的道道,更何况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索性就直接要求邓艾,尽力说服自己的媳妇儿,让她接受这门亲事。

邓艾那个无奈的.您是轻飘飘的说这么一句话完事儿了,我回家不定得遭什么罪呢!!!

自家媳妇儿什么脾气,自己能不了解再说在内宅,咱们师徒俩,什么时候有过话语权?!

这事儿张溪直接耍赖不管了.谁让他是师父呢!!!

邓艾无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未来的儿媳妇,到底是什么身份,姓什么叫什么,是谁的孩子。

这个总要知道吧,不然怎么去说服自家媳妇儿啊。

这问题问的,张溪也挠头.特么当时光顾着跟死鱼头商量荆州,洛阳的防务问题了,这事儿给忘了问了。

没辙,张溪只能派人快马送信去洛阳,问一下诸葛亮,自己则暂时在巩县呆一段时间。

顺带的,视察一下巩县的防务,跟邓艾一起,抵近虎牢关的方向,去看一下情况。

毕竟,邓艾的对手是司马懿那个老狐狸。

虽然说邓艾现在也算是进入成熟期了,多年领兵的经验积累之下,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了.但对上司马懿,可不好说。

就是张溪本人,对上司马懿都有些心虚,别说自己徒弟了。

张溪是真的不放心,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邓艾,在自己的教导下,到底能不能达到历史上邓艾的高度。

就算能,历史上的邓艾也让司马昭算计的死死的,最后死的那叫一个稀里糊涂。

对上司马懿,那不是更加糟糕嘛。

还是帮自家徒弟好好的看看吧。

可张溪的到来,也把在虎牢关内操练士卒的司马懿给吓了一跳.张元长这个老狐狸突然到了巩县,是要干什么?!

张溪忌惮司马懿,司马懿同样也忌惮着张溪本该是荆州牧的张溪,突然的出现在巩县,这意味着什么?!

蜀贼是不是要大举进攻虎牢关了?!

司马懿的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这样的一个疑问。

本来对面的邓艾,司马懿就已经很头疼了,跟个小狐狸一样滑不溜丢的,这半年多的时间,司马懿不管试探多少次,这小狐狸就是不上当。

现在小狐狸没解决掉,反而引来了一只老狐狸.更要命的是,明明说好了年底前就能从兖州调来的援兵,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司马懿着急啊。

打死司马懿都想不到,张溪就是来看看徒弟,呆不了几天就会走的.司马懿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洛阳的诸葛亮已经提前察觉到了大魏即将反攻,打算来个先下手为强,集中兵力攻破虎牢关,闯入兖州。

如果这么一来的话,大魏的战略反攻当即就要胎死腹中,直接转入战略防守最终只能便宜了那些不讲信义的吴狗。

这是司马懿最不愿意看到的。

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194章 示范区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20章 被抢了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277章 矿营第1159章 分工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574章 惩罚第1087章 应对第27章 论将第1197章 退守第530章 郭淮的后手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359章 嘈杂的军议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099章 失守第760章 司马懿的失策第608章 攻心第576章 截击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359章 嘈杂的军议第497章 一夜筑城第195章 张溪告状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025章 变数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179章 准备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473章 退兵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1130章 变策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70章 和谈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964章 洛阳战事(一)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1035章 搅混水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086章 抢攻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148章 出巡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322章 疑兵计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405章 冀县密议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394章 矛盾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138章 油江口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908章 请帖第84章 沉船截江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82章 变化第178章 前因后果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931章 劝说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437章 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