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

还不到中午,宗泽正在院中读书。

天气正热,但院子里有着习习凉风,教室内就是门窗大开还是嫌热。

而且这时候,国子监中也比前段时间清净了。

离解试没有多久了,监中的课程安排也少了许多,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冲刺复习。

可以直接参加礼部试的学生仅是极少数,国子监中能够得到的解试名额亦并不算多,对有心参加今科科举的国子监生们来说,监中的其他同学现在都是竞争对手,大部分人留在监中与同学交流的时候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回到住处,闭门苦读。原本总是吵吵闹闹的国子监,在这段时间,变得安静了起来。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宗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前面大声喊,只言片语正随风飘来。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大事,原本安静的中庭,好像水滴进了油锅中,一下就炸了开来。

宗泽没放下书,继续看他的时文。

新近才弄到手的这一卷南剑州熙宁八年发解试的拔贡文集很有些意思,里面有几篇文章拿到殿试上都是争前十的水平。不过宗泽,以及其他购买这本书的士子,想要看的并不是文章,而是文章背后的考官。据说当时主持福建南剑州发解试的学官,很可能就是今科主持开封府解试的考官之一。

这就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到考官的人选,追溯他们的过往,寻找他们的喜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模拟文风,迎合考官们的喜好。

大宋文坛流行的文风,最早是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词章艳丽,用典精巧,不过失之空洞,之后为授学国子监的徂徕先生石介所批驳和整顿,出现了所谓的太学体,使得士林文风为之一变,不再追求华丽的文字,但最后却又走了极端,用词变得险怪奇涩,让人难以理解。直到欧阳修开始主持科举,才终结了太学体的流行。

当时的文风以石介为宗,以文章闻名的士子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刘几,他的文章就是标准的太学体,多少士子争相模仿。等到他参加科举,便被视为当科争夺状元的最有力的人选之一。可惜那一科的考官是正欲整顿文风的欧阳修,一看到被糊名誊抄过的文章便知道是刘几所作,拿着笔在考卷上横着涂过去,批了三个字:大纰缪,然后张贴了出来,让天下士人引以为戒。也正是那一科,所有务求文字险怪奇涩的士子,全都被黜落了。士林文风由此再一变,开始提倡复古,追求平易畅达,在自然中见功底。

刘几在折戟沉沙之后,并没有灰心,从此一改文风,模仿欧阳修的风格,到了下一科再去应考。那一科主考官还是欧阳修,对刘几的文章大加赞赏,推崇备至,甚至擢为礼部试第一的省元。同时,还黜落了几篇死不悔改的太学体文章,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说,这肯定是刘几。待到揭开糊名,欧阳修也还是没有发觉——刘几很聪明的改名成刘煇,以防欧阳修对他成见太深,揭开糊名后再黜落——直到张榜之后,有人过来对欧阳修说出了真相,欧阳修当时是“愕然良久”。

刘几他出将入相,在陕西坐镇了很长时间。也是宗泽所佩服的时人之一。而刘几的第二次科举能够得中省元,在宗泽眼中,其实正是兵法的应用。其应时而变之处,比起那些在考后跑去围攻欧阳修的太学体考生,还有私下里给欧阳修写祭文的那一批人,实在强得太多。其心思缜密的地方,也是日后能够坐镇边陲的原因所在。

宗泽完全没觉得研究考官喜好有什么不好的,能让他考中进士就行。等到殿试是就不用那么麻烦了,把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也就够了,宗泽求得也只是一个进士资格,没打算争名次。

不过宗泽的安适还是没有延续太久,很快就有人跑来打扰他继续读书。

“汝霖,汝霖,出大事了。”

“大事。”宗泽放下书,若有所思,“是朝廷明年不开科了?”

“可不是说笑。”那名同学脸色一板,大声道:“你可知道,方才在朝会上,御史台刚刚大闹了一番。”

“哦,是吗。”宗泽兴致不高。

不闹那还是御史台吗,狗咬人那是很正常的事儿啊。不过选择在朝会上翻脸,这还真是有些少见,但仅仅是少见。

只是转念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他的语气就有了点变化,“今天是大朝会吧?!”

“那还用说?是在文德殿上啊!”

宗泽眉头微皱,朝堂上要有大变化了。

每日在文德殿的常朝,是由不任实职的朝臣参加,多只是由宰相押班,一般天子是不到场的。天子到场的是垂拱殿上的常起居,是宰臣枢密使以下要近职事者并武班参与,宗泽本以为所谓的御史台大闹朝会,指的是在常起居上闹起来。但一联想到今天是什么日子,大闹朝会的性质就完全不对了。

常起居倒也罢了,人毕竟不多,而朔望朝会,比每五日一次的百官大起居还要隆重,礼仪性质更为重要。渎乱朝仪,这可是不小的罪名。御史们敢冒着这样的罪名,在殿上弹劾,这目标不是宰相就是执政,而且必然是当场分输赢的胜负手,不留半点退路。

果然是大事。

“汝霖,你可知今日御史们弹劾的是谁?”

宗泽摇摇头,虽然就在那么几个人之中,但费心去猜,还不如直接问,“是谁?”

“一开始是章子厚枢密。赵正夫和强隐季两位御史出来,说章枢密之弟关说法司,且章家在交州私酿酒水,要朝廷严查。”

御史们引领民间清议,以卑官凌宰辅,能随意抨击朝政、攻击朝臣、指斥任何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也不用查明真伪,只要听到一点风声便可以发挥。而且骂得越凶,升得越快,这是所有还在读书的国子监学生们都十分羡慕的对象。

在国子监里面,就是台谏官中最低一级的监察御史里行,都比中书五房检正公事、枢密院都承旨更加有名。

赵挺之,强渊明都是宗泽平常所素知的,都是有名的御史。只要抓到把柄,他们出来弹劾章惇,不足为奇。

不过如果仅仅是一个章惇的话,不至于闹到御史在朝会上递奏章,毕竟看起来证据确凿。或许是准备将谁牵连进来,兴起大狱,在现如今宰辅们都有定策之中的情况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手,可以让太上皇后无法偏袒宰臣。

“难道是蔡……”

宗泽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打断了。

“没错,接下来出马的正是蔡京!”那名学生啧啧称叹,“不愧是汝霖,一下子就猜到了。”

宗泽咳嗽了一声,道:“蔡元长是殿中侍御史,他出来肯定是为了一锤定音的。”

蔡京是蔡确的戚里,而且在五服之内。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少,蔡京出面,要么是弹劾蔡确。要么是秉持蔡确的心意,去弹劾某位能够跟章惇牵扯上关系的。

“只是蔡殿院出来弹劾的又是谁?韩,还是蔡?”

“都说汝霖识见过人,今日可见一斑。是韩宣徽!蔡京出来,是为了弹劾韩宣徽。”

宗泽猜的其实是韩绛、蔡确,所以韩前蔡后,只是也没必要再说明。但弹劾韩冈做什么,连枢密副使都不做了,只做宣徽使,还有必要弹劾他吗?韩冈现在是不可能再离京的,不论是什么事,太上皇后都不会处分他。

“大事,大事。汝霖,出大事了!”

宗泽正想细问,外面又跑进来两名学生。

宗泽一叹,将桌上的书合起来,今天是没法儿读书了,“已经知道了,是蔡殿院弹劾韩宣徽吧。”

“要是弹劾还好了。”前一名太学生说道,“他就是说一句韩宣徽名重,为国祚不宜重用,根本就不算弹劾。弹劾韩宣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偏偏他胆子小。”

“谁说不是呢。他可是从厚生司出身,借了韩宣徽的光才能进御史台的,不意人品卑劣至此。”

宗泽连忙告停,道:“还是说一说详情。小弟都没听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三个人随即你一言我一语,零零碎碎地将听到的消息给宗泽拼凑了起来。

但宗泽很难相信自己的耳朵,“韩宣徽给他一激,就立誓不再入两府?!”

何至于如此。就是周公都免不了被流言蜚语中伤,蔡京这样的攻击,正常就是一笑了之,反驳上两句,让太上皇后给个公道。

“是啊。”应声的同学也是难以置信地摇头,“韩宣徽就是脾气太硬了,所以给小人所趁。”

“也不能算,蔡京也没想到,韩宣徽会如此刚毅勇烈。”另一个同学冷笑道:“蔡京自命是忠臣,但韩宣徽说只要蔡京‘日后再不入京,终身在外为官,他就终身不入两府’,蔡京就没敢正面回应,反而说韩宣徽话中有诈。”

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六)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五)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九)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四)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九章 君臣(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五)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九)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下)第一百三十章 后顾(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七)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六)第一十五章 庙堂(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下)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中)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上)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四)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权相(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一)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