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

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

邓小平一贯主张和重视对共产党进行监督,仅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监督”一词便出现99次。早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就把“民主”与“监督”看成是共产党团结人民夺取政权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中,更加强调社会主义监督,强调中共领导多党合作中党外人士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这些思想主要表现为:

1、 党要领导得好,就要接受监督

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接受监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十分坚决地指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因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是“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二是“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由于“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接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在谈到“坚持党的领导”时,邓小平总是与“加强民主监督”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二者都是头等重要的,不可只强调前者而偏废后者,而应该

相提并论。在加强民主监督时,我们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否定和最终取消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改善党的领导进而加强党的领导。

2、 要扩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邓小平非常重视中共领导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并把人民政协作为实行多党合作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机构和形式。他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他强调,“党外的民主人土,能够对于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于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因为“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他提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就是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他特别注重政协民主监督的特殊作用,强调政协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的含义,政协可以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无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和监督。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不应拥有这种权限。

3、 民主监督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

邓小平把民主监督问题看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

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

4、 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

邓小平把制度化作为实现民主监督的突破口,强调“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并提出了一整套切中时弊的规范民主监督的思路。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过去忽视民主制度建设留下的经验教训,重视“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这个任务。”更新思路,转换视角,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制度建设上来。第二,肃清封建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对权力“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第四“可以成立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

邓小平提出的民主监督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并为社会主义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实践模式。

(本章完)

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一、转型期的社会分化为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二、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四、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四、团结共事,努力保持党内的和谐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二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调研报告_三、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的几点意见三、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二、多党合作制度将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发展完善新时期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发展_一、《意见》体现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二、“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我国形成了两种法律制度并存的局面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一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二、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一、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导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难得机遇四、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一、民间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新中国宪法变迁与统一战线_一、《共同纲领》首次使党的统一战线呈现在宪法性文件之中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实施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与载体_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趋势四、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三、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一、转型期的社会分化为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第一、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导统一战线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三、不断创新,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发展历程三、75年、78年宪法记录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曲折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党在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一、民间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一、“一国两制”的实施,丰富了我国的宪法理论与实践第二、实践“三个代表”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_三、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二、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区统战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二、如何做“五型”干部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三、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二时期研究状况的概述和分析二、借鉴历史经验,“反独促统”,发展和壮大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内在联系二、如何做“五型”干部二、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新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_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纪中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统一战线试论宪政与党内民主_二第一、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导从纲领的兼容性看民主党派的政党独立性_一、民主党派纲领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一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二、如何做“五型”干部三、全面、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党纲领的兼容性特点二、在以学员为主体中定位,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特点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二、努力维系民革的党派特色发挥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功能_二、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创立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二、民间组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一、民间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_二三、“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我国呈现出多法域并存与发展的格局政治文明建设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建全与完善_一四、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建设的具体建议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一、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三、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中定位,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从北京民革的发展看参政党建设_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民间组织——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_一、民间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民主监督思想及其规范与发展_一、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再造历史的辉煌,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_一、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统一战线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