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

不是他皇太极没有南下入主中原的想法,毕竟他清国刚刚建立,关外不过只有二十多万的女真族人,即便是加上那些投降他们的汉人、朝鲜人、蒙古人,也不过一二百万人,而大明则有千千万人,想想就觉得有点吓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有点不敢想入主中原的事情。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一点都没有想法,毕竟他们先祖女真人曾经建立过大金国,也曾经一支打到长江,和当时的南宋平分天下,而现如今的大明和当时的北宋相比,也强不到哪儿去,只是似乎这个崇祯的性格稍微要比宋徽宗、宋高宗他们强硬一点罢了,如果干的好的话,过几年他说不定还真的就有机会南下入主中原呢!

所以现在出了刑天军这么一支对他们建奴极度敌视的势力,显然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也是他在听闻大明遣使到义州提出和他们议和之后,立即便答应了下来的原因,一是要通过这次议和,获得一个法理上的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另外一个趁机敲诈一下大明,把锦州这个大钉子先给拔掉再说,以后说不定很可能他再率部南下叩关而入的时候,少了锦州这个钉子,就少了许多后顾之忧了,再者趁机签下和议,逼着大明以后年年效仿当年北宋对辽国、南宋对大金那样,朝他关外输送岁币,这样一来不用他们再辛苦冒险叩关南下,便可以轻松的获取到大批的银钱,这以后他们在关外的日子也就好过多了。

再有一点,也更说明了皇太极的阴险,在对待汉人方面,不管是大明的官军,还是那支刑天军,显然都是他的敌人,现如今刑天军的这个肖刑天,要和大明争夺天下,大明朝廷里面坐着的哪位,肯定是不答应的,也绝不会将他的天下拱手相送给那肖刑天的,而大明显然现在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被这肖刑天逼得已经是没有了退路了,唯有调用陈驻在松锦和山海关以及宣大等地的边军入关去对付这支刑天军,这才急拉拉的遣使来找他议和。

对于这个刑天军,现在皇太极已经是引起了高度的警觉,在他看来,这个肖刑天同样也是极度敌视他们建奴的一个人,而且此人善于练兵,手下掌控着一支可以直面和他们建奴军相对抗的兵马,甚至这支人马在野战之中,也照样能打败他们建奴军,如此一来,肖刑天变成为了一个对他们建奴非常具有威胁的人物。

如果他这个时候坐视大明就这么被肖刑天掀翻的话,那么有朝一日这个肖刑天问鼎天下之后,肯定会替而代之,继续和他们建奴为敌,那样的话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建奴恐怕日子就要不好过了!现在刑天军仅仅拥有河南和少部分晋南这样的地盘,便能编练出数万精锐的兵马,并在京辅可以和他们正面相抗,那么以后等这肖刑天取得了中原天下,到时候还不知道能练出多少能打的兵马呢?那样的话他大清国仅以关外这么一块地方,和不到几百万治下的人数,去和肖刑天再为敌,一个搞不好就可能会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这刚刚建立的大清国,说不定在他手中,就直接终结了。

所以这会儿大明找他议和,可以说是正中他的下怀,大明既然要抽调北兵南下去对付这肖刑天的刑天军,那么对他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他们都是汉人,汉人打汉人,汉人杀汉人,杀的越多越好,不管谁最终打赢了谁,剩下的这个胜方,都恐怕会损失很大,到时候他完全可以趁机挥师南下,再对这个胜利者施以重击,说不定一下就能攻取中原了!说不定最终还能一统天下呢!

可以说这才是皇太极这一次这么大方,一口便答应下来,大明可以暂缓一下,给他们输送的岁币,他要的就是大明皇帝赶紧抽调走这些关外的明军,去对付那刑天军去,到时候他一旦看准时机挥师南下的时候,大明留守关外的这些官军兵力便不足以挡住他了,他完全可以以轻松将整个边关都拿下来,趁势挥师南下去经略天下了!

同时皇太极也从入关回来的鞑子诸将那里,得知了刑天军的战法,当听闻刑天军居然使用大批历来被他们瞧不上眼的“鸟铳”,将他麾下的建奴军打得无力还手,颇为震惊,于是立即便对那些和刑天军交过手的将领们详细的了解了一番,多少弄清楚了一些刑天军的作战方式,一边是感到惊讶,一边令诸臣集思广益赶紧想办法予以克制。

于是建奴的这些奴酋们便都琢磨了起来,后来范文程以及多尔衮等人都提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刑天军不是以火器犀利厉害吗?那么他们也不是没有鸟铳,要知道这些年来,他们在和大明边军交手之中,虏获了相当多的大明的火器,同时也俘虏了不少大明的官兵,当然也又不少以孔有德、耿仲明之类的明军将领为代表的汉奸投降建奴,使之建奴军中并不缺乏像鸟铳这样的东西。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明将降奴之后,不但带来了不少麾下汉兵,同时最重要的还从登州掳了不少的善于铸炮的工匠逃到了辽东,使得本来处于半原始人生产水平的鞑子拥有了先进的铸炮以及冶炼的能力,并且从此开始自行铸造红夷大炮,鞑子在这一点上,倒是极为重视,到了明末的时候,建奴军的火药质量和数量都已经可以正面和明军相对抗,甚至于还压制了明军的火炮,特别是所铸出来的重型红夷大炮,在屡屡攻城战之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往往可以集中炮火,将明军镇守的城池的城墙轰塌,进而攻下城池。

但是建奴以前对于鸟铳等单兵用的火器并不感冒,因为在屡屡和明军交手之中,明军的火器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战斗力,而且表现的性能低下,从萨尔浒之战中开始,明军火器装备数量就很多,可是却还是屡屡被鞑子军击败,所以在鞑子的眼中,这些明军的火器也只有那些红夷大炮厉害,其余的基本上都是鸡肋,所以满人八旗之中,极少会装备单兵使用的火器,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更崇尚刀枪剑戟这样的冷兵器,和强弓硬弩以及骑兵的建设。

所以长期以来,像投降他们的汉兵并不受到太多的重视,更多的时候皆是驱赶他们充当炮灰使用,可是这一次当遇上了刑天军之后,鞑子们才突然间发现,其实这些以前在他们眼中不值一钱的火铳,一旦以刑天军的方式应用的时候,还是相当可怕的,而他们大批骁勇无匹的勇士们,没有死在对方的刀下,却大批的被这么毫无意义的被对方火铳远远的便打死在战场上,这种死法实在是无法让他们接受,甚至是感到屈辱,也让他们感到刑天军都是胆小鬼,打死他们这么多勇士,使用的确实卑鄙的手段。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刑天军的这种战法,确实对付他们很有效,强弓硬弩在刑天军大量使用的鸟铳面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威力,远距离作战他们不占便宜,冲上去玩儿搏命拼杀,则更是悲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勇士们被一批批的如同屠杀一般的打死,所以他们就必须要找到克制刑天军这种战法的方法。

想来想去,多尔衮他们还是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使用他们类似的战法,让那些投降他们的明军,同样也使用和刑天军“相同”的鸟铳,和他们正面交手,反正这些汉兵们死了也不心疼,有朝一日他们一旦再遇上刑天军的时候,就让汉兵们跟刑天军死磕,然后他们满洲八旗兵则再去对付那些刑天军,这样就会有把握将刑天军击败了。

于是在多尔衮率部返回关外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这批大明降将们,突然间开始受到了重视,大批俘获的明军,以及投降他们的明军兵将们被从包衣奴之中选出,另外还从满洲八旗下面的汉人之中,二十人抽一丁,划归到了孔有德以及耿仲明他们的汉军旗下当兵,大大的扩充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的汉军兵力。

同时他们翻箱倒柜的将这些年来缴获自明军手中的那些鸟铳、老式火铳、三眼铳,甚至于比较罕见的迅雷铳、五雷神机等火器都翻检了出来,并且加大火药产量,装备到了汉军之中,同时找一些和刑天军交过手的人,将刑天军的战法告知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这些降清汉将,于是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些自诩为火器专家的汉奸们,便马上照猫画虎的开始搞出一套有点像刑天军的战法,开始对手下这些汉军们进行起了操练,一起有朝一日,他们去对付那支这次让多尔衮等清军吃了闷亏的刑天军。

当然皇太极这一次这么爽快的答应和大明议和,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还是和刑天军分不开关系。

(今日鸣谢辣死神、feng41501二位弟兄的打赏!)

第36章 铩羽第72章 斥候的对决第174章 好消息第49章 隐真示假第87章 请辞第65章 求战第189章 土火箭第77章 再有收获第103章 震慑第93章 溃逃第8章 势如破竹第129章 向东是大海第85章 初会牛金星第12章 火牛冲阵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81章 殊途同归第84章 城破第63章 局面转换第171章 死士第64章 世事难料第43章 救人第91章 少年营第76章 通州会战3第16章 纠结第130章 困兽第133章 名儒第170章 阻援第45章 偷鸡不成第109章 义子第81章 驱降攻城第30章 公审大会第10章 不快第63章 局面转换第104章 疑兵之计第55章 两强之战11第79章 依旧不休第91章 乱局之下第49章 互通有无第196章 闯王求援第67章 惨烈屠杀第12章 夜袭2第205章 永历的解决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11章 杀俘第82章 暗度陈仓第59章 勾心斗角第103章 祖宽之忧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90章 巡逻队第54章 两强之战10第189章 杀福王第218章 美洲第5章 传教士第32章 暗箭1第48章 卢象升之忧第7章 誓师第104章 战争红利第16章 同仇敌忾第187章 男儿膝下有黄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208章 再打庐州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书第54章 换防第56章 水坝第48章 前途未卜第161章 死耗到底第180章 李信第179章 豫西乱战第103章 震慑第41章 事有反常必为妖第24章 捷足先登第91章 少年营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142章 穷酸秀才第70章 遮断第119章 顺江而下兵至岳州第200章 原来如此第4章 终归要来第58章 可悲可喜第113章 又生一计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战况第159章 微服私访第145章 名将之死第52章 石桥攻防战2第107章 屠城第56章 决胜1第93章 侦查第61章 退缩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193章 团山防线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19章 背叛第14章 卧虎在侧第33章 危局第25章 难民潮第4章 打劫目标第40章 骑战第20章 大军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