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下哗然

上次多尔衮和岳托领兵叩关而入到大明京辅以及山东等地大掠的时候,蒙古八旗那边也派出了不少兵马跟随入关,本来这些蒙古人跟着建奴干,一是因为他们不团结,被建奴打怕了,不得不被驱使着跟着南下,充当炮灰使用,另外就是他们也需要从大明掠夺人口奴隶以及金银等物资,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说白了,就是他们这帮小弟就是跟着老大去抢劫,趁机也发一笔横财。

可是没成想在入关之后,他们在京辅一带,遭遇到了刑天军猛烈的打击,每战之下,多尔衮他们这些清军诸将们便都拿他们蒙古兵当跑回,结果使得蒙古兵这一次入关在对上刑天军的时候损失惨重。

本来蒙古八旗兵就不多,满洲鞑子八旗兵力远超过他们蒙古八旗,而且这么过度消耗蒙古兵的办法,令蒙古八旗的旗主们非常不爽,以前是敢怒不敢言,可是这一次入关却发现汉人之中官军虽然不咋样,但是却出现了一支可以和鞑子军正面相抗的刑天军,而且这支刑天军还能在野战之中,屡败建奴军,于是乎他们便心思活动了起来。

蒙古人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早已不似当年那样强悍了,他们势力很分散,各自为政不说,还相互之间为了争夺草原的控制权,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以至于在人口远超过女真人的事实面前,却只能选择依附建奴鞑子,他们可以说是一帮纯粹的小人,谁厉害就帮谁,干的是除弱扶强的买卖。

以前他们看出建奴比明军厉害,于是便帮着建奴对付大明,现如今他们突然发现还有人比建奴军厉害,于是依照他们的习惯,便开始变得对建奴不太那么听话了,这次出关回去之后,他们便开始想方设法的打听有关刑天军的事情,从搜集回去的消息中,突然间发现,刑天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了,绝不是仅仅有那么一两万人马,而是已经具备了全面和大明相对抗,甚至是有可能取而代之。

特别是这半年多来,这些蒙古人发现,刑天军势不可当的一举攻占了大半个山西,同时还在边关一带拥有很大的实力,而且南下湖广一带“大掠”,可是大明却在刑天军面前,屡战屡败,就连大明阁老杨嗣昌,都死在了入寇湖广的刑天军手中,巡抚之类的官员更是被刑天军干掉了好几个,大明丝毫拿他们没有办法。

如此下去的话,大明弄不好真的就被刑天军取而代之了,考虑到要未雨绸缪,一旦刑天军崛起的话,肯定是要继续和建奴为敌的,建奴弄不好也不是刑天军的对手,一旦有朝一日刑天军要是连建奴都给收拾了的话,那么他们眼下跟着建奴,岂不是要殃及池鱼了吗?

于是这段时间蒙古人便显得不太安分了,不但开始不怎么听奴酋皇太极的吩咐不说,甚至于在一些地方,蒙古人还开始暗中和建奴进行对抗,更有蒙古人开始主动的派人跑去晋北一带,暗中和王承平李凌风他们联系,和刑天军暗中做起了买卖,将刑天军所需的良马、种牛等牲畜卖给刑天军,换取刑天军放开宣大一带的商道,跟他们通商。

作为奴酋的皇太极,当然也很快便发现了蒙古人的小算盘,他当然清楚一旦蒙古人反叛他们的话,弄不好他刚刚建立的大清国,就要出大麻烦,于是眼下他要尽快的重新震服这些蒙古人,省的他们今后倒向刑天军,故此他才会立即答应了崇祯提出的和议,考虑的就是赶紧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于是崇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可以说是如释重负,在他看来,短时间之内北方便可以稍微平静一段时间了,建奴应该在签订和议之后,不会再在近期内南下入寇了,于是便赶紧下令关宁军开始南下“剿贼”,时局到了今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虽然朝野之中一片骂声,但是这次大明还是和建奴签订了和议,将锦州割让给了建奴,并且令洪承畴率部撤离锦州,到宁远驻防,大批锦州百姓,也随之南迁。

这样的举措令蓟辽总督洪承畴措手不及,而且在明清和议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突然之间朝廷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并且下旨令他督军还有护送锦州百姓南迁,顿时让关外的军民都大吃一惊,随即而来的便是军民的暴怒,当即许多军民就大骂起了朝廷,一时间搞得关外一片大乱。

洪承畴也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愕然,顿时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他身为蓟辽总督,便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攻击对象,消息一经散开当天晚上,他在锦州的总督府衙门里面便被人丢入了大粪,墙上也出现了大骂他的布告,要求坚决抵制和鞑子和议,绝不撤出锦州,有些老百姓甚至以自杀来抵制割让锦州城给建奴。

洪承畴于是赶紧派人朝京师给崇祯送奏疏,力陈不能这么做,一旦这么做的话关外的整个防御体系可能都会崩溃,军心定会大散,民心也会因此受到重挫,一旦建奴反悔的话,再次叩关而入,那么关外便再无可用之兵,就不要指望着他们能挡得住建奴军入关了,这山海关之外的地盘,早晚肯定会被建奴夺去。

而崇祯这会儿虽然也意识到这么做可能会造成民心大失,军心涣散,可是眼下木已成舟,他已经没有反悔的余地,依然他这会儿反悔的话,那么铁定会立即招致建奴的凶狠报复,这会儿大明内地的刑天军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一旦要是建奴这会儿因为他的反悔再次南下的话,大明在刑天军和建奴的内外夹击之下,那就彻底完蛋了,所以他明知洪承畴说的不错,但是也不敢反悔,下旨着令洪承畴按照他的圣旨办事,将锦州城放弃,督师带上民众立即南撤,重新在宁远一带布防。

洪承畴身为大明朝臣,得到了崇祯的回复之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遵照圣旨行事,下令撤兵退守宁远,将锦州城让给建奴,老百姓们骂声连天之下,不得不收拾了细软之物,随军南下。

这一次大撤退,使得整个关外的大明防御体系基本上崩塌,军心动摇,民心涣散,大批耗费了不知道多少银钱,储备在锦州一带的物资还有那些耗费了无数银两建造起来的屯堡,都被丢弃给了建奴,许多当兵的在路上便溃散,物资丢的满地都是,都白白的便宜给了那些跟随监视他们撤离锦州的建奴军,使得建奴军征发了数万夫役,推着小车跟着后撤的大明官军,捡拾各种被官军丢弃的物资,平白赚的是盆满钵满。

而随着明清和议的消息传开,刚刚有点不怎么听话的那些蒙古人便意识到了危急,大明眼下是彻底没戏了,暂时刑天军那边他们还指望不上,而建奴这边的刀磨的锋利,随时都可以砍到他们的脖子上,他们如果这个时候不听话,那么他们相信狡猾的皇太极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对他们抡起屠刀,于是顿时这些蒙古人便老实了许多,变得也立即又重新恭顺了起来。

对于这次朝廷和建奴议和的消息,已经流出,便迅速的被扩散开来,作为刑天军间谍头子的冯卫汉,自然也少不了在京师里面安插刑天军的细作,这些细作在第一时间便将消息送出了京师,冯卫汉一得到消息,便立即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给了肖天健得知。

肖天健这个时候刚刚在武昌府结束了第一次刑天军开科取士的事情,本来心情大好,正待整顿一下兵马,最后再商讨一次对南直隶的作战计划,只待年后率领士饱马腾的兵将们顺江而下,直扑南直隶去了。

可是没成想就在这个时候,北面传来了这样的消息,让肖天健可以说是大吃了一惊,不但是他,消息已经扩散,连湖广那些投降肖天健的朝廷旧吏们也都顿时大骂了起来。

在肖天健的历史观之中,虽说对于崇祯丢掉大明江山感到同情,也为他感到悲哀,也有点怒其不争,但是以前他并不是很清楚明末朝廷和建奴之间议和的事情,所以始终认为,崇祯在对待建奴方面,是尽了本分的,天子守国门,直到王朝倾覆,崇祯也没有离开北京城,学北宋的徽宗、高宗那样逃往江南,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所以他一直潜意识之中都认为崇祯是不会和建奴真正议和的。

可是没成想,历史被他彻底搞得一塌糊涂,本来始终没有和建奴议和的崇祯,在这个时候,被他逼得不得不出此下策,早早的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彻底从法理上放弃了辽东,甚至于不惜割让出了还在明军控制中的锦州城,以此来腾出兵力,南下来对付他。

其实肖天健在捉获了高起潜的时候,便从高起潜那里得知了崇祯在十一年末的时候,便指使过杨嗣昌和高起潜暗中和建奴议和,只是后来因为消息走露,朝野一片哗然,逼得崇祯那次议和最终不了了之,而且肖天健不清楚的是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还曾经派人和建奴议和过,只是后来又因为陈新甲不小心,他的家仆将消息走露,又一次引起了朝野的震动,逼得崇祯没有能和建奴达成最后的和议。

可是到了历史发展自从有了他肖天健的掺和之后,彻底的发生了改变,这一次崇祯居然瞒天过海,在消息走露之前,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虽然朝野反对之声还是很多,但是毕竟他已经做成了这件事,木已成舟,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而且肖天健根本不用其他人来提醒他,便能想得出来崇祯为何要这么做,其实说白了都是他逼得,现如今他连灭朝廷在内地的数路官军大军,使得崇祯根本已经在内地找不到可以对付他的精锐兵马了,所以为了挽回即将覆灭的大明江山,他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他唯一能调用的也仅有关外的那些关宁军了,换作其他人的话,弄不好十有八九也会这么做,甚至可以说崇祯这么做,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7章 反中其计第57章 重修寨墙第38章 真相大白第31章 攻关受挫第111章 杀俘第226章 班底2第205章 奇兵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15章 求援第47章 蛇鼠一窝第91章 背水一战第226章 班底2第238章 大龙国旗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阳第52章 石桥攻防战2第83章 夫人外交第79章 奴酋授首第67章 惨烈屠杀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145章 投靠者第23章 迷情夜第126章 老友来朝第28章 送行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79章 贺人龙的反击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19章 搂草打兔子第81章 轻下一城第54章 逆攻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11章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第37章 震怒第30章 挖坑第18章 扩编第186章 摘桃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86章 武装游行第24章 洪流第99章 借题发挥第169章 恼羞成怒第169章 攻营第21章 复合手雷第38章 陇州之战5第65章 任重道远第90章 缩头乌龟第215章 非议第93章 溃逃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32章 胁迫投诚第136章 国债第166章 吴三桂第82章 保长上任第166章 吴三桂第3章 重编2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234章 大阅兵第89章 溃城而出第212章 再下两城第201章 拒绝受降第78章 李过之惑第100章 突然袭击第1章 命如草芥第161章 死耗到底第46章 检验第57章 祸害第74章 新年伊始第163章 强攻敌营1第35章 陇州之战2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86章 父女相见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106章 败退过河第182章 风波平息第166章 吴三桂第120章 官道口决死战3第12章 断然拒绝第134章 死士陷阵第65章 求战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11章 多尔衮的判断第87章 鸡飞狗跳第92章 凤翔卫官军第75章 胡安克里奥第27章 剑指何处第74章 投名状第60章 鞑子避战第50章 劝降第1章 凯旋第4章 粮荒第36章 万安王府第51章 携美出巡第116章 袭击者第57章 奇迹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156章 各个击破第125章 名臣第3章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