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班底2

至于商业,历史上商人在中国地位都不高,即便是他们有钱也不行,商业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各种制约,大明的经济发展甚至还赶不上两宋时期,所以肖天健认为,很有必要将商人的地位提升起来,重视对于工商业的开发,毕竟工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商业,今后许多人其实可以脱离土地的约束,进入到工商业之中,今后为国家提供有力的税务财政,尽量减轻对农民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上,诸臣反应很大,觉得肖天健这么做,太过给那些商贾们长脸了,按照三六九等划分,都是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特别是在大明,商人更是有钱但是却没有地位,现在专门成立商业署,是不是太抬举他们了?

而且诸臣也看到肖天健的老丈人是个大商贾出身,还以为肖天健这是为了讨好他老丈人才这么抬举商贾呢,于是顿时纷纷提出意见,表示不支持这件事。

肖天健冷下脸对诸臣说道:“尔等难道以为我肖某单单只是为了我岳父才这么做吗?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富裕与否,关键并不是看你产出多少粮食,最终还是要看商业的流通,你们所用之物,低头看看,哪个不是经过商人之手?没有他们的话,家家户户以后难不成还回去自耕自织?

我要设置商业署,并非就是要抬举商贾,而是要鼓励经商,今后从商业和工业之中收取税金,来减轻农民的负担,有朝一日的话,如果工商业发达到足够支撑国家财政的话,那么我就取消天下农民百姓的税赋,让天下的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以后咱们中国的商品,要卖到天下各地区,包括海外的那些蛮夷们,都要用上咱们中国所产之物,让咱们汉人来赚取天下的钱,到时候可收的税赋之高,恐怕不是你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没有商贾来做这件事,难不成还学大明,将所有沉重的税赋徭役都压在普普通通的农民百姓身上吗?那样的话迟早我们国家,还会出现这样的大乱!什么时候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你们不理解我这么做,我可以不怪你们,但是你们要知道,这件事是利国利民之事,当然,经商者不许从政,从政者不许经商,这一条要给我记住,省的官商勾结垄断市场,横行于世!这一点今后不会变,省的跟现在的官员一样,暗中经商,捞的各个盆满钵满,却一毛不拔不给国家缴纳税赋,只要监察院发现有当官的暗中经商,那就给我滚蛋,去经商好了,总之当官的不许经商,经商的不许当官,以后即便是我的儿女们,也照样按这条规矩来!这件事就这么定,鼓励经商,但是要管起来他们比放任他们更好!”

诸臣一听,得!这件事只能这么办了,想想也是,把商业管起来,总比放任他们随便胡搞要强,国家还可以收取大批的税金,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兵部方面,肖天健的意见很明确,武不干政,文不主兵,兵部就是负责天下兵马的管理调动,主要负责的是对外的战争,不许干涉政务,当然文官系统也不能干涉军队,军人就是军人,单纯一点更好,他们服从的是国家最高的控制者,也就是肖天健,最起码现在是这样的!

当然为了防止军将坐大,尾大不掉,肖天健其实早就在安排这种事,刑天军诸军只能从后勤部领取粮秣,战事情况特殊才能依靠缴获之类的来满足需要,平时是不许在驻地征粮征饷,后勤部的粮饷又要从户部支取,军官的选调也不是军将可以做主的,一般人想要在刑天军系统之中,培养出一支效忠于他们私人的军队,那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兵部交给军人去负责管理,也不怕出什么乱子,这一点最终也得到了诸臣的支持,这些部门不给眼下军将们留一个也说不过去。

礼部方面肖天健认为可以尽可能的压缩,今后主要负责外事方面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以后的外交部,一方面负责和外国交往,一方面要负责起来对外的情报搜集,至于皇室的排场问题,就可以能省则省。

肖天健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现在虽然要立国,但是国家经过这些年的动乱和天灾**之后,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排场的事情能免则免,今后省下钱尽可能的用于民事方面的事情,多给老百姓办点实事。

于是礼部便成了六部之中最小的一个部,同时也属于最不重要的一个部,诸臣最终也都答应了下来。

最后只剩下了吏部,至于吏部,肖天健也没有过多的提出太多的意见,但是却提出来对官员的选拔今后不见得就一定要通过科考来进行,当官要有文化是必然的,但是只读四书五经会做八股文,是绝对不成的,学以致用,用人就要有所专才行,让懂行的去管事,比不懂行的要强太多,这方面就是以后选官的标准,另外就是要设置推行更加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能上就能下,合格的官员可以舒舒服服的当官,但是不合格的庸才考核不通过,就直接贬回家种田去,省的祸国殃民。

这些繁杂的事情商量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把肖天健和一帮准备的诸臣累的是晕头转向,肖天健更是不得不暂时将军事上的事情委托给了李信负责,令其以总参谋部的名义暂时调派兵马,在拿下镇江府、扬州府、松江府、苏州府之后,转而便开始朝南对浙江用兵,同时抽调罗汝才和李栓柱的兵马回湖广坐镇,精力放在荆州一带,为下一步入四川做准备,

之所以让罗汝才和李栓柱回师湖广,做兵发四川的准备,主要原因是近期在肖天健展开对南直隶的攻伐之后,陕西方面也传来消息,说时下盘踞在汉中的李自成近期发展速度也很快,麾下再次聚起近十万人马,一方面在朝北,对西安府、凤翔府用兵,现已经拿下了凤翔府,并在围攻西安府,试图将陕西省府西安给拿下,时下陕西巡抚汪乔年手中可用的兵将数量很是有限,各边也已调不来兵力了,而他手中时下仅剩下了左光先、李国奇、高杰这几员大将为了保住西安,他已经将时下手头可以用的官军都集中在了西安府一带,很显然要和李自成在西安决一死战。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正在陕北一带活动的王承平了,王承平这段时间在阎重喜的支持下,迅速的控制住了榆林卫一带,并且将兵力推进到了延安府周边,蚕食掉了陕北大片区域,连李自成的老家米脂县一带,也落在了王承平的控制之中,王承平在陕北一带力量发展也很迅速,麾下招募起了近三万人马,其中单是精悍的骑兵就有近万人之多,下一步仅剩下了攻下延安府,继续朝着庆阳府和平凉府一带进兵了,所以李自成想要控制住整个陕西,现在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李自成虽然有心拿下西安府,但是也不得不考虑刑天军这个庞然大物今后对他的威胁,近期情报部门的内线却传来消息,说李自成打西安很可能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集兵攻打西安,一方面却在汉中集结物资,做好了一旦攻不下西安,便率部攻入四川,将四川作为他今后盘踞的基础。

如此一来,肖天健便不能坐视不管了,四川一旦要是让李自成现行夺占的话,那么今后待他和李自成摊牌的时候,无疑将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四川多是大山,一旦李自成在这里站稳脚跟的话,今后想要将他再拔掉,那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肖天健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趁着眼下南直隶之战大局底定,于是便将罗汝才和李栓柱所部抽调出来,返回湖广做入川的准备,相对于李自成从汉中入川,刑天军这边如果从荆州逆江而上的话,入川显然会更方便一些,肖天健打算抢在李自成入川之前,便先行入川,最起码也不能讲四川整个让给李自成。

李信接令之后,便调动兵马,先调石冉到扬州府坐镇,留部分新编降兵归入其麾下,让其一边对这些新编降兵进行整训,一边防范官军从淮安府一带南下,其余的主力人马一部分交给罗汝才和李栓柱二人通带,返回湖广,另一部分则由罗立和刘耀本率领从苏州府开始朝着杭州府进军,开始发动对浙江的攻势。

接下来的战事肖天健其实不用太操心了,南京会战之中,官军损失惨重,而且对于各地官府以及官军的打击都很大,浙江本来就没有多少官军,而且浙江兵在万历戚家军之后,便再无名将雄兵可言,承平已久的浙江,面对着罗立和刘耀本这两把肖天健手中的利刃的时候,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别看韩、光美率领残部跑到了杭州,但是以韩、光美这个脓包的本事,想要守住杭州,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第3章 强度黄河第71章 敲定合作第88章 困局第13章 谋主第40章 收心第84章 城破第4章 分兵而动第89章 余家坳血案第24章 捷足先登第214章 危及洛阳第47章 卢象升的无奈第76章 通州会战5第48章 喜峰口第7章 誓师第66章 密旨第9章 时局第101章 山海关之役8第113章 乌龙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5章 寻仇第18章 义无反顾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214章 飞速发展第214章 飞速发展第50章 劝降第46章 事有异常第90章 皇太极的恐惧第78章 通州会战7第143章 挽留第182章 郑家乞降第100章 逆袭2第1章 困顿督臣第85章 善后第83章 夫人外交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147章 实兵对抗第5章 口水战第198章 比拼脚力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120章 当场揭穿第28章 永宁第72章 崩溃第164章 兵饷制第172章 破局第82章 保长上任第29章 分道扬镳第15章 寻仇第26章 孤胆第89章 三棱刺第109章 义子第110章 降将第153章 问题第164章 兵饷制第30章 各怀心思第29章 踏上征程第148章 突袭垣曲第69章 堵路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3章 强度黄河第68章 兵还洛阳第48章 喜峰口第84章 恍如隔世第6章 出卖第170章 背叛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80章 忆苦思甜第10章 灵机一动第112章 震服第4章 檄文第85章 赵灵儿的意外抉择第135章 取士第91章 少年营第77章 通州会战6第85章 赵灵儿的意外抉择第30章 各怀心思第49章 两强之战5第84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44章 头疼之事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42章 缴获甚巨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86章 意义重大第11章 莫名其妙第93章 装神弄鬼第141章 血腥善后第173章 国子监太学院第139章 海军第一战第74章 胸甲第138章 南方战前准备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39章 勾结第154章 货币第21章 临阵脱逃者杀第46章 事有异常第82章 定装颗粒火药第88章 医护队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9章 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