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赶往河西

第484章 赶往河西

三天后,在母亲裴三娘和妻子独孤新月依依不舍地告别下,李邺终于出发西进了,他率领一千一百名手下轻装简行,骑马向河西走廊疾奔而去。

他有天子赐给的尚方天子剑,一路上都可以命令地方官府提供补给。

从西海到沙州这条线吐蕃已经谋划了很多年,都是高山草甸和荒漠戈壁,向西也有几片淡水湖,只不过这片土地是吐谷浑的地盘。

随着吐蕃对吐谷浑的彻底吞并,从前的吐谷浑部落也终于演变成了吐蕃部落。

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在天宝前期和中期,吐蕃的进攻方向一直是东面,向陇右进攻,但随着吐蕃东进战略的一次次失败,吐蕃军已渐渐意识到东进已经不现实。

他们开始转而向西发展,夺取安西和北庭是他们多年的图谋,而沙州又是中原和安西的重要连接点,拿下沙州,就等于切断了河西走廊和安西之间的联系。

所以吐蕃军偷袭敦煌县有很明确的战略意图,切断安西都护府和中原的通道,基本上也就切断了丝绸之路。

吐蕃军以经商和拜佛为名,事先在敦煌县内潜伏了数百名吐蕃士兵,又用夜间偷袭的方式,里外配合夺取了警惕性不高的敦煌县。

吐蕃随即源源不断向敦煌增兵,很快便增兵至一万人,唐朝在沙州部署了五千豆卢军,又在瓜州部署了四千三百人的墨离军。

豆卢军和墨离军迅速集结反击,但依旧被吐蕃军击败。

沙州失陷,震动了整个朝廷,就连昏庸无能的杨国忠也知道这是一件动摇国运的大事。

九月初七,经过近半个月的前途跋涉,李邺率领一千余军队抵达了肃州酒泉县。

肃州酒泉县一带集结了两万甘州军和五千玉门军,他们的任务是防御吐蕃军南下。

李邺来到甘州军大营,不多时,外祖父裴方和二舅裴健迎了出来,把李邺和他的军队迎进了大营。

大帐内,裴方对李邺笑道:“我已经接到朝廷的飞鹰传信,天子居然任命你为主帅,收复沙州,我还以为会让高仙芝挂帅。”

李邺笑了笑道:“我在凉州已经给高仙芝解释过了,这次收复行动不光是沙州,还有安西且末城,而且以北庭军为主,所以天子才让我领兵。”

裴方轻轻叹息道:“话是这样说,但高仙芝是一个心胸很狭窄之人,他心中肯定很不舒服,不敢对天子有意见,但他会记恨于你。”

李邺笑了笑道:“我也顾不上这么多了,问心无愧罢了!”

“对!问心无愧。”

裴方让人摆出一座沙盘,给李邺介绍目前的沙州形势,“根据我最新得到的情报,目前吐蕃军还在敦煌县一带,没有继续扩张,兵力还是一万人左右,但他们在修葺敦煌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固,修补防御漏洞,应该是在巩固对敦煌县的占领。”

“沙州的唐军还有多少?”李邺又问道。

“还有五千唐军,是豆卢军和墨离军的余部,目前驻守在瓜州晋昌县,军队人心惶惶,他们主将李开然和陈枫几次找到我,要求军队南撤,我都没有同意。”

李邺点点头,“局势紧迫,我的军队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就出发!”

次日天不亮,李邺便率领一千余骑兵向瓜州晋昌县疾奔而去。

瓜州位于河西走廊最西面,和沙州并列,但通往北庭的星星峡则位于瓜州境内,这里有一片很大的湖泊,叫做大泽,一条大河冥水注入其中。

虽然大泽周围是茂盛的草原,但南部和北部却土地干燥,基本上是戈壁滩,地广人稀,从官道向两边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凉。

李邺率领军队很快抵达了晋昌县,晋昌县是瓜州唯一的一座县城,因为有冥水从这里经过,有了水源,也就有了人口聚集。 晋昌县是一座小县,只有一千余户人家,绝大部分都是随军家属,也有少量的羌人。

李邺抵达晋昌县,沙州都督李开然和瓜州都督陈枫双双出来拜见,他们接到了裴方派人送来的朝廷飞鹰传信,任命安西节度使、高昌郡王李邺为主帅,统领北庭军以及相关各军收复沙州。

虽然这里的相关各军没有明指,但沙州豆卢军和瓜州墨离军都属于相关各军,如果严格追究起来,部署在玉门关的甘州军也属于相关各军范畴。

李邺和两人见了礼,随即进了县城。

大帐内,李邺对十几名将领道:“这次吐蕃分兵两路,一路攻占了敦煌,另一路攻占了且末城,我奉天子重托,将率军收复这两座城池,驱逐吐蕃军。”

一名将领担忧道:“但我们的兵力只剩下五千人,加上使君的一千人,也不过才六千人,如何敌得过一万吐蕃军!“

这名将领说出了大家心声,大家都以为来很多援军,没想到主帅只带来一千人,让大家大失所望。

李邺微微笑道:“大家不要担心援军,我们援军是一万六千北庭军,正在赶来晋昌县的路上,这两天就会到了,到时我们就有两万多军队,如果军队还不够,我还可以调集驻扎在酒泉的甘州军加入,我已经和裴老将军说好了。”

众人这才一颗心落下,李邺随即命令斥候郎将杨利率百名骑兵前去沙州打探情报。

在全歼可萨突厥军后,杨利以首功从校尉升为郎将,他这次也和李邺一样回家成亲,八月初成的亲,只呆一个月就随军出发了,妻子留在鄠县老家照顾公婆。

次日中午,杨利率领骑兵队抵达了敦煌县附近,他们很小心,唯恐遭遇到吐蕃军的陷阱。

“将军,那里有一座寺院!”士兵指着前面喊道。

杨利吩咐两名手下道:“去看看有没有敌军!”

两名手下翻身下马,飞奔而去,片刻回来道:“有十几名吐蕃军士兵,在清查寺院的粮食!”

杨利立刻警惕起来,一般不会只有十几人,这种情况一般是几百人的队伍,大家分散行动。

不过对方只有十几人,这个机会也难得,杨利又派出十几名手下在周围五里范围内寻找敌军踪迹。

本格时辰后,士兵们都回来了,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杨利当即留下几名士兵看守战马,他率领九十余名手下向寺院扑去。

寺院内有二十五名吐蕃士兵,他们奉命在这座大云寺收集钱财和粮食,以及铜器,粮草和钱财没有搞到多少,但他们发现寺院内有一座铜佛像和一口很大的铜钟,两件铜器都重达数千斤,让吐蕃士兵们十分兴奋。

吐蕃军也会私下铸造唐朝的铜钱,然后派人去关中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但他们没有铜,手中的铜都要从唐朝掠夺。

这次他们攻占敦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收刮沙州的钱粮物资和铜铁器具。

二十名吐蕃士兵将一座很大的铜佛像抬到院子里,就在这时,墙头上忽然出现了无数唐军士兵,举弩便射,顿时伤亡一片,所有人都被射倒,铜佛像也落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

唐军斥候继续杀进寺院,其他五名吐蕃士兵都没有跑掉,悉数被唐军抓住。

(本章完)

第390章 父子谈心第943章 疑是阿三第797章 神眼利器第394章 人约黄昏(二)第847章 抵达太原第1105章 一网打尽第705章 燕军东撤第28章 自作多情第288章 扑所迷离第1205章 调虎离山第1048章 秘密交易第28章 自作多情第276章 怛水初战第810章 祖孙对话第539章 行动仓促第863章 知微见著第723章 鹤顶之红第320章 意外来客第912章 凯旋归来第795章 大斗拔谷第1110章 新年沐浴第823章 重要消息第113章 比武较箭(上)第1006章 添丁进口第588章 重玄之变(下)第309章 寿星悟佛第805章 天降大任第926章 符玺之忧第1092章 视察流求(下第66章 初见烈凤第833章 再遇故人(下)第616章 不期而遇第972章 寿宴趣事第127章 钓鱼执法第289章 王者归来第970章 妥善安排第630章 岳州消息第850章 杀入河北第353章 人证物证第1007章 宋州逃兵第191章 雷霆之怒第298章 家经难念第261章 烫手之银第721章 神秘来客第302章 恶有恶报第1174章 迫在眉睫第455章 窝棚之地第328章 血腥杀贼第487章 兵不厌诈第648章 走投无路第458章 动机渐明第547章 王储遇刺第351章 人质胁迫第1247章 清河崔氏第792章 街头偶遇第214章 除匪安良第1221章 一级戒备第552章 斩尽杀绝第506章 百密一疏第1256章 桥头初战第378章 心有不甘第1046章 收复四州第1184章 三更为号第786章 正月新年第1023章 太子之忧第928章 意外逃走第861章 难民座谈第833章 再遇故人(下)第852章 保存实力第320章 意外来客第257章 暗度陈仓第1025章 协议漏洞第429章 准备东行第962章 再谈交易第1239章 漏网黑鱼第464章 节度述职(上)第127章 钓鱼执法第250章 掌控新军第909章 巧破防御第22章 请君入瓮第799章 兵临陇右第757章 隔墙有耳第865章 备战正急第244章 两国大战(一)第1115章 布置任务第1029章 四大承诺第584章 再遇旧人第1276章 将计就计第365章 名人荟萃第1150章 骄兵之计第218章 夜袭敌营第685章 修补漏洞(下)第158章 奇兵行动(下)第737章 明码标价第736章 谈判僵局第348章 果断出手第1226章 出师未捷第338章 武瑛现踪第84章 欺人太甚第227章 瓦罕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