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钱庄

第672章 钱庄

只不过,在大恒,想让财富流通起来,却也并非那么容易。

天子想要的财富流通,是极具相对性的。

即……百姓有余财,这些财富,可以大部分存着不动,只有少量流通也无妨。

而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们的财富,才是天子希望财富流通的主体。

百姓家家户户有余财的情况下,天下百姓的抗风险能力,必然大大提升。

哪怕天灾依旧绵延,只要朝廷调控住了市价,家有余财的百姓,也绝不至于如大恒现在这般,若是算上前明那些年,十几年时间里,一个国家极大一部分财政收入,却皆丢进了赈灾的无底洞之中。

而这些钱粮,本该有其他很多用处。

甚至可以说,若没有这绵延的天灾,哪怕灾情之下的百姓,没有那么的民不聊生,草原与西北,恐怕早已平定。

百姓抗灾能力的缺乏,这天灾的绵延,就是给大恒戴上了一个厚厚的枷锁,限制着大恒的前进。

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之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流通的真正意义所在。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无疑很是骨感。

在时代的大环境下,这个天下,绝大部分握着财富的人,都倾向于将财富存放传家。

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家有余财,也更倾向于买地,种地。

完全就是一个仓鼠积财的社会大环境。

哪怕现如今,大恒对土地,有着极为严苛的管制政策,但,社会的主体财富,却也依旧更倾向于存储,而非流通。

如今财富流通的主体,依旧是新势力,即以武勋为代表的商业流通主体,而握着天下相当一部分财富的传统地主士绅,依旧固步自封,守着财富,想要躺在家里压榨百姓,收着租子。

完全可以说,“收租”二字,已然是浸入绝大部分汉民骨子里的习性。

但如今,收租这个习性,显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般,用房地产收租,现如今,收租的主体,就是土地兼并,利用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吃,只能当佃户,被压榨。

如此,显然与当今大恒的政策,极为不符。

但,很多时候,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年,大恒落马的绝大部分官员,也皆是因为如此。

为了改变这个惯性,天子所施之策,亦是不少。

如土地改革,以田亩征农税,限制土地兼并,如对商业的扶持推行,试图改造收租这个习性。

如在昭武八年中旬,纸币流通开来之后,就曾下旨,改革大恒钱庄的存储与拆借之政策。

在这个时代,钱庄的存在,虽其职能已经与后世的银行颇为相同,但在一些方面,却无后世,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时代的钱庄,其出现的起因,只是因为金银铜这种金属货币,在商贸交易之中的笨重。

所以才有了钱庄这种本地存,异地取,亦或者异地存,本地取,这种类似于革新的存在。

故而,钱庄的作用,等于就是帮商人保管货币,让商人免去后顾之忧。

毕竟,若是带着大量金银行商,路上被抢了,被偷了,那就完全是自己的损失。

让钱庄代替保管,再怎么损失,也是钱庄的事。

如此,钱庄的作用,显然在于帮着保管,故而,钱庄一直都是会收取保管费用。

而非后世那般,存钱,还有利息。

钱庄的另外一个职能,自然就是贷款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拆借。

如某个商行,缺钱,便可拿出可供抵押的货物,亦或者产业,到钱庄进行抵押拆借钱款,而钱庄,则会对商行拆借的钱款,收取利息。

前明末年,及大恒立国前几年,战乱绵延,天下混乱,朝廷财政不堪重负,就曾多次向大恒钱庄拆借钱款,以度难关。

这一点,钱庄和后世的银行之职能,显然差不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拆借这个职能,尚且还好,但存储的特性,却注定了,钱庄面相的群体,是被局限在了一股固定群体之中。

即需要异地商贸交易的商人!

毕竟,若是没有需要,谁也不会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放到钱庄里去消耗,毕竟,保管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显而易见,保管存储,这个职能,在某些方面,已然不利于财富之流通。

而这一点,在纸币推行流通之后,亦是表现得更加严重。而随着纸币推行,保管存储,这个职能,显然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

毕竟,钱庄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金银铜金属货币,在商贸交易时不便,才有了钱庄,才有了银票的出现。

而现如今,纸币盛行,这个根本问题,已然不再是问题。

一沓纸币,揣在怀中,便可走南闯北,而且,随着近些年官道改造畅通,大恒也曾借改造道路之机,对各地匪寇进行清剿。

道路畅通,纸币轻便,匪患减少……

这三点,几乎就将钱庄的保管职能,彻底赶尽杀绝。

故而,在昭武八年中旬,天子便下旨,命钱庄对拆借与存储职能进行改革。

随即,在昭武八年末,钱庄上呈的新拆借存储之策,经廷议审核,天子批准,亦是正式在京城试行。

新的存储之策,变的方面,主要有两点。

一便是取消了保管费用,二则是对拆借放贷的口子,又一次放松了些许。

之所以只是取消保管费用,而非如后世那般,增加存储利息,自然是受限于时代。

毕竟,后世之银行,能够给所有储户一定利息,那是因为,银行放贷的群体,太广泛太广泛。

银行存钱越多,银行就可放越多的贷出去,放贷赚的钱,比之那点付给储户的利息,实在是微不足道。

而现如今,大恒钱庄放贷的群体,无疑极其有限。

主要就是一小部分的商行,而商业环境还在起步阶段,放贷群体自然也受时代大环境的限制。

如此,钱庄的收入来源,与后世银行的收入来源,也可谓是天与地的区别。

现如今的钱庄,收入就来源于本身的两项职能。

保管存储及拆借放贷。

废除了保管存储之策,就等于是废了钱庄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

剩下的拆借放贷职能,在时代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放贷群体极其有限,哪怕朝廷这一次试探性的放开拆借放贷的口子,但能增加的群体,也极其有限,钱庄的收入,更是极其有限。

哪怕增加存储利息,能够给钱庄带来更多的存款,这存款的意义,虽然也不小,但限于时代大环境,意义终究难以施展。

毕竟,金融那一套,天子这个后世之人都弄不明白,只清楚一个大方向,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官员了。

故而,现如今取消保管费用,便是小步慢走的试探性维持,乃至扩大储户群体。

稍稍放开拆借放贷的口子,也是小步慢走的对钱庄存款试探性的使用。

一切的发展,都得顺应时代而行,钱庄,也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天下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天子明悟,也需要天下官员皆明悟时代变化,顺应时代发展。

钱庄的发展,亦是需要钱庄的主体秩序,皆明悟时代变化,顺应时代发展。

这才是良性的一个循环,而非全靠天子拔苗助长,况且,天子也非全能,胡乱的拔苗助长,带来的,只会是祸患!

(本章完)

第162章 大明!万胜!第239章 钱庄与战略规划第406章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第545章 火药桶第36章 鲁密铳第35章 城中第414章 梦魇第569章 明第316章 归京第466章 滑天下之大稽!第685章 西夷第240章 文武,地位!第83章 历史的分岔第466章 滑天下之大稽!第546章 一战功成,速战速决!第600章 里甲改制第205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106章 备战第325章 一念定国运!第213章 愿为将军效死!第219章 初战第357章 再顺一次天家之心意!第83章 历史的分岔第164章 捷报抵京第78章 统军治兵第500章 前朝的官第363章 南苑定心第182章 猫腻第533章 皇子第9章 桩功三境圆满第734章 议事第102章 十万大军第210章 朝堂之议第190章 从锦衣卫开始第480章 最后的告别第365章 成王败寇 (上)第670章 大棒甜枣第734章 议事第17章 成长第218章 大明,不会再有下一个镇北侯了!第660章 天子的决胜之机第592章 国之根本第720章 起因经过第628章 恐怖与机遇第231章 惊天剧变第495章 李修已死,唯剩昭武帝!2600第683章 非是不愿,而是不敢第278章 安宁与动乱第506章 局限第266章 东风已起第702章 事难了第646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第220章 莽古尔泰的明悟第264章 太后第194章 本侯给你一个机会第549章 狂风暴雨!第263章 灵堂前第676章 人才第286章 棋盘唯一的执棋者第444章 投名状第451章 造化弄人第698章 百姓第689章 时间不够第480章 最后的告别第331章 李修的本质第655章 开始第392章 再临大同第291章 大局已定第33章 大网第81章 事了第602章 教训第648章 需求促进生产第476章 终了 3000第426章 虎头蛇尾第689章 时间不够第343章 演变第216章 跪伏第410章 时势中的英雄第265章 拉开帷幕第551章 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第192章 财富与迷茫第456章 皇子皇女第113章 出征第167章 兵临京城第656章 流通循环第38章 踪迹现第544章 烈火烹油!3000第727章 第七百三十三 作用第62章 闲暇第214章 拉开帷幕!第454章 激荡之下的残酷第58章 战后第185章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第492章 自古未有之权利第476章 终了 3000第212章 债多了不愁第272章 兔死狐悲!第517章 显而易见第694章 替代第325章 一念定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