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策四(3)

赵王说:“不久之前,秦国攻打赵国,我为了求得自保,曾把河间地区12个县割给秦国,现在赵国国土削弱,兵力衰减,始终不能避免秦国的祸害。现在您又让我割让一半的国土给秦国,这岂不是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相反我们赵国将无法生存下去,灭亡也指日可待了。希望您能再想个别的策略。”司空马回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执笔的官员,在任上待了很长时间依然是个没有权利的小官,从没有统率过军队,请大王允许我统帅赵国的全部军队去抵抗秦国。”赵王没有听从司空马的建议,任命他为将。司空马说:“我向您进谏愚计,大王您不肯采纳,如此一来,我对大王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了,我请求离开赵国。”

司空马离开了赵国,路上经过平原津。平源津的长官郭遗得知了此事,就热情地接待了他,问他说:“我听说秦国的兵马正在攻打赵国,您从赵国来,请问两国的战况如何啊?”司空马向郭遗详细说了他为赵王出谋划策,但又没有被赵王采纳的经过,并预期赵国必然会走向灭亡。郭遗说:“那么您预期,赵国会在什么时候灭亡啊?”司空马说:“赵王如果能够始终让武安君李牧做将帅的话,赵国还能支持一年的时间;如果赵王杀掉了武安君,那么赵国不出半年就灭亡了。赵王的大臣当中有个名叫韩仓的大臣,他对赵王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与赵王的关系十分亲近。韩仓为人妒贤嫉能,时常向赵王进谗言祸害功臣。现在赵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赵王一定会听信韩仓的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武安君就必死无疑啊。”

[原文]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①。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②:“将军战胜,王觞将军③。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④,当死。”武安君曰:“病钩⑤,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从接手。上若不信,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梱⑥,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⑦,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⑧,趣甚疾,出门也⑨。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注释]

①使人代:派人代替武安君为将。②数:犹言数说。③觞:让人饮酒。④捍:持以自卫。⑤钩:弯曲,此指因病不能伸直。⑥匕(kǔn捆):门橛。⑦缩:犹取。⑧过:走:过。⑨门:即棘门。

[译文]

韩仓果然在赵王面前诋毁武安君李牧,于是赵王就派人夺了李牧的帅印。武安君返回邯郸后,赵王就指使韩仓当面数落武安君李牧,说:“以前将军您打了胜仗,大王向您敬酒以示敬重,将军您向大王贺寿,手中却握着匕首,这样的大不敬,应该被诛杀!”武安君解释说:“那是因为我的右胳膊残疾,不能自由伸展了,您别看我的身躯高大,可是胳膊却比较短,向大王跪拜的时候双手很难触到地面,我担心这样对大王不敬,唯恐犯了死罪,于是就让木工用木头做了一个假臂。赵王如果不信的话,我请求展示我的手臂给您看。”于是就从袖中拿出假臂,给韩仓看。只见这个假臂像是木橛一样,上面缠满布条。李牧恳求道:“我希望您能入宫替我向大王辩明。”韩仓却说:“我仅是按照大王的命令办事,大王要赐死将军,决不会赦免,我不敢替你辩驳。”武安君只好向北面朝赵王所在的位置拜了拜,谢赵王赐予他死罪,将要抽出宝剑自杀,又说:“作为大王的臣子不能在宫中自杀。”于是就从司马门走出去,走得很急,不一会就出了棘门。他右手拿着宝剑要自杀,但是胳膊太短够不着脖子,于是就用嘴含住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把自己刺死了。武安君死后,仅仅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从此之后,平原令每次见到别人,总会替司空马惋惜,说:“可惜啊,司空马!”同时他还认为,司空马被秦国驱逐出境,并不是因为他不睿智;而司马空离开赵国,也不是因为他无能。司空马离开了赵国,赵国很快就灭亡了。由此看来,国家灭亡不是因为没有贤人,而是因为君主不能任用贤人。

四国为一

[原文]

四国为一①,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②,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③,而百姓靡于外④,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⑤:“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⑥。”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⑦,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⑧,以为上卿。

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⑨,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⑩。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注释]

①四国:即下文所说的荆、吴、燕、代四国。②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始皇。③屈于内:犹言国内的财力匮乏。④靡于外:耗尽在外边。靡,犹尽。⑤姚贾:魏国人,曾仕赵,后仕于秦。⑥安,止。⑦衣(yì义)以其衣:即使姚贾穿上王的衣服。⑧贾封千户:封姚贾食邑千户。⑨吴:此指越,越灭吴,故此以吴代越。⑩妃:婚配。

[译文]

楚、吴、燕、代四国联手,想要去攻打秦国。秦始皇召见群臣以及六十位宾客,问他们说:“四国联手打算对秦国不利,我国现在内部财力困乏,在外面又消耗了太多的百姓的力量,四国联军的攻打我们该怎么办好?”群臣中没有一个人做出回应。只有姚贾回答说:“我姚贾愿意出使去四国,一定能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他们出兵。”秦王于是派给他一百辆车子,一千斤金子,把自己的衣服让他穿上,又把王冠、御带、宝剑赠送给他。姚贾辞别了秦王,遍访各国,最后破坏了四国的计谋,制止了他们发兵攻打秦国,最后与他们结成友好邦交,姚贾才回报秦王。秦王十分高兴,拿千户的城邑封给了姚贾,并任命他为上卿。

秦臣韩非诽谤他说:“姚贾拿着珍贵的物品,向南出使荆、吴,向北出使燕、代,在那里长达三年,这几个国家未必真心与秦国结盟,但带去的珍宝财物耗尽,这是利用大王的权势、珍宝去和诸侯相勾结,希望大王能够明察。况且他不过是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大梁有过盗窃的前科,在赵国做了官又曾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来过问国家的大政方针,恐怕不是鼓励群臣的办法。”

秦王召见姚贾,问他说:“我听说你拿秦国的珠宝去结交诸侯,有这回事吗?”姚贾回答说:“是的。”秦王说:“那你还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姚贾说:“昔日曾参对他的父母十分孝敬,天下人都希望有曾参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对他的国君十分忠诚,天下的国君都想有伍子胥这样的臣子;善于女工的女子手非常灵巧,天下人都想有这样的妻子。现在我效忠于大王您,您却不知道。我不到四国,把财宝送给他们,又能到哪里去呢?倘若我对大王不忠诚的话,四国的君主又为什么会信任我呢?夏桀听信谗言,错杀了良将关龙逢;殷纣王听信诽谤之言,杀了忠臣比干,最终自己死了,国家也灭亡了。现在大王要是听信谗言,就不会有忠臣为国家效力了。”

[原文]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①,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②,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不雠庸③,文王用之而王。管仲,齐鄙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④,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谤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⑤。

[注释]

①太公望:即吕尚,俗称姜太公。②朝歌:殷都,在今河北淇县东北。③雠:同“售”。④卞随、务光:夏桀时隐士,传说商汤灭夏,以天下让之,二人辞不受,投水而死。申屠狄:传说因不忍见纣之无道,抱石自沉于涧水。

[译文]

秦王又说到:“我听说你是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不待见的臣子,是这样吗?”姚贾说:“姜太公一个齐国人,被自己的老婆抛弃,在朝歌卖牛肉,可是无人问津,在子良手下当差,最后也被赶走,在棘津出卖劳力却没有人雇用,但文王用他却成就了自己的王业。管仲是齐国边境地区的小商贩,在南阳时穷困潦倒,到了鲁国又成了被赦免的囚犯,但齐桓公用他成就了自己的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的一个乞丐,被人用五张羊皮的身价转卖到秦国,但秦穆公用他为相国之后,称霸西戎。晋文公任用中山的小偷,却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这四个人,都身负恶名,遭受天下人的非议,但明君能任用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可以建立不朽的伟业。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的做隐士,谁又能为国效力呢?所以明君不注重臣子的污点,不听信别人的谗言,主要考察臣子能否为自己所用。只要能安定国家,就不听别人对臣子的诽谤;即使有很大的名气,但没有一点功绩,也不加以赏赐,这样一来,所有作臣子的就不会有无功受禄的非分之想。”

秦王说:“你说很有道理。”于是就重新派出姚贾去结交诸侯,并且杀掉了韩非。

第29章 齐策四(2)第55章 赵策三(1)第6章 秦策(1)第71章 魏策三(3)第2章 东周策(2)第10章 秦策(5)第65章 魏策一(3)第34章 齐策六(2)第39章 楚策一(4)第55章 赵策三(1)第59章 赵策三(5)第44章 楚策四(1)第95章 宋、卫策(2)第58章 赵策三(4)第62章 赵策三(8)第50章 赵策一(4)第1章 东周策(1)第28章 齐策四(1)第50章 赵策一(4)第70章 魏策三(2)第25章 齐策二第17章 秦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93章 燕策三(3)第39章 楚策一(4)第61章 赵策三(7)第21章 秦策四(3)第17章 秦策三(1)第21章 秦策四(3)第88章 燕策二(1)第64章 魏策一(2)第85章 燕策一(2)第31章 齐策五(1)第60章 赵策三(6)第32章 齐策五(2)第60章 赵策三(6)第21章 秦策四(3)第84章 燕策一(1)第24章 齐策一(3)第57章 赵策三(3)第22章 齐策一(1)第21章 秦策四(3)第59章 赵策三(5)第74章 魏策四(3)第14章 秦策二(3)第10章 秦策(5)第75章 韩策一(1)第58章 赵策三(4)第75章 韩策一(1)第73章 魏策四(2)第75章 韩策一(1)第37章 楚策一(2)第67章 魏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21章 秦策四(3)第37章 楚策一(2)第53章 赵策二(3)第16章 秦策二(5)第3章 东周策(3)第15章 秦策二(4)第82章 韩策三(2)第82章 韩策三(2)第18章 秦策三(2)第66章 魏策二(1)第1章 东周策(1)第68章 魏策二(3)第77章 韩策一(3)第31章 齐策五(1)第61章 赵策三(7)第57章 赵策三(3)第34章 齐策六(2)第70章 魏策三(2)第79章 韩策二(2)第40章 楚策二(1)第2章 东周策(2)第61章 赵策三(7)第71章 魏策三(3)第56章 赵策三(2)第53章 赵策二(3)第77章 韩策一(3)第84章 燕策一(1)第12章 秦策二(1)第96章 中山策(1)第59章 赵策三(5)第82章 韩策三(2)第93章 燕策三(3)第90章 燕策二(3)第89章 燕策二(2)第50章 赵策一(4)第9章 秦策(4)第59章 赵策三(5)第38章 楚策一(3)第35章 齐策六(3)第48章 赵策一(2)第77章 韩策一(3)第30章 齐策四(3)第43章 楚策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