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楚策四(1)

或谓楚王

[原文]

或谓楚王曰①:“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奋患有成,勇者义之②。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③之。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④,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载大名⑤。无所寇艾⑥,不足以横世。夫秦捐德绝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横人嚂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⑦,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

[注释]

①楚王:即楚考烈王熊完。②诎(qū驱):同“屈”,委屈。信:同“伸”,犹言申张正义。③官:通“管”。④报报之反:犹言反反复复地变化,屈伸祸福相反不已。⑤相贯:犹言相通。⑥寇艾(yì义):犹言用兵侵犯别的国家。艾,通“刈”,斩割。⑦嚂(làn滥又读lán兰)口利机:犹言巧言利舌。牟:指加倍谋取。

[译文]

有人对楚考烈王说:“我听说主张合纵的人打算联合各诸侯来朝见大王,我希望大王听听我的看法。在屈辱的环境里也能伸张正义,在患难的环境里也能奋发并有所建树,这是勇敢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预见到祸患能把它转变为好事,控制少数能把它变成多数,这是聪明人管理事情的策略。变化无常,屈伸祸福相反不已,都在悄无声息地演进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驾驭它。祸与福相通,生与死为邻,不专一于致死,不专一于求生,就不能获得大的名声。没有经历贼寇的侵犯,就不能无敌于天下。秦国长期以来抛弃道德违背天命,可是天下人并不知道。现在主张连横的人巧舌如簧,向上奴颜屈膝的讨得君主的欢心,向下变本加厉的谋取百姓的利益,表面上是为公家谋划,实际上是私下里私自取利,所以,使得国家的政权像鸿毛一样轻,而积累的祸患像丘山一样高。”

魏王遗楚王美人

[原文]

魏王遗楚王美人①,楚王说之②。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③。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④,无使逆命。

[注释]

①魏王:不能确指何王。②说:同“悦”。③恶(wù):厌恶。下文“恶闻君王之臭”中的“恶”同。④劓(yì):割去鼻子。

[译文]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怀王很喜欢她。楚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宠爱这位美人,也假装很喜欢她。衣服首饰,都挑美人喜欢的送去;住室和卧具,都按美人中意的来置办。表面看来,郑袖似乎比楚王还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得丈夫欢心,而有妒忌心也是女人的常情。现在郑袖知道我喜欢这位新人,她喜欢的程度居然胜过我,这简直像孝子一样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主一样啊!”

郑袖知道楚王认定自己没有忌妒心了,就前去对这位新人说:“大王爱你的美貌,可是却不喜欢你的鼻子。所以你去见大王,一定要捂住你的鼻子。”新人见到楚王,果真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问郑袖:“这个新人每次见到我,就捂住她的鼻子,不知是什么原因?”郑袖说:“我知道为什么。”楚王说:“即使是再难听的话,你也一定要告诉我。”郑袖说:“她好像是讨厌闻到大王身上的味道吧。”楚王说:“好大的胆子啊!”于是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不许违抗命令。

楚王后死

[原文]

楚王后死,未立后也。谓昭鱼曰①:“公何以不请立后也?”昭鱼曰:“王不听,是知困而交绝于后也。”“然则不买五双珥②,令其一善而献之王③,明日视善珥所在,因请立之。”

[注释]

①昭鱼:楚国大臣。②珥:用珠、玉做的耳环。③善:好,美。

[译文]

楚国王后死了,新的王后还未册立。有人对昭鱼说:“您何不请示大王立王后呢?”昭鱼说:“假如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的建议也无济于事,反而会与新王后断绝了交情。”那人说:“既然如此,那您何不买五对耳环,其中一对是精心挑选的精品,你把他们一并献给大王,明天看那双精美的耳环谁戴着,就请大王立谁为新王后。”

庄辛谓楚襄王

[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①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糜,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②乎?将以为楚国祅祥③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④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⑤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曼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⑥,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⑦?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⑧,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⑨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⑥。

[注释]

①辇从:跟随在楚王的辇车之后,亦指鄢陵君与寿陵君为楚王的宠臣。②悖:昏乱。③祅祥:指不祥。④辟:通“避”,躲避。⑤鄙语:俗语。⑥绝长续短:截取长的,把短的补上。⑦蜻蛉(líng伶):即蜻蜓。⑧因是以:犹言也是这样,如同这样。⑨噣(zhuó浊):同“啄”。

[译文]

庄辛对楚襄王说:“大王左边临近州侯,右边与夏侯接壤,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荒淫享乐,奢侈无度,也不关心国家政事,国都郢城危在旦夕了!”楚襄王说:“先生你老糊涂了吧?还是觉得我这样做是楚国的不祥之兆呢?”庄辛说:“我确实料到楚国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绝不敢散布楚国的凶兆。大王一直宠爱这四个人,假如再不知收敛,楚国一定会灭亡。我请求到赵国去暂避一段时间,住一段时间看看。”庄辛离开楚国,到赵国去了。只住了五个月,秦军果然攻下了鄢、郢、巫郡等地,楚襄王流亡在外,躲到了阳城。于是派专人出动车马到赵国,恳请庄辛回国。庄辛说:“好吧!”

庄辛一回到楚国,楚襄王就对他说:“我当初没有听从先生的忠告,现在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该怎么收拾呢呢?”庄辛回答说:“我听俗话说:‘看见了兔子的踪影,再回头撒出狗,并不算晚;羊儿跑丢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嫌迟。’我听说古代商汤和周武王紧靠着百里的地盘就建功立业;夏桀和商纣王拥有整个天下却最终走向了末路。现在楚国虽然实力薄弱,如果能取长补短,也还有几千里的地盘,何况不止百里呢?

“大王难道没有见到蜻蜒吗?它有六只脚,四只翅膀,飞翔在天地之间,向下捕捉蚊虻吃,向上承接甜美的露水喝,它认为没有天敌,与人也没有什么仇恨。哪里想到那三尺高的孩子,正打算调和粘汁,涂在丝上,在二十八尺的高空,把自己黏住,如果落到了地上就成为蝼蛄、蚂蚁的食物。蜻蜒也只不过是小东西,但黄雀的下场也是这样。黄雀在地上啄食米粒,飞到高处栖息在茂盛的树上,鼓动翅膀奋力飞翔在天地之间,自己认为不会有什么生命之忧,与人也没有什么仇恨。可谁想到那公子王孙,左手握着弹弓,右手捏取弹丸,在七十尺的高空中把自己瞄准,把它的脖颈做为射击的目标,它白天还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到了晚上就和酸咸调和在一起了,刹那之间,就落在公子王孙的手中。

[原文]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①。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衡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③,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④,治其缯缴⑤,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⑥,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⑦,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⑧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⑨,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⑩,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举淮北之地也。

[注释]

①黄鹄(hú):天鹅。②衡:同“荇(xìng)”,水草。③翮(hé):鸟翅上的长羽毛。④碆(bō)卢:弓箭。碆,石箭头。卢,黑色的弓。⑤缯缴(zēngzhuó):系在箭尾的细绳,以便把箭收回。⑥礛磻(jiānbō):锐利的箭。磻,同“碆”。⑦陂:同“坡”。⑧湘波:湘水。⑨子发:楚宣王将。⑩方府:楚国财库名。穰(ráng攘)侯:即魏冉,秦昭王的相国。黾(méng萌)塞之内:即黾塞之南。阳陵君;庄辛的封号。

[译文]

“黄雀的事情还是小事情,天鹅也是如此啊。它在江海间自由的遨游,在湖沼里安稳的栖息,低头能捕食鱼类,仰头能嚼着菱角和荇菜,奋翅振羽,乘着清风在高空中翱翔,自以为不会有生命之忧,与人也没有什么仇恨。哪知那猎人正在修缮自己的弓箭,系好拴箭的丝绳,打算从七八十丈的高空捕捉自己。它中了箭,拖着细细的丝绳,逆着清风飘飘悠悠的栽落下来。它白天还在江河湖泊中嬉游,晚上自己已经被放在鼎中煮了。

“天鹅的事情是小事,其实蔡圣侯的事情也是这样。他曾经南到高陂游玩,北登巫山之顶,喝茹溪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同她们一同驱车在国内尽情游乐,却从不把国家放在心上。哪里想到那子发正接到楚宣王的命令,将用红色的绳索捆上他去见楚宣王。

“蔡圣侯的事如果还是小事,那大王的事也是这样。您左边毗邻州侯,右边与夏侯接壤,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跟随在车后,吃着封地里的现成粮食,挥霍着国库里的钱财,跟他们驾车在云梦地区尽情游乐,可是始终不把天下国家的事放在心上。哪里知道穰侯正接到秦昭王的命令,率领军队吞并了黾塞之南,而把您驱赶到黾塞之北。”

楚襄王听到这些话,吓得脸色大变,浑身哆嗦。于是他把执珪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就帮助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齐明说卓滑以伐秦

[原文]

齐明①说卓滑②以伐秦,滑不听也。齐明谓卓滑曰:“明之来也,为樗里疾③卜交也。明说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说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辞以报樗里子矣。”卓滑因重之。

[注释]

①齐明:东周臣,后仕于秦、楚、韩。此时系自秦来楚。②卓滑:即淖滑,楚臣。③樗里疾:秦惠王之弟。

[译文]

齐明游说卓滑前去攻打秦国,卓滑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齐明又对卓滑说:“我这次来楚国,是替樗里疾试探你们的交情。我劝说楚国各位大夫攻打秦国,大家都接受了我的建议,只有您没有采纳,这次我可有话回报樗里疾了。”卓滑因此很看重齐明。

或谓黄齐

[原文]

或谓黄齐曰①:“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②。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⑧?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④。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⑤。谚曰:‘见君之乘,下之;见杖,起之。’今也王爱富挚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

[注释]

①黄齐:楚国大臣,身世不详。②以谓:即以为。③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④相靡:相摩,相磨。靡,同“摩”、“磨”。⑤能:犹言有才能。重:很。两尽:犹言两败俱伤。

[译文]

有人对黄齐说:“人们都觉得您和富挚的有仇。您没有听过老莱子教孔子事奉国君的事吗?先让孔子看自己的牙齿之前是如何的坚固,接着又说没到六十岁就掉光了,是因为牙齿互相研磨的结果。现在富挚很有才干,可是您跟他关系很糟糕,这好比牙齿相磨,会两败俱伤的。谚语说:‘看见大王的马车,就必须从自己车上下来;看见大王的手杖,即使坐着也要站起来。’现在大王很欣赏富挚,可是您却和他合不来,这不是我应有做的行为。”

长沙之难

[原文]

长沙之难①,楚太子横②为质于齐。楚王死,薛公归太子横,因与韩魏之兵,随而攻东国③。太子惧。昭盖④曰:“不若令屈署⑤以新⑥东国为和于齐以动秦。秦恐齐之败东国,而令行于天下也,必将救我。”太子曰:“善。”遽令屈署以东国为和于齐。秦王闻之惧,令辛戎⑦告楚曰:“毋与齐东国,吾与子出兵矣。”

[注释]

①秦昭王九年,秦取楚八城,杀楚将景缺。②太子横:即顷襄王。③东国:楚东方之地。④昭盖:楚臣。⑤屈署:楚将。⑥新:衍文。⑦辛戎:时为秦将。

[译文]

长沙之战,楚国遭受蒙难之后,楚太子横只好到齐国做人质。直到楚王驾崩,薛公才让太子横归国,不久,齐国又联合韩、魏的兵力,加紧攻打楚国东边的城邑。太子对此很是恐惧。昭盖说:“您不如让屈署割让东边的土地去与齐国讲和,以此来牵动秦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秦国担心齐国夺取楚国东地之后会称霸天下,秦国必将来救援我们。”太子说:“好吧。”于是就让屈署用东方的土地去与齐国讲和。秦王听到此事后果真很害怕,就让辛戎告诉楚国说:“希望不要把东方土地割让给齐国,秦国会支援你们。”

有献不死之药与荆王者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①。中射之士问曰②:“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日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③。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释]

①操:拿着。②中射之士:即中射士,负责宫中保卫的官员。③死药:能使人死的药。

[译文]

有人向楚王进献长生不死的药,禀报人拿着药到了王宫。王宫的侍卫官问禀报人说:“这药可以吃吗?”禀报人说:“可以吃。”于是他就把药夺过来,自己吃了。楚王大怒,派人去杀那个侍卫官。侍卫官派人对楚王说:“我询问禀报人,禀报人说可以吃,我于是就把药吃了。这件事我没有罪过,罪过在禀报人身上。再说客人进献的是长生不死的药。因为我吃了药,大王就杀了我,这是死药。如果大王杀了无罪的我,正表明有人欺骗大王。”于是楚王饶恕了他。

客说春申君

[原文]

客说春申君①曰:“汤以亳②,武王以镐③,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④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⑤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⑥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

第82章 韩策三(2)第50章 赵策一(4)第36章 楚策一(1)第90章 燕策二(3)第36章 楚策一(1)第72章 魏策四(1)第2章 东周策(2)第79章 韩策二(2)第33章 齐策六(1)第78章 韩策二(1)第58章 赵策三(4)第67章 魏策二(2)第82章 韩策三(2)第2章 东周策(2)第11章 秦策(6)第71章 魏策三(3)第67章 魏策二(2)第58章 赵策三(4)第15章 秦策二(4)第20章 秦策四(2)第9章 秦策(4)第81章 韩策三(1)第77章 韩策一(3)第26章 齐策三(1)第28章 齐策四(1)第1章 东周策(1)第81章 韩策三(1)第95章 宋、卫策(2)第44章 楚策四(1)第17章 秦策三(1)第78章 韩策二(1)第22章 齐策一(1)第74章 魏策四(3)第41章 楚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31章 齐策五(1)第84章 燕策一(1)第30章 齐策四(3)第15章 秦策二(4)第20章 秦策四(2)第75章 韩策一(1)第63章 魏策一(1)第76章 韩策一(2)第79章 韩策二(2)第5章 西周策(2)第3章 东周策(3)第92章 燕策三(2)第66章 魏策二(1)第9章 秦策(4)第12章 秦策二(1)第89章 燕策二(2)第96章 中山策(1)第46章 楚策四(3)第91章 燕策三(1)第20章 秦策四(2)第63章 魏策一(1)第6章 秦策(1)第18章 秦策三(2)第36章 楚策一(1)第14章 秦策二(3)第92章 燕策三(2)第54章 赵策二(4)第77章 韩策一(3)第89章 燕策二(2)第92章 燕策三(2)第19章 秦策四(1)第41章 楚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8章 秦策(3)第55章 赵策三(1)第35章 齐策六(3)第83章 韩策三(3)第64章 魏策一(2)第41章 楚策二(2)第45章 楚策四(2)第21章 秦策四(3)第71章 魏策三(3)第75章 韩策一(1)第92章 燕策三(2)第31章 齐策五(1)第73章 魏策四(2)第19章 秦策四(1)第19章 秦策四(1)第47章 赵策一(1)第62章 赵策三(8)第11章 秦策(6)第8章 秦策(3)第7章 秦策(2)第11章 秦策(6)第92章 燕策三(2)第79章 韩策二(2)第47章 赵策一(1)第15章 秦策二(4)第40章 楚策二(1)第48章 赵策一(2)第92章 燕策三(2)第35章 齐策六(3)第36章 楚策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