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国君臣

就在赵丹期盼信陵君能够为自己带来一场关键胜利的时候,远方的咸阳宫之中,赵丹的对手秦王稷也正在主持一场秦国高层会议。

说实在的,秦王稷的心情这个时候其实一点也不算好。

毕竟这几天来,传到这位秦国君王耳中的,可就真是没有多少好消息。

秦王稷皱起了眉头,面庞虽然苍老,但眼神却十分锐利,看着面前的几名秦国核心大臣道:“今长平之局,何解?”

如果是依照秦王稷之前的性格,那么秦王稷应该会直接问范睢。

但今天秦王稷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秦王稷不想问了。

至少今天不想问。

原因很简单,范睢的计策虽然是有,但却失败了。

秦王稷最不喜欢的就是失败。

虽然说信陵君魏无忌突然杀晋鄙夺权这种事情的确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情,但是失败就是失败,即便是再不可思议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失败。

这份失败让秦王稷对范睢的信心开始有些动摇了。

人越老,就越没有什么耐心。

秦王稷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的衰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告别这个世界。

所以秦王稷很急。

他急着在自己死前为秦国多夺得一些土地,他急着要在自己死前打败赵国这最后一个强敌。

他甚至急着想要在死前统一这片华夏大地!

所以秦王稷不能忍受任何的失败,一次也不行!

范睢在拉拢魏国上的失败,无疑就触动了秦王稷的逆鳞,让秦王稷的心中由此对范睢产生了一些不满。

毕竟在秦王稷看来,当初可是你范睢信誓旦旦的说什么“一郡换一国”,结果吧寡人也信了,也放权给你范睢,让你毫无顾忌的去做了。

结果呢?结果你范睢搞了一通,不但没有成功不说,反而还让赵丹小儿得到了十万援军!

这叫什么破事嘛。

所以秦王稷的心里相当不舒服,这一次故意不像之前那样先问范睢而是直接询问群臣,也算是对范睢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当然了,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警告而已,依照秦王稷如今的脾气,如果他真的失去了对一个人的信任,这个人的死期基本上也就到了。

除了秦王稷自己之外,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秦王稷所一定要爱护的。

这位当世第一君王的心中真正的至爱,便只有他的秦国,他的江山和霸业。

如今,秦王稷的霸业受到了威胁,他需要捍卫住自己的霸业,打垮赵丹这个该死的绊脚石。

他需要大臣们的帮助。

秦王稷的目光在众多大臣之中缓缓扫过,期盼着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解决这个难题。

然而让秦王稷失望的是,所有被秦王稷目光扫过的秦国大臣却一个个低下了头,根本不敢和秦王稷对视。

这并非是大臣们不敢担当,实在是这几天接连传来的消息,对于秦国来说都不算什么好消息。

首先,在上党方面,白起的出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秦军一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很快在廉颇的顽强应对下,局势又再度被拖住了。

虽然白起在回复咸阳方面的信上信誓旦旦的说“不日即刻获胜”,但是当秦国君臣们得知赵丹“发举国之众赴上党而战秦军”后,就明白这场战争怕是又不好说了。

即便是没有任何人怀疑武安君必定能够为大秦带回一场胜利,但是问题在于这场仗打到现在,从前线报回来的伤亡已经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程度,秦国政坛之中已经悄然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在这么打下去的话,老秦人的血就要流干了!

当然了,此时此刻这样的反对声音还只是在暗中传播,并没有任何人胆敢在明面上提出。

其次,则是来自于秦国东南两郡的不利消息。

在宛城陷落之后,楚国大司马景阳率领着二十万楚军急速南下,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激烈攻城之后,邓城也落入了楚国人的手中。

宛城和邓城的陷落,意味着三分之二的南阳郡已经落入了楚国人的手中,更意味着更南边的秦国南郡和关中本土之间的联系,已经被直接切断了!

不仅如此,在攻占了邓城之后,士气越发高涨的楚军又继续南下直趋郢都,显然是打定了主意,要把这座旧都从秦国人的手中夺回来了。

除此之外,便是秦国在魏国遭遇的重挫了。

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秦魏燕共伐赵楚,却因为半路里杀出来的信陵君而成了泡影。

如今信陵君星夜率军西进直扑野王城,野王城守将司马梗手中虽然也有五万大军,更有韩国五万精兵为辅,但司马梗到底能不能够抵挡住声名赫赫的信陵君?谁都说不好。

当然了,也不是说就全然没有好消息了。

在北边,秦国的盟友燕国倒是所向披靡,连续攻克了赵国的中人、武遂、蔚等城池。

如今燕国主力已过唐河,正在围攻赵国北方重镇顾城,燕国使者带来的燕王亲笔信之中也是自信满满,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

问题在于顾城距离赵国的都城邯郸还有好几百里的距离呢,就算是攻下了顾城,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拨回三个月,那么在座的每一位大臣都对于大秦帝国在长平之战获胜充满了信心。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整个局势已经完全变得扑朔迷离,战国七雄几乎全部都卷入了这场大战之中,谁胜谁负反而根本说不好了。

就是因为说不好,所以才不敢说。

在这种时候,不说话顶多被训斥一顿,而且还是大家一起被训斥。

但是要说错了话,那可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了!

所以秦王稷这一圈看下来,发现几乎所有的秦国大臣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想要开口的。

这让秦王稷心中的怒火开始有些蹭蹭的往上冒了。

秦王稷又等了一会,仍然没有人开口说话。

于是秦王稷终于忍无可忍了,“砰”的一声重重的拍了桌子。

“泱泱大秦,难道竟无一人可为寡人分忧不成!”

第八百六十九章 黄歇的决定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进的赵括第五百四十章 粪土可比万户侯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锤定音的李牧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泽见赵丹第二百九十三章 赵豹的意见似乎很有建设性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代又双叒叕来到了临淄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国君臣之间的争吵第五百三十章 丰收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满希望的赵国民情第六百八十五章 韩王然的真正决定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十八章 苏代使齐 1第七百零六章 夜袭第三百三十章 宠臣的谗言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儿营中小孤儿第四百二十三章 庞煖和剧辛之间的争吵第六百一十八章 齐国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张第七百七十五章 吕不韦整个人都震惊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计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还是死亡,汝自己选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决定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动第九百三十章 蔡泽的机会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六百零五章 郭开第四十八章 吕不韦说阳泉君 2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决战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的大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秦王柱的最终决定第七百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烦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的大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赵丹的“三国演义”计划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将军,此举万万不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单于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泽带来的坏消息第三十章 白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军出征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九百三十八章 献城第八十章 冯亭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兴的儒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东太守府惊变第三百一十章 韩非给赵丹带来的启发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楼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欲灭亡燕国第三百九十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一十章 韩非给赵丹带来的启发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来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为难的齐国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时候准备出兵燕国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园献计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况入宫第七百一十一章 转折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六十四章 燕国风云 3第五百四十章 粪土可比万户侯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忧虑第五百零一章 难,何其难也!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将李同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难第六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阳闲话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满希望的赵国民情第九百一十一章 惨就一个字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还是灭楚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观虎斗第九百六十九章 生死关头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后的帮忙是有条件的第七十八章 高能预警第三百一十章 韩非给赵丹带来的启发第三十三章 监察卫第二十九章 廉颇第七百三十五章 无非成王败寇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场很坚定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这是自寻死路!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争执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国、李斯、韩非第八百二十九章 胜利所带来的附加问题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纵连横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单于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围秦救楚,范睢有三计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群没用的东西!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观虎斗第五百八十章 四个消息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领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欲亲征河东!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三百章 喜当爹的赵丹和来自魏国的消息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赵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