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你们江苏发展很不错

李鸿章从未想过,皇帝竟然直接开口让他进内阁,辅助皇帝治理朝政!这可是一步到位,直接入阁啊!

即便以李鸿章自认为极有才华,自信满满,也不敢有如此非分之想。毕竟才刚刚进入不惑之年,能出任一省的巡抚,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又怎么岂敢想做直接入阁,成为朝廷的肱骨重臣?

原本他的窃望,也不过是调入圣京,执掌一部,成为真正的部堂大员。再历练数年甚至十来年,调换一个部堂,有了两三个部堂的执掌经历,再有机会变成内阁副总理之类的,辅助总理曾观澜,成为朝廷枢机之臣,已经算是极为难得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就亲口高速度他,要将他调入内阁辅佐皇帝治理朝政!这么说,应该不只是调入朝堂出任部长这么简单了,而是,很可能直接出任内阁副总理,协助曾观澜曾总理帮助处理朝廷事务。

因此,李鸿章两眼瞪大,喉咙发紧,嗓子都有些发甜。这太让他意外和惊喜了。

但,谦虚的话必须得说,李鸿章连忙拜倒推辞道:“陛下,微臣才能不足,蒙陛下看重,代天子牧守一省,巡抚江苏,已经是贪天之德,岂敢再有奢望。还请陛下另择朝中其他才能高绝之同僚。微臣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冯云山哈哈笑道:“李爱卿不必自谦!这几年爱卿出任江苏巡抚,朕其实让监察部和特务司一直密切关注着,爱卿在苏州城内对江苏一省的治理,兴书院以教士,招流亡以垦荒,赈施穷黎,严惩衙囊,都极有力度,奠定三吴,功效在兹。

尤其是对江苏的教育、农业、运河疏浚、官道修缮方面,可谓雷厉风行,立竿见影。而爱卿对江苏的工商贸易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作坊、私人工厂和货物公司的开办鼓励,做得很好,整个江苏涌现出一大批工厂公司,让江苏的财税收入持续增加。

根据财税部的统计,去岁帝国总共财税收入是5.2亿圣元,其中江苏一省的财税收入便达1亿1200万圣元,占整个帝国的21.54%,超过整个帝国的五分之一占比了。当然,这其中主要的还是上海的关税收入,有5050万圣元,但即便除去这些关税收入之外,还有将近6150万圣元的财税收入,这些都是爱卿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朕查过数据,爱卿刚刚到任江苏巡抚的时候,江苏前一年的纯财税收入不到1200万圣元。8年时间,爱卿能让江苏一省之地的纯财税收入增长为原来的5倍多,实在是功劳卓著。

并且,这其中还有爱卿投入颇大的平民学童的普世教育、六旬以上的老人济世医护,怕是也不下千万圣元,这还不算,还有江苏的官道马路修建得四通八达,运河疏浚和开挖治理,最为理想,成效最是显著,不但为百姓和商贾的出门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促进了江苏乃至周边数省的工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民间有不少报纸和百姓流言,对爱卿你的江苏之政极为称道啊。”

冯云山一顿数据详实的猛夸,让李鸿章受宠若惊,又十分感动,他没想到自己做出的一点成绩,实乃本份。可没想到皇帝竟然调查得这么仔细,这么上心,竟然讲一条条数据都记在心中,信手拈来,不禁佩服皇帝的才能,更是为皇帝对自己的赞赏和器重而深受感动。一时间,冯云山有种鼻子发酸,想哭的感觉,心中暗道:“这就是古人云的所谓士为知之者死吧!”

但李鸿章一向沉稳,虽然心中激荡万分,脸上也是面色潮红,感动之极,可还是没有失态,强自解释谦虚道:“陛下褒奖,微臣愧不敢当,日后唯有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不过,陛下所说的这些成就,并不是微臣一人所为,乃是整个江苏同僚们的努力付出,更是陛下和朝廷的精心指点以及江苏百姓们的勤奋劳作所得。而且,其他各省的同僚们也都干得很不错,可能只是因为江苏自来富裕,民间的乡绅百姓都有些余钱,朝廷的政策一改,兴起开办工厂实业和工商贸易的风潮,于是纷纷效仿,这才让财税大增,财富和工商大为流通。尤其是上海港的独特优势,上海海关都是松江知府刘坤一、上海县长张之洞他们的功劳!而还有圣京城因为在江苏省境内,圣京城如今发展得一天比一天更好,微臣还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都城,连满清原本的北京城也远远无法相比。单单圣京城的税收,就占了整个江苏一省财税收入的八分之一了。

因此,这些不是微臣的功劳,一切,归根到底,还是陛下制订的新政太好,微臣等人只是照葫芦画瓢便成。”

冯云山摆摆手:“其他各省虽然也都发展得很不错,但却的确没有江苏的发展如此巨大!廣东巡抚伍崇曜本是十三行的掌门人,又曾出任帝国商务部部长和南洋公司的总经理,最是会从商了,可还是没有江苏的发展快。

排名第二的廣东省,财税收入达1亿400万圣元,正好占整个帝国财税收入的五分之一。而他的广州海关收入便占5600万圣元,其他的财税收入还没有江苏高。而且,廣东当初是朕打下来的基础,早在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便有将近1800万圣元的财税收入了,因此,要论发展得好,还是爱卿治下的江苏。爱卿就不必自谦了!

不过,爱卿能将成绩不归功到自己一人身上,这点朕很是高兴。而且,朕要说的是,爱卿和其他诸位巡抚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爱卿如今也在帝国为官许久了,清楚欧洲的大不列颠王国,也就是俗称的英洋吧?”

李鸿章禀道:“回陛下,微臣知道。英洋曾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不过,如今已然被我中华帝国所击败,沦为排名第二甚至第三的强国了。”

冯云山摇摇头:“若是按综合实力来算,英洋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尤其是他们的工业化水平和诸多制度方面的先进。只不过因为其国政体不一样,而国家本土又非常窄小,人口也不多,加上路途遥远又不够重视,才会在远征印度洋时候被我军击败。但若是我们中华帝国的军队去远征欧洲,攻打他们的话,也肯定会惨败。

要知道,当初满清一个硕大的王朝,年税收不过4600万两,而英洋则是3亿多两,是满清的6倍之多。而从国土面积和人口相比,满清都是至少是英洋的十倍以上。”

993章 马纳萨斯和布尔溪第463章 军舰下水及海战利器第590章 有汉奸也有满奸第506章 石达开下常州第434章 俘虏佩里第194章 乍畏少将的下场第541章 医护兵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797章 暹罗王祝大家中秋快乐!第463章 军舰下水及海战利器第503章 苏州攻略962章 大英帝国借钱平叛第165章 出山办团练第289章 订单到货(下)第656章 五大战区的构想第465章 亲去芸南(谢诸神赏)第578章 乔庄遭遇战798章 暹罗王艰难的抉择第287章 订单到货(上)第170章 英军来袭(强推,求支持!)827章 南洋新城——鸡笼坡(下)第242章 亲自练兵 (中)第五十六章 两广方略(求收藏!推荐!)第1165章 布拉格第301章 景德镇和德兴铜矿第719 章 嗣德的挣扎与后悔第1103章 决战时机来临第212章 开科取士(中)第319章 秦日纲封王第562章 满清昏招自毁长城第1264章 设立内阁的初衷第509章 攻占宁波(圣王的原点)第431章 强大的佩里舰队(致谢同样强大的诸神)929章 炮台还是堡垒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谢塞外沙尘的万赏!)805章 布洛克授首905章 欧洲各国反应第六十六章 新扩三军第412 章 甲十师出兵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尔布隆第343章 大沽口炮台的陷落第1224章 刘长佑的怪胎儿子第176章 圣王会照顾你家老小(上)第十三章 战黄沙河936章?远征舰队的末日第235章 春梦耶?酒后洞房第246章 洋人来求见第1273章 交流发电机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军团也抵挡不住了第459章 被五马分尸的满清间谍727 章 帝国兵力和家底第628 章 残清的内斗第205章 湘南来的报喜951章 各取所需第四十三章 俘虏透露的重要消息(下)第1138章 普鲁士国王的请求第1073章 秦日纲又出现了第705 章 占领陕甘(上)第1285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请求736 章 购买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第401 章 互挖墙角(感谢诸神)第1345章 美洲的开发第1339章 冯云山的打算第1194章 包令的东方沿途见闻(下)第六十三章 抵达桂阳第1249章 煤铁小能手谭廷襄(谢书友无敌大灯泡的打赏!)第138章 奉献17亿元(求支持)第1058章 大不列颠王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终结871章 墨西哥帝国第1208章 天文数字般投入第1229章 五大内阁成员第193章 要赎战俘,拿银子来第135章 大买办伍崇曜(求支持!)第696 章 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上)第581章 八里桥血战(中)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231章 叛乱头目,全部处决第128章 见洋人(上)1002章 背后黑手是罗斯柴尔德?(感谢鬼狐毒士老大的打赏!)第321章 南记丝绸铺第290章 建立标准度量衡第1202章 讨价还价第266章 天国会见洋人第250章 占领厦门951章 各取所需第1158章 普奥战争爆发975章 软弱的布坎南总统第八十五章 五金厂第三十八章 攻占宁远(中)第337章 占领琉球第573章 一路西进第1081章 两彭的对决第386章 乐极生悲第370章 福州陷落第622 章 捻军的处境第1070章 南北谈判第284章 平炉炼钢很先进,‘罐钢’之法也不赖第1267章 理论家罗泽南的反对第556章 肃顺提议组建神机营第1221章 冯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