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第978章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第一批跟随赵匡栐出海的商船,早已经回到巨港。

他们不但赚取了粮食运费,还带着香料、瓷器、茶叶等货物,卖给锡兰的荷兰人赚了一笔。回航的时候,满载着从印度(及锡兰)带回的棉花、象牙、宝石等商品。

而广东的海商,又去巨港交易,把这些印度货物带回大陆,顺便带回赵匡栐的移民政策。

赵匡栐的老同学方自新,被派回来在广州收纳移民。他不但在沿海散播消息,还通过内陆货运商,把移民政策传到江西境内。

第一批大股移民,来自八排瑶地区,赵匡栐的表哥带来六百多人,其中八成以上是通晓汉话的瑶民。

紧接着,南赣山区的客家人,听前来采购烟草的商贾说,去了印度就能分到水田,而且出海前还能领到一笔安家费。一些山中的客家人心动了,陆陆续续有近百人,跑去广州的方自新那里报道。

再继续往北,吉安府的百姓得到消息。

这里是赵瀚的龙兴之地,也是整个江西,人口最多、土地最紧张、科举最内卷的所在!

吉安府的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南昌府。特别是随着海贸大兴,大量江西商品,从吉安府顺赣江而下,经过广东运达沿海港口,这里比明朝的时候更加兴盛。

半年之内,陆续有两百人南下,去广州找方自新报名出海。

这两百吉安移民,95%以上小学毕业,60%以上属于中学肄业生。他们愿意前往印度,分田还在其次,就是奔着做官去的!

此地科举,竞争太激烈了。

这个时空的明朝,总共80多位状元,其中12个状元出自吉安。特别是建文到成化的80年里,来自吉安府的状元,直接占了三分之一。建文二年,吉安府士子,包揽状元、探花和榜眼。朱棣上位,第一次科举,吉安士子包揽前七名。

吉安府的吉水县,十里之内,五个状元。

大同新朝还没建立,吉安府便最先搞义务教育。得益于优秀的科举传统,这里的山中穷苦百姓,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小学辍学率是全国最低的,随便问一个街边的年轻人,都多半拿到了小学毕业证。

可中学的公费生名额有限,能公费读中学,都是万军从中杀出条血路的学霸。中学自费生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码头苦力,吃糠咽菜供孩子自费读中学。

而大学公费生名额也有限,自费生的学费又高得吓人。

于是,吉安府每年都会涌现数量庞大的中学毕业生,能够考取吏员的毕竟在少数,剩下的就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听说晋王在印度开国,读书人去了就做官,吉安府的士子群体迅速轰动。

若非印度实在太远,恐怕报名出海的就不止200人。即便目的地改在南洋,报名者恐怕都要上千,遥远海路吓退了绝大多数的心动者。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过去,赵匡栐就暂时不缺官吏了,一个个全是宝贝啊!

等这两百吉安读书人,成功抵达印度并安定下来。他们有的会写信寄钱回家,有的干脆把家人也接去,数年之后,示范效应搞下来,还会有更多读书人愿意出海。

去了就能当官,分到一年两熟的水田,还可以妻妾成群、奴仆遍地。这种信息传播出去,对于无法考上吏员,又不满足在商社打工的士子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或许再过几年,随着大量读书人的加入,赵匡栐就能完全统治坎梅城。到时候,以太武城、坎梅城为中心,同时在两县地盘进行殖民,扩张速度必然能够翻倍。

赵匡栐获得了高质量人口,吉安府缓解了人地矛盾和读书人就业压力。双赢!

说不定某人移民之后,把全家老小都接去。

比如父亲是码头苦力,母亲是家庭主妇打零工补贴家用,家里的兄弟姊妹一大堆。他们的孩子在晋国做官分田,肯定是要全家移民的。父母在村社里享福,做老太爷和老夫人,一堆首陀罗、贱民奴仆伺候着。兄弟或许文化水平不高,但管理佃户绰绰有余,就不用让士兵去管理村社了,选一个有威望的汉人村长就成。

几十年之后,这种吉安府的底层家庭,就能在印度成为地方大族。

真正苦恼的只有李铨,这家伙的美洲移民计划,一直都很难搞起来。以前老百姓都移民南洋,现在还多了个印度选择,不是吃饱了撑的,谁愿意跑到美洲开拓?

李铨只能靠高额利润,吸引更多海商去美洲做生意。靠高昂的工资,吸引百姓给他做船员。至于移民,那得仰仗朝廷,施舍几个重刑犯流放过去。

如今的大同中国,已经迎来真正的人口爆发期。

许多新朝出生的儿童,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社会安定,丰衣足食,使劲儿下崽,适龄学童挤爆学校。

三年义务教育,早就搞不下去。

现在不但没有免费午餐,还要缴纳书本费,甚至某些州县开始收杂费。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入学数量,否则教室都不够用。

朝廷对此,睁只眼闭只眼。

但朝廷又一再强调,不得强行收取书本费,学童可以自备书本。

地方官员也还有点良心,交不起学杂费的孩童,可以站在教室外面旁听,并且还能拥有学籍。一旦发现成绩优异的旁听生,必定会免除所有费用,把他们放进教室里听讲,让这些穷困做题家能安心读书。

赵瀚的义务教育政策,就这样进入尴尬状态。随着人口继续增涨,今后的情况更加糟糕,一天小学都没读过的孩童,数量将变得越来越多。

还是那句话,农业社会的落后生产力,根本撑不起先进教育体系。

……

二皇子赵匡栐,在印度搞得风生水起,三皇子赵匡枰也大学毕业了。

赵匡枰跟太子同母,都是费如兰所生。

而且,赵匡枰学习成绩很好,做题能力超过两个哥哥,完全靠实力拿到大学毕业证。接下来,他甚至可以参加会试,说不定就能以进士身份做官——前提是放弃爵位。

对了,二皇子获封晋王,三皇子获封楚王。

楚王赵匡枰明显不傻,难道好好的王爷不当,外放出去从小官做起?

当然,他为了证明自己,决定参加今年的会试。而且提前跟父皇打了招呼,自己只考试不做官,让礼部录取进士的时候,多录取一个名额,免得因为自己导致某位士子落榜。

礼部贡院。

经过长达十天的阅卷,今年的贡士名单终于出炉。

礼部只负责组织考试,不得参与监考和阅卷。礼部尚书王调鼎,急着前去询问情况:“楚王有没有考上?”

主持阅卷的,是督察院右都御史,笑着回答说:“楚王考上了,而且名列前茅,考了第一百四十二名。另外,今年出了个女贡士,是来自吉水县的邹怀玉。”

王调鼎感慨道:“邹家是吉水望族啊,虽然主宗被陛下抄家,没想到旁支又要出女进士。”

大同新朝第一个女进士,来自吉水县很正常,但出自被抄家的大族,这就有些跟赵瀚过不去了。当然,赵皇帝胸襟大度,不会为难一个小姑娘。

贡院之外,贡士榜单贴出。

赵匡枰和邹怀玉格外显眼,因为礼部在制作榜单时,分别用红笔注明了他们的身份。

赵匡枰的名字后面,画个红圈写着“楚王”二字。邹怀玉的名字后面,画个红圈写了个“女”字。

榜单贴出,现场轰然。

邹怀玉穿着一袭儒衫,腰间还斜跨长剑,昂首带笑看着自己的名字。她不但考上贡士,而且是贡榜第九名,比楚王的一百多名有排面得多。

“有女贡士了?”

“女相公是哪位?可否站出来一叙?”

“敢问这位女同年何在?鄙人慕名想要讨教一二。”

“……”

声音此起彼伏,都在打听女贡士的消息。

邹怀玉中学毕业的时候,考上了金陵大学的公费生。但她家里不放心女儿远走,于是留在南昌大学读书,因此她在南京还真没什么名气。

来自南昌大学的考生,自然认得邹怀玉,纷纷过来见礼道贺。

旁人看了,纷纷大喊:“女贡士在此,女贡士在此!”

不只是考生,就连看热闹的百姓都围过来,想要亲眼见识本朝第一位女进士长啥样。

邹怀玉的相貌并不出众,不怎么漂亮,也说不上丑,算是普普通通。但她一袭儒衫、腰悬长剑,站在那里英姿飒爽,又有女进士的光环加身,此刻显得那样的光彩夺目。

“真是才女啊,相貌不凡。”

“敢问女相公可曾婚配,吾子虽然今年落榜,但还能继续科举,就算科举不中也能做州府吏员。我家有商社十余处,遍布南北各省,女相公若愿意下嫁,今后可以安心做官不愁银钱。”

“这位女同年,我们几人都考上了,打算去玄武湖举行文会庆祝,可否赏脸一道参加?”

“……”

面对乱七八糟的询问,邹怀玉作揖说:“鄙人虽未成亲,却早已有了婚约,殿试过后便回家完婚。”又说,“鄙人还要回客栈准备殿试,一切应酬都不参与,辜负各位同年的好意了。”

(本章完)

第998章 994【布里亚特蒙古人】第993章 989【尼布楚】第61章 060【反了算了】第489章 486【思宗刚皇帝】第946章 942【朝鲜的思想剧变】第709章 706【攻心再攻城】第150章 148【居然不是诈降】第805章 802【物议汹汹】第308章 306【钱牧斋】(为企鹅大佬加更)第845章 841【公主也要选驸马】第49章 048【侠耶?匪耶?壮士耶?】第846章 842【志在四海】第745章 742【大获全胜】第171章 169【商贾逐大利】第701章 698【收小弟】第492章 489【求活军】第194章 192【一群弱鸡】第546章 543【登陆】第284章 282【柳如是】(为企鹅大佬加更)第267章 265【赵瀚的叫花子海军】第960章 956【莫卧儿内战结束】第425章 423【万人冲锋】第161章 159【庐陵赵天王】第929章 925【费老夫人】第69章 068【国事】第151章 149【派系矛盾】(为盟主“打不出来第947章 943【天使问罪】第453章 451【红楼梦没了】第1062章 1508【忆往昔】第324章 322【添丁】(为上仙齐天大佬加更)第745章 742【大获全胜】第913章 909【东科会盟】第57章 056【会社组织】第400章 398【拿下成都】第682章 679【皇帝的愤怒】第942章 938【英法变局】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373章 371【回击】第114章 112【零伤亡,破万贼】第201章 199【围困】(为盟主“书友2021061第96章 094【占领黄家镇】第809章 806【杭州辨会】第696章 693【扛着战锤的掷弹兵】第795章 792【处处受挫】第207章 20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446章 444【矿区的傻子】第510章 507【兄弟】第405章 403【历法与文字】第779章 776【江苏盐政】第71章 070【稿费】第163章 161【谁是反贼?】(为盟主“这个是第527章 524【皇城巍峨】第87章 085【黄家镇,黄老爷】(为企鹅大佬第818章 815【一国二属】第605章 602【教书育人】第610章 607【海军都督府里的荷奸】第884章 880【财政赤字】第716章 713【阉人的志向】第704章 701【八国联军】第646章 643【直击命门】第343章 341【狼来了】第214章 212【官匪密约】第494章 491【中荷联手打西班牙?】第880章 876【孙传庭出手】第130章 128【要不,你从贼算了】(为盟主“第1章 001【崇祯元年】第1023章 1019【新广城】第222章 220【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第13章 013【天下第一青楼】第707章 704【苦哈哈的荷兰陆军】第676章 673【粮仓】第734章 731【利益诱惑】第321章 319【朝鲜废主】第838章 834【纺纱技术突破】第941章 937【中英法葡四国联盟】第405章 403【历法与文字】第707章 704【苦哈哈的荷兰陆军】第473章 471【江山图画里】第661章 658【诱敌伏击】第438章 436【海鱼和海带】第224章 222【赵天王的野生粉】(为盟主“y第850章 846【边境驿站】第449章 447【乌龟仗】第17章 017【礼教森严】第928章 924【中间人】第456章 454【持久消耗】第814章 811【大同律和付梓法】第231章 229【赵瀚想跟皇帝联手】第411章 409【正面交战】第136章 134【士绅组团】(为盟主“皎皎明月第746章 743【批评大会】第476章 473【谍中谍】更新很晚,别等了第669章 666【应考士子】第434章 432【对孔家的处理】第916章 912【准格尔分裂】第524章 521【雪夜夺关】第950章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第629章 626【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