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处置

大到率军征伐、处理政务,小到察言观色为自己查缺补台,在诸皇子中最让李世民满意的就是高明,对陈万福的处罚,他非常的满意。叔宝说的对,秦王府的弟兄不多了,能保一个是一个吧,李世民可不想孤独终老,等到走不动路的时候,不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吧!

更让李世民满意的是六率在西征期间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根据兵部汇总的伤亡比例高达五比一,这样的强军幸亏是皇家卫率,要不然李世民在大明宫中连觉都睡不着。西征的犒赏结束了,年也过完了,该赏的都赏过了,那自己的儿子总得不能落下吧!

是以,和房、杜等重臣商量一番后,李世民就下了一道令人“惊讶”不以的圣旨,这让前两天还担心国储失和的朝臣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忌惮东宫势力,什么加起了废立之心,统统都是大伙儿臆想,要是皇帝真想行废立之事,还会不顾几位重臣的反对,强行给东宫扩充实力吗?

不过,在庭议的臣子中,岑文本和张亮却一反常态的支持了皇帝的决定,并吵着闹着说:军功的赏罚公平,才是我唐军强大战斗力能够二十年不变的先决条件。太子是储君不假,可也是朝廷的战将,如此大功都得赏,那如何向二十万西征军交代,如何向那些战死的六率将士交代呢。......

东宫,麟德殿,当杜如晦捧着圣旨来的时候,李承乾正在批阅春闱准备事宜的本章,让老杜搞得这么正式的排场还真是吓了一跳,盯着一头的雾水,李承乾只能先跪地听听到底是啥子事!

只见杜如晦面色严肃的打开圣旨,恭声念道:皇太子承乾,丰伟俊资、聪明神武,亡突厥、击吐谷浑履建军功,今破吐蕃于松州,斩首十余万,布军威于西南,扬国威于四海,实勘加勉。......,着即恢复武德初东宫军府编制,增设左、右宗卫率,左、右虞候率,其编制比照六率,将佐人员由东宫自行任命。”

听到这道圣旨,李承乾颇为意外的看了老杜一眼,还不等他提出心中的疑问,这老家伙赶紧把圣旨往他怀里,然后低声说道:“妥”善处置,随后大手一挥带着一应书吏、内侍就回去交差了。

老杜走的时间还没有一炷香,长孙无忌和窦宽二人联袂而至,话不也不说,礼也没行,直接捧着茶壶开始灌,看样子二人赶的挺着急的,李承乾也笑了笑,自己坐了回去,很有耐心等着他们。

稍时,用袖子抹了抹脸后,窦宽马上说:“殿下,这道圣旨你得赶紧上表称辞,刚才在紫宸殿,房杜二相本来都快让陛下改主意了,可岑文本和张亮这两个王八蛋一个劲儿的在那唱高调,鼓动着陛下赶紧下旨。

还特么说,要不是不褒奖殿下,那就是寒了二十万西征将士的心,这特么说的是人话吗?这不是明白说殿下拥兵自重,携功而傲上吗?给脸不要脸的东西,臣回去就让廉政部的官员去查这个混蛋的喽喽们去,杀他几个让他们长长记性。”

窦宽心里清楚,即使明知道岑文本和张亮包藏祸心,东宫在明面把他们怎么样,谁让这两个混蛋简在帝心呢,所以他打算打狗给主人看,顺便在让那两个位王爷知道下,不是什么空子都可以钻的。

待窦宽的话说完,长孙无忌把话接过去,沉声说:“且不管那两个货心里盘算的是什么,当务之急是敢紧上表称辞,不能让殿下在世人面前留下持功自傲,拥兵自重的话把。

否则在有奸邪小人日以继夜的吹风,就是陛下再相信你,那也难保什么时候不闹出误会来。而且限制六率的军制是有过充足考量的,殿下入主东宫以后,已经得到很多了,不可以贪得无厌啊!”

随后长孙无忌向李承乾重新叨咕一番东宫军队的编制问题,大唐开国之初,比照前隋旧制建立东宫十率: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共计十率府,其中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为太子直属的亲兵,由其直接掌握。

东宫五十个军头领五万府兵,同时上番大约八千到一万。三卫、随身内卫、监门应该是元从功臣或门荫子弟,从起建制来看完全就是个小的十六卫军。

当然,这么做也是为了国储登位的时候能有充足的军事力量以掌控朝局,这是为皇权交替多加上一道保险,元德太子杨昭在东宫的时候,东宫建制就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属于内庭侍卫的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当时叫左、右宗卫率,左、右虞候率,其兵员编制,也一律由宗室和功臣子弟担任。

后来,太武皇帝任裴寂收军权的时候,特意剔除了掌管东宫内庭安危的四卫,为的就是显示毫无野心,让太武皇帝放心。而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当了太子,依然采取这种军制,之所以没有做出改变,其一是已经大权在握不在乎了,其二就是想给李承乾留下一个的好的模子。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谁能想到在妇孺手中长大的他竟然如此的能征善战,硬生生的把站岗、放哨的六率,锻造成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其战力一点都不输于玄甲军。

要知道以往的六率都是府兵,而现在的六率全都募兵,这兵力虽然相差不多,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再者说,太子因为避讳敏感的问题,减少内庭的侍卫以示忠心这没有错,可皇帝也随后让他建立了一支由宗室子弟为基干的卫队,这已经和天恩浩荡了。

现在要是这么大大方方的接了这道圣旨,那不仅给人留下口实,更是会让皇帝心生芥蒂的,长孙无忌不敢把那件事告诉外甥,所以他才从六率的历史讲起,希望外甥能够止步,不可太贪图军权。........

第五百七十三章 他去了以后不要告诉我!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三百四十章 你是谁裤裆里的东西第七百二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七百三十三章 真特么回来事啊!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得志”的许敬宗第六百四十一章 结束代表着新的开始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满天飞第一百八十二章 干不了?那就腾地方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蝉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来,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祸第二百四十一章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会吃醋的小家伙第四百一十六章 禄东赞 (1)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儿子一样不好说话第四百七十三章 福兮祸所伏第九百八十五章晋王府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九十四章 你算个什么东西?第六百零六章 我说你是咋想的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这样的蠢货也想当太子第七十七章 庆功宴上的风波(1)第五百七十三章 他去了以后不要告诉我!第五百四十章 再断一次太监的根儿第四百八十七章 这么小就会看花姑娘了?第三百九十章 腼腆的长孙无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祸得福第十五章 找头猪来组队第八百九十八章 祸兮福所兮!(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李绩第二百四十三章 都是好色惹的祸第六百九十七章 官儿当大了没好处第六百七十三章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场雪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砖加瓦第八百八十二章 盐山之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郑观音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2)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气异常的史仁基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围的风头儿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间王府中的暗流!第五百六十九章 议和?诚意不够!第七百零九章 当男贼碰上女匪第四百零二章 《秘记》的来源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袭计划第三十二章 不服气,也有招(1)第九百三十八章 俩小老头的算计!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当这个官(2)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么时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爷儿还真是走眼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哭都找不着调儿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这坑我不跳第三百二十五章 来,跟孤说说,你想往那跑第五百一十五章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皇帝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爷是混那的吗?第五百九十八章 臭显摆的李世民第五百三十九章 疯狂的太监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第九十章 含风殿议事(2)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谱的国舅爷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读书的第七百五十二章 我可有诚意了!第九百四十七长孙之殇!第五百四十章 再断一次太监的根儿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2)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满天飞第十六章 国舅爷升官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袭鸣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学会站队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李靖还是不放心啊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爷儿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国公府的活出殡第二百七十章 贞观朝第一孝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议和?诚意不够!第三百四十二章 什么时候都有不信邪的人第九十二章 争粮打井(2)第四百七十四章 哭都找不着调儿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傅奕的“故事”!第五百六十章 多余吗?不一定第二百五十六章 爷今儿就想在这耍耍第三百三十七章 别跟老子来这套第二十八章 大义凛然的李承乾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六百七十六章 来,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祸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渔利的李恪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戏剧!第五百四十八章 吴府作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赵节,贫道日你大爷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七百五十八章 这是人情,也是体面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让的孙伏伽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2)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