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诚就是最大的必杀技

李成梁消灭了古勒寨盘踞的建奴,并且生擒了王杲、来力红等一众逆贼就算是完成了对辽东的清剿和征战吗?

完全没有。

辽东的主要势力分为建州三卫、海西女真阿台、兀良哈三部察罕汗,以及大量的小部落、小族群,这些才是整个辽东局势糜烂的主要原因。

这并不是在否定李成梁的功劳,李成梁这是主动出关作战,并且一战定胜,宣扬了大明国威、沉重的打击了辽东诸部对大明的觊觎之心,确定了大明在辽东依旧拥有强悍的统御力,出关作战,证明了大明仍有野战能力,大明有能力也有决心对于敢于冒犯大明的敌人扫穴犁庭,一扫大明之前的军备不振的糜烂形象,维护了地方统治的安定,保护了大明拓土膏腴之地,维护了大明在辽东的利益。

可是辽东战场,绝不是一场对古勒寨的清剿,就可以彻底的、郡县化的统治。

李成梁在消灭古勒寨后,有两个特殊的俘虏,一个叫努尔哈赤,一个叫舒尔哈齐,这两个人是建州左卫世袭土官指挥使塔克世的儿子,两个特殊的战俘,小时候因为继母对他们百般刁难,二人只好投奔了自己的外祖父阿古都督。

努尔哈赤和弟弟被俘后,建州左卫左卫都督觉昌安、指挥使塔克世,也就是兄弟二人的父亲、爷爷,请求李成梁能够宽宥一二,并且愿意将两个孩子寄养在李成梁门下驱使,李成梁答应了下来,并且将其认做了家人。

觉昌安、塔克世是李成梁能够成功击破古勒寨的引路向导。

李成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安抚建州三卫、海西女真、土蛮等诸部的情绪,防止战事进一步的扩大。

李成梁在辽东也需要玩里挑外撅斗蛐蛐的把戏,利用这些部族之间的世仇和耕地、牧场等现实矛盾,反复挑唆这些部族内讧,才能让这些零散的部落,不至于形成合力,形成对大明实质性的威胁。

一旦出现一个狠人,将整个辽东诸部拧成一股绳,辽东必然形成和西北一样的糜烂局面。

历史上的确出现了这么一个狠人,正是现在李成梁门下走狗,十五岁的鞑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朱翊钧对此表示情绪稳定,大明无力全面征伐、占领、稳定的郡县化辽东之前,李成梁只要不在东北称王称霸自立为王,他的里挑外撅御虏之策,朱翊钧就不会阻止,李成梁在辽东,今日占一里、明日建一堡、后日屯瓜田,就是一件非常省钱、而且符合当下大明国情的法子。

朱翊钧也想立刻马上调集五十万大军,出山海关三路进剿,荡平辽东,占领、郡县化辽东全境。

这不是做不到吗?

“戚帅就是如此练兵,我大明何时才能振武?”朱翊钧的武学老师从朱希孝,转为了戚继光,他指着自己的课程表颇为不满,强度太低了。

已经入门的小皇帝,每天只需要按照戚继光给的法子,按时训练就是了,但是戚继光的给的课程表,强度属实是有点太低了,没有任何的挑战性。

站桩半个时辰,跑走耐力训练半个时辰,射箭三十箭,甚至连弓的斤数增加,都变得缓慢了起来。

瞧谁不起呢!

朱翊钧直接对戚继光开始了质疑。

戚继光内心一股无名怒火腾的一下就被点燃了,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大明京营总兵官、迁安伯戚继光,终于知道大明缇帅朱希孝为何那般大胆了,小皇帝这张嘴,是真的三两句就能把人内心深处的怒火勾起来,戚继光最擅长的就是练兵。

他写了两本练兵的兵书,介绍他的练兵之法,他敢著书立说,他写的书能得到武将们的认可,是因为整个天下就没有比他练兵更好的。

大明但凡是养客兵的地方,哪个不是照着他写的兵书照葫芦画瓢!行走江湖这么年,他还没有被人质疑过他的练兵法不对的!

“既然陛下要加量,那就加一点吧。”戚继光面色平静的俯首说道,给小皇帝上点强度,让小皇帝知道下厉害!

“如此。”朱翊钧点头。

“宣浙江道监察御史麻永吉、礼科给事中梁式题、河南道御史余乾贞、兵科给事中刘铉来见,再把先生叫来。”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

腊月二十九,宜骂人。

快过年了,小皇帝依旧要宣人来见,就是不让他们过个好年,这些科道言官说的事儿,朱翊钧要当面回复一下,省的他们叫嚣着元辅隔绝内外。

京师官署已经休沐,但张居正仍在文渊阁当值,他要把过年前最后的几本奏疏写好浮票。

张居正听闻小皇帝又在文华殿上召见朝臣,也是吓了一跳,皇帝的心思,已经不是一般的歹毒了。

“兵科给事中刘铉觐见。”朱翊钧先点了其中一人,拿着诏书,面色不快。

刘铉入殿那叫一个胆战心惊,皇帝真的是薄凉寡恩,就不能等到年后再宣见诏对?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刘铉恭恭敬敬的说道。

朱翊钧平静的开口问道:“刘铉,你是张四维门下?”

“是。”刘铉打了个哆嗦,小皇帝厌恶张四维,人人皆知,这层座主关系,被皇帝给知晓了,陛下还问了出来。

朱翊钧拿着奏疏说道:“你上奏言庆赏不公。”

“同为辽镇军兵巡抚总督,督抚张学颜进兵部侍郎仍督抚辽东,而辽东总督杨兆,却无任何恩赏;总兵李成梁、副总兵曹簠有勋有赏,副总兵赵完责无任何恩赏,户部掌粮郎中王念更在庆赏名录之外,在威罚名录之内。”

“尔上奏言虽诸官未出关征伐,仍有守备之功,理应一体恩赏。”

“王念已经被革职入京提问,此人在辽东人厌狗嫌,点卯屡次不到,苛责粮饷,大军征伐,此人在娼妓酒家夜宿,同官累年攒侵盗边饷,督抚张学颜多次参劾,朝廷申斥两次,王念不知改悔,仍刻布揭帖,极口讪诋,纳贿与张四维门下奏辩。”

“王念出手好生大方,敲门,就给了五千两银子。”

“张四维给了你几两银子,让伱上这封奏疏?”

刘铉无奈的说道:“臣没拿银子,座师没给。”

朱翊钧闻言也是一脸嫌弃的说道:“哪有这样的啊,光让人干活不给钱的?你现在知道,王念犯了什么错吗?”

“臣诚不知其如此不堪,以为是辽东文武排异,故此有人污蔑一二,臣恳请陛下恕罪。”刘铉大惊失色,他就是被张四维授意,才写了这本奏疏,他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细节,这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当中。

刘铉当了张四维手里的一把枪。

朱翊钧继续说道:“辽东总督杨兆为何不给恩赏?”

“工部朱衡上奏:杨兆屡请讨要盔甲,五年共发过三万七千副布面甲,而这些甲胄,督抚张学颜核算,入库有据出库无算,实发不过一万两千副之数,剩余不知所踪,辽库军备空空如也,辽镇重地,诚恐虏患,故不纠劾。”

“你知道这些甲胄哪里去了吗?”

“这次宁远伯李成梁攻破古勒寨,有大明布面甲三百,你知道这些甲胄去哪里了吗?去了贼营。”

“臣,臣…”刘铉哑口无言,甲胄去哪了,还用问?

杨兆把这些甲胄卖给了北虏、建奴,换了人参、皮草等物,还能去哪了!刘铉已经额头冒汗了,这大冬天的,杨兆要被五雷轰顶,刘铉这是离得太近了,被连累到了。

刘铉现在恨不得把这本奏疏给吃下去。

王国光屡次谈到边方给实物军饷,监察之后,京师调拨银两边方,这种后置军饷的做法,是有实践意义的,这些实物,总归是有去处的,不会平白消失,银子不写名字,可是这些甲胄上面真的写着名字,布面之下钢片刻工匠姓名。

古勒寨甲胄,皆是大明发往辽东甲胄。

“再说副总兵赵完责。”朱翊钧停顿了下。

刘铉打了个哆嗦,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说道:“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饶命!臣诚不知。”

朱翊钧继续说道:“宁远伯前脚刚走,后脚赵完责就把客兵出征的消息通报了出去,土蛮闻风而动兵逼锦州,海西女真王台跑到铁岭索赏,得亏是宁远伯打的快,逆酋王杲败的也快,若是兵败,后果不堪设想。”

“最让朕忧虑的是,辽东督抚张学颜,宁远伯本不欲劾二人,只弹劾了王念这个郎中,是全饷、恩赏、圣旨到了辽镇,张学颜和宁远伯才肯上奏弹劾二人。”

“刘铉,你说,朕怎么批复这封奏疏?苛责张学颜和宁远伯知情不报?还是说宁远伯不肯信任朝廷?”

“你往前走,身后的人拼命的拖后腿,还要给你一刀,凯旋后,还要脸上带笑虚与委蛇,你待如何?”

李成梁之所以把大将军炮架在龙王庙求雪,朱翊钧一直以为李成梁是想要打个漂亮的歼灭战,彰显自己的武功,直到恩赏到了辽东,李成梁和张学颜才试探性的弹劾了总督和副总兵,朱翊钧这才知道,李成梁不仅在等一个歼灭战的机会,也在等一个敌人无援的机会。

下雪了,李成梁打赢了,王杲、来力红被俘了,军功在身,李成梁仍不肯劾,直到真的察觉到了朝廷风向可能变了,才把事情摊开了说。

触目惊心。

刘铉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臣死罪。”

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张宏说道:“天地君亲师,你在张四维门下,他日后授意你做事,定要看看清楚,若是再有下次,重惩不宥,拿着奏疏,好好想想,张四维真的不知情吗?你在他身边,比朕更清楚才是。”

张四维一定知情,因为他们在宣大也是这么干的,抗敌灭虏屡屡战死,苟且之徒蛇鼠一窝。

刘铉稍微一想,就知道他的座主知之甚详,所以才不敢上奏,反而把他推到了舞台中央来。

王念、杨兆、赵完责已经押解入京徐行提问,王念大抵尸位素餐,削官身回籍不得签书公事,而杨兆和赵完责按大明律理当论斩,阴结虏人,这个事儿被弹劾了,查实了就是死。

“臣,叩谢陛下隆恩。”刘铉捧着奏疏长跪不起,很久之后,才退出了文华殿。

刘铉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全身而退,陛下也只是训诫了两句。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略有些无奈的说道:“先生,杨兆和赵完责能斩得了吗?”

“事实确凿,必死无疑。”张居正颇为肯定的说道。

张居正一共说了两次臣无能,一次是刺王杀驾案,一次是赶王崇古出京回宣大任事,这两件事,张居正都是略显无力,在矛盾的激烈碰撞中,张居正赢了,可没有完全赢。

但是张居正决不允许自己第三次说出自己无能。

两个晋党的佞臣,斩就斩了,辽东大胜,九边皆是鼓舞振奋,士气可用,西北俺答汗疯了,这个时候南下轻启边衅。

“有赖先生了。”朱翊钧听闻,眼前一亮,当初刺王杀驾案,先生可不是这么说的!终于,张居正不肯退让,就代表着族党大抵已经不能再威胁到京师了。

确实,那时候张居正是真的做不到,现在王崇古再跳一个试试,晋党那么多人,把王崇古斩了,换吴兑上,也能主持封贡之事,稳定西北安定。

“宣礼科给事中梁式题入殿。”朱翊钧拿起了第二本奏疏。

梁式题上奏说:今年过年,上元灯会,能不能办鳌山烟火,国朝有捷,这么大好的时候,庆祝一下,都热闹热闹。

“梁给事中。”朱翊钧拿着奏疏笑着说道:“不用紧张。”

“臣在。”梁式题打了个哆嗦,就想热闹热闹,开个灯会,还至于被拉到文华殿挨骂?皇帝陛下说不紧张,他梁式题就不紧张了吗?

朱翊钧笑着说道:“你上奏说,鳌山烟火为祖制。”

“梁卿还是要多读书,鳌山烟火可不是祖制,始成化年间,宪宗皇帝以奉母后,然当时谏者不独言官,即如翰林亦有三四人上疏。”

“嘉靖年间,也是间接举办,亦以奉神,非为游观,全然没有今日鳌山烟火三万两靡费之多,隆庆以来,乃岁供元夕之娱,糜费无益,是在新政,所当节省。”

这是张居正批评先帝的话,而且是写的奏疏,日后修史,就会记上一笔,张居正痛斥先帝靡费过重无益国事,这没有恭顺之心。

自从隆庆元年起,为了先帝花费太多的事儿,张居正没少上奏,从户部支取三十万两银子的事,也被张居正砍价砍到了十万两。

隆庆年间,张居正批评先帝靡费,万历年间,张居正也批评靡费。

梁式题一听不是严厉批评,胆子有些大了,试探性的说道:“臣知国朝财用大亏,但是今日大捷,而且是出关作战,荡平贼巢的大捷,臣以为,或许可以一举以彰盛事?”

礼部就是负责庆典的,小皇帝反复申明修省,搞得礼部好像光吃饭不干活一样。

朱翊钧看着梁式题,平静的说道:“没钱。”

“啊?”梁式题惊呆了,小皇帝说话都是这么直接的吗?

朱翊钧看着梁式题说道:“没钱,内帑和国帑都没钱,梁卿入朝不久,不知道这事儿,圣节、元旦、上元,旧例赏赐各十余万银,无名之费太多了。其他纵不得已,亦当量省。”

“天下民力殚诎,有司计无所出。及今无事时,加意撙节,稍蓄以待用,今征战古勒,国帑积蓄一空,朕恐浚民脂膏不给也。”

“就不办了。”

真诚就是最大的必杀技。

万历元年、万历二年过年的鳌山烟火都没办,今年有大捷,不说清楚,礼部怕是泄泄沓沓喋喋不休,朱翊钧也不用过年了,天天听他们唠叨便是。

朱翊钧拿到奏疏的时候,也想热闹热闹,去去晦气,结果王国光把账本一盘,除了灯火的三万两,还有赏赐十万多两,地主家没有余粮,朱翊钧选择了不办。

办什么办!

“臣遵旨。”梁式题俯首领命,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陛下都如此真诚了,再纠缠,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宣御史麻永吉、余乾贞觐见。”朱翊钧再点一言官入殿。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尔上奏来,说的这些事儿,是要把馊饭热一热再吃吗?”

朱翊钧骂两个人,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麻永吉和余乾贞就很有意思,他们俩吃馊饭。

具体就是张进上一年过年前揍了一个言官王颐,王颐自己办书坊,侵犯了小皇帝的版权,刊行天下的矛盾说,自然是谁想印谁印,但是这加了料的奏对版本,那可是有皇帝的话在里面,可不是能胡乱解读的,至少朱翊钧活着的时候,想都不要想。

冯保立刻开口说道:“你们俩,家里都办书坊,看着三经厂出的书好卖,就非要掺和一脚,对吧,洪武元年八月,太祖高皇帝下诏,书籍、笔墨、田器不得纳税。诏除了这书籍税,平日里不纳税也就罢了,这是要作甚?简直贪得无厌。”

“嘉靖十二年,监本不可翻刻另刻,乃是明文,如此纠缠不休,就是图财。”

嘉靖十年,嘉靖皇帝下诏扩建三经厂,三经厂属于内署,由太监全权负责,三经厂所辖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达千余人,为大明内署规模最大的刻书机构。

内署刻的名叫监本,制作精良,售价昂贵,但同样购书者极多。

嘉靖十一年起,司礼监刊印罗贯中所作长篇《三国志浅显演义》,卖的极好,卖书也是个买卖营生,但是很快民间的书坊就开始翻刻,宫里的收入大减。

嘉靖皇帝想了个小妙招,让司礼监专门加了几句嘉靖皇帝的原话,再敢翻刻,就以造谶纬、妖书处置,才算是止住了翻刻,后来几次大规模的刊刻,嘉靖都来这招儿。

司礼监今年比去年多印了一本,除了矛盾说,还有张居正注解的《四书直解》,而且都有小皇帝读书的笔记,有小皇帝的理解,当然那些君父君国是否一体的问题,并没有刻录。

就是小皇帝让刻,司礼监也没那个胆子。

皇帝使用,大明元辅注解的论语,这可是顶级教科书,这一下子就激活了大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极其恐怖的购买力,三经厂今年赚的盆满钵满。

冯保一眼就看穿了,两个御史吃这口馊饭,明面上打着不可伤耳目之臣骨鲠正气、宦官出宫鱼肉四方、大明文教当兴、四书直解早有定式、内官贪得无厌,将皇帝所用书籍、所言章句刊刻为书,是大不敬之罪。

朱翊钧则是平静的说道:“二位御史,除了为了求财,关键便是这四书直解早有定式吧,先生所校注解四书,大行其道,诸位的四书直解,诸位学派,恐有颠覆之危,实在是找不到了,只好把张进打人的事儿,拿出来说是了。”

朱翊钧察觉到了盲点,大明有规定,四书五经,涉及到了科举的所有书籍,都必须要按照官定版样,照式翻刻,方许售卖,私刻等同妖书处置。

不谈矛盾说,更不说小皇帝的那些理解,就张居正本人注解的四书直解,就已经足够离经叛道了,就这一个政字,张居正的理解,不仅仅是个名词,而且还是正人者之不正的动词表述,单单这一个字,张居正就已经可以被打为法家异端了。

当然,除了小皇帝,也没人能惩罚张居正。

冯保认为两人家里都有书坊,是为了求财,而朱翊钧则认为他们这两个御史在争夺知识的解释权。

两个目的兼有。

朱翊钧略微有些感触的说道:“张进、张诚挨了十丈,南衙言官王颐当初只是训诫了一番,你二人这是非要朝廷给他定个谶纬之罪,要王颐死不成?”

司礼监只是想挣钱,但是麻永吉和余乾贞真的想要王颐死。

“不过朕认真思虑,二位所说也有道理,文教国之大事,朕允了,张进打王颐之案,再行提问一二。”朱翊钧话锋一转,准备核准这份奏疏。

是麻永吉和余乾贞要翻旧账,小皇帝这里也有两笔旧账要翻一翻,比如胡宗宪案、比如刺王杀驾案,比如吴兑谎报军情案,比如徐阶长子徐璠杀人案。

麻永吉和余乾贞面色一喜,陛下居然答应了?

张居正一看这架势,立刻开口说道:“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廷议已经有了论断之事,非要拿出来再说,二位可要想清楚了,此端一开,后果难料。”

“先生!”朱翊钧听闻,略微有些埋怨的说道,张居正,你到底站哪头儿!

张居正罕见的产生了一些迷茫,小皇帝没亲政,张居正当国,那他张居正到底是在保护小皇帝,还是在保护朝臣?

若是把小皇帝从不能亲政的牢笼里放出来,到底放出来怎样一个恐怖的怪物出来?

看看这个阳光开朗的家伙,这眼睛珠子一转,就是个鬼主意,一切战术转化家。

鲁哀公问宰我:做祭祀大地的社,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

宰我回答说:夏后氏立社用松木,殷人立社,用柏木,周人立社,用栗木,之所以用栗树,取于战栗之义。周时祭祀,都会杀死活人战俘或者国民,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不敢反抗。”

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这便是既往不咎的出处。

事之已成、已遂、已往者,不说、不谏、不咎。

圣人训不总是被遵守的,比如宪宗恢复叔叔朱祁钰的皇帝号,为于谦平反;比如胡宗宪案,录胡宗宪平虏之功。

张居正在提醒两个蠢货,非要吃馊饭,吃坏了肚子,别怪他这个首辅没提醒他们。

麻永吉和余乾贞猛地瞪大了眼睛,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就差一点就上了小皇帝的当了,翻旧账这种事除非是重大事件,为了宦官打言官这点事,那是要死人的,而且是死一大堆人的。

究竟要死谁尚未可知,但麻永吉和余乾贞,肯定必死无疑。

“臣等所言有欠思虑之处,恳请收回奏疏。”麻永吉俯首帖耳,那是一个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无聊!”朱翊钧将奏疏给了张宏,如果不是张居正提醒,这俩家伙就上当了。

张居正见两个御史胆战心惊的离开,俯首说道:“陛下,何必跟两个浑浑噩噩的凡夫俗子计较,这种弘而不毅之徒,莫不是生而不知,学而不思,困而不解之辈。”

小皇帝书读的极好,引圣人训驳斥就是,把这俩人召见过来,显然从一开始,就是准备好了,给两个御史下这个套儿,俩蠢货能玩的过阴险奸诈小皇帝?

“猎物都进套了,先生又把他们吓跑了。”朱翊钧略显不满的说道。

张居正无奈的说道:“陛下,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亲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不教而诛不是什么好词,若是教化不了,再杀伐便是。

万士和就倡导柔远人,柔不了再打。

“他们有父母、有恩师,还用朕来教他们吗?”朱翊钧眉头一皱,又反驳道。

张居正再次俯首说道:“君父一体,君国一体,君师一体。”

“行吧行吧,先生常有理。”朱翊钧听到这几个字,就知道不能再辩论下去了,张居正已经开大了。

君师一体,说的其实是,殿试之后,皇帝钦点进士,所有的进士就是天子门生,而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在拼命读书,成为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张居正绝对不会切割这个概念,这个问题进入了不可辩论的环节之中。

朱翊钧笑着说道:“娘亲昨日问朕:先生父母存乎?”

“朕答曰:先生父母俱存年俱七十甚康健。娘亲便说:先生为元辅为国操劳殚精极虑,先生为帝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徤荣享,理当恩赏,全五常之伦,朕深以为然,特赐大红蟒衣一袭、银钱二十两、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疋。”

朱翊钧的确在尊师重道,若是张居正不是张居正,皇帝不会如此厚赏。

“倒是先生昨日上书,朕有些不解,朕赐了先生‘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字,也不应该?”朱翊钧问起了张居正昨天上奏究竟几个意思。

过年了,朱翊钧给张居正赐了八个大字,结果张居正上了一道奏疏,好生阴阳怪气了一番。

朱翊钧手指在桌上敲着,满是玩味的说道:“先生说:汉成帝知音律能吹萧度曲,六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宁宗皆能文章且善,尽然无救于乱亡,可见君德之大不在技艺间,也今皇上圣聪日开,宜及时讲求治理,以圣帝明王为法,若写字一事,不过假此以收放心,虽直逼钟王?亦有何益。”

“在先生眼里,朕就是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宋宁宗这等亡国之主了吗?”

张居正闻言,好悬眼前一黑,整天看热闹,今天热闹竟是我自己的!

他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断章取义了。”

“先生的意思是朕错了?”朱翊钧嘴角勾出一个笑容,再次追击问道。

张居正赶忙说道:“陛下无错。”

戚继光看到此情此景,直接笑了出来,他是个粗人,藏不住笑,就小皇帝这种表现,哪个科道言官能欺负到小皇帝头上?

朱翊钧不肯放过,继续追击道:“那就是先生错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弼予一人永保天命,这八个字太沉了,臣担待不住,这段话就只是辞恩疏的一句,就是以这些亡国之主引以为戒。”张居正极为无奈的说道。

朱翊钧恍然大悟的说道:“哦,朕明白了,是皇叔朱载堉擅长音乐,先生怕朕跟着皇叔只顾着学音乐,玩物丧志,误了国事?先生这拐弯抹角的劝谏,是打算离间亲亲之谊啊!”

“陛下。”张居正认真的斟酌了一番,才说道:“臣有罪。”

自己教出来的,不生气。

“好了好了,不逗闷子了。”朱翊钧笑着摆了摆手,才说道:“今岁仍按旧制,接见外官、县丞、耆老、百姓,先生安排便是。”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说道。

本文内容部分节选于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关于鳌山烟火的讨论,最后张居正赢了,鳌山烟火不复设。张居正走后,鳌山烟火就成为了常理。靡费颇重。历史上的求月票,嗷呜!!!!

第567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护泰西番夷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谦还坏!第372章 读书人最是擅长,杀人不见血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帅,张四维他欺负朕!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377章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308章 人给狗送葬,天下奇闻!第561章 诏废贱奴籍仁极至功德,乡野田亩间第437章 前恭而后倨,思之令人发笑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隶宣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话杀死比赛第415章 万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435章 欺你老迈无力第483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344章 谁输谁赢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一百四十八章 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第561章 诏废贱奴籍仁极至功德,乡野田亩间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539章 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355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该杀杀,该抓抓,该拔舌头拔舌头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542章 有内鬼,这是借刀杀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个恶贯满盈的恶人,都觉得邪恶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续性的丢人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518章 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九十三章 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七十章 天恒变,道亦恒变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414章 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428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414章 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362章 海瑞带着骨鲠正气,来到了西苑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数旁通十五屏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295章 君臣?共轭师徒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第527章 百业农为先,农兴则百业兴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壮,不能同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间君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第475章 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运扼住了喉咙第二百五十七章 雇佣营团,借鸡下蛋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谭纶,认可谭纶,成为谭纶第471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大明的看门狗,岂不是能吃到骨头?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极殿公审三逆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馁弱则懦,此诚君王之戒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421章 火炮轰完步兵冲,冲不上去火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