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

变法,变得好是个君主立宪制的俘虏,是宪纲的的傀儡。

变法,变得不好就是路易十六的下场,断头台为你设立。

变法,一个对于皇帝而言,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所以朝臣们多少都想不明白,皇帝为何要支持张居正变法,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都要受到最广泛的冲击,在这轮冲击之下,皇帝便不能再维持他凌驾于所有阶级之上的超然地位。

祖宗之法不可变,翻译翻译就是:老朱江山永流传。

小皇帝的皇位来自于嘉靖,而嘉靖皇帝要感谢祖坟冒青烟,武宗皇帝无后。

旁系侥幸得了皇位,现在还整天跟着张居正一起胡闹?

尤其是张居正的变法最应该反对。

法度当然可以改,祖宗成法也可以变,但是变法的第一要务就是团结占据了统治地位的人,无论是战争还是政令,大明的兴衰,都是由肉食者们发动决策的,而代价总是最广大的百姓,或者说一个个的统计数字。

百姓是没有能力发出自己声音的,诚然,他们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是那么的震耳欲聋,是那么的撼天动地,让天地变色,让社稷倾覆,但那需要一无所有、需要走投无路、需要失去一切的枷锁,发出自己的呐喊之后,得到的不过是新的一群肉食者,站在百姓的头上,继续作威作福。

而肉食者们掌握了一切的话语权,他们甚至可以将总是在挣扎着温饱的百姓,完全塑造成一种短视、刻薄、贪婪、狡猾的模样,通过教育的独占和对知识的解释权,占领所有的风力舆论,最后进一步的掌握一切的权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了这个根本逻辑,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但是张居正的变法,却在团结最底层的百姓,穷民苦力,所有的新政,都在苛责肉食者,在苛责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官僚,陛下为何要支持这种变法?

这是朝臣们的疑虑,的确是为了大明再兴,但是大明眼下财税正在逐渐变得健康,做到这里,就可以了,差不多得了,皇帝应该开始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了。

就像嘉靖皇帝那样,克终极难,从头到尾,不忘记自己为何而出发,坚持到底,需要大毅力,也需要大勇气,还需要强横的武力甚至说暴力。

而暴力就是火药、钢铁、银币、理论和人心。

鞑清唯一算得上明君的雍正,雍正在位的新法,几乎照搬了张居正的所有新法,吏治、财税等等,等到雍正一死,乾隆皇帝登基当天就把摊丁入亩给废掉了,这还不算完,乾隆更是搞出了议罪银的制度,让鞑清的吏治,如同泥石流一样,一泻而下,再无转好的可能。

而雍正的新法,有目标,有纲领,有制度,有能臣干吏,而且做的很成功,可是他一死,也免不了人亡政息的下场。

在朝臣们和天下士林缙绅们看来,正确的变法应该是做大蛋糕,在分配的时候,九成九分给肉食者们,剩下的一分,分给穷民苦力的同时,让穷民苦力感恩戴德,这才是维护统治和正确的变法。

朱翊钧的确在做蛋糕,但他也在利用缙绅的贪婪,把他们埋在猪圈里的银子都拿出来,这是开人矿。

是朱翊钧不分蛋糕给肉食者吗?

松江孙克毅、孙克弘兄弟二人有话要说,蒲城王崇古有话要说,陛下是肯分这个蛋糕给肉食者的,甚至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指望肉食者们吃饱饱后,给穷民苦力一口汤喝。

孙克毅的确在吃饱饱后,给海事学堂捐了很多钱,而王崇古正还听从大把头的意见,搞出了水空调,防止洗羊毛的工场温度太高热死人,只要给穷民苦力一口汤喝,朱翊钧甚至会觉得肉食者们也不那么的面目可憎。

只要做个人,在皇帝这里,他就是个人。

但要是不做人,皇帝就会化身成不可名状的怪物,不让他做人。

朱翊钧支持张居正的变法,是有一整套的新的逻辑在内,在一次次的讲筵中,朱翊钧和张居正充分确定了这个逻辑的可行性,也如同张居正所言,这条路太难了,道阻且长。

摊丁入亩这件事不好做,但是必须要做,这是在释放劳动力,困于劳役的大明百姓,根本没办法入工场做工,因为他们需要定期服劳役,来完成乡部和地方的摊派。

只有将百姓从劳役和私役中释放出来,大明的生产力才能进一步的增长。

朱翊钧发现,张居正的新政,总是如此的环环相扣,草蛇灰线一样,拥有着清楚的脉络,他对于国家之制,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划。

这就是没人能斗得过他的原因。

无敌的原因很简单,他在用道政斗,而其他的臣子,用的都术。

“陛下,今日的格物报半月刊已经送来了。”张宏将一份刚刚印好的报刊送来过来,半月一次的格物报,是皇家格物院的期刊,上面刊登了很多常人已经难以看懂,而且离普通人略显得遥远的东西。

“皇叔这第一份杂报,就是向复古派宣战了。”朱翊钧拿过了半月刊,看完之后,如此评价。

最近朝中吵的很凶,关于为什么压水机只能压出三丈以内的水,对此,以格物院为代表一众能人异士们认为是大气压强的缘故,而以翰林院为首的翰林们,则表示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必探寻。

而朱载堉在这份杂报上,详细的刊登了大气压强的原理,但是并没有得到翰林院翰林的认同。

朱载堉让翰林们,在三月十五日,到格物院来,朱载堉要证明气压的存在。

而朱载堉用到了一个人,一个山人,山人也就是隐士、能人异士。

是一个名叫黄子复的山人,黄子复是一名偃师,就是傀儡师,或者说叫傀儡戏的百艺艺人,他发明的一种奉茶美人,在一个箱子里的木偶,奉茶美人,用机关运动,就像是生人一样,手捧茶壶从箱子里出来,给客人使用,而后缓缓返回。

这种奉茶木美人的动力其实是木箱上的水箱,摁下开关水顺流而下驱动机关,至于回去,类似于汽车倒挡,美人手中的木盘其实是个杠杆,茶壶空了之后,杠杆的另外一段下落,齿轮卡位,实现倒转,美人自己就倒回去了。

就是四个圆柱形齿轮。

中国是有齿轮的,从先秦时候的青铜齿轮实物,到元时《农书》和过些年才会刊行的《天工开物》中,都有各种齿轮装置,其中有传动齿轮,也有棘轮,还有横轴竖轴转换齿轮,在农业和水利中,被广泛引用,而黄子复就是这么一个善于利用齿轮的偃师。

这东西后来传到了倭国,在倭国被叫做絡繰、奉茶童子。

万历三年,黄子复是由谭纶举荐入朝,经过了朱载堉的考校之后,入格物院,负责巧物的制造,谭纶和黄子复相识还要追溯到当年的平倭之战,黄子复是谭纶半个军械幕僚,后来谭纶到京堂做官,而谭纶的儿子跑去偷偷玩这个奉茶美人,却被两条能活动的木蛇给吓退了。

谭纶没有用神神鬼鬼的说法忽悠朱翊钧,而是让黄子复讲明白其中的道理。

黄子复有一双巧手,而且和朱载堉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朱载堉收藏了一架古琴残片,两个人商量着修复了古琴,声音轻越、冠绝一时。

黄子复精通乐理,和朱载堉的关系十分融洽,机械发明者往往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比如发明了航海钟的约翰·哈里森,就是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而这一次黄子复发明了很多的奇物,格物院专门为他的发明创造,召开了一个格物会,邀请翰林院的翰林们,见证大气的奇迹。

朱翊钧对这个格物会非常感兴趣,让张宏要了一份请帖,前往格物院。

三月十五,阳光明媚,小皇帝换了身常服,带着一长串的尾巴,前往格物院,他之所以要前往,是要做一个裁判。

他清楚的知道,格物院的想法是对的,这是一场贱儒们必输的辩论,贱儒们的诡辩,显得那么的虚弱,因为这儒家从不涉及到的地方,万物无穷之理的奥妙,当不能崇古的时候,找不到儒家先贤们的论述时,他们显得那么的无力和窘迫。

格物院不同,格物院从设立之初,就是在离经叛道。

朱翊钧的车驾在格物院门前,稳稳的停住,朱载堉带着格物院的一众奇人,拜见了陛下。

格物院迫切的需要皇帝的支持,他们只掌握了真理,而以翰林院翰林们为代表的复古派们,掌握了除真理外的一切。

就是互相攻讦,格物院一个当官的都没有,天然劣势。

但是格物院有靠山,大明最大的靠山,大明唯一的一片天,大明皇帝。

大明皇帝对格物院的支持是毫无保留的。

朱翊钧看到了张嗣文和焦竑,眉头紧皱了起来,对着身边的张居正问道:“先生,不让家里的孩子走仕途吗?这怎么到了格物院来?”

辛辛苦苦考中了进士,跑到格物院来,当什么算学博士!

“回陛下,他喜欢算学,从政的话,有臣这个父亲在朝,总是少不得闲言碎语,还是不要入仕途的好,他也不是那块料儿,这官场,就是龙潭虎穴,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了。”张居正笑着说道。

张居正知道自己儿子,没有做官的天赋。

做官要能忍,他儿子张嗣文,不能忍,甚至是有些执拗,这是官场大忌。

为了老爹的名声,张嗣文做官也是不视事儿的官儿,根本不会有任何的派遣,还不如到格物院来,研读算学来的巧妙。

再说了,这官场是什么好地方吗?尔虞我诈,彼此倾轧。

张嗣文本人还是那种非常执拗的犟驴,入了官场,就只有死的不明不白这一个下场,这和陛下是否庇护无关,张嗣文入了官场,真的会被玩死,还连累张居正这个父亲。

王崇古的儿子王谦,就不是那样的,王谦那种人天生适合官场,心狠手辣、心思歹毒。

朱翊钧看向了黄子复,这一次的格物大会,黄子复就是主人公,此人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有些驼背,一双手十分的修长,是一双巧手。

“你就是黄子复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回皇爷爷的话,草民就是黄子复。”黄子复一听陛下询问,立刻就跪下回话,站在他面前的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格物院最大的资助方,虽然看起来格外的和善。

“起来起来,以后称臣,既然是格物院的博士,那就不用称草民了,以后奏对,不用跪礼。”朱翊钧不是很喜欢人跪,这也是一个特权,有功于大明的臣工,在奏对的时候,都不用跪奏。

“谢陛下隆恩。”黄子复诚惶诚恐的说道。

“带朕去看看吧。”朱翊钧走进了格物院的大门。

阳春已至,万物复苏,春风如同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纤纤玉手,裁剪着柳叶,随着风袅袅依依的起舞,柳树成荫,漫天的柳絮在空中飘飞着。

春姑娘又裁剪出了杏花、桃花,精心的点缀着这些花骨朵,白如雪,红如脂,将春天装点的万紫千红。

朱翊钧穿过了正门的小广场,走过了树荫,踩着柳絮走进了天一楼内。

“不是在一楼,而是在三楼吗?”朱翊钧疑惑的问着冯保。

冯保神秘兮兮的说道:“确实是在三楼,因为在三楼才能看得见。”

翰林院的翰林们也在接驾,当皇帝落座之后,格物会正式开始了。

而黄子复带着助手,开始忙活。

“首先,是民报刊登的压水机,为了清楚这一原理,我们将玻璃制作了一台压水机,好看清楚,水流动的痕迹。”黄子复最先演示的还是压水机,不过是玻璃制作的。

黄子复开始演示,随着他的抽动,水开始在管子内不断的上升,最终填满了压水机的腔室,开始出水,出水是一抽一抽的,不是连续的。

黄子复的演示清晰而明确,自流水压水机,不代表着它不用做功,也不是永动机,需要不停的抽动,才能源源不断的出水,这是很神奇的一幕,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水面升高,而且不落下?

这是大气压强的力量。

黄子复继续说道:“民报的压水机只有一个腔室,而我们将它横起来,改造成两个腔室,这样活塞在往复的时候,两头可以抽取空气或者水。”

这一次黄子复拿出的是一个往复式的抽水机,黄子复握着柄,开始摇动飞轮,飞轮带动了曲柄,曲柄带动活塞,而两个腔室都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活塞往复,带动着两个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门,交替打开,将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

而这次的出水变成了连续的。

孙继皋猛地站了起来,盯着那个完全玻璃制作而成,内部的结构清晰而明朗,确实是一个生民好物,而且只要有个动力,就能源源不断的抽水,这个动力,可以是人力,畜力,也可以是火力。

关键是黄子复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变,可以把效率提高。

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恐怖效应,对欲速则不达、对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这些儒家根深蒂固的道理,产生了极强的冲击。

而孙继皋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居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黄博士,真的是一双巧手。”朱翊钧看着这东西忍不住的赞叹道。

黄子复俯首说道:“谢陛下盛赞。”

朱翊钧、朱载堉、黄子复、程大位等人,都看向了翰林院的翰林们,一个个面色惨白,是更加高效,还是复古守旧,不肯做出任何改变呢?

黄子复和朱载堉拿来了玻璃管,这个玻璃管大约三尺长,而另外一个玻璃器皿里放满了水银。

朱载堉在玻璃管中,导入了足量的水银,而后用手摁住了玻璃管,将其深入了水银之中,而后松开手,水银下降了一段后,停止了下滑,水银的高度为二尺二寸八分。

在玻璃管的上端,有一个很明显的空腔,那个空腔里,显然不是空气,而是什么都没有。

“我们发现,这个水银高度和玻璃管的粗细无关。”朱载堉拿出了一根更粗了一些的管子,再次开始了实验,水银高度仍然是二尺二寸八分。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按照一般的认定,

“后来,我们实验了水,我们之前已经发现了压水机,无论如何都压不出超过了三丈的水,我们制作了一个超过了三丈高的管子,就在窗外。”朱载堉示意所有人看向窗外。

一个玻璃管出现在了阁楼之外,为了试验专门建了一个三丈高的高台,试验的方法是相同的,一根高三丈的玻璃管,里面装满了水,扣在水中,玻璃管的顶端出现了空腔。

在阁楼内,看不清楚,但是走到了凭栏的位置,就能很明确的看明白了,水里放着墨水,方便观察。

“水高三丈一尺,也就是说,超过了三丈一尺,想要用压水机压水,就是绝无可能之事了。”朱载堉解释说道,示意翰林院的翰林们,可以前往观察了,这个高台上,镶嵌着一根木尺,上面有高度。

孙继皋带着翰林们,左看右看,看了许久。

“为什么水银高二尺二寸八分,而水高三丈一尺?这是因为什么?!”孙继皋仍然不敢置信,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格物院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在耍花招,欺君大罪。

“因为水银重,而水轻,水银比水重了大约13.6倍,所以,水比水银高了13.6倍,这个比重随着温度而变化,噢,对了,我们设计了内径一尺乘一尺乘一尺的玻璃器,里面填满了水银称重,而后将水银排干净后,倒入水称重。”朱载堉拍了拍手,没有出现五百个刀斧手要小皇帝的狗命。

两个助手,把玻璃器拿了上来。

真空真实存在,大气压也真实存在,而且确定可以把水托举三丈一尺高。

“如果大气真的有压力,而且能把水托举三丈高,为什么我们人,不会被压死?!”孙继皋立刻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大气真的有一种能够托举水的力,那人为什么没被压成饼?

朱载堉想了想示意助手拿来了一根提酒器,他将提酒器插到木桶里,摁住了上面的气孔,提出水面后,松开了手指,提酒器中空管内的水再次落回桶内。

“明白了吗?”朱载堉看着孙继皋问道。

孙继皋呆呆的摇了摇头,恼羞成怒的说道:“回答我的问题!”

格物院有个焦竑焦状元,翰林院有个孙继皋,都是状元,但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朱载堉想了想说道:“孙状元,你呼吸一下。”

“啊?啊…”孙继皋满脸迷茫,真的呼吸了一下,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体内也有空气。

朱翊钧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格物院跟翰林院的斗争,他这个裁判要做的事很简单,是给一个公平的斗争环境,那么格物院真的可以爆杀翰林院一群弱鸡。

“所以说,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们准备了一个很新奇的试验。”朱载堉俯首说道:“还请陛下移步天一楼外。”

“好。”朱翊钧点头,向着天一楼外而去,等待着朱载堉的进一步动作。

“这是两个铜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上面有浸了油的皮革作为垫衬,我们将两个半球合上,然后将水从左半球注入。”朱载堉介绍着实验步骤。

左半球和右半球合上之后,朱载堉用螺丝将两个半球紧密的拧在了一起,而后开始注水。

左半球是进入口,而右半球上,连接着一个长近四丈的铜管,注水注到冒出的时候,朱载堉合上了铜球上的阀门,而后拧动了几下密封阀,将球完全密封了起来。

在四名壮汉的拉动下,铜球逐渐被吊起在一个水池之上,而朱载堉放开了铜管底部的阀门,随后在高台上的人,将铜球上的阀门合上,而后拧紧了上面的密封阀。

铜球被放了下来,底部的铜管被卸下,而后朱载堉指着地上的铜球说道:“如果不存在大气压,那么我把固定铜球的螺丝拧掉,两个半球应该很容易分开。”

“孙状元,同意吗?”

“是!”孙继皋沉默了片刻,咬着牙说道。

朱载堉动都不动,看着孙继皋笑着问道:“反之呢?”

“反之则存在!”孙继皋虽然不想回答,但他还是开口回答了这个问题,毕竟陛下看着他。

“然也。”朱载堉就是要孙继皋亲口说出这句话,省的他再寻麻烦。

朱载堉开始拧动铜球上的螺丝,所有的螺丝卸掉,两个半球还是牢牢的扣在一起。

“孙状元试试看能不能拉开?”朱载堉看着孙继皋说道。

孙继皋带着翰林,用了浑身的解数,仍然没能把铜球拉开,孙继皋呆滞的看着那两个半球,满头雾水,难不成这真的是万物无穷之理?

他宁愿相信这世界有神鬼,也不相信这东西是人类能够破解的。

朱载堉又拍了拍手,示意把御马监的马匹拉来,左右共十多匹马,在这些马用尽了力气的情况下,两个半球,终于被马匹拉开。

至此,已是科学。

孙继皋跑到了半球旁边看了许久,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大气压强真的存在,一众翰林院的翰林们面如土灰,不得不承认,格物院真的有东西。

朱翊钧本来以为到这里已经结束,可朱载堉开口说道:“陛下,其实这个球里,并不是真空,里面还有东西。”

“还有东西?”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

“陛下且随臣来。”朱载堉带着皇帝回到了太一楼内,将一杯水放在了盘子上,而后,将一个玻璃罩在了盘子上,盘子的边缘,由皮革和油料负责密封。

朱载堉叫来了三个缇骑,将一个单程往复式压水机拿了过来。

而后三个缇骑开始拉动活塞,开始抽取器皿中的空气,仅仅几下后,水开始沸腾了起来。

“所以,其实刚才的铜球里,是有蒸汽的,并不是真空。”朱载堉解释自己为何要如此抽真空,因为他在倒扣的试验中,发现,水银面和水面,都会发生剧烈的沸腾。

这证明,水银和水面之上的空腔内,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

所以刚才的试验里,铜球内只是一个低真空的环境,而不是真空。

理想状态下,用往复式的抽气机能够抽出里面的空气,但也是理想状态,想要得到完全的真空,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

“这就是臣所有的发现了。”朱载堉将玻璃罩的阀门打开,俯首说道。

“皇叔已经解开了朕许多的疑惑。”朱翊钧对朱载堉的研究做出了肯定,朱载堉带着格物院,一脚踹开了科学大门,开始对无穷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展开了研究并且做出了总结。

科学,是通过实践,认识、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可以解释万物发展规律,并且经得起检验的有序的知识系统,系统性的进行深入研究。

这就是科学。

而朱载堉打开了科学大门,带着大明走进了科学的世界。

或许以后,人们会批评张居正、会批评他朱翊钧,但是对朱载堉,只有赞誉。

虽然朱载堉今日的成就,都是在小皇帝的全力支持下进行的,但是人们还是会赞叹朱载堉的聪明和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山人黄子复,擅巧思,制为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尝刻美女,手捧茶囊(茶壶),自能移步供客。客举觞啜茗,即立以待;橐返于觞,即转其身,仍内向而入。谭二华开府北徼,往依馆谷。暂辞他往,扃其寓室,戒毋擅启。谭之子欲搜其器,以究其术。启门方进,辄有二蛇从榻下趋而相向,惧反不进。谭二华就是谭纶的号。求月票,嗷呜!!!!!

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还不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为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弹药!第301章 这结个婚,比西山拼杀都累!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该杀杀,该抓抓,该拔舌头拔舌头第339章 野山猪不会投降,但是人会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五十四章 过河拆桥,上房抽梯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一百五十二章 画舫一二事第294章 等,等太阳落山;等,等天下有变第320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七章 前首辅高拱授意行刺第469章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宁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七十一章 给折色则易于荡、给本色则可得实惠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432章 对北虏的全新玩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价钱合适,灵魂都能出卖给恶魔第583章 来生修到你中原托生第511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第二十五章 国覆,万民为种奴之祸第536章 大明掌控历法的神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变 君子处事,有经有权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第330章 震惊!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币了!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351章 大明没有贵族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五十八章 世间哪得两全法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发生(为盟主第388章 朕亲自手刃徐阶第544章 大明神剑的磨刀石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胜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第七十一章 给折色则易于荡、给本色则可得实惠第一百零二章 元辅先生没有这么无能的弟子!第四十章 曲则全,枉则直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个好主意!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第八十九章 给元辅先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第501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买了仙姑的侍女第419章 三马之力的蒸汽机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355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五十四章 过河拆桥,上房抽梯第412章 人与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通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464章 抛开军事威胁不谈,推广海外宝钞第325章 定义别人的过去,就是定义他们的未第375章 想要海带,那是另外的价格第412章 人与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通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552章 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大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307章 封建礼教害死人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564章 满嘴顺口溜,你是打算进解刳院啊!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运扼住了喉咙第442章 飞云起伏龙,大鹏运以风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四十九章 给戚继光封个伯爵第四十九章 给戚继光封个伯爵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四十九章 给戚继光封个伯爵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钱赚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