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朱翊钧本来要给张居正一点来自皇权小小任性的震撼,一意孤行的执行下去。

他玩的也不是什么新花样,就是卖官鬻爵,甚至是授予封地的爵位,更加明确的说,就是分封制。

自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后,中原王朝吸收了历史教训,即便是王爵,他的分封也没有任何的领土,王公侯伯子男再无实际封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封邑到食邑,是中原封建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变化的过程。

封邑到食邑变化的标志性事件,便是商鞅变法,在第九级军功爵‘五大夫’即可获得税邑三百家。

到了大明,朱元璋突然开了历史倒车倒行逆施,让藩王有了封地,那是基于南北巨大矛盾,以及胡元已经切实统治了一百年的现状做出的决定,同样也是朱元璋‘家天下’主张的体现。

靖难之后成祖一系,逐渐收紧了藩禁,大明的藩王就藩地方,在藩禁之下,连出王府都做不到了。

“陛下,此端一开,自然是贻害无穷,现在分得清楚海内海外,日后这条界限会不断的模糊,最后大明腹地必遭反噬。”

“以徐阶为例,他无法从官选官变为世袭公卿,转而开始寻求土地,试图以占有土地实现自己的世袭罔替。”张居正再次阐述了大明遮奢户们兼并的原动力。

世袭罔替,万世不移。

国亡家不亡。

张居正可以拿到定策爵赏的世券,因为波及范围很小,而且机缘巧合之下,才能获得。

以定策爵赏实现世袭,有一个巨大的背景,那就是主少国疑,大明漫长的两百年时光里,也就两次而已。

“先生的意思是,日后这海外爵赏封邑会倒反天罡?”朱翊钧眉头一皱,听懂了张居正真正的担心。

大明的读书人啊,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但凡是露出一点点的破绽,就能撕出一个口子来,假公济私,窃公为私。

“陛下,一定会的。”张居正略显无奈的回答道。

海内爵位为军功爵,而海外爵位为开拓爵,这在朱翊钧的圣旨里是反复说明了这一区别,军功爵和开拓爵有着非常明确且清晰的界限,但这个界限一定会被突破。

现在分得清,日后能分得清吗?

张居正的担忧,未尝不是群臣的担忧,军功爵和开拓爵的模糊化,一定会成为必然,既然结局注定是个悲剧,何必开始。

其实部分的廷臣和朝臣们的沉默,也是有乐见其成的想法,你皇帝崽卖爷田不心疼,给天捅个窟窿出来,趁着天漏,弄点好处便是理所当然。

“以先生大才,若新政戛然而止,我大明国祚几何?”朱翊钧想了想,这还是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在开海之事上,朱翊钧表现一直很激进,而且非常坚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翊钧依旧不肯放弃。

“不过百年。”张居正面色有些痛苦,但这个问题,他真的想过,对于大明现状极为了解的张居正,对大明国祚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乐观一些,可以混个一百年,不乐观的话,也就是五六十年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名将如云,能臣如雨,文华耀目,盛哉大唐雄风,开元盛世时的洛阳行宫上阳宫,是天上宫阙,仅仅一个上阳宫就有宫女四万三千人,霓裳一曲数千宫女翩翩起舞,渔阳鼙鼓,安史之乱喧嚣,打破了这份人间仙境的美好。

安史之乱后,上阳宫变得破败寥落,四万多的宫女在兵祸中,四处逃散,宫中有一美人,从满头青丝躲到了白发生,由红颜变成了老皮,这白发的宫女坐在当初的戏台上,对着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当年唐玄宗时的盛况。

如此强横的大唐,由盛转衰的速度,如同巨石从悬崖之上滚落。

而眼下的大明,万历初年的大明,从军兵全饷的大明到山河破碎的大明,急转而下的速度,几乎和大唐由盛转衰的速度相同。

张居正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幕,他也警示过这一幕,他将唐玄宗和大明世宗皇帝联系在了一起,讨论过克终之难,既是在说世宗皇帝,何尝不是在说大明的宿命。

三百年,中原封建王朝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大明已经两百多岁了,大限将至,张居正从历史的长河里,找到了王朝周期的那个关键,抓到了主要矛盾,那就是土地,清丈还田这四个字,就是张居正这个人杰,对这个历史宿命的答案,在这些年新政之下大思辩的影响下,张居正更加清晰的感觉到,是生产资料的矛盾。

“所以啊,何必担忧。”朱翊钧敲了敲桌子,十分肯定的说道:“国祚已不过百年了,大胆一点也无妨。”

张居正立刻摇头说道:“可是陛下圣慧天成,有大毅力,亦有大智慧,新政滚滚向前,我大明必然长统。”

讨论长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能够讨论长策,代表着张居正对大明的未来有着十足的信心,你老朱家的江山不过几十年了,张居正也就不阻止了,再坏,还能有山河破碎更坏?

就是看到了光明的未来,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所以张居正才如此阻拦。

“陛下,其实这件事不难。”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从一开始,臣就说,臣是来支持陛下的,这件事,其实没有明公们想的那么复杂,事在人为,陛下多生孩子就解决问题了。”

“多生孩子?”朱翊钧一愣,这可是天大的事儿,怎么落到了自己的腰子上?!

戚继光进一步说道:“得陛下舍得,把孩子分封出去,分封到海外去,一如当初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镇守江山社稷。”

“戚帅这个法子…”张居正眼前一亮,几位廷臣开始交头接耳小心商量。

朱翊钧则站了起来,走出了西花厅,他给廷臣们留出了充足的空间,去讨论戚继光给出的解决办法。

站在戚继光的视角下,大明朝廷们陷入了思维陷阱之中,他们想要阻止皇帝倒行逆施,把分封制抬出来,担心倒反天罡,但站在一个武勋的视角下,戚继光则觉得,这事儿非常简单,册封王府可以完美解决问题。

王爵带领着海外开拓爵,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利益共同体,阻止大明读书人们倒反天罡,因为破坏军功爵和开拓爵的界限,直接损害的就是各地藩王的利益——土地。

开拓爵和土地是完全绑定在一起的,一旦界限模糊,开拓爵定义不清,藩王在海外统治的法理、向心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张居正、王崇古和谭纶讨论很久,越聊眼睛越亮,但三个人都很默契的避开了一个问题,即便是陛下给出了时间和空间来让重臣讨论,但三个人都没聊到一个核心问题,可都是千年的狐狸,彼此心知肚明。

这个核心问题就是皇权。

自从燕王府靖难成功后,从永乐之后,藩王造反,就是一个大明绕不开的话题,远的不说,最后一位文臣封爵,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就是宁王府欲效仿燕王靖难。

这是一场因为皇帝没有子嗣带来的皇权争夺战。

这一战,宁王朱宸濠集结了六万人号称十万,要知道燕王府起兵时不过八百人,不是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阳明处置得当,恐怕又是一场人间浩劫,仅仅是一个月十二天的宸濠之乱,看似很快的平静了下来,但若非王阳明果断,宁王已经攻入了南京。

王阳明攻打南昌,围魏救赵,逼迫朱宸濠回师时,朱宸濠已经在进攻安庆,一片坦途入南京也不过十数日的时间,而后王阳明接连在黄家渡、八字垴两破宁王军,以弱胜强,火烧连营一百里,生擒宁王等众。

朱宸濠之败,主要是他瞻前顾后,若是带着六万人沿水路直奔南京,听闻南昌被攻破,已是破釜沉舟之局,却又回到南昌,军心不稳,宁王之乱,坏在了朱宸濠又菜又爱玩,可朱宸濠不是那么优柔寡断呢?

必然又是一场大明南北战争。

藩王造反是大明的一块心病,那么把藩王封去海外,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担忧了。

朱翊钧回到了西花厅,稍加商议之后,这次陛下的圣旨,大臣们不再反对,就连海瑞,也对此没有意见,政治就是妥协,政治也是利益的交换,显然,此举利大于弊。

圣旨过内阁,下章六部,傍晚时分,会同馆驿的驿卒们,带着圣旨,沿着九龙官道,送往了大明四方。

在圣旨离开朝廷的当日,离宫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宠冠后宫的周德妃已然有了身孕,虽然还没有胎心,但已经经过了解刳院的大医官们的确认。大医官仍然用的老办法,就是青蛙皮下注射验孕酮。

周德妃的倒立法,还是极有成效的。

这两个消息一出,京堂百官立刻就清楚的知道了,离宫御书房西花厅的谈判,大明皇帝再次完胜!

据悉大明京营大将军戚继光也出现在了西花厅。

张居正、王崇古、谭纶、王国光、海瑞,都清晰的表达过自己反对意见,万士和算是个凑数的。

陛下能够力排众议的这个力,就是戚继光前往了西花厅,支持了陛下,显而易见,在这次不为人知,连中书舍人都无法参加的闭门会上,戚继光一定表达了对百官逼宫的不满。

这种情况,让科道言官十分的痛苦,在他们狭隘的世界里,戚继光真的有十万大军在北大营。

科道言官们想要反对陛下的政令,想要伏阙,又害怕陛下真的动了天怒杀人,作为压舱石的京营,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卖官鬻爵这种亡国之策,居然通过了廷议,实属让众人难以接受,如鲠在喉。

水面下暗流涌动,而漩涡的中心,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钧,再次来到了忠诚的北大营内。

朱翊钧操阅军马是极为认真的,军兵们的操练,他都会在武英楼的千里镜内观看,而后还会前往校场,和军兵们一起训练一个时辰,被戚继光称之为鸡肋的骑射,朱翊钧已经能够做到三矢全中的地步。

大明皇帝的勇武,已经逐渐从青年组第一高手,向成年组高手转变了。

“戚帅说的的确是对的,骑射确实是比较鸡肋,尤其是在火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朱翊钧翻身下马,摘下了兜鍪,抱在了怀里,对着戚继光说道。

戚继光是对的,骑射除了帅,没什么用,但足够帅,对朱翊钧而言,足够用了。

“陛下威武!”戚继光带着大明将官们,俯首见礼。

骑射,很多时候都是彰显个人勇武,大明的马上皇帝其实不多,高祖、成祖、武宗,拢共就三个,陛下能把骑射练到人马合一的境界,实属不易,这东西对治国其实没什么大用,更多的是一种皇帝振武的态度。

“免礼免礼。”朱翊钧将兜鍪交给了冯保,和戚继光说起了军营的事儿。

往前数八年时间,大明军将们的奏疏要给五军都督府,而后五府转交给兵部,兵部的老爷们,若是看军将们不顺眼,就会把奏疏扣上那么一段时间,也不是不给内阁,就是扣着。朝局如同战场,风云变化极快,扣一天,就能把武将们玩死了。

但现在戚继光每天都能看到陛下。

平日里文强武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但战时,已经达到了平衡,这已经足够了。

忠诚,不是无缘无故的。

“戚帅,朕那引得朝臣们不满的圣旨,已经发下去三日了,朕一直等着这帮科道言官们伏阙,朕等了这么久,他们没来,让朕非常失望。”朱翊钧进了武英楼,今天操阅军马已经结束,他在盥洗之后就会离开。

“党魁们不让他们动,他们不敢。”戚继光笑着说道。

“权当是这样吧。”朱翊钧正打算去盥洗,忽然转头说道:“戚帅,明日起,潞王继续跟着朕操阅军马,御门听政。”

“臣遵旨。”戚继光当然清楚,朱翊镠日后肯定要分封海外,哪怕李太后再不舍,也会被封出去,海外不比海内,海内靖安,海外的矛盾复杂尖锐而且非常严峻,稍有不慎就是刀兵相见,诉诸于武力,朱翊镠不能无能。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朱翊钧欲言又止,最终没说出来,他其实想跟戚继光说,当别人指责你要造反的时候,伱最好有造反的实力,那就没人敢指责了。

这次戚继光出现在西花厅里支持皇帝昏聩的决定,没有一个朝臣,敢跳出来说戚继光的不是,一个都没有,甚至连提都不提,张居正承担了所有的骂名,张居的确是世袭的武勋,可他不领兵。

这种现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郭子仪儿子郭暧醉打金枝,借着酒劲儿揍了公主,还对公主说:你爹的皇位是我爹不要才给你爹!唐代宗也没处置,反而说:诚如是。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后来,郭暧的次女,嫁给了唐宪宗做了懿安皇后,后来这次女生了唐穆宗,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这个次女是五朝太后。

朱翊镠在晨光中,猛地坐了起来,看着黑漆漆的罗幕,又猛地躺下,眨了眨眼,习惯了早起的他,即便是过了一个月懒散的日子,但是刻在了骨子里的生物钟,还是每天把他叫醒。

“不用御门听政的日子,真的是太好了!”朱翊镠将被子盖好,重新封印了自己,美滋滋的打算继续睡回笼觉。

生物钟把他唤醒,但不用继续御门听政,回笼觉,不要太舒服了,他的余生都会在这种舒适中度过。

两个宫婢走到了罗幕前,将罗幕拉开一道缝隙,将晨光洒进了寝室之内。

“殿下,该起床了。”穿着薄纱的宫婢,坐在床边低声说道,阳光洒在宫婢身上,洒过了锁骨,透过薄薄的纱衣,映照出了硕大的轮廓和纤细的腰身,金色的晨光洒在凝脂一样的肌肤上,晕了一层层的光晕。

楚王爱细腰,可以质疑楚王的能力,但绝对不能质疑楚王的审美。

“唉,殿下,离宫那边传来了消息,叫殿下去御门听政。”宫婢叹了口气,掀起了被子的一角,钻了进去。

朱翊镠猛地坐了起来,能看不能吃,那不是享受,他现在还小,答应过了陛下,大婚前不会胡闹,一顿饱和顿顿饱的,朱翊镠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他之所以坐起来,不是因为柔软让他有点反应过度,而是吃惊于听到那四个字,御门听政!

这一定是幻听!

“娘亲说过了!以后不用我去御门听政了!”朱翊镠僵硬的转过身去,看着三个宫婢愣愣的说道。

“嗯,就是太后说的,说禁足一个月足够了,殿下,该去文华殿了。”宫婢们不懂这代表着什么,告诉了潞王殿下,旨意即是陛下的旨意,也是太后的旨意。

“闹呢!!”朱翊镠哀嚎一声,抱着被子就四处打滚,在洗面奶上用力的滚了几圈,才开始沐浴更衣。

朱翊钧等在小铁路旁,见到了满脸写着我很生气的朱翊镠。

“你小子,还想躲清闲?”朱翊钧看到一脸吃瘪的朱翊镠,乐呵呵的说道:“禁足结束了,御门听政、操阅军马、讲筵,再次开始,每月二十九日考校,不过关,就是校场二十圈,每天。”

“皇兄!臣弟有一事不明!为什么,侄子都出生了!而且七斤六两,还有臣弟什么事儿?”朱翊镠却退了一步,俯首见礼,颇为郑重的问道。

“朕就知道,你是故意的!”朱翊钧想起了李太后禁足的理由,朱翊镠早不胡闹,晚不胡闹,偏偏皇长子出生的时候胡闹。

“皇兄,不必了吧,臣弟成才与否,又有何用?”朱翊镠没有反驳,也没有狡辩,给大家都找个台阶下,你做你的磨坊驴,我做我的享乐王,井水不犯河水,他今年十二岁,再接受帝王教育,再培养下去,没有意义,成器和不成器,对于藩王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明的藩禁就是养猪,朱翊镠已经做好,做一辈子享乐人的准备了。

“戚帅给你找了个出路,你不成器,日后去了海外,不是被乱臣贼子所杀,就是被当地土著攻破城池,把脑袋拧下来当球踢,所以,你要继续受苦了,好好看,好好学,好好听,为了自己的命。”朱翊钧帮朱翊镠整理了下衣服。

“啊?不是,这,我不想成器啊!”朱翊镠呆滞了,他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心险恶!

你们朝堂上的博弈,为什么要带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才十二岁,这是他应该承担的吗?

朱翊钧其实不担心朱翊镠,这孩子很聪明,同时也很有毅力,十二岁其实已经已经能够做点坏事了,但潞王府里,所有的女子都是完璧之身,朱翊镠显然是个有毅力的人,否则坚持不下来,早就闯祸了。

能戒烟的人,都是对自己极为狠辣的人,更何况忍住激素对理智的冲击?

看一个人能不能成器,张居正教过朱翊钧,就看两个字,弘毅。

弘,是否心怀天下;毅,是否半途而废。朱翊镠主动退让,对皇位没有企图心,是他心怀天下,不想因为皇权内部争夺让天下陷入危机,是弘;而忍住内心的欲望,不以天生贵人,为所欲为,是毅。

所以,朱翊镠,未来可期。

“走吧!”朱翊钧上了车驾,示意自己的弟弟上车。

“皇兄许诺过的万国美人,还作数吗?!”朱翊镠站在车下,攥着拳头大声的问道,这是陛下唯一的许诺,禁足、不去御门听政、不用讲筵,都是李太后的决定,不是陛下的许诺。

“两倍,大婚前,每年六名,大婚后,每年最少十二个美人。”朱翊钧给了朱翊镠月月换新娘的承诺。

“哥重信守诺!哥说往东,我绝不往西!走着。”朱翊镠立刻跳上了车,美滋滋的跟着皇帝走了。

“奇怪了,你为什么对万国美人如此执着?”

“万国风情,哥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

“皇叔也不喜欢啊,朕给了那么多万国美人,他倒好,整天钻在皇家格物院里。”

“我很确定,不是我不正常。”

“大胆,指斥乘舆!”

……

朱翊钧带着朱翊镠来到了文华殿,李太后、陈太后、王皇后抱着满月的皇长子朱常治,一道到了文华殿,一个宫婢抱着满月的朱常治,在廷臣们面前转了一圈,算是见了面。

大明的礼教森严,按理说十八天和满月都该在十王殿大宴赐席,让孩子见朝臣的,尤其是皇长子,但因为大宴赐席很贵,就直接省了,大宴赐席不是宴席贵,是赏赐贵,愁的礼部尚书马自强头发都快挠没了。

孩子健健康康,见了人就笑,甚至想伸手抓张居正的胡子,文华殿上的空气充满了欢快。

皇长子没有先天不足,再加上陛下已经谨慎的搬到了离宫,那么潞王朱翊镠继续跟着皇帝御门听政,就很值得玩味了,廷臣们能爬到文华殿这个地位,个个都是思维敏捷之人,稍加联想,就品出了其中的深意。

日后潞王的封地在哪里,昭然若揭。

大明皇帝的圣旨,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在民间,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遮奢户们所思所虑,和其他人则完全不同,遮奢户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完,完蛋的完。

大明皇帝因为对开海的持续投资,内帑应该是穷的要当裤子了,穷疯了的陛下已经开始公开卖官鬻爵,按照之前的路径依赖,陛下肯定要找几家肥的,充盈内帑了!

所有的遮奢户们都蛰伏起来,还让自己旗下的书社们、笔杆子们,不要胡说八道,生怕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

稽税院院正、南镇抚司指挥使、南京缇帅骆秉良发现,今年的稽税工作,真的好做,之前需要催缴的税,根本不用催,遮奢户们早就办好了税票,甚至还送了拓本到稽税院,防止出现误会。

骆秉良思前想后,略显无奈,今年的指标,恐怕难以完成了,都怪张居正弄的矛盾说,看看这帮遮奢户,现在一个个精似鬼,个个都非常的谨慎。

松江远洋商行的商总孙克弘,被一个婢女推着来到了商行,开拓爵圣旨,孙克弘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但他还是拿着抄录的圣旨,反复的观看。

开海是一股浪潮,而孙克弘是弄潮儿,他走在最前面,作为松江远洋商行的商总,他嗅到了一股截然不同的味道,这是个天大的机会,若是能把握住了,世袭罔替,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不是卖官鬻爵,是陛下开海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这是陛下给开拓之人的承诺与恩赐,鼓励开海,不仅仅是陛下为了稳固皇权,更是为了天下大计。

卖官鬻爵?陛下缺这点钱?别人会这么觉得,孙克弘决计不会,作为远洋商行的商总,他太清楚不过了,陛下真的太有实力了,而且会越来越有钱。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孙克弘看着面前的海图,喃喃自语的说道。

千岛之国,婆罗洲往东,吕宋棉兰老岛以南,有一片广阔的海域,这里有数千个岛屿之多,一艘船在赤道无风带迷航,而后闯入了千岛之国,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岛屿,这个岛屿无边无际,形似乌龟,故名元绪。

千岛之国没别的优势,就是适合种地。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范围)

嘉靖新政,道爷为什么不振武强兵呢?其实是没钱,从孝宗哄堂大孝之后,大明的纳赋田亩只有400多万顷,隐匿诡寄田亩还有另外一项,那就是人头税也收不起来。

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萝卜刻一个倭国国王的印绶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六十四章 坏的极其纯粹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军开拔!第499章 知耻,谓有羞恶知荣辱之心第六十四章 坏的极其纯粹第505章 我们要做的就是,杀光海寇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三十五章 族党排异,不胜不止(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四十五章 发乎己者有不忠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330章 震惊!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币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宁卫一切机宜,悉听戚帅破格整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27章 百业农为先,农兴则百业兴第459章 叶李十四条划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83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营,号令为:回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价钱合适,灵魂都能出卖给恶魔第532章 礼法不能是新政的绊脚石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一百三十四章 贱儒,尝尝朕的廷杖!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二百六十三章 该杀杀,该抓抓,该拔舌头拔舌头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414章 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极殿公审三逆臣第345章 朕是亡国之君,尔臣非亡国之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干净,拢共分三步第三章 皇帝学武,不务正业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471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第402章 海外开拓的规矩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476章 匠人们的分红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304章 打起来了,北虏的使团打起来了!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511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数旁通十五屏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430章 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295章 君臣?共轭师徒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364章 在最后一个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绝不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二十二章 元辅,朕有疑惑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336章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张嘴,哭的梨花带雨就是铁证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个步营,权豪有几个?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二百零一章 海总宪,朕有个主意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图!第二百四十章 火烧长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经不起这样扎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阙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吗?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