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海外开拓的规矩

现在的孙克弘在南衙无人敢惹,遮奢户们都是敢怒不敢敢言,一方面是孙克弘和衙门的关系极好,第二方面孙克弘的手段委实狠毒。

当年徐阶得势的时候,孙家倒了大霉,南衙不少遮奢户跟着一起落井下石,后来徐阶倒霉,孙家又扶摇直上,孙克毅做事还算收敛,并没有大肆报复,毕竟要顾忌在朝廷那边的影响,可孙克弘一个瘸腿书生,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比如那个当年跟着徐阶一起吃了他们孙家布庄的松江卫氏,就被孙克弘收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卫氏历经唐宋元明四代,松江府有科举之后第一个状元就出在卫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望族,被孙克弘折腾的断了气数,五房所有家产、工坊、田亩、家宅、书院、家馆,在短短七年内,被孙克弘完全兼并。

孙克弘不杀人,却把卫氏三人的腿打断了,让三人坐上了转椅,而后把卫氏五房一百二十七人,关在了三个大院子里,也不杀人,只是关着,每天只送过去一顿饭,即是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体上的折磨。

如此狠厉的手段,自然让南衙望族对孙克弘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背靠衙门、投献的孙氏,想要动,实在是难如登天,而且孙克弘掌控了松江远洋商行,得罪孙克弘等于跟银子过不去。

孙克弘从来没想过徐阶会死,但徐阶真的死了,而且是瘐死天牢之中,孙克弘收到孙克毅的书信,才知道,种种迹象表明,徐阶被皇帝所手刃。

徐阶死后,孙克弘放过了卫氏,是真的放过,所有家产,原封不动的归还了卫氏,卫氏还以为会被关在小院子里永世不得翻身,因为孙克弘的那两条腿,就是卫氏打断的。

冤有头、债有主,孙克弘其实拿徐阶一点办法都没有,徐阶是做过元辅的人,而且是松江半府之家,当年杨廷和父子,跟嘉靖皇帝斗到那种地步,杨廷和的儿子,甚至喊出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带着二百二十九人,过金水桥入午门,在左顺门伏阙。

那是伏阙请愿?根本就是造反。

杨廷和最终还是善终了,甚至朝廷还追赠了太保,谥号文忠。

新都杨氏,仍然是钟鸣鼎食之家。

孙克弘从来没有想过徐阶会不得善终,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孙克弘都把怨气发泄到了卫氏的身上。

孙克弘放过了卫氏,何尝不是放过了自己?滔天的怨气,终究是随着徐阶的死,告一段落。

但卫氏还是怕,为了躲避孙克弘,卫氏去年冬天,举家搬迁到了京师去。

孙克弘这几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松江远洋商行之中。

在万历七年这一整年,松江府商行一共派出了二十五支船队,共计一百二十五艘五桅、三桅船只,这二十五支船队,分别前往了长崎、琉球那霸港、吕宋马尼拉、婆罗洲文莱、安南岘港、暹罗素可泰、爪哇泗水港、锡兰科伦坡和蒙兀儿苏拉特等地。

郑和下西洋的旧案文牍中的出使水图,在万历二年开始更新牵星过洋图和罗盘针图之后,松江府远洋商行,完成部分超过了七成。

在耀武扬威的同时,孙克弘也是如履薄冰,松江巡抚汪道昆巡视松江已经第八个年头了,明年,汪道昆就要转任,大明的久任之法,最长为九年,换一个新的巡抚,到那个时候,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新的巡抚一定会培养自己的班底,孙氏必然会被放弃,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高拱在隆庆年间当了那么多年的首辅,到了新皇帝登基,立刻就被更换,在民间也是如此,新任巡抚只会对庞然大物的孙家极为忌惮。

到那时,恐怕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数千座岛屿之上,是南洋少数适合耕种的岛屿,岛上超过一成半的面积适合耕种,就目前探明适合种植的土地就超过了80万顷,而且很有趣的是,这里并没有参天大树,十分有利于开垦,因为是海岛,海鸟的栖息地,岛上并不缺少肥料。

看起来有些奇怪,千岛之国,数以千计的群岛适合耕种,但事实的确如此,再加上那个形如乌龟的大岛屿,完全足够他们孙家生根发芽了。

种植园需要适宜的土地和丰富的奴隶,而这些,千岛之国,都不缺乏。

孙克弘判断,他们孙氏唯一的生机,在于两个字,圣眷,如果能够将这片地域经营好,稻谷、棕榈、甘蔗、方糖、橡胶等等产物,也是大明急需之物,陛下对粮食的渴望,已经在之前开海的多道圣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市舶司的考成中第一项就是舶来粮。

经营千岛之国、紧紧跟随陛下的步伐、奉诏开拓,博取世袭罔替的开拓爵赏,必然会获得圣眷,即便是不再被新的巡抚作为腹心,这些圣眷无法庇佑孙氏,孙氏不得不出海避难,也有落脚之处。

“大食人买卖奴仆倒是一把好手,质量上乘,而且买卖的奴仆都敲掉了铃铛,这法子,在日后开拓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孙克弘合上了笔记,他在厚重的备忘录上,记录了今年的目标,年底之间,至少要开拓十到二十个种植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孙克弘才思敏捷,仍然喜欢把事情记在备忘录上,他手里是大明皇帝赐给他的钢笔,墨是油墨,而不是烟墨。

无风三尺浪的海上,硬笔比软笔更加方便一些。

“商总,几个东家等了很久了。”司务低声禀报着,风向在变,港口变得繁忙了起来,堆积了一个冬天的货物,几乎淤塞,需要一个泄洪口泄洪,而这个泄洪口就是松江府新港。

松江远洋商行,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亭台、楼阁、灰雕交相辉映,孙克弘的转椅被推到了无怠堂,无怠堂,挂三副匾额,酬酢退让,日用节俭和操持含忍,这三副匾额都是皇帝亲提御赐的金字招牌。

“见过孙商总。”十几个身着绫罗绸缎之人,起身见礼。

孙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纺毛呢长衫,再看看这帮人的罗衫,挥了挥手说道:“客气,坐下说话。”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丝产地,苏松地区则是最大的丝绸产地,所以,连朝廷都急缺的丝绸,豪商家里也有,这是不恭顺,金钱的确是个魔鬼,让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势产生一种错觉,一种只要有钱,就无所不能的错觉。

“诸位的来意,我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说那么多废话,去年十一月,我们确定了十五支船队,当时只是交了个订金,若是要退,现在还来得及。”孙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众人开口说道。

松江远洋商行的经营模式,是临时一次性的认筹,每一支船队,由发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再从其他人的手里募集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而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将货物运送到船上,当船舶回航,清空货物,扣除了船资后,开始分配利润。

这样的模式,自松江远洋商行建立以来,已经执行到了第七个年头。

船资非常昂贵,海贸之利,超过五成是船资,这也是京师燕兴楼贸易行对船舶票证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东,是躺着赚钱。

如此昂贵的船资,往往供不应求,因为松江远洋商行,不仅仅是民间商行参与,还要参与很多的官贸,比如去倭国运白银和硫磺,去琉球运鱼油送军需,去吕宋拉铜料和粮油等等,甚至还要承担一百二十万石的漕粮海运。

无锡高氏高天兴低声说道:“孙商总啊,你在朝廷那里,能说的上话,朝廷那么多的造船厂,漕粮海运的差事,能不能让朝廷自己来?咱们都是商舶,这漕粮海运,若是出现一点差池,那是要掉脑袋的事儿。”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陆深赶忙附和道:“若是把这一百多条三桅船编成船队,至少能编十几条了,这来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万银了。”

孙克弘摇头说道:“这没得商量,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长,各家各户簪缨不绝,诗书传家代有闻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极为容易的,你们爱说你们去说,反正我不会说。”

“诸位,陛下最近又在开海事上投了一笔,一千万银,现在,穷得很。”

皇帝都穷到卖官鬻爵的份儿上,触这个眉头?这不是找死吗?生怕缇骑们不去踹门吗?

“那还是算了。”高天兴看孙克弘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立刻摆了摆手,这还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这十几位大家长们,都是这个想法。

高天兴喝了口茶,眉头一皱,看着孙克弘低声说道:“孙商总,这闷声发大财,大家都是跟着孙商总混口饭吃,孙商总找到了门路,居然要吃独食,这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孙克弘却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千岛之国,数千海岛,数十万顷沃土,伱们觉得我孙克弘一家一户能吃得下吗?”

“牵星过洋的星图、针图,以及探明的堪舆图,都在这里,只要是咱们远洋商行的商贾,都可以拿去,我印了三百份。”

孙克弘从来没有想过保密,高天兴知道了元绪群岛的消息,还是孙克弘故意泄露的,他今天来势汹汹,却不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商总大气!”高天兴无话可说,他不是真的想把孙克弘赶出商行,就是想借着机会争取好处罢了。

松江远航商行,这个买卖,高天兴有自知之明,他真的玩不转,能力不允许,所以他的攻讦,很多时候,都是想要多捞点银子,商人逐利,不是天经地义吗?

孙克弘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份文书说道:“诸位,元绪群岛,能拿多少,看各家的本事,但这里要定几条规矩,要是反对,就当面说。”

“第一条,元绪群岛不能成为海寇窝,但凡是闻讯有劫掠大明船只者,理应群起而攻之,若是真成了海寇窝,那只能请大明水师进剿了。”

陆深伸出手来,疑惑的问道:“就只是不能劫掠大明船只吗?”

“自然。”孙克弘看着陆深笑着说道:“咱们都是大明的商贾,我只是大明商行的商总,哪里能管得那么宽,都是出门在外,彼此不说互相照顾,也不应该落井下石。”

“这是商总的意思,还是那位爷的意思?”高天兴探了半个身子,眼神锃亮的问道。

“我写了到劄子送到了京堂,陛下给的朱批。”孙克弘将手中的文书上的印露了出来。

“商总真的是手眼通天啊!厉害还是孙商总厉害!”高天兴伸出了大拇指,扳倒孙克弘,不看看孙克弘的背后到底站的什么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孙克弘时常担忧自己家这么出挑,会被群起而攻之,失去了松江巡抚的庇佑,会倒霉,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身上到底叠了多厚的圣眷,早已是简在帝心。

就一件事,朱翊钧就能念孙克弘一辈子,孙克弘把福建赵氏在归雁湾私市举报,将一场大明和吕宋产生巨大间隙的隐患消除掉,这就是天大的功劳了。

孙克弘拿着手中的文书,面色复杂的看着所有人说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诸位,我好心提醒,倭患之前,各家各户没少蓄养亡命之徒,倭患来了,这些亡命之徒,都成了丧门星,带路的鬼,劫掠终究不是什么正经营生,大明水师强横,海防巡检近两千处,哪天被朝廷给剿了,怨不得旁人。”南衙的这些望族大户,都喜欢养亡命之徒,能压得住的时候,那自然那是利器,可压不住的时候,亡命之徒,就会反噬,倭患二十六年,这刚刚风平浪静,这些望族大户一点记性不长,又开始了。

如果朱翊钧在这里,一定会惊讶孙克弘的眼光,晚明江南的奴变,可是数不胜数。

“这第二,种植园蓄奴,理当阉割使用,出了什么岔子,不要怨天尤人。”孙克弘说了第二个规矩,无人询问,更无人提出质疑。

比较有趣,回回人和大明人用的臧获、苍头、驱口、世仆、劳动工具,都喜欢阉割,但红毛番不这样,红毛番不用阉奴,搞得种植园串串儿一堆又一堆。

种植园内,奴隶主和爪牙的数量一定低于奴隶,不用阉奴,迟早倒反天罡。

“第三,则是垦荒稻谷田亩至少要占五成以上,海防巡检每年都会检查,不要抱侥幸心理,今年冬天,南衙大江结了冰,多拉回来点粮食,就当是积阴德了。”孙克弘说到这条的时候,看着面色各异的众人,觉得自己读了半辈子圣贤书,都是狗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让他们种点稻米,一个个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种植园种经济作物当然赚的更多。

“五成是不是太多了?”高天兴面露难色。

“历属皇庄的五十四处种植园,处处都是如此,至少五成以上的稻米,海外不是法外之地,那也是有王法的,至少元绪群岛,是陛下水师够得着的地方。”孙克弘也不跟他们白话,直接上武力威胁。

不服?憋着。

“回去都多读读矛盾说,都是大家长,不是散兵游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惜自己的命,也替家里人想想。”孙克弘又教训了一句,这帮家伙,都该迁徙到西土城,感受下皇威,就知道读书了。

西土城遮奢户的年轻人,人手一本矛盾说。

高天兴、陆深等遮奢户们,都是只想享受权利,不可能承担一点点的责任,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哪有这种好事?

大明兴文匽武了这么多年,其实也有内在原因,振武的话,皇帝一旦掌控了暴力,对遮奢户而言,不服就只能憋着了。

“第四,不得阴结番夷,这一条,诸位心里都清楚分量,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好碰都不要碰,万一被逮到了,全家跟着一起遭殃。”孙克弘念完了手中的文书,主要内容是这四条,还有十二条,都是罚钱的条例,发下去自己看就是。

孙克弘看着所有人,十分郑重的说道:“我得到了消息,密州、松江、宁波、福建、广州和吕宋,都会在今年内建立远洋商行,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朝廷离了咱们这个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的猪?咱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大江通衢九省之地,天下百货集散所在,水文极好,商行办了这么些年了,若是被其他五处商行给比下去,面子事儿小,损失的是实打实的银子。”

“这具体影响什么?”陆深想知道输掉的代价。

“船只和船引。”孙克弘言简意赅。

“嚯!那绝对不能败啊!”高天兴一拍桌子,船的配额不是他们松江商行一家独揽了,这要是输给了后来者,面子里子和未来,全都输了。

“这张太岳是准备把考成法那一套,拿到考成咱们商总吗?”一个商贾呆滞的问道。

一语中的,其他商行的筹建,就是给松江远洋商行压力,就是在考成。

其实孙克弘知道的更多,这些商行会有个总会,隶属于户部。

“最近南衙会出发一支船队,四艘五桅过洋船,一艘观星舰,顺着洋流,前往秘鲁等地,也就是红毛番口中的新世界,而后横跨大西洋,至泰西,而后返航,诸位,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孙克弘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儿,探索新航路。

孙克弘看了一圈,果然对付商贾,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益,他笑着说道:“新航路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是个好机会,由晋商和西土城遮奢户的船东们一起弄的,陛下承诺,给二等功赏牌,三月份出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有些乏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转椅离开了无怠堂,这些望族的家主们,还是热切的讨论了起来。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月初,松江府迎来了一支特别的舰队,来自吕宋总督府的五桅过洋船,不是最新部署的四艘丙型,而是极为少见的最早型号的甲型,带领船只返回大明的是吕宋总督、泗水侯国姓正茂,还有他的小儿子殷宗信,现年二十一岁。

在松江府,五桅过洋船卸了六百四十万斤的铜料、三十万斤的鱼油、五十万斤的棕榈油、十四万斤方糖等等,而后再次扬帆起航,在二月十五日,五桅过洋船停靠在了塘沽。

二月十七日,殷正茂、殷宗信等人从德胜门兵道入京,在会同馆驿下榻。

次日下午,殷正茂、殷宗信带着两个人来到了离宫,觐见陛下。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殷正茂行了五拜三叩首的大礼,时隔四年,殷正茂再次见到了陛下。

“免礼,殷部堂远渡重洋,朕甚是欣慰,看赏。”朱翊钧准备了一对儿龙凤呈祥的鸡油黄瓷器,器型由鼎演变而来,形似聚宝盆,黄色釉面光洁如玉,颜色鲜亮如鸡油一般妖艳,所以得名娇黄瓷。

“臣叩谢陛下皇恩。”殷正茂接过了装着瓷器的盒子,这既是礼物,也是大明皇帝的赐婚的象征。

黄釉,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金黄是至尊之色,黄同皇,私造黄釉者死,这代表着从拿到瓷器这一刻起,殷正茂一家,就变成了皇亲国戚。

“爱卿,坐下说话,爱卿年岁已高,日后就不必亲自回京叙职了,让宗信过来便是。”朱翊钧看着两鬓斑白的殷正茂,给了一个恩荣优待,这海上奔波一圈,对于殷正茂六十三岁高龄,的确是舟车劳顿。

同样,代表着殷正茂这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了,这便是最后一面,再见到可能是落叶归根时。

“陛下,臣还能吃五碗饭,能开一百斤的弓,前些日子,棉兰老岛的红毛番想出门,被臣给打回去了。”殷正茂坐定听闻,立刻马上,没有犹豫的说道。

殷正茂现在还能打,这不是他当着皇帝的面胡说,也不是认为皇帝在试探他有没有不臣之心,就是表述事实,他的确还能作战。

“朕知道,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朱翊钧有自己的考虑,吕宋总督府,至少要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去过渡,才能真正成为大明的四方之地,永乐年间交趾十三司的历史教训,不能再犯了。

这和殷正茂能不能打,没有关系。

殷正茂的身份很多,但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吕宋实际上的国王。

“臣…”殷正茂犹豫了,他最终还是俯首说道:“恳请陛下成全成忠孝之心,收回成命。”

大明才是他的家,无论何种原因,他都不能不回大明朝,每三年一次入京叙职,时间再短暂,他也是踏上了故土。

“也好。”朱翊钧思索了下,还是收回了成命,为大明战斗了一生,却不能回到大明,这是何等的残忍,有大医官在,殷正茂的身体无法承受舟车劳顿之时,再下此命令不迟。

“殷部堂,这次,得把公主娶回去。”朱翊钧说起了赐婚之事,和历代驸马都尉不同,这次皇室赐婚,是跟着五桅过洋船回到吕宋,而不是在京建立驸马都尉府,让殷宗信住在驸马都尉府内。

“啊?这不合礼制啊。”殷正茂呆滞了下,他一直以为小儿子尚公主要留在京师,顺便作为质子,结果闹了半天,更像是嫁女儿!

这殷正茂说自己不是流落在外的宗亲,那也没人信了,绕这个圈子,这怎么看都像是为了让殷正茂这个流落在外的宗亲,再次成为自家人的做法,哪有尚公主把人娶回去的?

“太后的意思,礼部不敢违逆。”朱翊钧解释道:“本就是亲上加亲,故此特例。”

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其实就是特殊时间里的和亲,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殷宗信可是汉人,又不是把公主嫁给了番夷,还不管死活。

特事特办,李太后不是那种迂腐的人,朱翊钧和李太后稍微商量下后,就达成了一致。

大明对吕宋的王化,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的羁縻仍然不足,殷正茂是实质性的吕宋国王,虽然殷正茂从来不这么觉得,他的旧部,张元勋等人,还喊他殷部堂,他现在还领着兵部尚书的官职。

“一个公主远嫁吕宋,其实也是为总督府着想,朕知道爱卿在海外诸事不宜,这嫁了公主,一些野心蓬勃之人,也能稍微收一收心思了。”朱翊钧解释了这么做的第二个原因,给吕宋总督府在吕宋的统治站台。

吕宋总督府,大明皇帝罩着!谁敢擅动,大明水师绝不姑息!

勿谓言之不预也。

“臣叩谢陛下皇恩!”殷正茂又要行大礼,朱翊钧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鹰扬侯在马六甲海峡打的怎么样了?”朱翊钧询问起了战事。

明朝尚公主,都是建驸马都尉府,后来,宫里没了银子,出嫁的公主都住十王府,同房也是驸马到十王府,到了崇祯年间,驸马成年累月都不去十王府跟公主同房,王朝末年大抵都是如此,群魔乱舞。

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二百五十七章 雇佣营团,借鸡下蛋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552章 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大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无懈可击的城堡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话疗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542章 有内鬼,这是借刀杀人第488章 一个大明,都是王民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种猿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六十九章 同势则附,同利则趋,同害则避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414章 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钧的算学小课堂,开课了第一百二十章 观天下英雄,唯元辅与载堉耳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骂人不揭短,为什么要骂人?第565章 耗子给猫系铃铛请假条第313章 衍圣公?谁爱要谁要,我们南宗不要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辅可怕,还是陛下可怕?这是一个问题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吗?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册一账,收付记账法第四十二章 对小皇帝的考成第二十七章 划破黑暗的一道光第290章 你拿这个来考验朕,朕怎么可能经受第370章 两宋男儿戴簪花,人妖物怪齐卸甲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558章 可以报复,才能保护第五十三章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宁卫一切机宜,悉听戚帅破格整理第296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说,不敢说,不能说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第440章 羊毛来了,韭菜就没了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500章 更多的钢材,只是为了制造农具第四十五章 发乎己者有不忠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第509章 狼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汹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会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七十一章 给折色则易于荡、给本色则可得实惠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话杀死比赛第433章 战争只是暂停,从未结束第506章 代号为:平波净海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第560章 我们泰西应该联手抗明!第六十五章 连绵不绝的攻势第二百零一章 海总宪,朕有个主意第473章 朕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当下,何不贪欢?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419章 三马之力的蒸汽机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335章 赚钱,寒碜吗?不寒碜第八十九章 给元辅先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第560章 我们泰西应该联手抗明!第468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七章 前首辅高拱授意行刺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五十六章 面子、里子、尊严,都是靠自己挣来的!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482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519章 皇遁正字斩杀术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