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戚帅,朕有疑虑

李太后答应了给戚继光爵位,是有她自己的打算,戚继光拜在了张居正的门下,得了伯爵就可以进京任事,提督京营总兵官了,真到了那一天,张居正的张党,就是今天的晋党,虽然不是族党,但是足够威胁皇帝了。

这是她决不允许发生的事儿,所以,戚继光进宫看皇帝习武,李太后没有任何商量就扔出了这样的条件来。

朱翊钧面色不变,李太后并没有提前告诉小皇帝她的想法,他不想让戚继光太过于为难。

李太后在一些事儿上还算好说话,但在一些事儿上,极其难说话,孩子受点苦,李太后心疼,也不会强下懿旨阻拦,但是在外廷事上,李太后很少会听小皇帝那些个大道理。

封爵当然可以,但是戚继光这把大明最锋利的剑,必须要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皇帝专管,就是李太后不能挑衅的底线。

这次戚继光封爵事,就是张居正陈五事疏之后,皇帝专管的一次试探,而张居正在奉天殿,和杨博的辩论,证明了张居正并不打算僭越神器,不干涉皇帝专管,这对李太后而言,陈五事疏的其他事,都可以忍受。

皇帝御门听政、皇帝批奏疏、皇帝召辅臣、国事需廷议、京官要考核,都算合理的要求。

主少国疑,帝制之下皇权缺位,朝臣趁机提一些要求,让皇帝听政、理政、见臣子都不算过分的要求。

朱翊钧刚打算说话劝一劝李太后,他能言善辩,这外臣还在,李太后应该会给他这个小皇帝这点面子。

“臣一直是大明的臣子,食君之俸,忠君之事。”戚继光却抢先开口,俯首说道:“还请太后明鉴。”

“那倒也是,戚帅明白就好。”李太后听闻戚继光的回答,知道戚继光答应了下来,日后,便不在全楚会馆门下了。

戚继光这话的意思是,过去拜在张居正门下,纯属无奈,若是能够面圣,若是能够不拜在他人名下,就能做事,他也不愿意四处拜座主。

拜了座主,就是他人门下走狗了,对于厮杀的军汉而言,是摧眉折腰事权贵。

戚继光和张居正是君子之交,但这烂糟糟的朝堂,只能如此。

“乏了,戚帅今天就留在宫中,陪陛下用膳吧。”李太后并没有和戚继光所说其他事,皇帝已经下了圣旨,表示了对戚继光的肯定,李太后不是为自己麾下招揽将才,而是为皇帝招揽将才。

赐宴在奉王殿,同行的还有蓟州参将陈大成,陈大成满是兴奋,大帅回京,不仅领到了足额的封赏,还获得了爵位,不仅如此,还得到了皇帝的大宴赐席!

这次一同进京的亲卫,还遴选了十人,陪同左右。

“臣不饮酒,除水师外不得饮酒,乃是军规。”戚继光看着酒壶、酒杯,略微为难的说道。军中不得饮酒,是戚继光立下的铁规,他不能带头打破,今天还要出城,返回蓟州。

朱翊钧笑着说道:“杯中物只是水。”

就是喝个气氛,他要是这個年纪饮酒,每天张居正就该上罪己札记,李太后就该拉着小皇帝去太庙朗读罪己诏了。

戚继光一闻,还真是水,赶忙起身甩着袖子作势欲跪说道:“谢陛下体恤。”

“日后私下奏对,不必跪着回话,元辅先生讲筵、缇骑操练习武,徐学士教朕种田,都不用跪下回话。”朱翊钧颇为确切的说道,打断了戚继光下跪的姿势,还把例子拿了出来,告诉戚继光,这不是特别恩典。

四十多岁杀伐近三十年的悍将,跪他这个十岁人主是礼法,可皇帝陛下口谕,是圣旨。

当礼法和圣旨产生了冲突,听谁的?

戚继光选择听皇帝的,他发现了小皇帝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拘俗礼,这可能是李太后教给小皇帝笼络人心的手段,主少国疑,能笼络文武大臣效忠的手段都是好手段。

但这种手段,却让人极为受用。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朱翊钧对戚继光在平倭和拒敌的武功做了高度的肯定,赞赏了喜峰口之战的功绩,痛击北蛮小王子和董狐狸之间的阴谋联袂,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大明军民抗敌之心,同时对北虏再次犯边,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戚继光表示将竭尽所能,采取坚决的手段抵御贼寇的侵袭,同时会增加墩台远侯数量,及时侦测敌人动向,尽一切可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不辜负大明皇帝、文武、京畿百姓对三镇之地军兵期许,敢打敢拼、决战决胜。

“朕在景山开辟了一处宝岐殿,清明已过,戚帅陪朕去看看?”朱翊钧用过了午膳,提出了一起去上林苑逛逛的提议。

“臣愿随陛下前往。”戚继光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说了不许跪,他还是十分恭顺。

至于陛下的许诺,戚继光不奢求陛下能够兑现,只奢求皇帝能够重视戎事,不让兵祸蔓延至京畿地区。

朱翊钧带着戚继光和陈大成来到了景山宝岐殿,带着戚继光来到了阳光房外,站在正午的阳光之下,看着田里的秧苗,蹲下了身子,介绍着土豆和番薯。

“按照海防同知罗拱辰的说法,番薯、土豆,在海外亩产过千斤,戚帅、李参将,都是屯田军户出身,应当清楚亩产千斤,是何等意义,重要的是这种作物,不挑贫瘠膏腴,若是能种活,生民无数啊。”朱翊钧蹲在天边,指着田里的秧苗。

秧苗是浓绿色的卵状心形,生机盎然,戚继光也蹲下认真的查看着秧苗,显然这苗是经过了精心打理的。

朱翊钧指着左边的五亩田说道:“每隔六寸一株苗,一亩地要四千株秧苗,秧苗四节位,两叶一心露出地面,其余叶片插入土壤之中。”

“这不是说要四千株薯苗,薯苗是在火房专门培育的,若是温度超过了四十度就会烧苗,所以杀青培育,每天都要查验,薯苗从火房搬出之后,长到六寸到八寸时,开始剪苗,栽种大田。”

“四十度?”戚继光看着秧苗听闻了陌生的名词,立刻问道。

朱翊钧带着戚继光等一行人,详细的讲解了温度计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定义的标准。

“薯苗喜砂质壤土,种植的时候,要把土打碎、打细、整平,浇水太多就容易烂苗烂块茎。”朱翊钧解释完了育苗的全过程。

火室的搭建不一定要阳光房,阳光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培养减毒薯苗,无论是掐尖、杀青,才要用到阳光房,薯苗六寸后开始剪苗打秧,薯苗长得很快,四节为一秧苗。

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继承祖上职位,成为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负责的就是屯田之事,南兵(戚家军)虽然是募兵制,但是不代表不屯耕,相反,也重视耕战,不劫不掠的南兵,靠的也是耕战。

种地这种事,对于大明而言,是理所当然。

戚继光在种地这件事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大明皇帝认真聊了许久,而徐贞明在旁边负责查漏补缺,遇到皇帝不懂的,徐贞明才开口回答,大多数的问题,小皇帝都能回答上来。

直到走到了宝岐殿的小亭子,戚继光忽然发现,他在跟皇帝陛下交流种地经验!陛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了?

可是小皇帝对种田之事极为熟稔,并不是玩闹,这让戚继光心中期许的火苗,更加旺盛了许多。

“陛下,时常到这宝岐殿来吗?”戚继光有些好奇的问道,在他的印象里,大明皇帝能在春天祭祀句芒的时候,扶犁表示一下,就足够了,就连宋仁宗种地,也是收割的时候过去看看。

戚继光可以写兵书,这自古以来,能征善战的兵家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战场仿佛天生为他们所设,可是兵家能够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写成兵书的并不多。

很多兵家都知道仗该怎么打,但是让他讲,他又讲不出那么的道理来,就像是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

戚继光能把自己的肚子里的饺子倒出来,因为他读书,而且文采极好,若非要继承祖上职位,他也想过考取功名,军事天赋虽然耀眼,但戚继光在军中,仍然手不释卷。

所以戚继光知道宋仁宗那个宝岐殿,不过是为了表示重农桑罢了,宋仁宗难道还亲自种地不成?

大明太祖高皇帝就亲自种地,而且是当了皇帝后在宫中种地。

“陛下每日都来。”徐贞明回答了这个问题,陛下对这些秧苗极为爱惜,无论多晚,也要在宫门落锁前过来看一眼,哪怕是一眼。

“陛下弘毅,臣为大明贺,为天下黎民贺。”戚继光百感交集的说道。

朱翊钧在宝岐殿坐定,这是面阔不到三丈五间的小殿,与其说是殿阁,不如说是亭子,他笑着说道:“戚帅、陈参将、徐学士,坐下说话。”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十分确切的说道:“戚帅,朕有疑虑。”

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没敢多拿一厘钱!第389章 人心思动,则天下倾危第394章 把努尔哈赤送进解刳院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隶宣言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六十六章 一拳胜过一拳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第447章 以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第582章 轻徭薄赋害穷民,与民休息多虚耗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没敢多拿一厘钱!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请假条第二百零一章 海总宪,朕有个主意第368章 是谁蛊惑陛下变的如此邪恶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第六十五章 连绵不绝的攻势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397章 俺答汗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第342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第五十五章 清谈可以灭虏,北虏安在?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贸,不敢妄称再下西洋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四十三章 主少国疑,帝制之下的皇权缺位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第436章 戚继光胆小如鼠,李如松贪生怕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馁弱则懦,此诚君王之戒第558章 可以报复,才能保护第311章 一个考验人心的小游戏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三十一章 张居正的新《陈五事疏》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第402章 海外开拓的规矩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77章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第469章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个机会的戚继光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五十五章 清谈可以灭虏,北虏安在?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吗?第430章 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第302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第六十五章 连绵不绝的攻势第四十五章 发乎己者有不忠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帅,张四维他欺负朕!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宁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543章 鼎建大工里的蝇营狗苟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税吗?我们交!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第569章 朝臣静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七十四章 嫂溺须援之以手,事急从权宜之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张居正,你坏事做尽!第二百零四章 《劳动图说》朱中兴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471章 蒸汽机是要吃人的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第五十九章 读书人的事儿,窃不是偷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会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501章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营,号令为:回家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