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

一个十岁的孩子的问题,戚继光很有信心以自己四十四年的人生经历来回答,哪怕是答的不是那么完整和正确。

戚继光俯首说道:“臣为陛下解惑。”

“朕疑惑有三,第一疑惑,戚帅南方平倭之时,倭寇尽数斩首示众,不留俘虏,而在宣府大同的十二年鏖战之中,宣府大同多放归北虏,这是为何?”朱翊钧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惑。

“杀俘不祥,杀倭寇不算,倭寇穷凶极恶,必诛,否则倭患绝无宁日。”戚继光首先解释自己为何俘虏了倭寇也要杀俘,杀俘通常意义下都算是不祥,但倭寇应该能杀尽杀。

戚继光又详细解释道:“倭寇之中,不尽然全是倭人,倭人只有十有一二,这些倭人,多为东南走私豪商私通倭国,从倭国引渡武士、足轻,倭寇以倭人为纽,系草莽水贼,杀倭人方能止倭患。”

戚继光征战东南,平倭之战打了一场又一场,倭寇之中这些倭人是中坚力量,多数和东南海商勾结,只有把这些渡海而来的倭人全杀了,倭寇才没有的核心,才不会聚啸作乱。

“这些倭人在倭寇之中,相当于咱们大明的庶弁将?”朱翊钧认真品味了下,才明白了戚继光的意思。

崇祯年间,李自成可谓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直造反一直输,直到崇祯皇帝下令裁撤三边,也就是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卫军,三卫边军的庶弁将(基层军官)走投无路,补充到了李自成的麾下,李自成才开始连战告捷。

大明的农民军、绿林好汉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局限性之一,就是没有基层军官的组织能力。

显然,朱翊钧理解这些倭人,大抵就是东南豪商雇佣的基层军官,只有把倭人杀干净了,才能彻底平定倭患。

“陛下英明。”戚继光点头,陛下理解的非常到位。

平倭平来平去,始终平不掉,是这些倭人总是在顺风之时作乱,逆风之时早早抛下其他人逃跑,哪怕是这些倭人被俘虏,东南豪商缙绅们,稍微贿赂一番,这些倭人就会被释放,再次为祸一方。

戚继光也不给地方缙绅豪商们贿赂的机会,在船上抓到就在船上绑上石头沉海,在营寨抓到就在营寨杀斩首示众,在粪坑里抓到就将其摁在里面活活淹死堆肥。

总之,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直接把倭寇里的倭人杀干净了,就没有倭患了。

这也是戚继光多次失望的原因,他不肯跟地方缙绅们同流合污,那么缙绅出身的朝士们,有的是办法给戚继光泼脏水,皇帝深居九重,哪里知道兵凶战危之事?还不是听信言官们喋喋不休?

海瑞因为查徐阶贪腐、勒令徐阶还田,被降职、被逼致仕。

徐贞明因为屯田背着竹篾书箱入京,戚继光、俞大猷杀倭人,被连章弹劾。

“戚帅果然高明!”朱翊钧不住的点头,对戚继光的行为表示认可。

“那为何宣府大同作战,却要放归北虏呢?”朱翊钧有些奇怪,北方作战和南方作战,连对待俘虏都有区别。

戚继光十分确信的说道:“放归北虏,其实也是一种作战,北虏被俘,放归之后,无心作战,哪怕是被裹挟不得不南下,反而起到了鼓噪的作用。”

“俘虏劫后余生,回到迤北,就是再南下征战,就不肯拼命了,而且还会在军中鼓噪,带着其他人一起偷奸耍滑,嘉靖四十年起,北虏南下再无法持久作战,接战时日稍长,北虏逃兵无数,后来宣府大同之战,才陷入了焦灼之中。”

其实,这是一个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好机会,把北军释放俘虏这件事的真相,描述成晋党阴结虏人,也是极为合理的。

但戚继光没有进谗言,更没有诋毁大明宣府大同的边军。

大明军兵都是好儿郎,功是功过是过,戚继光忠于本心做事,他不想欺瞒皇帝,这种战术并不罕见,而且效果明显,破坏组织度,就是破坏战斗力。

“如此。”朱翊钧不住的点头,埋在他心里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释,对待俘虏的处置,都是围绕着组织度展开的。

朱翊钧询问道:“朕有第二惑,南兵多为义勇,北军多为卫军,南兵悍勇,北军多败,这是募兵比世袭军户要强吗?”

“绝非如此!”戚继光做出了极为坚决的回答,他连连摆手说道:“陛下,唐明皇废府兵制,天下军制败坏,卫所就是糜烂,也是卫所,决不可轻言废弃。”

“朕并无此意。”朱翊钧十分耐心的解释了。

他只是询问战力为何差距这么大,而不是打算废卫所九边,崇祯废了三边,直接把自己個的皇位废掉了,朱翊钧闲的没事干,才废九边军卫,没事他可以咬个火折子,废军卫那是找死。

戚继光松了口气,自己多少有些反应过度了。

朝中的大臣们,总是看军户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他也是怕小皇帝天天笼罩在文臣们的口舌之中,起了废军卫的想法,那才是真的毁掉了一切的根基。

好在,大明皇帝只是询问战力为何差距如此的大。

戚继光想了想说道:“臣在东南招募义勇团练,他们都是矿工,其实多数出身卫所,义勇来自卫所之中,遴选而出,职战守不事农耕,军务更为熟稔,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南兵善战,主要是领了足饷,甚至可以说,不领饷银也没事……能吃得饱饭就行。”

“粮饷,粮饷,粮字当头。”

“吃饱饭就能打仗?”朱翊钧为之一愣,略显有些不解。

戚继光十分确信的点头说道:“应该说,能吃饱饭才能拿得起钩镰枪,才能拿的起鸟铳,才能看得清楚敌人,才能杀敌致胜,南兵初建时,也不发饷银,但只要能吃饱,就能战守。”

“此次喜峰口四关隘作战,皆为北军所为,并非南兵主力,南兵多为压阵,北军吃饱了,所向披靡,只有喜峰口之战,稍微凶险,南兵负责围堵,其余皆为北军定胜!”

戚继光没有给自己的嫡系南兵脸上贴金,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北军能战,不能战是有人喝兵血不给吃饭。

“戚帅果然用兵如神,北军在戚帅手下,居然有如此赫赫战功。”朱翊钧了然。

再看看自己种的十亩地,对自己做的事儿,多了几分确定,他不是在做无用功,番薯吃多了胃酸,但那是吃多了,要先解决有没有吃的问题。

吃饱饭就能打胜仗,这毫无疑问是个暴论。

但是戚继光说的是实情,北虏塞外,本就苦寒,军备其实比大明军还要差,作战意志更谈不上顽强,那为何北虏能够南下,时常破关?

军卒们饿着肚子,连道都走不动,打仗?不哗变都能夸一句忠肝义胆了。

“朕明白了,有人不想让大明军赢啊。”朱翊钧的手指头在扶手上微微敲动着,宝岐殿内一时间有些安静。

戚继光领兵就能赢,大明边将领兵就不能赢。

控制变量,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谁不想大明军赢,不言而喻。

戚继光选择了谨言慎行,如何解决喝兵血的事儿,是个具体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不是高谈阔论,他回答陛下,是希望陛下能知道大明军士们的忠勇。

更加确切的说,大明军卒,给口吃的,就能安邦定国。

连口吃的都不给,怕是要出大问题,兴文匽武,已经匽武了这么久,不能再匽下去了。

朱翊钧并没有就具体问题展开具体讨论,他现在并未亲政,胡乱指挥下令,按着自己的心意做事,那就是胡闹,把国事当儿戏,他笑着说道:“皇帝不差饿兵。”

“朕有第三惑,南兵军纪严明,北军在戚帅帐下,军纪蔚然一变,这其中可有诀窍?”朱翊钧问出了自己的第三问。

戚继光十分确信的说道:“这个其实也简单,将帅视军兵为手足,军兵视将帅为腹心;将帅视军兵为犬马,则军兵视将帅为国人;将帅视军兵为土芥,则军兵视将帅如寇仇。”

“将帅以手足待军兵,将帅说话就管用,战场上就可以如臂指使;军兵视将帅为腹心,军兵自然肯听话,战场上就可以令行禁止。”

朱翊钧恍然颇为赞同的点头说道:“如此,所以宣府、大同卫军,军纪涣散,军卒散漫,北虏来则避战龟缩任由贼人掳掠,北虏去则横行,四处耀武扬威,便是某些人出了问题。”

戚继光其实不愿意得罪人,但是就他知道的的确是这样,他思考了片刻说道:“军兵馁弱,一人耳,将帅馁弱,则军威不振。”

戚继光很会说话,他没有具体点名道姓的骂人,但他还是赞同了陛下的观点,等于把一大堆的将帅给骂了,在做将帅这一块,戚继光是很有资格对别的将帅指指点点的。

就他所知,军纪涣散很大的原因是刻意为之,刻意让军纪涣散,是为了养寇自重。

打不赢,边方百姓就只能寻求将帅庇护,打不赢将帅才能长期任事。

不能打赢,打赢了,还怎么赚钱呢?

西北、西南、东南、东北,皆是如此,比如东北李成梁,就是典型的养寇自重,弛防徇敌。

戚继光已经说的太多了,再深入的谈论,就不是他一个迁安伯流爵该说的话了。

朱翊钧这次接见戚继光,收获极多,至少肯定了许多他之前不确信的事儿。

“戚帅今晚还要回蓟州?”朱翊钧站起身来,天色已晚,再耽误下去就误了戚继光出城的时间。

戚继光俯首说道:“臣肩负戍边之责,已然耽误了两日,不能再耽搁了。”

“那就不多留戚帅了。”朱翊钧非常可惜的说道,他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请教,但是戚继光是个大忙人,只有等哪天戚继光回京了才能继续找戚继光解惑了。

“臣告退。”戚继光离开了宝岐殿,向着兵道而去。

“戚帅,元辅先生有请。”游七一直在玄武门外等待着戚继光,这终于见到了,赶忙凑了上去。

戚继光将腰上全楚会馆的腰牌交给了游七说道:“怕是日后,便不能再去全楚会馆了。”

游七面色剧变!

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第一十六章 杀人需用利刃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370章 两宋男儿戴簪花,人妖物怪齐卸甲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365章 大就是强,多就是美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镇国神器第362章 海瑞带着骨鲠正气,来到了西苑第三十五章 族党排异,不胜不止(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539章 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518章 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鱼两吃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342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复大宁卫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带陛下去青楼!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阙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护泰西番夷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二百五十二章 贱儒们那张犯贱的嘴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第407章 爱我家园,清洁先行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三十七章 天下诤臣以何人为首?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错,步步错第四十二章 对小皇帝的考成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353章 不是思维简单,而是这样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这样的人,小肚鸡肠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尝不是一种夫目前犯?第334章 握紧手中的榔头,敲碎他们的脑袋第二百五十二章 贱儒们那张犯贱的嘴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机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进献第553章 我是缇骑,我怎么会骗人呢?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435章 欺你老迈无力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294章 等,等太阳落山;等,等天下有变第六十四章 坏的极其纯粹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42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带陛下去青楼!第一百一十章 张居正还没用力,张四维就底牌尽出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与呢绒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403章 谋国者以身入局,举正旗胜天半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国用之费出无经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543章 鼎建大工里的蝇营狗苟第二百六十八章 论迹不论心第417章 法不严则不能信,法不信则不能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干净,拢共分三步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385章 大明举重冠军张居正第335章 赚钱,寒碜吗?不寒碜第290章 你拿这个来考验朕,朕怎么可能经受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亲手拿回来才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说完了,可有人有异议?第542章 有内鬼,这是借刀杀人第一百二十章 观天下英雄,唯元辅与载堉耳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