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

刘荣这话一出,朝臣百官彻底绝望了。

本以为汉家,这是又要出个抠门儿的铁公鸡;

不曾想,竟还是个能说会道的铁公鸡?

抠门儿就抠门儿吧,还能一二三四摆个道道儿出来,从旁佐证自己为何抠门儿、如何抠门儿、抠门儿的依据是什么。

偏偏摆出来的这些道理,还都个顶个的坚挺,根本不容人反驳。

一时间,百官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无不摇头叹息着将脑袋耸拉下去。

——瞧这架势,太子恐怕和先帝一样,也是个抠砖缝的。

——陛下在,大家伙倒还能喘口气,吃两口肉食、置办两身华袍;

——待陛下百年,太子即立,靴子烂了自己补,朝服破了自己缝……

一想到日后的凄苦日子,百官公卿看御榻上的天子启,都莫名感到顺眼了起来。

好歹御榻上这位,不比先帝那般‘以节俭为荣’,对于大家伙儿三不五时的小动作,也总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平阳侯以为如何?”

御榻之上,天子启面上郁色去了大半,只稍带着调侃的目光,询问起曹寿的意见。

闻言,曹寿只面色僵硬的咽了口唾沫。

看向御榻右侧,是满脸微笑,甚至还带着些谦卑的太子荣;

御榻上,则是天子启那隐约闪过得意之色的面容……

“得太子指点迷津,臣,如梦方醒。”

“——太子勤俭质朴,颇得太宗遗风。”

“此,实宗庙、社稷之大幸……”

曹寿这话有几分由衷、几分不由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天子启却不管这么多,只微笑着点下头,对曹寿轻轻一摆手。

“既然疑惑得到了解答,那便开始下一个议题吧。”

言罢,又是一卷竹简被摊开来,朝议也随之进入下一个议题。

相比起前几个议题,接下来这个,更像是朝堂对天子启的汇报。

“吴楚乱平之后,朝堂曾初步拟定有功将士的名录,并论功行赏。”

“春正月,功勋可至封侯者,及本有彻侯之爵,可因功得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定论。”

“不知诸朝公,可曾议定此番平乱,功至封侯、溢封食邑者的详案?”

说是诸位朝公,站出来的却是奉常和丞相府的官员。

——两个衙门眼下都没有主官,便都是临时掌事的副手:丞相长吏和奉常丞。

在这二人站出身后,故丞相申屠嘉犹豫片刻,便也站出了身。

只是汇报工作,还是交给了具体负责此事的前下属:丞相长吏。

“禀奏陛下。”

“平定吴楚之乱有功将士的名录,已经由太尉、大将军、车骑将军送到丞相府,再由故丞相:故安侯,与朝堂有司诸公议定。”

“拟封彻侯者、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草案。”

如是做出开场白,那名四十出头的敦实官员便低下头,从衣袖中取出一卷早就备好的竹简。

而后,便将丞相府拿出的方案徐徐道出。

“外戚大将军、故太子詹事窦婴,与平定吴楚之乱过程中,率关中朝堂主力据守荥阳-敖仓一线,监齐、赵之兵,为睢阳后盾。”

“故丞相与朝公百官共议:大将军窦婴,功勋卓著,可侯,三千户。”

“后得陛下矫正,以窦婴确保荥阳、敖仓不失,凡吴楚乱起至今,不曾有叛兵哪怕一人,现身于荥阳以西为由,加食邑为:五千户。”

“奉常有司查看堪舆,再三筛选,又奏请东宫太后得允,终拟:以齐琅琊郡魏其县,侯大将军窦婴。”

“改魏其县为魏其国,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食魏其五千一百七十户邑。”

将第一部分,也就是针对大将军窦婴的分封草案道出,丞相长吏便适时止住话头,给殿内百官公卿留了个白。

——丞相府拿出的,只是草案。

甚至即便是已经奏请过东宫太后,又根据天子启的指示修改更正过后,才拿出这个最终方案,也依旧是草案。

要想让这个草案成真,不单需要天子启颁下正式的分封诏,并由太后、丞相各自用印,还需要这份分封诏书,与朝议之上三读通过。

所谓三读,顾名思义,便是在朝议之上,由郎官大声宣读诏书内容三次;

过程中,无论有谁站出来反对,此事都将暂且搁置。

至于搁置到什么时候,就看天子急不急。

若急,那天子大概率会当场问反对者:为什么反对?

然后便是一场辩论,要么是天子说服反对者改变立场,再重新‘三读’,要么是天子被反对者说服,将这个方案无限期搁置。

若是不急,天子则会直接搁置此事,私下再接见反对者,交流、沟通一番,再酌情做出决定。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的诏书,都需要走这‘三读’的流程——只有关乎宗庙、社稷的大事,如新法律的颁布、重大人事任命,以及侯爵、王爵的敕封等,才需要如此。

平日里针对个人的赏赐、惩治之类,自不在此列。

“今日才拿出了‘草拟’的方案,那距离三读,应该还有一段时日?”

刘荣这边刚想到这一点,御榻上的天子启便开口,印证了刘荣的猜测。

“汉十二年,太祖高皇帝与功侯百官斩白马而誓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可群起而共攻之。”

便见御榻之上,天子启悠然到处一语,面色也随之带上了一抹感慨。

“及至吕太后年间,朝纲颠覆,诸吕外戚子侄各位王、侯,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时的誓言,被诸吕乱贼践踏的不成样子。”

“——自代地入继大统之后,先帝也曾说过: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是为我汉家万世计,绝不可弃之、悖之。”

“故自先帝以降,我汉家,至今都不曾有过异姓而王者。”

“便是分封彻侯,也都是以分封诏书,于朝议之上三读三宣,得朝野共与,方得成行。”

这番话,天子启说的脸不红心不跳,好似半个假字儿都没有。

但刘荣终归是年轻了些,脸皮到底还没那么厚。

听皇帝老爹说‘自先帝以来,汉家始终在贯彻太祖皇帝白马誓盟’时,刘荣只颇有些害臊的低下了头,又轻咳两声,以掩饰心中的尴尬。

非刘氏,不得王——那确实。

除去太祖皇帝年间便得封,且具备‘吴王夫差血脉’这一特殊政治原因的吴氏长沙国之外,自先帝至今,汉家确实没有新封任何一家异姓诸王。

就连宗亲诸侯,都是严格按照朝议三读通过,天子、太后、丞相三方用印的完整流程进行。

但封侯嘛……

“合着章武侯、南皮侯,都是我汉家的功臣咯?”

如是腹诽一声,刘荣便抬手提笔,佯装做笔记的样子,实则,在暗下吐槽起老爹的厚脸皮。

——当朝窦太后的手足兄弟:南皮侯窦长君,章武侯窦广国,那是连先帝都亲口承认过的外戚恩封侯!

而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非有功不得侯中的‘功’,指的是实打实的军功!

自太祖立汉,一直到先帝入继大统,除去诸吕那些个不被承认合法性的王、侯,汉家只出过一例没有军功,却也得封为彻侯的个例。

——刘汉第一任少府,梧齐侯:阳城延。

作为前秦军匠,阳城延唯一的本领,就是督造匠事。

而让阳城延,在开国那个卧虎藏龙的时代,也能跻身于元勋功侯行列的,也同样是督造。

阳城延,是汉未央、长乐两宫的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是丞相萧何,也只是挂个名,出事儿了担个责、没出事儿分点功劳的性质。

你能说什么?

是,人家确实没有军功。

但人家把汉家的两座皇宫:长乐宫、未央宫给督造出来了;

象征性封个食邑五百户的小侯国,以酬其功,有问题?

——甚至就连阳城延这五百户食邑的梧侯国,在如今汉家都饱含争议;

争议点除了这个侯国,是孝惠皇帝驾崩之后,由吕太后设立,便是阳城延得封为侯的‘功’,并非是太祖高皇帝明确规定的军功。

只是到了先帝自代地入继大统之后,汉家的爵位……“晁错的‘功劳’啊~”

“先是一手输粟捐爵——无论谁人,往边塞边军送批粮草,便可得进爵;”

“先帝、当今也都不含糊,三不五时找点由头,便‘加天下为人父者爵一级’。”

“贩夫走卒都能有个公乘、五大夫的爵位,秦的军功勋爵,到如今都快烂掉了……”

御榻一侧,刘荣腹诽起自先帝入继以来,汉家的爵位越来越不值钱,甚至就连彻侯之爵,都越来越容易获得;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启也表明了态度:丞相府拿出来的草案,真的只是‘草案’。

有意见没意见的,大家伙都说一说;

有意见,咱们就早点聊、早点改,别等回头诏书都用了印,才卡在三读的环节。

有了天子启这番表态,功侯百官也都当下了然:这事儿,天子启是真的要‘民煮’,而非披着‘民煮’皮的独断专权。

于是,在大家的默契下,丞相长吏也不再停顿,而是将后续内容直接全念了出来。

“太尉绛侯周亚夫,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过程中,先驻兵昌邑,与睢阳互为犄角,分担睢阳的防守压力;”

“随后又奇兵突袭淮泗口,一战而决此战胜败。”

“后又于昌邑,挡住了吴楚三十余万大军的强攻,今更分兵于关东各地,以荡平吴楚溃兵散勇。”

“——故丞相与朝臣百官共议:吴楚乱平,太尉绛侯周亚夫,当居首功!”

“奉陛下、太后诏谕,以奉常探查堪舆,择定:加封绛侯周亚夫,为条侯!”

“食条邑民七千四百一十户邑,合绛侯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共……”

“共…一万五千五百九十户……”

哗!

丞相长吏此言一出,殿内众人无不哗然!

倒不是说,天子启这‘为彻侯加封第二个侯爵’的操作,有多么出乎百官的预料。

而仅仅是那数字——一万五千五百九十户,让在场众人无不惊掉了下巴。

一万五千多,快一万六千多户!

要知道开国初,酂侯萧何食邑不过整万户,留侯张良也同样食邑万户;

便是方才,站出身试探刘荣深浅的平阳侯曹寿,乃祖平阳懿侯曹参,也不过是因为平阳气候稍有些欠佳,才得封一万零六百三十户食邑!

除去这三人,汉家后来又出了两家万户侯。

第一家,是赵王张耳的继任者张敖,以失去整个赵国、失去赵王之位为代价,换来了个食邑万户的宣平侯;

第二家,便是周亚夫的父亲:绛武侯周勃,先为太祖高皇帝封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之后又被入继大统的先帝补齐,溢封至万户。

没了!

就这五家!

自有汉以来,得封食邑超过万户的,就这五家!

其中,酂侯、平阳侯、宣平侯三家沿存至今,是仅存的三家万户侯;

留侯张良的儿子:二代目留侯张不疑,于先帝五年因罪失国,留侯国除。

至于绛侯国的万户食邑,则是在一代目:武侯周勃因罪下狱时,削减回了八千一百八十户。

到如今,汉家即将出现第六个、存世的第四家万户侯。

对此,朝野内外都有心理准备。

只是不曾想到:天子启一出手,周亚夫的‘万户侯’,食邑居然能达到将近一万六千户……

“太祖高皇帝遍封元勋功侯,共百四十五人。”

“食邑共二十万户,便吓得留侯张良叹道:天下的十分之一,都已经被陛下封给了功侯们!”

“如今,周亚夫平乱一场,便将食邑一万五千余户……”

顿时,朝野内外的氛围,都莫名有些压抑了起来。

——如果不是周亚夫,而是换了个旁人,来做这个食邑超过一万五千户的万户侯,那大家还不至于这么忧虑。

非但不会忧虑,反而还会为之感到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汉家彻侯食邑的上限,并不是卡死在‘万户’这个数量级!

只要功劳够大,那两万户、三万户——不说能不能做到,起码有那个理论可能!

但周亚夫的父亲,是绛武侯周勃。

是那个勾连宗亲诸侯,里应外合共诛诸吕,自代地迎立先帝,且手上还沾上了刘氏之血的绛武侯周勃……

“故安侯辞去丞相之职,也是为了给周亚夫腾位置……”

“做了丞相,又有这一万五千多户食邑……”

如是想着,众人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不由纷纷带上了一股忌惮。

——捧得太高了……

天子启,将周亚夫捧得太高了……

捧得这么高,一旦摔下来,不说周氏一族要摔个粉碎,便是汉家,也未必不会被磕出豁口。

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打算——如果没有将周亚夫高高捧起,再重重摔下的打算,天子启再怎么着,也不会将周亚夫捧得这么高。

“功高震主啊……”

如是想着,百官众人便纷纷低下头去,再没有人在这场朝议之上,开口多发一言。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如是而已。

···

百官齐齐噤声,关于有功将士的封赏,自然也就‘商讨’的无比顺畅。

——大将军窦婴,封魏其侯,拜太子太傅(拟);

——太尉周亚夫,在已有的绛侯国的基础上,另外加封条侯,拜丞相(拟)。

——将军栾布,封鄃侯,任燕国相(拟);

——车骑将军郦寄,溢封曲周侯国食邑三千户。

另外,还有几位功勋卓著的中低层军官,各因功而得封五百户到千户不等的食邑,以及彻侯、关内侯的爵位。

然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

“骁骑都尉李广~”

“说是在平乱期间,有斩将夺旗之功?”

议题已经结束,天子启却冷不丁提了这么一嘴。

见殿内没人愿意搭话,也不觉得尴尬,只面色如常的侧过头,看向在御榻一旁伏案记录的太子刘荣。

“太尉没报上来倒也罢了;”

“李广在睢阳作战时,太子当也在睢阳?”

“——怎今,我汉家连斩将夺旗这样的大功,都不值得被报上朝堂吗?”

“还是这其中,另有隐情……”

原本还在纠结着,要如何为李广粉饰一下;

听皇帝老爹这掩饰都懒得掩饰,恨不能直接口吐人言的暗示,刘荣便也没多久接,将李广在昌邑,以及睢阳的所作所为,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倒没有告李广的状,说‘李广威胁我来着’之类;

但也够了。

李广做的,已经够多了……

“哦……”

“临阵抗令,私出接敌,鼓噪大营,扰乱军心;”

“到了睢阳,更要接梁王的将军印不说,还受了梁王的赏?”

佯装出一副‘居然是这样吗?朕真的是才听说这事儿’的模样,天子启沉默片刻,便突而咧嘴一笑。

原本站起的身子,也被轻飘飘跌回了榻上,只面色如常道:“既然梁王赏过了,那朕,便不赏了吧。”

“——左右他李骁骑,已经做了梁王的臣。”

“虽说朕,与梁王手足情深、不分彼此,但朝堂和梁国,总还是要明算账的……”

第122章 暴君!第121章 周亚夫:我功劳太大了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84章 上架感言第107章 梁王,也是藩第147章 好小子!第153章 长安急报!第9章 执棋者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50章 有样学样第6章 困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5章 登门赔礼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193章 高兴了吧?满意了吧!第43章 丞相失势第198章 头太痒,水太凉第180章 田叔好胆!第31章 不尽然吧?第43章 丞相失势第198章 头太痒,水太凉第20章 诸吕故事第195章 朕驾崩,必有血亲殉葬!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让太子失望!第86章 王孙,且去第124章 太祖刘邦,好惨一男的睡一觉第185章 孤方以睡觉为事,无暇见妇人第95章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第162章 记住了?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第166章 内帑够不够?不够再加上国库!第75章 皇祖母,会如何抉择呢?第160章 记住这王印之重!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122章 暴君!第31章 不尽然吧?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26章 皇长子手眼通天?第90章 皇长子妈妈课堂开课啦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12章 荣,言尽于此明天开始恢复更新第84章 上架感言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145章 儿臣刘彭祖,昧死百拜!婚假第200章 恐复为吕氏!第135章 奏对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让太子失望!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125章 矫枉,不可不过正!第47章 见钱眼开的少府第109章 刘濞老贼!第21章 殚精竭虑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86章 孤的心,狠吗?第134章 请父皇称太子第21章 殚精竭虑第157章 区区中郎将而已第88章 贼心不死!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52章 瓷器成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51章 窦氏呼?吕氏呼?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173章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第74章 怪不得皇长子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5章 我好怕啊调的一手好作息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116章 公子好白净?第168章 这也太拟人了吧?告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34章 当我好欺负?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10章 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8章 命可真好第192章 不该杀吗!!!第116章 公子好白净?第44章 长安侯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95章 朕驾崩,必有血亲殉葬!第193章 高兴了吧?满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