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各国围绕国际市场与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竞争中立”、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21世纪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必须着眼我国经济利益遍布全球的现实,全面参与重大经贸合作谈判,在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机;善于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合作,支持主要全球治理平台和区域合作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合理。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稳定增长。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坚定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强调:“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

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愿意为各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强调:“所有在中国内地注册企业,都是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国内外企业按统一的规则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强化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体制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要积极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好帮助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要高标准构筑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合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动与以色列、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等建立自贸关系以及亚太自贸区相

关工作,全面落实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制度性和规则性话语权,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提高话语权不是抢班夺权,不是将世界秩序推倒重来,而是为了让规则制度更加公平、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开放发展,为了更公平地开放发展,为了世界各国更平等地发展。制度性话语权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中,将更加注重做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引领者,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新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适当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环境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形成多元化开发性融资格局。维护国际公共安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强防扩散国际合作,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参与打击跨国犯罪行为。

(本章完)

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五、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六、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一、新常态是经济演进的必经过程第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_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四、实施五大支柱性政策三、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三、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复习与思考三、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第四章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复习与思考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三、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一、新常态是经济演进的必经过程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三、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复习与思考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一、新常态是经济演进的必经过程二、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_四、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二、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复习与思考第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_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第四章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复习与思考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三、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复习与思考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四、实施五大支柱性政策第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_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三、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复习与思考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程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复习与思考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和理论总结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三、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和理论总结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五、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二、增进人民福祉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一、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第十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_四、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三、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复习与思考第九章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_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第七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六章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_二、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第一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_二、增进人民福祉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_三、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