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铁路

第二天一上早朝,光绪就下了立刻赈灾的圣旨。一面安排各地调钱粮至灾区,一面以礼亲王世铎为钦差大臣户部工部协办前住灾区赈灾。

“此次赈灾,关于如何赈灾,如何调度之事皆由礼亲王决之。岑春煊您专司依礼亲王之决议查核银粮是否能如实到位。朕还要在这警告各地官员。用于赈灾的钱粮可都是老百姓救命的钱粮。对于将百姓性命不顾依然贪腐的官员。至朝廷旨意不顾,枉自拖延钱粮者。岑春煊。”光绪拿出一把手枪:“可持朕之配枪,先杀后奏。”

大清朝从立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尚方宝剑一事,如今可是尚方宝枪。此事一时让朝野震动,就连慈禧都没能想到光绪会来这么一手。

圣旨一下,以世铎为首的户部及工部的赈灾官员,连同以岑春煊为首在大内侍卫的督察人员当天中午就在光绪的催促下离京奔赴灾区。而当天下午光绪召见德美英三国公使。

“朕知道各国对于朕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所做的努力。朕也很感谢各位公使为大清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朕在这理准备了一点小小的礼物还望诸位笑纳,由其是美国公使田贝先生。”光绪挥挥手,太监们送上来三件精美瓷器。而田贝从天津到上海都没能找到光绪的事已经论为各国公使的笑谈。

“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谢谢陛下的赏赐。”

“不必客气,言归正转。美德两国的铁路修筑计划已经是得到的我大清的确认的。而铁路迟迟未能开工。有人说这不过是朕用铁路来拖延和平衡朝局之举,实无修铁路之意。铁路对于国家经济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难道说朕不想朕的国家变的更家强大吗?朕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当然朕不想追究这种谣言是从哪里出现的,朕用事实来说明。之所以铁路迟迟未能开工的原因,朕早已说明,朕无法招到足够的工人。而各位作为驻华的公使,相信诸位对于中国的了解是很深的。中国人对土地有很深厚的感情,浓重的乡土情结让中国的百姓狠难离开故土前住异地工作。如果连这都不了解,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公使。你们说对吗?”

“是的陛下,我很赞同陛下的话。”美国公使田贝一脸黑线,谁说一定要全部招齐才能开工,难道不能一段段的修吗:“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能招到足够的工人?”

“是的,此次山西洪灾之大让人难以预料。平地也有三尺水。颗粒绝收是必然的了。受灾的人口有二百余万之多。而这些人为了生活必定只能离乡背井。这就给了我们招收工人的绝好机会。朕相信这次能招到足够的工人。朕的‘大十字铁路计划’也不会再是纸上谈兵。”

“如此一来那太好了。不过皇帝陛下,我国对于贵国提出的所有修路材料均要出自贵国自产这点不知是否有可以讨论的空间。”为了能给国内库存品找到销路,田贝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提出。

щшш ◆ttkan ◆co

“不能,朕要做不是只是单单修一条铁路而已。朕也想通过修铁路来提升大清的基础工业水平。所以这点不可能有讨论的空间。不过朕很疑惑的是,为什么你老是在修路材料上费神。在朕看来此次‘大十字铁路计划’之大,将用到的材料之多,那就意味着须要大量的工厂和矿场来提供材料。而这些工厂和矿场上是不受这个条件限制的。”

“是的陛下,感谢您的慷慨。”田贝很高兴。是呀,这就意味着清国这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市场向美国敞开了。可当合同拿到手一看心又凉了半节。与美国的合同中规定了只能在东北如海城,金州一共七处设立工厂。

“其实这些合同早就已经拟好,由于工人的问题迟到今日才能交于诸位之手。各位可回去后于各国商议再行决定。三日后唐绍仪将会前住山西灾区招聘工人。各国可将的所须工人数目告之唐绍仪,他会尽力安排的。”

“陛下,如果你允许。我想让人随同唐大人同行可否?”田贝真的是被国内逼急了,中国铁路早一天开工,国内也少一点压力。

田贝话才出口,德国公使巴兰德就接上了:“陛下,我德国也希望能派员随行。”都让你美国把人都招完了,那我德国怎么办。

“关于这点到是没问题,你们回去后选定人员,三日后一同前去。”朕让你德国不急,还有让你急的时候。

美德两国公使拿上合同急冲冲的回使馆了。英国公使欧格讷还留下来了。他万万没想到是,英国为得到铁路沿线十英里矿场开采权以退出清国的铁路计划相威胁。可清国不仅没有妥协,反而传出让美德两国在北方铁路完成后再向南铺设,直至完成计划。而德美两国为扩大在华的影响力,在各自的国家利益驱使下加快了北方铁路的步伐。这让英国国内大为吃惊。清国南方决不能让德美两国进入。当国内的命令传来,等他们草拟好计划送交清国皇帝后已经太晚了。是的因为清国皇帝跟本没有看他们的计划就直接退回来了。清国皇帝要看到如同德美两国一样的实地勘探的结果。而这时在清国这方面的人员已经让德美两国分光了。当他回想所发生的事情,当传来清国欲租借厦门于德国一事后,他突然明白过来。清国的皇帝不过是利用各国的矛盾。

光绪拿起一份合同:“欧格讷公使,这份本来也是欲于贵国签定的合同。由于我们之间的误会导致贵国勘探进度的延误。朕看来,这次是赶不上了。但朕还是决定先将合同文本交于你。我们可以先讨论下合同的内容。要知道大清的南方是清国的主要财政来源,也是大清最为富庶之地。南方才是铁路主要铺设地。请不要怀疑大清对于铁路铺设的决心。”

“陛下,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只是要放弃铁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我很难说服我国议会。”

“不,我想你们是搞错了朕的意思。关于矿产开采权,朕只是想和你们合作开采。你可以看看合同的内容再说。”光绪将合同交给祁以德,并示意转交给欧格讷。

“朕可以提前向你提前透露一下,在清国的南方,在朕未来的铁路规划中决不是这一根铁路。朕不仅要建成京城至广州的南北直通铁路,朕还要修建京城至上海的南北直通铁路、上海至湖南至四川的东西直通铁路。如果条件允许如福建、广西、云贵两省也是要通铁路的。而这些都只能有赖贵国大力协助呀。”

“没有想到陛下的计划有如此庞大。”欧格讷才接过合同就被光绪的铁路设想给惊呆了。要知道还在十年前,清国的政府还在不断的阻挠各国的铁路建设。欧格讷心中在想是不是应该说服国会改变目前对清国的政策呢?光绪的下一句话直接让他当机。

“在我大清的南方由其是西南,那里有无数的矿产。铁、煤、木材等等。这都须要我们共同去开发。都须要铁路将它们运出来。不是吗?”

铁路、矿产的共同开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清国将全面开放,不须要一枪一炮就能打开了有着庞大国土资源和无数人力资源的国度。那么大清将会继印度之后,成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第二颗明珠。这也意味着他欧格讷会成为最有功绩的公使,将来有机会可以做上外交部长甚至首相。

“陛下,您的理想相信会得到大英帝国的全面支持。”欧格讷难以掩饰他心中激动的心情。

“是吗?朕还在想如何向贵国提出请贵国帮朕建造两艘战列舰呢。如此看来是有可能的了。”光绪心情很好。

“我会将陛下的要求报告给国会的。”

三国回去后如何跟各国国内如何商议的光绪不知道,但三天后清美、清德关于清国铁路修建签订了最后的协议。两国的协议中均有说到:由承建国提供全部的修筑资金和技术支持,清国按照修筑要求提供足够的人力,并提前完成土地收购事宜。同时京城至奉天、奉天至旅顺,京城至威海至胶州的铁路必须于1894年7月前完成并通车。铁路在修建过程中直接使用的材料必须来自清国国内工厂。铁路由各承建国独立经营10年,期间清国将不享有经营收益。此期间内如清国政府使用铁路将支付民用八成的使用费。一但出现战争,以清国对外宣战开始,清国政府将无偿使用,铁路经营方必须完全配合。铁路经营方在经营一年后所使用的中方雇员不少于80%。同时清国将在京城独资建立一家中西结合医院,由美德两国派医生任职。

而美德两国不同的是:准许并仅限美国在清国东北奉天、海城、全州、盖平、锦州、辽阳、复州等七座城市为修筑的铁路材料开设工厂,并在奉天援建一家火车机车制造厂。清国向德国购买一批枪炮并于德国将援建一条枪弹制造线,并为江南制造局改进火炮生产。

关于矿产开发事宜,只有口头协议。由清国成立一家中华矿业公司,其矿产开发事宜另行协议。

协议签订的当天,唐绍仪及美德两国招聘人员就离京前往山西一带招聘灾民。而美国国内当收到清国已经正式签订协议后,大量工厂主带着各自的人员纷纷登上前往清国的轮船。德国开往清国的货船也纷纷起航。

在光绪的授意下,顺风物流货运公司老板林永祥找到了美国驻天津的领事,正式提出铁路运输合作事宜,并提出向即将建立的奉天机车制造厂定购一批火车车皮的事情。而经过江苏路捐事件之后,天下人都知道这顺风物流货运公司的后台老板是光绪,美国领事立刻答应并将此事通报国内。

而这件事在人为有意的情况下,无意让德国领事知道此事。

早在清国提出由美国援建机车制造厂之时,巴兰德就向国内报告此事,并提出德国也应该同样建一家机车制造厂,并以本国制造精密度的优势抢下这个项目。对此事德国国内认为不因该给清国提供过多的帮助而压后。当巴兰德收到顺风物流欲向奉天机车厂所下的定单是十列(而不是十节)火车的采购意向时一面惊叹光绪大手笔,一面向国内报告此事。德国一直想要一个远东海军基地,而清国的连云港是你德国自己不要的。因此与德国密议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将在朝鲜仁川或是琉球再给德国找一个港口。由此为前提,德国国内给他的回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输出精密制造设备。

没想到第二天德国公使巴兰德就向光绪提出德国将在天津同样援建火车机车制造厂,希望光绪能将机车定单交于德国完成。这在光绪的意料之中,可光绪没想到的是,德国以自身精密制造的优势,输出精密制造设备并为清国培训一批工人为价,就为了拿下光绪的定单。德国的精密制造技术无论现在还是后世在世界上都是顶尖的技术,这可是光绪自接受光绪的身份就一直眼馋的东西。没想到意外能得到,虽然肯定是有限度的,但光绪相信中国人的创造能力。随即就答应了下来:德国会拿到比美国更多的定单。

第223章 远东政治博弈的开始第89章 生死大战第300章 零四章 终于到家了第63章 有钱了第400章 雪原突击战第59章 时代的差距第353章 中西学术之争第73章 巧合第385章 中俄海军的第一次交锋第209章 突袭,目标海参崴第206章 时不我待第355章 八国联军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203章 日俄密约第198章 过年了第218章 捷报频传第293章 皇后驾到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36章 教育与品牌第10章 夹带里的第一批人第395章 老谋深算第263章 进京面圣第132章 多线作战第185章 哗然第373章 “您说呢?”第38章 议事第183章 群斗第114章 改变的底气第384章 疯狗舰队第427章 一定会咬钩的诱饵第379章 一年与一天第300章 二十九章 开价第194章 乙未宫变(中)第301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90章 未动先谋第220章 决断奉天第41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422章 决战前夕第282章 都是问题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248章 别喊口号第99章 宣战第38章 议事第178章 方子第264章 回国第27章 纷乱第300章 三十一章 妇人的泪水第270章 海外华人对祖国的忠诚第284章 皇后的人选第196章 各方反应第406章 战斗的意志第141章 军事与政治第170章 给美国下绊子第404章 舰炮逞凶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结局第362章 备战第125章 决战的序幕第84章 意外相逢第221章 信念第64章 汉阳铁厂第360章 军备竞赛第87章 严复为官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换日第136章 混乱的战局第413章 北方战事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31章 鹿死谁手第266章 清英南洋冲突第142章 颤抖的佐世保第140章 战争还没有结束第207章 朝鲜事变第206章 时不我待第230章 回京的犹豫第220章 决断奉天第353章 中西学术之争第257章 冲击马六甲第127章 交换第387章 天下大势第418章 乱战第268章 你们的中国心第204章 参谋本部扩大会议第300章 三十五章 纳妃这事还没完了第77章 国家尊严第236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243章 十年之后抬头相见第287章 天龙八部第45章 海军准备第276章 决不让英雄在九泉下流泪第421章 天火妖娆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进发第364章 我是谁?第66章 夏威夷计划第117章 战场练兵第300章 二十五章 钱钱钱第405章 重炮的轰鸣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国人第399章 豆芽引发的悲剧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385章 中俄海军的第一次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