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各自退让

远在日本的东京,此时风雨大做。窗外的狂风骤雨依然不见减弱的迹象。下个不停的雨,让东京城内满地都是落叶和积水。

比起这狂风暴雨,那两名在清国遭到残忍杀害的帝国军人消息,似乎更加让人焦虑和担心。前不久,从日本驻华公使馆发回来的电报明确指出,在与清国的交涉中,清国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强硬。而就在昨天,清国北洋舰队全体从旅顺起航,从内线发来的消息同样说明此次清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地是朝鲜的釜山。其意不言而明,正是针对日本帝国而来。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直隶地区的淮军更是全面集结,各大炮台、兵营全都是满满的淮军官兵,码头上也开始严阵以待。

日本国内一时舆论哗然,清国的威胁被重重的刊登在了各大报纸的第一页,更有甚者,部分报纸的标题印着斗大的黑字:清国意借此对日本开战。紧接着,陆军内部那些狂热的少壮派军官,开始上下联络,疯狂叫嚣着要对清国开战,以此捍卫日本帝国的荣誉。越来越多的武士浪人也聚集到东京的街头,叫嚣着要杀尽清国猪,为惨死的两名帝国军人报仇。

整个日本国内的形势,就像这飘摇不定的风雨一般,充满了混乱、狂躁和莫名的不安。

而此时,在伊藤博文的首相官邸内,却显得异常安静。窗外,在风雨中摇曳的树枝,在风雨发出的声音在伊藤博文的耳中是那么凄凉。

自明治维新以来,海陆之争,已成为这个国家军事上的常事。海军方面属于萨摩藩派系,一直都在和属于长洲藩派系的陆军争夺着不多的国家资源,甚至连陆军成立了隶属于天皇的陆军参谋本部,单独从陆军省里分离出来,海军也在叫嚣着要成立海军参谋本部,争夺帝国的权力。

因为天津事件,十几天内,无数次会议就如同陆军表演的舞台,面对来自陆军的讥讽和谩骂,海军始终没有发出过一点声音。帝国此时的局面是复杂而微妙的,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危险的泥沼……

陆军现在要求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少壮派军官们的串连和鼓动,陆军参谋本部甚至已经制定好了对清作战的详尽计划表,陆军的第一师团至第五师团已经开始进入战前戒备状态……出生于长洲藩的伊藤博文此时心里很清楚,这一切,没有山县有朋地默许,是根本无法办到的。一向稳健的,长洲藩的事实上地精神支柱山县有朋,也逐渐表现出了要求开战的愿望。

而海军方面,帝国地海军苦苦努力了二十多年,舰船吨位提高了15倍。19艘军舰,排水量也达到了三万吨,可还是不具备和北洋舰队抗衡的实力。面对着北洋水师地定远舰和镇远舰,这三万吨地海军还是像纸糊地一样不堪一击。北洋舰队,始终显得那么强大,始终都是帝国海军这些年来挥之不去地噩梦。

伊藤博文看着正坐在一旁的海军大臣桦山资纪脸上那份说不出的苦涩。海军是坚决不主张在这个时候开战地。海军与陆军之争。并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地争论。其实还包括着长洲藩和萨摩藩之间地争斗。而搅动起来地。就是日本帝国地国运……

“说下去,为什么停了下来?”伊藤博文冷冷地望着陆奥宗光。

做为外务省的陆奥宗光低头说道。“清国地北洋大臣李鸿章说。杀害帝国军人的凶手已经伏法,如果日本还不依不饶,他很愿意请我日本帝国地舰队于黄海海面与他的北洋舰队用炮弹来说话……”

“八嘎!”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满脸涨的通红,怒不可遏的一拳打在桌上。李鸿章的话,那是对日本帝国地嘲笑,更是对帝国海军的嘲笑。

而坐在他对面的陆军大臣山县有朋,此刻脸上却是一丝轻蔑的微笑。

“首相阁下,帝国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对清国发动攻击。届时海军方面只需要担任运输就行了,帝国的陆军完全有把握摧毁清国那些落后的军队。”

帝国陆军想要跨海攻击,就必须要有海军的协助,而要实施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就必须彻底消灭清国北洋舰队,以确保陆军补给和侧翼海岸的安全。现在,陆军已经在各个方面做好了和清国战争的准备。可是海军居然在还在清国的北洋舰队面前,畏首畏尾……

“首相阁下,海军方面坚决反对在这个时候和清国开战。如果阁下下令开战,那么身为帝国军人,为了帝国的荣誉,海军不惜决死一战。”桦山资纪向伊藤博文深深的一鞠躬:“但是目前帝国海军无论在舰船的吨位和火炮的威力上,比起清国的北洋舰队都有很大地差距。更何况以帝国海军现有的舰船,根本无法抗衡清国的北洋舰队的重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首相阁下,帝国海军几十年的心血,无论如何不能轻率的冒险啊……”

伊藤博文转向桦山资纪问道:“海军方面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订购的吉野号巡洋舰,现在进展如何了?”

听到伊藤博文询问,桦山资纪赶忙回答道:“目前,吉野号巡洋舰已经于今年1月就可下水,到9月就可以正式建成交付帝国海军。帝国海军方面会密切关注着吉野号巡洋舰的进展情况。随时向首相阁下报告。”

“在帝国海军没有拥有先进的吉野号巡洋舰前,不能和清国开战。”桦山资纪身体深深的伏在地面上,身体轻轻的抖动着。

此时伊藤博文心中也是波涛翻涌。

清国,肥沃的土地、数不清的资源、广大的市场。帝国,狭小的岛屿、贫瘠的土地、毫无资源的国度。千年来压在帝国头顶的巨大阴影,终于有经一比松动。为了那一天,帝国上下已经节衣缩食,艰难忍耐了二十多年,还要帝国等待多久,帝国太饥饿了。

“不能开战。”伊藤博文定了最终的决定,此时他的面容坚毅如铁。

“一切关于征清的言论都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当然帝国必须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就由日本驻清国公使馆和清国进行谈判。但愿我们能够在外交上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诸君请牢记,不是我们不敢开战,而是在没有完成足够支撑一场战争的全部军事和物资准备前,不能开战。”

“帝国太贫穷了,我们的国民背负着清国人四倍的税收,背负着几千万的国债,帝国承担不起失败地命运,哪怕一次失败。帝国就会破产。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的边缘。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忍,等待时机。”

“等时机成熟后,再给清国以殊死一击,一举荡平一千多年来,笼罩在大和民族头上的这个巨大阴影,我将会和诸君一起,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帝国的命运,就在诸君身上,拜托了!”伊藤博文深深的鞠躬。

“嗨!”陆奥宗光、山县有朋和桦山资纪全部起立回礼,神情肃穆。

川上操六垂头丧气的从天津直隶总督府内出来,他此次前来得到的只有羞辱。

强烈的外交辞令,严历的责问。换来的不是李鸿章的好言相劝,而是冷冷的一句:“就算是你们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见到老夫,都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怠慢之心。尔等晚辈还如此嚣张。”

川上操六甚至还没坐下就被李鸿章端茶送客。

回到日本天津依赖领事馆内,井上敏夫就交给他国内发来的电报,首相阁下已经明确不会开战。作为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没有人比他更加明白,帝国此时根本无力去发动一场战争,对于这次交涉,在李鸿章表达出了强硬的姿态后,川上操六就已经明白,一切已经结束了,他此次的清国之行也已经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川上操六默然的收拾自己的行装,准备回国。

可他不死心,此次来清国不能毫无收获的回去。在回去的那天他依然指示井上敏夫让人沿渤海湾航道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天津、塘沽等地的设防情况。

当川上操六乘坐回国的客轮缓缓离开码头时,川上操六的心情无比黯然。宗方君,一切一切就拜托了!

本来清国的决不妥协的态度,就让负责交涉的日本公使馆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国内似乎还希望能够像过去一样,在清国脆弱的外交政策上占到一定的便宜。但是现在清国的强硬反倒让日本的外交有些不知所措。鉴于局面非常不乐观,就在川上操六回国的同一天,深受陆奥宗光赏识的小村寿太郎也登上了前往清国的轮船,他将以驻华使馆参事官身份任临时代理公使。全权处理此次中日间的外交纠纷。

日本两名随员惨遭杀害的事情,和随之而来的中日之间剑拔弩张地态势。中日间的互不退让,这场纠纷开始越演越烈,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忙于瓜分非洲的西方各国,都没人想在这个时候,过早过快的参与到东亚的这两个国家的争斗中,反而很希望看见中日之间摩擦出一点小小的火花出来。这样各国公使们就可以选择着最有利地角度,介入其中。

但随着一道圣旨,原本冷眼旁观的各国公使们,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就是美国。就在小村寿太郎刚刚抵达驻华公使馆时,美国公使田贝就专程前来拜访,表达了美国政府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和平解决的愿望。并很“委婉”的表明,由于清国皇帝的旨意,现在美国商人正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如果日本政府一意孤行那后果由日本政府一力负责。

紧接着,英国公使欧格讷、德国公使巴兰德接踵而至。纷纷表达了本国政府不希望看到东亚重燃战火。俄、法等国公使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表示,各国在远东的利益格局不希望受到一场战争的影响。

这让刚刚才到清国的小村寿太郎陷入了一片迷漫之中。随着各地的情报快速向驻华公使馆汇集,小村寿太郎才明白了,西方各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鉴于日本可能随时开战,从此刻起,上海以北所有码头进入战时管制。所有物资未经允许不得进出码头。”

由于采用的抵港付款的方式,此时大量美德两国货轮运载着大量的货物刚刚抵达旅顺和大沽就因为光绪的圣旨,只能在远海飘荡。要么返回,要么运到南方港口,这产生的巨大亏损是美国商人无法忍受的。因此他们联合向各自的政府施压。

而英国与清国关于南方铁路的谈判本就因清国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陷入了停顿。正当清国内部在讨论如何正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之时,光绪的旨意带来的效果就是: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天津第一兵工厂纷纷收到清国政府大量军事定单。而采购的资金全部挪用南方铁路的资金。

小村寿太郎明白,清国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衰弱,至少现在不是。最后两国各自退让一步,小村寿太郎最后只拿着清国慈禧太后给他的一人一千两丧葬银子回国。

至此,中日间的第一交锋,日本完败。

第126章 急转直下第114章 改变的底气第12章 整顿内务第91章 军官培训班第47章 开学之日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136章 混乱的战局第64章 汉阳铁厂第173章 这都什么事嘛第426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第425章 羁縻州政策第197章 李鸿章的忠心和忧虑第292章 同命运第174章 欺人太甚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声第398章 替代无畏号的白起级战列舰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头第415章 胜利的归属第243章 十年之后抬头相见第158章 烦心事第97章 太平洋舰队第93章 马绺子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300章 二十五章 钱钱钱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军出击第381章 到东方去第200章 令人烦恼的钱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60章 么蛾子第252章 大清国的国际抗议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9章 初见琅威理第41章 洪灾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抢劫行动(1)第284章 皇后的人选第362章 备战第136章 混乱的战局第250章 风起南洋第149章 生产建设兵团第398章 替代无畏号的白起级战列舰第15章 调教三杰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轮齐射第235章 大 跃 进第64章 汉阳铁厂第88章 生丝大战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256章 宣战的原因第204章 参谋本部扩大会议第36章 教育与品牌第429章 表演第292章 同命运第276章 公审第236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224章 齐聚一堂第257章 冲击马六甲第127章 交换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269章 光绪的忧虑第385章 中俄海军的第一次交锋第11章 国事方略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后的围剿第369章 “喏”第129章 无怨无悔第64章 汉阳铁厂第63章 有钱了第274章 李菊藕的见解第100章 一溃千里第221章 信念第213章 对马大捷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57章 局势纷乱第187章 旗饷第382章 全民备战第278章 商税与国债第252章 大清国的国际抗议第390章 准备就绪第295章 疯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17章 战场练兵第287章 天龙八部第300章 零九章 不约而同第95章 云涌第223章 远东政治博弈的开始第420章 夺桥之战第275章 深夜茶话第166章 海军变革第45章 海军准备第84章 意外相逢第225章 退已无路可退第150章 阴霾第242章 那颗最亮的宝石第420章 夺桥之战第41章 洪灾第93章 马绺子第300章 日本舰队回来了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390章 准备就绪第283章 **的哀怨第396章 中俄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