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备战

尽管项玉想趁着清军海军尚未完全壮大之际,对其发动进攻,但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海军主力还在棉兰老岛,所以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抛弃了,这个时候还是先要做好台湾岛的防御工作再说。

福建距离台湾的距离很近,况且这个时候金门岛和澎湖岛都在清军的手中,所以一旦清军训练完毕准备发起进攻的话,台湾的整个西部海岸线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台湾的五个城市之中,将有四个城市将会面临着清军水军来自海上的袭击,所以对于中华军的有限兵力来说,面防御显然是做不到的,只能采取更加现实的点防御。

所谓点防御就是将主要的兵力屯集在海边的四座城市,受到清军威胁最大的城市是台南、台湾城、和台中城,其中台南城所受到的威胁最大,这里是之前荷兰人已经经营多年的富饶地方,又是之前梁国的国都,所以台南城势必将是清军进攻的重点方向,中华军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项玉回到基隆之后,立刻向南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和十艘战舰,以及三千杆步枪和三十门大炮,这些都是接下来在防御之中所需要的武器。

此时基隆的兵力大多数在外面,但是因为这里的人口比较集中,战争潜力比较大,战时征兵也比较容易,所以项玉在城中只留下一千人的军队,剩下的分别派往台东和台南,这倒不是他托大,而是因为中华军在基隆的防御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最完备的,不仅拥有三处封锁海面的炮台,而且城中还有人数多达万人的民兵部队,这些民兵虽然不是正规的军队。但是平时还是有一定的训练量,对于军队的管理和各型武器的接受程度也相比普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这个时候从这些民兵之中挑选军队,相对来说成军最为快捷,而台东城因为是一座军城,城市空间有限,而且里面大多数都是军户。所以并没有基隆这样的民兵组织,而台南城则安定的时间太短,所以就算是邓明有心想要扩军,首先也是先将正规军扩充满再说,所以民兵组织并没有发展起来。

基隆目前一共有一千五百名士兵,这中间包括了守卫三处炮台的七百多名士兵,除去这些人,基隆的军队只有八百余人,这可谓之兵力十分的空虚。所以项玉打算从民兵中间吸纳至少五千名士兵,以扩充陆军,但是这一战的主角是海军,所以这个时候招募合格的海军士卒成为了重中之重。

项玉在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有出城去巡视各处的防御了,三处炮台的一共驻有七百名士兵,这个时候因为日进逼近的战争气氛,所以守军士兵们都显得十分的警惕。项玉巡视一遍之后感到十分的满意,尽管施琅不太可能首先进攻基隆城。但是作为基隆城的门户要塞,这三处炮台在整个基隆的防御体系里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除了几处炮台,项玉还考察了军工厂和造船厂,军工厂这个时候也在加班加点的紧张忙碌,打仗对于武器弹药的消耗十分惊人,往往一两个月的生产总量都禁不起一场战斗的消耗。所以这个时候军工厂正在加紧生产火炮和子弹。

这个时候军工厂里面已经有了一万多条步枪的库存了,这些枪械这个时候正在进行装运,其中将有五千杆步枪将要运到台南去,以补充台南的军队需求和吕宋岛上面的新军的装备需求,毕竟这个时候吕宋岛上的军队的数量比较少。为了维持吕宋的稳定势必要加快对于新军的武装了,吕宋目前士兵们装备的大多是缴获西班牙人的燧发枪,马尼拉城内本来就有西班牙人的兵工厂,这些火枪也能生产,所以五千杆步枪中间只有一千杆步枪将被运送到吕宋去,台湾一来手中的武器数量不太多,而来对于这些新军的信任度并不是很足,因此这些步枪将主要发给马尼拉的华人士兵,至于新军中间的土著人士兵,还是先等他们适应了手中的燧发枪再说了。

基隆兵工厂目前的产能已经提高了好几倍,这主要是得益于之前的战争赔款,萨摩藩的赔款中间有一部分是用实物抵押的,包括煤炭和生铁,这些东西定价权在中华军这边,所以自然是价格定得低低的,甚至主动提出岛津久光可以少赔付一些白银,多支付一些资源,中华军这边甚至表示愿意出钱购买。

这一点倒是岛津久光所没有想到的,没想到打了一场败仗之后还能和敌人进行贸易,于是自然是十分的欣喜了,日本虽然在后世来看是比较缺乏资源的,但是并不代表这它的本土上面没有资源,所以当中华军从萨摩藩的手中购买这些资源的时候,虽然岛津久光心里知道这些东西多半是会用到军事用途之上,但是他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感觉到不妥,在他看来,不管中华军将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以中华军目前的实力,他们是没有办法对日本本土构成威胁的,所以他这买卖做的心安理得,不仅生铁、煤炭要卖,甚至连铜矿这种日本自己也稀缺的资源他都敢卖。

从日本进行原材料的采购,这算是中华军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意外惊喜了,不过这也大大缓解了中华军目前的缺铁缺铜的尴尬,军工厂的产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获得的战争赔款也能够招募更多的生产工人。

项玉这个时候比较关系的是火炮的生产,海战之中主要是冲撞、炮击、跳帮等战术,随着火器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时候的海战大多数都要比拼谁家的战舰经打和能打,为什么二战的时候吨位更小的俾麦斯级战列巡洋舰能将大英帝国的正儿八经的战列舰揍趴下,就是依靠着它身上的那一层变态的装甲和粗大口径的火炮。

中华军海军中间主力战舰还是数量众多的木质战船,主要是广船和福船,他们和清军的战舰在吨位外形和航速上面的差距极小,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华军的海军将如何击败数量比自己多很多的敌人呢?所依靠的无非就是更厉害可靠的火炮,索性中华军目前的火炮比之清廷的山寨版红衣大炮要强上很多,不仅火炮的结构强度更高,射程更远,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中华军这边的火炮大多都是钢制的,相对于清军的青铜大炮来说更加轻便,这样一来同样吨位的战舰之上,中华军这边的战舰可以装备更多的火炮,而清军则做不到这一点。

火炮的生产采用的压模制造,之前明朝的时候使用的大多是是木模,而中华军这边则采用的是铁模,这一技术被提前了一百八十余年,其优点是可以反复利用,不用像之前的模具那样只能使用一次,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速度和效率。基隆这边的军工厂每天可以生产五门大炮,一个月的产量就能达到一百五十门,这一速度可谓是相当的惊人,而实际上生产速度是不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一来是钢铁的生产和供给跟不上,二来是火炮生产出来之后,炮膛的清理工作则要花上极大的人力物力。

这个时候主要的火炮都是滑膛跑,后膛火炮还没有问世,滑膛炮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线膛炮,一种是无线膛炮,滑膛炮的内壁早铸造之后是参差不齐的,需要进行打磨,将其内部打磨光滑,好使得火炮在炮管里面的运动不至于受到太大的阻碍,因为火炮的内壁在铸造之后往往都是最后冷却下来的,所以可以说是全炮身上面结构强度最差的,所以在炮弹发射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这也给炮膛的打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这项工作必须依靠人力缓慢的进行。

这个时候没有机械来代替人力,所以这种人工打磨的方法就成为了火炮铸造过程之中的瓶颈,十六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之后,曾被明朝朝廷聘请为军械方面的技术人员,他曾在自己的书中描写过明朝的火炮,说这些火炮的做工粗糙,炮身上面参差不齐,多有气孔,炮身短粗,不想欧洲火炮那样前细后粗,而是均匀分布,使得火炮的性能极差,炮弹的射程甚至只有五百米,远不及西洋火炮,炮膛里面也是凹凸不平,安全性能极差,装药量一大,就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对于敌军的毁伤倒是其次,对于自己人的威胁反而更大。

后来从葡萄牙人手中引进了红衣大炮之后,明朝军方对这种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火炮印象深刻,说它一发之威势震耳欲聋,炮矢可至十里远,这其中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明军自己生产制造的火炮的粗劣,在被红衣大炮的比照之下立即就被军方所抛弃了。(。)

第94章 安置俘虏第390章 远洋舰队第29章 不堪一击第58章 风云突变第352章 江阴海战第329章 出城谈判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第185章 海湾炮战(中)第351章 击败清军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10章 临危受命第147章 坑爹的项玉第152章 十万联军第355章 国之隐患第300章 舟山群岛的建设第221章 军火第153章 火炮封锁带第99章 项玉成亲第33章 遭遇风暴第272章 暗线第226章 台中告急第146章 五十两白银一个花姑娘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131章 伤亡惨重第343章 海澄攻防战(六)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314章 白塔第19章 涂岭大战(二)第111章 拜访老农第27章 新的危机第66章 讨伐部落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袭第289章 炮击杭州第82章 战争威胁第24章 明军的出路第301章 移民问题第346章 海澄攻防战(九)第337章 战果第361章 神秘来宾第314章 白塔第42章 厦门风云(一)第97章 人口计划第152章 十万联军第149章 土着人,开战!第371章 破局第9章 粮食危机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计第140章 新枪实验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86章 初战告捷第183章 西班牙舰队的覆灭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114章 北方变故第272章 暗线第279章 百万劳力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153章 火炮封锁带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谋第81章 挑拨离间第360章 浓雾偷袭(三)第238章 铁模铸炮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三)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175章 邀请加入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81章 搅乱队形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计第261章 夜袭镇海(一)第50章 金门危局第69章 积极备战第339章 海澄攻防战(二)第238章 铁模铸炮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43章 厦门风云(二)第104章 两面合围第298章 猛攻第84章 战前布局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295章 天罗地网第242章 台南海战(一)第29章 不堪一击第334章 同意出资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394章 退守辽东第389章 九门提督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334章 同意出资第422章 沙俄退军第337章 战果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谋第316章 接见英国使臣第378章 战局糜烂第331章 江户大火第236章 出兵台中第233章 董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