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清军的困扰

目前军工厂这边已经生产了四百百余门火炮,这和之前生产的火炮还不太一样,这一次的火炮有些是线膛滑膛炮,也就是在炮膛里面刻上膛线,这可算是一门要求更高的技术活了,因此这些火炮的的生产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又降低了不少,四百门火炮之中线膛炮的数量只有五十二门,这还是花费了三百多名工人紧赶慢赶的才制作出来的。

尽管这些膛线都刻得比较浅,因为这个时候受制于材料的限制,所以膛线没有办法刻画的特别深,但是这些膛线带来的变化还是十分巨大的,线膛跑能够使得炮弹在发射出去之后,沿着一个方向高速旋转,配合着新式的锥形炮弹,其穿透力大幅度的提高,在海战之中,首先击中敌方船只的水线一下的地方,就有可能对敌方造成致命性的打击,使得其被击沉或者丧失战斗力退场。

而锥形炮弹相对于球形炮弹来说穿透力更强,对硬木制造的战舰的毁伤效果比之球形炮弹更有优势。

军工厂目前已经生产了两千多发这种锥形炮弹了,这么小的基数,几乎没有多大的作用,要知道海上交战的双方的舰只总量在四五百艘舰船以上,一艘战船上面就算是只装备十门火炮也得五千门火炮,两千发炮弹实在是对战局没什么影响。

考虑到这条生产线才刚刚投产不久,所以生产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加上战争这个时候还没有打响,所以李玉双表示如果有一个月的时间,军工厂至少能生产出这样的炮弹两万发来,项玉知道这样的速度对于军工厂来说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为了达到这样的速度。军工厂必须要采用三队人马日夜不停的生产才行,他对这种方式还是不太赞同的,毕竟人在困乏和休息不足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是没办法保证的,更何况这东西还是用来打仗的。

不过这话他没有当着李玉双的面直接说出来,毕竟李玉双这个时候才正式接管厂里面的职务还不长时间。之前的厂长徐则清这个时候病倒了,李玉双便接替了他的职务当起了代理厂长,再加上这个时候基隆伤口浓云密布,战争时刻威胁着新生的中华帝国,所以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打消工人们的生产热情了。

但是这件事情项玉还是在回到基隆之后通过另外的渠道,委婉的向李玉双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最终军工厂也没有实行三班倒的昼夜加班,但是子啊战争爆发的时候,这种锥形炮弹已经生产出来了三万发了。

从军工厂出来之后。项玉又来到了造船厂这边,基隆这边的造船厂这个时候规模已经进一步的扩建了,目前一共有用十七个船坞,这在后世可能算是很小规模的船厂目前可以算是整个东南沿海一带数一数二的大船厂了,因为木质战舰的生产速度比后世的船只要更快一些,所以基隆造船厂的生产力是相当的客观的。

除了其中两个大型船坞专门用来生产铁甲舰之外,剩余的十五个较小的船坞全部用来生产这个时候的风帆战舰,木质战舰分为四种规格的。一种是双层甲板的三桅战舰,一种是单层甲板的五桅战舰。这其中又分为广船和福船,所以便有了四种规格,其实相对而言,福船更适合商运,广船更适合作战,所以中华军海军序列之中早期的福船这个时候生产的已经不多了。新下水的战舰大多数都是广船,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擸(木字傍)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基隆造船厂里面这个时候已经拥有了超过九千名工人,包括从清廷内部挖来的造船师、工匠和学徒,还有大量的之前拥有一定造船经验的工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通过情报人员的安排移民过来的,也有少数人是自己架船来到台湾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使得中华帝国的造船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主要是归功于中华帝国这边的移民政策和清廷的禁海令,这些传统依靠造船工业为生和靠海为食的渔民本来就没有太多的田地,加上向内陆迁徙的过程之中原来的田地也携带不走,因此一下子就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根基,这才被中华军这边轻易的笼络了过来。

但是这个时候随着施琅的回归,不仅是这些工匠很难在招到了,就连大陆向台湾的移民都变得十分的困难了,整个台湾海峡已经变得不再安全,自然各种转移人口的船只就不敢在这里面航行了。

而且施琅这个时候也在内地招募这些工匠为清军服务,想要在开战之前打造尽可能多的战舰,这一点项玉不仅要大陆的情报人员随时监视,而且还派出了好几艘轻型战舰前去侦查,这么大规模的舰队不可能整日窝在厦门湾一带,真正的海军必须要经过海上的大风大浪的洗礼才能成为合格的战士。

十五个船坞里面的战舰差不多一个半月就能生产一艘,因此赶在战前,至少还能在制造出十艘战舰,这都是近期快要完工的战舰,当然了,它们就算是出产了也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因为还要进过必要的海试。

除了这些较小一点的船坞之外,船厂内还有两座大型的船坞,这是专门用来生产铁甲舰的,这种战舰的威力巨大,而且仅从外观上面就能够给予敌人足够的震撼,所以船坞相较于其他几乎露天的船坞来说,采用了一种半封闭的设计,出了露出顶部的一些空间之外,从外面是完全看不见船坞里面的动静的,这也可以使得中华军的铁甲舰的神秘继续保持下去。

不同于木质战舰,铁甲舰的生产要缓慢的多,两艘船坞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来一艘战舰,这还在没有后世的那种复杂的舱室和高要求的炮塔的基础上的速度。

铁甲舰是按照之前基隆级的规格来生产的,虽然生产速度不快,但是这种战舰在战场上的威力那是不容置疑的,项玉十分自信,只要自己手中拥有十五艘这样的战舰,别说施琅的三百艘战舰了,就算是他又一千艘战舰,中华军一样能够打的他们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因为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之情,这个时候从没见过铁甲舰的清廷水师,见到铁甲舰的第一眼的时候只怕就接受不了,在他们的印象之中钢铁是会沉的,如何能够漂起来呢,这个是理解不了的。

再加上铁甲舰的高航速和强大的火力,项玉相信,只要中华军的铁甲舰击沉对方的几艘战舰,清廷的水师就会不战自溃,到时候己方在趁胜追击,这一战不久轻轻松松的赢下来了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中华军只有五艘铁甲舰,再加上目前船坞里面的两艘接近完工的战舰,一共也才七艘战舰,虽说七艘战舰同样能够给与敌人很大的震撼,但是实际效果只怕是要差得多了,毕竟只有七艘,顾及的面要小的多,况且一旦陷入包围,铁甲舰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出来了,虽然舰船耐揍,但是上面的船员们可经不起对方的跳帮肉搏,一群船围上来将你堵死了在跳上来将你船上的船员全部干掉,这就等于将你的战舰给俘获了。

所以在实战之中,几艘铁甲舰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孤军奋战,陷入重围,凭借着他们的航速的优势,这一点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但是项玉的心中还是没有底,毕竟对面的船只数量太多了,打起仗来指挥信息也很难传达,只能依靠着各艘舰船上面自己的指挥官了。

这两艘即将下水的铁甲舰被命名为安北舰和马尼拉舰,也是用中华帝国的城市命名的,他们的炮位稍稍的改进了一下,将舰首的火炮数量增加到了四门,并且加装了固定的炮位,以便于迎面射击,而且两侧的炮位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增加到了十八门,这样一来,一艘新的铁甲舰上面一共装备了四十门火炮了,虽然还是比不上这个时候的双层甲板的携带数,但是相对于对手清军的火炮数量来说还是要占据优势的。

就在项玉对中华军的几家重要的武器生产制造厂进行视察的时候,厦门的施琅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他的计划。

施琅目前手中一共拥有各型大小战船五百六十余艘,其中能够出海作战的舰船有四百五十余艘,吨位超过四百吨的大型战船也有八十余艘,可谓是兵强马壮,但是他却并不急着进攻台湾,他一方面派人向台湾渗透,想要弄清楚中华帝国的军事部署和军事实力,一方面抓紧进行海军士兵和战船的操练,一方面督造战船和火器,而目前最为困扰他的事情就是他的舰队缺乏火炮,大型战船上面的火炮尚且十不足三,小型战舰上面的火炮就更不用说了。(。)

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1章 连夜撤退第183章 西班牙舰队的覆灭第412章 一战定蒙第367章 项玉登基第44章 厦门风云(三)第274章 难题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78章 日本俘虏的用处第139章 中华帝国第250章 人才问题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328章 问计第82章 战争威胁第243章 台南海战(二)第414章 破城第308章 远渡重洋的英国人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60章 激战荷兰人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63章 夜袭镇海(三)第136章 围困第333章 焦灼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410章 战局不顺第163章 马尼拉的情报第66章 讨伐部落第347章 外围失守第153章 火炮封锁带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44章 倒霉的岛津肆光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52章 粮食战略(二)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252章 粮食战略(二)第69章 积极备战第99章 项玉成亲第361章 神秘来宾第343章 海澄攻防战(六)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第31章 诸军议事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带一百零二章台中攻城战第98章 发展战略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265章 攻占海南岛第197章 战后政策第269章 吕宋军第267章 占领马六甲第73章 日军投降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109章 发现红薯第363章 莫卧儿使者第28章 进攻戴帽山第62章 路遇陈永华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第八十五 湖边郊游第383章 兵临广州第154章 阵地危急第303章 大问题第171章 出兵马尼拉第256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一)第269章 吕宋军第362章 印度来客第423章 远征舰队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137章 南下方针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153章 火炮封锁带第360章 浓雾偷袭(三)第147章 坑爹的项玉第7章 成功北上第190章 马尼拉攻防战第107章 惨烈厮杀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练第206章 逼上绝路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418章 灭清第251章 粮食战略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袭第366章 莫卧儿人买炮!第184章 海湾炮战(上)第139章 中华帝国第312章 抵达台南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347章 外围失守第163章 马尼拉的情报第43章 厦门风云(二)第86章 筹备货币第2章 穿越的苦恼第210章 安置第234章 破城第185章 海湾炮战(中)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382章 三水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