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人才问题

君悦酒家的酒楼是一栋五层楼高的建筑,这个高度在城中也算是首屈一指了,三人来到了三楼的一处雅间,松下美惠子似乎跟这里的老板很熟,老板甚至亲自跑过来招呼三人,显然他是看出了项玉的身份。

不过项玉也不太在意,城中认识自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就算是出行很低调也会很容易就被周围百姓认出来,还好这个时候手机这种东西没有被发明出来,不然走到哪里都被人跟着抓拍,想想也觉得蛋疼无比。

项玉虽然是三人出来逛街,但是并不是说只有他们三个人,实际上十几名亲兵也都潜伏在周围,他们身着便衣,在三人的周围暗中保护着他们的安全,项玉只跟着刘阳学过一招半式,武艺稀松平常,要是遇到有人行刺,只怕就很危险了。

这个时候几名亲兵也跟着进了君悦酒家,他们没有跟进包间,而是在外面占据了两地方,一处靠近窗户,可以随时观察街道上的动向,另一群人则占据了靠近楼梯的桌子,一旦遇到意外他们能够尽快的封锁和保护好出口。

不过实际上基隆城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清军这个时候并没有来的及向台湾渗透,这主要是在台南海战之前清廷根本就没有将中华军放在心上,认为这不过是个弹丸小地,折腾不出什么东西来,因此也没有派遣细作混进来。

几人点的菜很快就被端上来了,三人逛了半天的街,这个时候自然早就饿了,于是项玉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自从他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他就感觉自己的饭量大增,以前一顿只能吃一碗米饭,这个时候至少要吃两碗,有时候甚至两碗都还不够,这大概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菜里面的油水比较少吧。加上活动量也要大很多。

靠近学院的酒楼,自然免不了有人议论国事,项玉同意来到这里也就是想要了解一些民间的这些知识分子们,在私底下对上面有什么议论。他不想让内务部分去处理这件事,因为那样很容易就搞成向明朝的锦衣卫的那种模式了,中华帝国需要的是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一味的打压对整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包间门口是用一卷帘子遮起来的,所以隔音效果很差。因此项玉能够很清楚的听到外面的士子们的议论声。

“朱兄今日不呆在家中陪伴娇妻,竟然跑了出来,只怕是晚上回家去之后要被惩罚跪搓衣板了!哈哈哈哈!”一人姗姗来迟,几人拿他打趣。

来迟这人连忙对着几人施了一礼,表示自己的歉意,几人也都纷纷还礼,一番见礼之后这才重新坐了下来。

“梁兄你是有所不知,最近公务繁忙,上面催逼的紧,整日里忙死忙活的。家里的那位可是不满了,这不,今天趁着假期偷偷溜出来,要是让她知道了,那兄弟我晚上回去可就真的遭了。”姓朱的这人做出一副可怜样子,边说边叹气,引得几人又是一顿打趣。

“朱兄这是享尽齐人之福尚且不能满足,那要让我等形单影只之人怎么过活,列位说我说的是也不是?”之前打趣他的那人继续揶揄道,言罢便得到了几人的响应。

朱姓的那人知道他们是开他玩笑。也不以为意,项玉和外面的这下人隔了一个帘子,因此瞧不清楚这些人的长相,不过听那姓朱的说公务繁忙。想来多半是在为公家做事了,只不过不知道是哪里的。

几人又是一番打趣,似乎尽聊得都是这些话题,这让项玉微微有点点失望,台湾在这个时候被称为蛮荒之地,因此大陆有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到台湾。一来这里比较偏僻,二来跋山涉水还要跨越一道海峡,十分的不易,加之在之前荷兰人统制期间,荷兰人对于岛上的华人的控制和防范都比较严厉,所以岛上的文化活动十分低迷,不仅没有像内陆那样的学院和士子,就连教书先生也是逐年减少。

后来虽然历经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加上之后中华军在各地吸引移民,再加上对台湾的一系列开发,使得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人口也成倍增长,但是士子的力量也就是读书人的力量还是十分的单薄,这对于中华帝国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后世太祖曾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这句话尽管不算对,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却也有一些道理,比如在明朝末期的民间起义之中,若是参杂了一些读书人甚至是士子进去了,那么起义军所带来的的危害要比单纯的农民起义更加具有危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士子们对于一个国家的了解,比普通农民要深刻的多,加上他们手肘的知识,使得他们的大局观和管理行政制度更加健全,这样的军队才不至于像是一群流寇一样不成气候,而是能够威胁到统治者的根基。

中华帝国里面没有这股势力,所以项玉想要发动什么改革或者是推行什么制度,所面临的的阻力会小得多,普通老百姓对固有的制度虽然有所了解,但是远远没有读书人了解的那么深刻,因此他们对于新东西的接受能力会比深受封建统治思想毒害的读书人来说更加容易一些。

但是对于中华帝国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那就是短期内国中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虽然各地这个时候都在兴建学校,都在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人才的培养不是今天挖个坑浇点水,明天就能开花结果那么快,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最短也需要五到七年,慢一点则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但是显然中华帝国的建设不能等那么长的时间,因此这个时候还是不得不依赖一些原来体系里面的知识分子的帮助。

在回去的路上,项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才的困境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关乎着中华帝国今后的发展和建设的速度,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200章 搜寻海盗第91章 大获全胜第267章 占领马六甲第420章 费扬古南下第382章 三水议兵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222章 价格争议第172章 发现海盗第301章 移民问题第135章 战斗的尾声第34章 海上激战第337章 战果第237章 城外交战第203章 追剿海盗第70章 战前准备第125章 北琉球国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274章 难题第270章 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第28章 新式火枪第387章 统一南方第36章 攻城困难第340章 海城攻防战(三)第31章 诸军议事第179章 海战,拉开序幕!第132章 火烧连营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82章 作战分析第209章 全歼第169章 部落的战争(上)第87章 新式子弹第140章 新枪实验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39章 激战台湾城第28章 进攻戴帽山第13章 改编火器营第80章 刘吴联合第29章 不堪一击第48章 骑兵战术第63章 台中对第282章 作战分析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89章 风波平息第332章 巨额赔偿第431章 中南半岛和澳洲第132章 火烧连营第250章 人才问题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83章 抓获细作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37章 南下方针第359章 浓雾偷袭(二)第224章 商议第150章 炸懵了第55章 金门海战第419章 对抗沙俄第69章 积极备战第161章 输光了老婆本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18章 涂岭大战(一)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11章 整顿乱军(一)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79章 承天府军议第67章 第一个藩属第28章 新式火枪第101章 梁军的布局第109章 发现红薯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122章 两军遭遇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52章 消失的荷兰人第160章 千炮齐发第120章 价格战第256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一)第98章 发展战略第296章 意外收获第404章 平定准葛尔(三)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第58章 风云突变第227章 攻城战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320章 互相妥协第356章 对峙第185章 海湾炮战(中)第320章 互相妥协第133章 三面夹击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289章 炮击杭州第213章 战争威胁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321章 对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