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粮食战略(二)

不过虽然生产不出来工业化肥,但是几千年的农耕民族累积下来的经验还是能够做到很多事情的,比如项玉这个时候就想到的堆肥。

堆肥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普通的堆肥,一种高温堆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当然了高温堆肥的产量和质量都要高于普通堆肥,但是这个时候还是缺乏一种必备材料,加上其准备工作比较麻烦,项玉担心下面推广出去地下的农民们也不太会用,于是不采用这种方法。

而普通堆肥是在嫌气条件下腐熟而成,堆肥的温度不超过50c,腐熟时间较长,约3-5个月。

普通堆肥根据堆法也分为三种:平地式:适用于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或夏季积肥。堆前选择地势较干燥而平坦、靠近水源、运输方便的地点堆积。堆宽2米,堆长以材料数量而定。堆置前先夯实地面,再铺上一层细草或草炭以吸收渗下的汁液。每层厚15-24厘米,每层间适量加水、石灰、污泥、人粪尿等,堆顶盖一层细土或河泥,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氨的挥发损失。堆置约1个月左右,翻捣一次,再根据堆肥的干湿程度适量加水,再堆置1个月左右、再翻捣,直到腐熟为止。堆肥腐熟的快慢随季节而变化,夏季高温多湿,堆肥一次约2个月左右,冬季需3-4个月可以腐熟。

半坑式:北方早春和冬季常用半坑式堆肥。首先选择向阳背风的高坦处建坑。坑深2-3尺,坑底宽5-6尺,长8-12尺,坑底坑壁有井字形通气沟,沟深?5-6寸。通气沟交叉处立有通气塔。堆肥高出地面3尺,加入风干秸秆1000斤,堆顶用泥土封严。堆后一周温度上升,高温期后,堆内温度下降5-7天,可以翻捣。使堆内上下里外均匀,再堆置直到腐熟为止。

深坑式:坑深2米,全部在地下堆制,也叫“地下式”,堆制方法与半坑式相似。

上面的三种方法都比较简单,平地式的方法比较适合台南的气候,因为台南这边主要是多雨加上湿热,所以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解,对于堆肥也是十分有利的。而冬季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半坑式或者是深坑式这两种方法,在少雨的季节里面可以缩短堆肥的时间。

项玉为此亲自招来基隆市政署的官员,组织农民前来学习这种方法,这个时候因为是新年刚过的一段时间,在农业上属于农闲时间,恰好能够用来对农民们展开培训。

这些方法并不复杂,项玉虽然没有亲自动过手,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也捡过牛粪。见识过这种堆法,加上和一群人一起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将几种方法全都传授了下去,至于效果怎么样他心里也没底,不过这也要等到一两个月之后才能见成效,这个时候干着急也没用,只能耐心的等待。

中华帝国这个时候逐渐的形成了南部农业,北边工业的格局。这也主要和双方的发展轨迹有关系,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台南就只有农业没有工业,实际上台南这个时候正在组建一系列的工厂,主要是冶炼钢铁的制钢厂,生产和制造军事武器的兵工厂。以及一家造船厂,主要的性质还是优先考虑军队的发展和建设,因为这个时候实际上台南的主要的武器装备的供应,都是要依赖基隆市的供给,万一在战时敌军占据了两地之间的通道,比如说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清军就曾近短暂的攻破了台中城,虽然两地之间还有东边的一条线路,也能够走水路运输。但是要是将来面对的敌人特别的强大,他们能够将台南城和外界的联系全部掐断的话,那台南城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除了台南之外,马尼拉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马尼拉的情况相比于台南市来说要稍稍的好一些,毕竟西班牙人在此盘踞了近百年,各项工业都有一定的基础,甚至还有几处尚在开发之中的矿产,这其中就有一处中华军目前比较稀缺的矿产——铜矿。

铜因为其熔点低,延展度、导热性能都比铁要好,所以在现代工业历史上是最先被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的一种矿产。

后世考古出土的古代兵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器,这也说明了青铜器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而中华军目前最为缺铜的地方就在军工方面,比如说这个时候大量装备给部队的蜕壳子弹,这种子弹壳就是使用的熟铜制造的,不要小瞧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弹壳,它可是子弹重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是别的延展性比较强的黄铜,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国的弹壳制造之中,直到后来的合金钢才部分取代了他的位置。

中华军目前的军队的规模差不多是一万七千余人,这些部队每天都需要训练甚至是作战,因此每天消耗的子弹数量是很客观的,按照一人一天消耗十发子弹来算,一个月的时间至少需要五百万发子弹,这个数字可是很庞大的,而且为了保持部队士兵的基本战斗水平,这样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参军的士兵来说,这个训练量实际上还远远不够。

这些子弹光是消耗掉的钢铁就达到一百多吨每个月,黄铜的消耗量达到二十多吨,台湾缺少铜矿,所以部队关于子弹弹壳的回收有严格的规定,士兵们在非战斗时刻训练的时候,使用的子弹必须在使用完之后将弹壳全部上缴回收,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中华军的高端技术流入敌方的手中,也能够回收大量的黄铜,以减轻对外采购的依存度。

但是这个时候随着马尼拉的铜矿的发现,这种苦日子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生产出来的铜不仅能够用于军事用途,民用上面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

马尼拉的这些工厂自然是被中华军全盘接受,一些原有的设备能够使用的会被保留下来,不能用的或者是对中华军没有什么帮助的则全部换成从基隆海运过去的,因此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马尼拉就建成了好几家工厂,并且投入了生产,这笔台南的要快上不少。(。)

第380章 鏖战镇南关(一)第405章 平定准葛尔(四)第254章 清廷的封锁(一)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388章 划江而治第267章 占领马六甲第255章 清廷的封锁(二)第177章 海商第200章 搜寻海盗第99章 项玉成亲第214章 备战第166章 组建情报部门第408章 后宫琐事第258章 欧洲震动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73章 日军投降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246章 战后的巨大影响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213章 战争威胁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382章 三水议兵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练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谋第269章 吕宋军第269章 吕宋军第147章 坑爹的项玉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247章 巩固海权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91章 马尼拉的土着人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189章 圣地亚哥堡第89章 风波平息第320章 互相妥协第40章 下一步计划第20章 涂岭大战(三)第286章 初战告捷第224章 商议第211章 清廷的警觉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253章 肃清原住民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429章 对日作战第180章 海战爆发第49章 成功突围第191章 马尼拉的土着人第82章 战争威胁第16章 大战将至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10章 临危受命第182章 落日黄昏第15章 送上门来的葡萄牙人第388章 划江而治第216章 安定吕宋第305章 雨后春笋般的清廷水军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第29章 不堪一击第246章 战后的巨大影响第317章 论战第35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229章 台东舰的使命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谋第128章 偷袭开始第24章 明军的出路第186章 海湾炮战(下)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207章 突围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142章 准备和谈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371章 破局第260章 定海和镇海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381章 鏖战镇南关(二)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333章 焦灼第282章 作战分析第346章 海澄攻防战(九)第182章 落日黄昏第211章 清廷的警觉第320章 互相妥协第28章 新式火枪第44章 厦门风云(三)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第265章 攻占海南岛第341章 海澄攻防战(四)第257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二)第247章 巩固海权第414章 破城第135章 战斗的尾声第31章 诸军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