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定边之策

“姐姐你的想法倒是不错,妹妹其实也没什么经验,谈不上是出什么注意,我们两个倒是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妹妹今天来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要找姐姐商量。

在坤宁宫发生的事情项玉自然是不知道的,而小玉这个时候也出宫去采办去了,因此也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在后宫的两位实权人物的安排下定下了基调。

此时,项玉手中有一份关于蒙古各部的情报,这上面详细的介绍了蒙古各部族的人口和军事情况。

在这之前,蒙古人曾经派出了八万骑兵跟随清军对中华军作战,因此是被分在了支持清军的一方势力里面。

而实际上的情况则要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的多。

此时的蒙古也分为内蒙和外蒙,内蒙古和清朝的其他州县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管理政务,而外蒙则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其中外蒙古几个部族之中,靠近清廷的科尔沁部是最早被后金征服的一个部族,而孝庄太皇太后也是蒙古科尔沁部,作为联姻的女子嫁给了皇太极。

科尔沁部东邻扎赉特部,西邻扎鲁特部,这两个部族对于清廷就不像是科尔沁部那么热诚了,尤其是现在清军已经被中华军重新的赶出了关,其军队的主力和军中有资历的大将也都在南方的战局之中死伤殆尽,这样一来,蒙古各部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他们自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曾经征服过世界的伟大民族,自然不甘心受制于满人,因此这个时候几个部族想要趁着清廷衰弱,军事实力大减的时候,趁机摆脱清廷的控制,然后独立建立自己的汗国。

蒙古人根本就没有将中华军放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过。因为自从蒙古铁骑灭掉了南宋以后,草原上的民族对于汉族就生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他们的眼里,汉人就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因此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汉人的步兵能够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威胁。

可是等到中华军平定了准葛尔汗国和西藏地区之后,蒙古人的心里就开始变得忐忑起来,准葛尔人可不是好惹的,同样是蒙古族的后裔,准葛尔人的骑兵比起蒙古各部的一盘散沙来说。要强大好几倍,而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竟然被这个新兴的汉人朝廷给轻而易举的歼灭了,据说连准葛尔部的一百多万人口都成了中华军的俘虏,被带回了中原了。

这让蒙古人感到寝食难安,因为准葛尔的北边就是蒙古诸部,在解决了准葛尔之后,中华军的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是东北的清廷残军,也有可能是北边的蒙古诸部,而这个时候蒙古诸部散成一片,根本就没有凝聚力。而清军虽然新败,但是毕竟还有一二十万大军,单从纸面实力上来看,中华军首先蒙古诸部的可能性更大。

在得到了这样的一个不好的消息之后,蒙古人坐不住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能向北逃,因为北边来了一个更加穷凶极恶的俄国毛熊,也不能向西边去,因为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正在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版图,以这个时候的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的。

战也不成,逃也不成,那剩下的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请降了。于是蒙古诸部撇开倾向清廷的科尔沁部,联名给项玉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向中华帝国投降,但是需要保持他们目前的自治状态。

项玉看了半天,总算是将这份内容很长的信给看完了,他轻蔑的一笑。蒙古人倒是想的挺美,竟然还想要自治,当然不能就这么便宜了这些人了,蒙古一旦这个时候获得了自治,久而久之就会和中原朝廷离心离德,厚实的经验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项玉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于是在这份折子上面写了一个斥字。

不过从这封信上,项玉也了解到了一些北疆的情况,这个时候俄国人的扩张确实是很严重的,西伯利亚这一片地区本来就是苦寒之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带,一直以来都是一些游牧民族在上面居住,但是游牧民族逐水而居,对土地的控制力实在是太差了,远不如中原的农耕民族,因此,想要彻底的占领西伯利亚,并且将这些地方守下来的话首先必须要中原的朝廷足够强盛,只要强盛的国家才有能力不断的将人员源源不断的输送过去。

只是眼下但就是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员安排就有一点吃力了,如果朝廷需要同时兼顾三个地方的话,恐怕是有一点吃力。

在确定了要向唐朝那样,向边关地区移民增加当地的汉人数量以后,中华帝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于这个时候以土地为重的中国人而言,新疆西藏这下地区的条件还是十分诱人的,只要登记移民过去并且十年之内不移民回来的,就能够获得一百亩的永业田,世袭替,可以当做是家产一直传承下来,而且边疆地区还有另外的优惠,那就是减税,朝廷承诺二十年之内都不向这些新移民征税,也不需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对于原本就居住在当地的汉人也是一样的政策。

要知道,在古代各种苛捐杂税是十分繁重的,而且比苛捐杂税更加可怕的就是这些徭役,自古以来徭役的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平民百信寻常人家因为服徭役而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所以二十年免徭役这个政策对于广大的百姓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这才使得这一段时间登记报名前往新疆西藏两地的百姓人数激增,这个时候中原之地也是一片狼藉,什么事情也是需要从头开始的,何不干脆到边关去闯一闯,说不定十年之后还能混出个模样来。

第350章 援军第382章 三水议兵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166章 组建情报部门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341章 海澄攻防战(四)第385章 黄雀在后第8章 枭雄相会第5章 弃守安溪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394章 退守辽东第8章 枭雄相会第315章 价格争议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197章 战后政策第385章 黄雀在后带一百零二章台中攻城战第301章 移民问题第378章 战局糜烂第312章 抵达台南第352章 江阴海战第31章 诸军议事第162章 筹建安北市第56章 军械所第400章 进军朝鲜第187章 进攻马尼拉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312章 抵达台南第205章 海盗的主力第252章 粮食战略(二)第335章 春季作战第74章 意外之人第381章 鏖战镇南关(二)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67章 占领马六甲第42章 厦门风云(一)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79章 承天府军议第50章 金门危局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44章 厦门风云(三)第233章 董义的建议第381章 鏖战镇南关(二)第250章 人才问题第360章 浓雾偷袭(三)第80章 刘吴联合第40章 下一步计划第35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424章 征服中亚第99章 项玉成亲第116章 刘阳夺魁第95章 百年海军第427章 决战沙俄(三)第234章 破城第152章 十万联军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417章 兵临盛京第37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第260章 定海和镇海第33章 遭遇风暴第117章 安排李云聪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82章 战争威胁第141章 扩建军工厂第308章 远渡重洋的英国人第3章 关宁铁骑第135章 战斗的尾声第240章 兵临城下第63章 台中对第237章 城外交战第94章 安置俘虏第124章 日军逃走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39章 海澄攻防战(二)第21章 连夜撤退第139章 中华帝国第231章 包围圈第349章 最后一击第421章 西伯利亚对峙第59章 明军内乱第61章 激战荷兰人(二)第98章 发展战略第193章 对土着人的政策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355章 国之隐患第66章 讨伐部落第117章 安排李云聪第108章 炮击皇城第114章 北方变故第309章 前往马尼拉第378章 战局糜烂第331章 江户大火第370章 四国鼎立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403章 平定准葛尔(二)第120章 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