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四章 地理中心

四一四章 地理中心

强霖等人上了帆船,开始顺流像上津渡口进发。

强霖与叶挺在南洋造船,所以一看这船就知道是内河江船。底平,宽大,走起来比较稳,也比较快,还不容易搁浅。但是容易翻船。好在江河风浪不大,河面也不宽阔,翻船了事情也不是很大。

看到强霖注意船的构造。王伯初说:“这是汉中船厂制造的,那里有一个很大的造船和修船的船厂,是大清朝时候设立的。民国各路军阀都没有破坏,但是一直没有钱发展,所以破败不堪。”

强霖看这个船比较老了,想必是辛亥前的产品?船家说:“这船是我们私下定制的,与军阀没有关系,是那个船厂的工人自己接的私活。”

强霖明白了,那个船厂估计是官家的。大家都用官家的厂子挣自己的外快。不过船还是比较快,估计跑了有7-8年的船龄。反正是风帆,机械动力是没有的,只要修补木头设置就可以了,看起来也还可以。

很快就到了上津镇。这个镇子和附近地区属于湖北郧西县。强霖向码头看去,镇城还是很大,这里是比较大的平台区,就是大山之间的平原,比漫川关镇大。漫川关镇是两河交汇,但是地势平坦区域,不如上津。

王伯初说:“上津是湖北探入陕西省的一块地盘,这块地盘历史上经常变换,所以有一个是朝秦暮楚,就是说的这一块地区。”

显屿说:“奥,是说这里早晨是秦朝,晚上就划给了楚国?我原来以为是说,早晨是秦朝,我们现在到了楚国。”

王伯初说:“你那么理解也对。但是这句话的原本,是说这个地区,总是不确定归属。”

强霖摇摇头说:“这是你们陕西的说法吧?我看这里从明清两代,都是属于湖北的。”

王伯初说:“明朝是州、县,上洛州,上津县等等。不过区划不是很明确,估计是不定,所以你说的属于湖北,我也不好反驳。不过,在顺治年间,肯定是划给湖北郧西县的。”

上津古城就在河边一闪而过,强霖见到的是一座天主教堂的尖顶,很有历史感啊。看来这里早期就有天主教的传教士。

强霖对着船的侧面,看着南方。强霖有体会地说:“这里似乎是中国的中间位置啊。正南方向是南洋沙捞越,婆罗洲啊。正北是包头,蒙古的库伦,贝加尔湖。”

左娜很是惊奇地说到:“怎么可能看到沙捞越?怎么能看到库伦,还有贝加尔湖?你是透视眼么?”

显屿说:“他是研究地图的人,所以是用经纬线确定的。这里是很中心的位置了。”

王伯初说:“最中心的位置应该是在还要往西,往南一点的地方,大概在安康县南面,平利县的地方。那里在古中国的地理中心,到南端、北端的燕赵长城,差不多是地理中心了。如果算上外蒙、新疆、外东北和越南等地,地理中心似乎在兰州西安之间的平凉县。”

强霖说:“还是古中国吧。五族共和的中心,还是在北京吧。平凉以西,实在是太荒凉了。今年饿死很多难民。”

王伯初说:“没有。那里救灾和移民的比较早,冯玉祥大帅一直在关心这件事情。他呆在三原县读书,也自己管着救灾的事情。”

强霖说:“大帅经常读书么?”

王伯初说:“我不是很清楚他怎么读书,但是救灾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帅性子急,搞地方行政沉不下心,只好自己救灾。政务都委托两个大将,萧振瀛和刘郁芬。”

强霖说:“很不错。能够分得清自己和别人的特长,书就是读进去了。军事和鼓动,是大帅的拿手戏。治理地方,确实是要慢、忍、等,急不得啊。”

王伯初说:“你说的对。我在家里,也就是维持治安、鼓励学校教育,其他的只能看着人们慢慢地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强霖找到几个县长,聊起了陕安道的县治。陕安道,就是大清时期的陕南建制,一道二府。道是省里的监察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府才是政府机构,下设县,州、厅等,基本上都是县级。所以清朝的省是三级政府机构,省、府、县。镇和里,只是编制,谈不上官府,也不是官员去管,是自治的体系,编成里、甲。差不多就是八旗的意思,行政和军事体系。

洛南县的陈县长专门研究过编制,他拿出资料说:“大清汉中府, 治所设在南郑,领8县、1州、3厅。兴安府,明朝时期是兴安直隶州,清乾隆年间升为兴安府。治所设在安康,领6县、2厅。”

强霖说:“这次还有商洛州的几个县,一起考虑。商州各县原来属于西安府,现在自己独立为商州府。这样陕安道就是三府了。”

商州本部县长杨遇春不太清楚,陈县长解释说:“我们商州是直隶州,明商州,清初仍属西安府,后来升为直隶州,属于省里直辖。州同驻龙驹寨,编户16里。州领4县。镇安县,山阳县,雒南县,商南县。

强霖说:“民国把厅都转成了县,把散州也都改成了县。这样县的数量就太多了。民国后期又升级了不少县,现在三府之地,有四十多县。我的意思,是恢复清朝的县域,这样就是汉中府8县、兴安府6县、商州府4县,总共18县。厅也恢复,然后逐步改厅为直辖镇,或者重新回归原来的县。散州就一个,暂时不动,为县的级别,以后再说。这样就有一个宁羌州。”

杨遇春说:“这样就是陕南18县,5厅,1散州,24个县级机构。”

强霖摇摇头说:“还是多了。最好是18县,1个散州,19个县级机构。如果能够并入一些县,弄成12个县左右是最理想了。比如山阳县,完全可以并入镇安县。后来的柞水县等一并改为县辖的镇,或者暂时为设置局,不过设置局是要变成镇的,往下消解,不是上升。”

杨遇春问:“为什么要消解县治呢?这是当地人费了很大力气才设置的。”

强霖说:“未来我们是消减人口的。县域太小,他们总想增加人口来提升县的地位。现在干脆不设置县,他们就只能在镇的级别上,也就没有增加人口的动力了。设置局以后也是改成镇,他们只能是消减人口,而不需要继续增加人口。其实我认为商州清朝4县,现在的6县,就改成一个县,或者两个县,也就可以了。”

杨遇春说:“民国和明清一样,县治是基础,地产、法律、商业执照都是县域颁发和保存,财政也是县城独立核算。所以,县域太大,交通不便,人们的工作效果比较差了。”

强霖说:“交通慢慢就变好了。再把深山里面的人,都集中到大的镇子里面。因为县治是基础,所以法律规定县里有议会,大一些的县,方便这些操作。不过小一些的县,也可以做到,就是养太多的闲人。”

杨遇春说:“这些都没有说服力。但只要一条,就是降低人口。县域没有人口支撑,也就自然消减成为一个或者几个镇。”

强霖说:“好吧。降低人口先,现有县治的存废,还是要经过该县的讨论。你们县长们先知道,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

陈县长说:“那府一级呢?”

强霖说:“保留,可以都改成州,不过是盟的意思。不是治理的基础,是监督、法律、教育、医疗等等的节点。也是省里的派出机构,没有议会,也没有单独的财政。”

两个县长开始仔细琢磨这些东西,强霖则是考虑县治的区域多大合适?因为日本全国才72县。对比起来,中国的县有些小了,当然人口也不多,才几万人就一个县。这些不好组织议会和独立财政。

这么少的人,县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集体财政。而县里的很多事务,是宪法要求做到,比如兴办教育、警察还有土地管理等等。

七〇一章 敢拼了六八三章 哲学与浪漫五三一章 要救济的社会五四四章 再生缘七〇四章 现代分封制度五八六章 太平天国发源三一七章 华北议会成立二六三章 驻军战略四五〇章 放弃四零五章 宽恕才是未来第18章 井冈风云三七六章 缩编西北军四零七章 士官和绥靖地方二五四章 要有民族自信三四一章 一言难尽杂牌军四四〇章 正式学生二七六章 清算范围扩大三六四章 据潼关而小天下二五一章 蒙古出路六五五章 思想重镇六十九章 张冯会面六九七章 空战二八二章 蒙古的柔和力量四三〇章 切割第一刀四六六章 生活中人们第7章 教育和军备四八零章 南方国会六五二章 跟上节奏三零七章 满蒙女学二五七章 地学与思考二六六章 纯正苏维埃第2章 小宋江一五四章 民国留学生们第59章 新思维四一零章 不要发展六九七章 空战四九五章 民族问题第2章 小宋江二四一章 担忧祖宗四五一章 增海洋发展五八〇章 那也是我百一四章 日本维新成败六一七章 盘州开矿二七零章 国防研究什么二二七章 蒙满汉杂居第25章 参加蒋总司令婚礼一四四章 发展一七四章 文武之道九十章 严重的危机处理四九一章 西北中心三五九章 蒙古喀尔喀边境驻防四三一章 国家职业军官六三五章 云端看地形五八六章 太平天国发源一三八章 冲浪胜地三四二章 最后的土豪武装九十九章 张学良督鲁六六五章 重工三四四章 社会主流要清明六五二章 跟上节奏五八八章 介入西南核心五三〇章 长城内外百零七章 阎系加盟一九四章 江湖牌号七十四章 乡村建设难题六五四章 中流砥柱四八七章 地震和兵祸二一七章 左翼文青座谈七一三章 理性动员一二八章 项英的工人本色百零六章 大元帅更替四二三章 推演党国命运七十一章 开慧的决定八十三章 红军展开一二二章 风光无限四七三章 软环境建设三四二章 最后的土豪武装第13章 圣约翰大学报到三五五章 烤鸭店一三四章 苏门答腊旅行五五九章 工业西进四二三章 推演党国命运四二八章 大师论道一五三章 科学七一六章 国际大事件二五二章 宫廷拍卖故事四五一章 海防细节三四一章 一言难尽杂牌军三一四章 北方的一李三张六十二章 布局重工业四三四章 英雄主义四二三章 推演党国命运二零五章 山东凯恩斯主义第42章 沙滩篝火五六三章 我本善良第60章 突破传统五七二章 强权公理休矣四三五章 党国干员六九二章 大都市一六七章 两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