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

看着这些大臣们对温体仁咄咄逼人的架势,朱由校此时完全没了要看温体仁笑话的心情。

朱由校恍惚看出来这些大臣们对于自己与鞑子和谈的真正想法,也许,真如温体仁当时出卖刘宗周时所说,本就是乡绅阶级的官僚们并非不明白真正阻碍大明的是什么原因。

相反,他们一开始就认清了王朝最终会因为他们的贪婪而覆灭,但除了少数的几个理想主义者,大多数官员觉着大不了再换一个效忠的王朝就是。

只不过是皇帝由姓朱变成另一个姓氏而已。

但要让他们失去统治庶民的特权地位是万万不能的,他们可以会竭力的反对和阻止。

如同当时的东林党,之所以敢做出弑君的举动,何尝不就是因为此。

而到现在也是如此,朝臣中几乎已经没有激进到因为要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而自己与皇帝陛下针锋相对的地步的官员,但对于那些出卖本阶层利益的叛徒,他们是一定要斩尽杀绝的。

温体仁是小人,鼠两端,毫无原则,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朋友也包括本和自己同属一个阶层的士绅。

但偏偏这样的人现在却是朱由校最需要的人,就是因为温体仁没有原则,所以才能让温体仁去做一些其他官员做不到的事,甚至也能让温体仁充当挡箭牌,如果某一天,自己和士绅们需要达成和解时,那温体仁还能充当牺牲者的角色。

所以,这个时候,朱由校还得要偏袒温体仁,于是见群臣步步紧逼温体仁,朱由校便又咳嗽了几声,说道:

“好啦,对于礼部左侍郎温体仁,朕另有重用,更何况一小小鞑子,让一堂堂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去做常驻使者,岂不是太给鞑子面子了,朕倒认为温体仁所言甚是,鞑子乃蛮夷之徒,最缺的乃是教化之事,而刘宗周本就是理学名臣,且享誉中外,既如此,就让刘宗周出使鞑子!”

朱由校这话就等于直接拍板,朝中大臣也不好再反对。

而刘宗周此事也算心灰意冷,他知道自己好好准备的一封阻止和谈的折子是没用处了,但他更没想到自己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成了出使鞑子的常驻使者。

而且,这个主意又是温体仁出的,刘宗周现在对温体仁真的是恨之入骨。

但悲催的是,现在的刘宗周已经不是国子监祭酒,他没办法站出来反对,也只能欣然接受朱由校的旨意。

而朱由校这时候也走下了宝座,故作肃穆地拍了拍刘宗周的肩膀:“刘宗周,汉时有苏武牧羊,而你作为大明之臣,也不能失了我大明臣子的气节,到时候无论鞑子如何威逼利诱,你也要洁身自好,明白吗?”

“请陛下放心,微臣身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

刘宗周即便内心并不想去苦寒的关外之地,但他也不愿意在温体仁面前丢了自己作为正直之臣的风范,甚至他还看了挑衅地看了温体仁一眼。

温体仁不屑地笑了笑,他知道自己与刘宗周以及同刘宗周一样憎恨自己的大臣们的梁子是彻底接下了。

但温体仁并不以为然,在现今的大明朝,文官虽仍有着一定的地位但已经没办法压制陛下,所以他温体仁只要时时刻刻地跟着陛下朱由校的调子走,陛下即便也讨厌自己的人品也会不得不保自己。

就如刚才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让自己去鞑子国做使臣时,陛下偏偏就没有随他们的意,反而驳回了他们的意见,并听从自己的意见让刘宗周去那牧羊的苏武。

内阁大学士钱谦益此时却是朝温体仁露出了笑容,在他看来,在整个朝堂上,总算也有人跟自己一样遭百官嫉恨了。

定好了出使鞑子国做使臣的事后,朱由校这时才让群臣商议增补内阁大学士之事。

内阁的人数没有限制,特别是在现在朱由校已经几乎架空了内阁的权力以后,对于群臣而言,内阁大学士更多的是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

但数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已经让群臣们对入阁产生了深深的执念,一见陛下要让他们廷推阁臣,这些大臣们都兴奋了起来。

不过,所推阁臣却是朱由校几乎都没什么印象的,比如少詹事兼太子宾客和南京翰林院院事的成基命,还有那位在原来历史上作为柳如是第一任丈夫现为南京礼部尚书的周道登,以及张至、李标等。

朱由校没想到一时间会冒出这么多官员的名字,但他也没有拒绝,只要这些大臣不要阻碍他改革的进程,他也不会阻碍他们升官的路。

但按照朱由校的本意,替自己管着军事的卢象升和给自己管着科研的徐光启两人是一定要入阁的,而充当自己秘书角色的李明睿也可以入阁。

对于其他阁臣的推选,朱由校没有要求,索性也直接按照老规矩,让六部九卿们在次日于乾清宫进行投豆选举。

这日,朱由校已经确定了大致的内阁入阁人选,准备这次添加阁臣七人,现在备选的阁臣是十人,也就是说要通过投豆的数来决定谁入阁,谁不能入阁。

除掉内定好的卢象升和徐光启以及李明睿,能让百官选择的只有四个名额,不过备选阁臣也降到七人,因而在七人里选四个倒也算是比较大的几率。

最终廷推的结果却让朱由校很是惊愕,因为被廷推的阁臣里居然有刘宗周!

这就让朱由校感到很不高兴了,他想不通这些官员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故意给自己上眼药吗?好借此逼自己收回让刘宗周做使者的决定?

可并不想被这些官员们利用的朱由校干脆驳回了廷推的意见,并拟定重新进行廷推,且规定廷推的阁臣必须是京城三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的大员。

百官们现在也没办法与皇帝朱由校对着干,也只好听从朱由校的意见。

最终,除卢象升、徐光启、李明睿三人入阁外,也添加进内阁的还有周道登、成基命、周延儒、李标四人。

到此为止,朱由校的内阁才算是搭建完全,且很快钱谦益就被任命建极殿大学士,也就是内阁辅,而卢象升则加了个武英殿大学士,徐光启则是文渊阁大学士,李明睿资历尚浅,便为东阁大学士;而其他大臣选的四人除周道登为文华殿大学士以外,其余皆是东阁大学士,同李明睿一样。

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触逆大明国威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战多尔衮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第两百八十六章 皇太极恼羞成怒与东厂来武昌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布投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两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开杀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一百零七章 大风起,胡乱始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情的海兰珠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十二章 当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五百章 不平等条约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五百九十一章 占领佛罗伦萨城第两百二十三章 辽东情况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识抬举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驾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第八章 皇后第八十八章 袁崇焕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与成立军事学堂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六百零三章 开发美洲(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心处理政务的朱由校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两百七十八章 姻缘卦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一百八十章 这是好事呀第两百六十四章 舆论的发酵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两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云贵川的文人们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第四百零一章 对峙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出山海关第二十一章 八大晋商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结朕第六百零三章 开发美洲(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一百五十六章 阁老身败名裂与大明致富故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事上高压经济文化上低压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三百三十章 兵围盛京以胁皇太极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两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与庶民同罪第五百九十二章 占领罗马与罗马教皇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锋直指澳门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事上高压经济文化上低压第二十五章 活捉鞑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占领佛罗伦萨城第两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来京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与封爵第四百一十二章 会表演的李阁老第五百三十章 全歼西洋联合舰队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五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三十三章 习惯了就好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钱谦益献策第四百四十五章 准备总攻第四百四十五章 准备总攻第一百七十三章 群臣憎恨温体仁第两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个活口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见瘾君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哥萨克遇见毒气弹第三百七十二章 郑芝豹被围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歼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败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