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

多尔衮和李永芳带着和议结果回沈o阳后,皇太极并没有因为大明要与他大清结为父子之国而迁怒于负责此次和谈的多尔衮和李永芳。

相反,皇太极还对二人大加赏赐,并让多尔衮在领正白旗之余也兼领代善的正红旗。

而额驸李永芳也升为侯爵,且升为汉八旗之正黄旗都统。

虽然皇太极知道以自己大清现在的实力还没有办法从大明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而且,皇太极也知道,大明不再禁关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尽管,在此之前,依旧有民间商人和边关将领暗地里输送粮食铁器等生活必须资料到满洲,但仍然难以解决日益加重的自然灾害和越来越多的人口给满洲带来的生存危机。

特别是在朱由校抄没八大晋商且对边军管控力度增大以后,更是逼得皇太极不得不提前入关侵略大明。

但皇太极不得不承认,只要大明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只要大明的皇帝还能够驾驭得了这个国家,那大明就海乱不了,而他皇太极也只能寄希望于与明廷和解,而不是靠战争去解决危机,因为后者更难。

所以,皇太极明白,他们的确没理由再要求其他的好处,而多尔衮能谈得这样的结果也是其努力的结果。

不过,皇太极也并没有因此而打消有朝一日入主中原的念头。

皇太极已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而范文程这位皇太极身边最得力的谋士自然被奉为座上宾,成了内秘书院的大学士。

这日,皇太极闻听范文程偶感微恙,甚至亲自来到范文程屋里探望,而已染鞑子奴才习性的范文程吓到忙直接跪倒在地上:“主子前来,奴才竟未能知,请主子治罪!”

现在范文程也已成为少数几个能在皇太极面前自称奴才的高级幕僚,因而在见到皇太极后才会突然口出“奴才”二字。

“起来吧,不必如此拘礼,朕今日来找你一是听说你病了来看看你,二是想和你聊几句,如今,我们与大明也算是达成和解了,但无论是他朱由校还是朕,都知道这一纸合约不过是缓兵之计,至少朕还不想让他朱家的人一直占着关内的大好河山!”

皇太极说后就直接坐在了范文程的对面的椅子上,又问道:“依你看,这大明还能苟延残喘几时。”

在皇太极看来,大明国内危机重重,吏治已然**不堪,且党锢之争不断,是不会不亡的。

而且熟知历史的他也不认为这个世上还有能享国祚两百余载后还能再来两百年的王朝,强大如汉唐,亦不过两三百载,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主子所言甚是,朱由校即便有心要重振大明也是无力回天,且奴才昨夜观天,紫微星也已北移,更能说明天命在主子您而不在他朱由校,他朱家主宰关内两百余载已使得民不聊生,灾害连连,以奴才看,即便主子您不去讨伐,他朱家人的大明也不过二十余年可活。”

范文程的话让皇太极不由得点了点头:“先生此话有理,不过现在还不是与明廷再起战端的时候,当务之急却是袁崇焕和毛文龙两股势力,扰得我大清后方很不安宁,这两股流贼不除,朕也没法集中兵力从吴襄部夺取大凌河之地。”

听皇太极提及此事,范文臣也默然地点头称是。

两人都知道现在对大清威胁最大的的确不是大明也不是同样在厉兵秣马,养精蓄锐的关宁军吴襄部,而是游移不定常常袭击自己大清后方的袁崇焕和毛文龙。

不过,范文程知道皇太极既然来找自己,自然是要自己给出解决的办法。

所以,也没等皇太极再问,范文程就起身朝皇太极拱手道:

“主子勿忧,这两股流贼虽游踪不定,但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据奴才所知,这袁崇焕乃文官出身,而毛文龙却本来是登莱的武官,且袁崇焕在此之前就力陈除掉毛文龙,但因朱由校的阻拦,才使得毛文龙没有被治罪,不过,也正因为此,两人的嫌隙也是越来越大,以奴才看,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与大明达成和解,倒不如派人去暗通袁崇焕,与之交好;

再唆使袁崇焕除掉毛文龙,袁崇焕自出使朝鲜后就悍然斩杀朝鲜大将一事就可看出,此人有胆有识且野心不小,若我们挑拨一番,不愁他不杀毛文龙,只要杀了毛文龙,他袁崇焕的朝鲜兵只怕也是孤掌难鸣,到时候我们借朝鲜犯我边境之理由兵指朝鲜并顺道剿灭了袁崇焕部也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听范文程如此说后,皇太极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先生不愧是朕之子房,如你所说,这袁崇焕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且器量狭小,对毛文龙等武夫更是不能容忍,这是他们明廷的士大夫素来的弊病,朕倒也可以借此,让他袁崇焕帮朕除掉毛文龙这个麻烦;只是,由谁去见袁崇焕,却需要再三斟酌才行。”

而范文程连忙道:“此事还是由奴才亲自去吧,这袁崇焕昔日为主政辽东时,奴才和他也有过一面之缘。”

……

时间辗转进入了夏季,禁卫军各营指挥使除常延龄等三人要去西南和两广募兵而没有到达以外,其他各营指挥使已经开始了募兵工作。

在京畿一带负责募兵的刘宾甚至几乎就快完成了募兵工作,这一带的百姓大多与鞑子都有些仇恨,因而应召都很积极,甚至有不少是已有功名的士子。

而负责在徐州募兵的覃博桐此时则正站在一处由某千户所提供的校场上,而站在他面前的就是新应召禁卫军士兵的第一批。

但尽管因为禁卫军军饷高且现在无地流民也多,因而前来应征的百姓并不少,光这第一批就有上万人,但覃博桐对此却很是失望。

因为站在他面前的这些应召士兵几乎就跟乞丐无异,骨瘦如柴居多,膀大腰圆的则是寥寥无几。

而且这些应召百姓们一个个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覃博桐等禁卫军官兵连续教了一周,才让大部分人分清了左右。

不过,就因为左右转这么一件小事就刷掉上千人。

而鳌拜这边也没好到那里去,秦地的百姓本来就吃不饱饭,如今听说能当兵吃粮,有的地方几乎全村人都赶了来。

鳌拜只得找到当地的州县官员将年迈者或者在家里是独子的排除,然后又按照朱由校提出的几点原则筛选后才留下三万人准备进行集训,待集训后才确定能留下那些人,一般情况下,在集训期间,就会有人自动离开。

富大海在湖广的募兵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但淘汰率也同样很高。

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丝明志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伦威尔照会锦衣卫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三十二章 戏弄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发酵在军事上的运用第四百三十章 剿灭土著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没耐心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学士与兵部左侍郎视察津门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击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传动员鞑子普通民众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两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开杀第两百七十四章 王爷,何不谋之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六十七章 不给力的宋应星第六百零三章 开发美洲(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三百四十九章 瑶家女第三百零七章 满桂见皇帝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两百七十八章 姻缘卦象第四百一十四 又惊又惧的文官们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两百六十章 招工与土地承包第两百一十一章 斩杀第两百四十三章 刘孔昭倒戈与朱由校动屠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三百三十四章 为难的皇太极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两百六十九章 罚藩王第三百零四章 下狱(下)第两百八十六章 皇太极恼羞成怒与东厂来武昌第七十三章 训练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芝龙归附的条件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猪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枪杀西洋番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五百六十九章 斩杀克伦威尔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第四百四十五章 准备总攻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一百五十章 阁老纳小妾(二) 求订阅,还差三百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五百零五章 准备让倭国消失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三百七十二章 郑芝豹被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场大富贵第三百九十章 较量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吴三桂第三百九十一章 郑芝龙惨败第一百九十章 欲盖弥彰的孔衍圣公府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极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战多尔衮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三百四十四章 别开生面的经筵第五百九十八章 统一欧亚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九十章 火炮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两百九十一章 火烧左良玉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孔胤植气急败坏第五百九十七章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四百零六章 数百颗哥萨克人头与西征军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两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员对国家资本的抵制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九章 早朝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击法兰西马赛港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军陆战队对战五万土著第四十一章 秦晋百姓若反,则孙承宗必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两百五十二章 镇压第六十六章 软禁与威逼第两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广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