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

大明天启八年九月,皇帝陛下率藩王、勋臣、文官、武将等于金陵城祭祀大明太祖高皇帝的过程被全程以文字的方式直播在了大明日报上,且迅疾刊印颁全国。『

除此之外,朝廷官员和在野士绅等也相继撰文以记此事,且高度肯定和赞扬陛下之忠孝。各地官员也相继自在各城镇集市建大明皇帝朱元璋之生祠堂。

也不知道那位大胆的开了第一家生产和售卖朱元璋甚至朱由校的画像以及与其有关的书籍。

按道理来讲,这种亵渎君王圣颜的举动已经算是触犯了重罪。

但偏偏民间对这种国家领袖的画像或其他元素极感兴趣,市场容纳量很大,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紧接着相关的商家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可就在这类商铺越来越多且引起上层注意,甚至东厂提督刘如愚也准备采取措施还将准备镇压的这类不良之风的请示上报给朱由校。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朱由校直接否决了东厂提督刘若愚的提议,没有赞成东厂的人将这些商家治罪,而是命东厂的人采取默许的态度。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只要不是以诋毁或侮辱大明历代皇帝的,都可以允许民间士子百姓参拜。

人总是需要要信仰的,而在大明,许多人更多的是自己的祖先都会被神化甚至是帝王将相,既然如此自己大明的历代帝王也因此而被百姓们当神明对待。

因是神明而心生敬畏,因敬畏而得江山安稳,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朱由校大张旗鼓的祭祀孝陵并通过报刊的方式宣扬出去,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拉动了商业经济,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政治意义上。

这就等于重新唤起和增强士民百姓对大明的归属感,且让他们再一次明确知道这太平盛世是谁赐予的,而他朱由校的正统性也是肯定且毋庸置疑的。

从天启四年以来,朱由校以东厂和锦衣卫为爪牙,重用宦官,强化皇权,打压文官集团,使得很多百姓在掌握话语权的士绅引导下,当今的天子成了一不折不扣的昏君,只会给百姓带来灾难和厄运,甚至也开始质疑当今天子的正统性,并开始认为朱明即将到了消亡的地步,蠢蠢欲动的势力越来越多,暗蓄异心准备在他日天下大乱之时崛起称雄的豪杰也不再少数。

而如今通过祭祀孝陵至少能让全天下知道,至少现在,整个华夏江山还是大明的。

而朱由校作为大明皇帝,是这片是土地的合法统治者!

不仅仅是通过此祭祀活动宣示自己的正统性,朱由校还特地在朱元璋三百年诞辰之日给予天下百姓物质上的好处。

“传朕旨意,明年百姓田赋减免一半!废除徭役!以劝课农桑!”

朱由校的旨意一被登载在报纸上且明文出时,顿时全天下的百姓相继奔走相告。

大明田赋并不高,如今减免一半也就更低,但这也不算什么,对于农民而言,真正具有大实惠的则是废除徭役。

为官家免费打工即服几千年来一直是与赋税并重的,但却比后者更不堪忍受。

服徭役付出免费的劳动不说,还得承担一路上的花销和耽误农时使得自己一年的收成减少,除此之外,没办法让双手在农忙之余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朱由校之所以接着大明太祖高皇帝诞辰三百周年之际永久废除徭役,不仅仅是以此乃对庶民施以恩惠以缓解阶级矛盾,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他们的双手更大的解放。

在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很多时候农民和工人这两个身份是融合在一起的。

而现在的大明历经两百余年的展,商品经济在同时代里已经算是级达,如今在朱由校这个现代人的蝴蝶效应下,甚至出现了托拉斯经济。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更加旺盛,财富的增加总是需要人去创造的。

如果不解放这些可以随时转换为工人身份的农民的双手,那整个大明的商业展将会受限。

而废除徭役,虽然从此以后朝廷不能使用免费劳动力进行各类工程的修建,并可能因此因为雇佣民夫而造成更大的工程建设成本。

但相比解放他们双手后创造出的财富,朱由校让户部的人做过统计,一旦免除徭役,就只整个京畿地区就会有数百万的百姓可以进城干活,并创造上千万银元的价值。

而且,朱由校让工部尚书霍维华在天启七年开始就试探性的通过雇佣民夫的方式建设工程,让人惊讶的是,因为给民夫的工钱是根据他的单日劳动量来计算工钱高低的,因此,整个工程修建过程中,民夫们的建设热情相当高,毕竟做的越多钱就越多。

这样一来,工程的修建时期反而大大缩短,成本还因此降低不少,且因为工钱不但跟数量还和质量挂钩,所以工程质量也提高不少。

今年淮河流域的一次春汛没有酿成大灾就跟在霍维华去年刚雇佣数万民夫在沿岸修建了数公里长的一段河堤有关。

“废除徭役是划时代的恩赐,唯有在大明,做大明的子民,才能独享此福,感恩吾皇!”

大明日报主笔张岱在头版头条写下这样的评语。

百姓们自然是拍手称快,他们就认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朱由校大笔一挥,免了徭役,片刻间就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了他的存在。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筹划今年是不是该进城里谋份工作。

但大多数士绅官员们却在此刻保持了沉默,他们失去了盘剥的机会,也没办法再以服徭役的名义使用免费劳动力,甚至还失去了可以专门在农忙时间逼迫百姓服徭役而逼得其倾家荡产以夺其田产的机会。

不过,也没官员提出反对朱由校的举措,朱由校征收商业税还可以被骂成是与民争利,但朱由校现在是免除百姓徭役,也就不能说什么。

不然的话,全天下的百姓估计也不会原谅他。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些士绅们不知道的是,既然徭役免除了,田赋又降了,那商业税估计就得往上调了。

这边田赋降低一个点不过少收几百万银元,但商业税这边若多征收一个点却能多几千万银元,不肯吃亏的朱由校自然是要在后者找回在前者的亏损了。

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一百零七章 大风起,胡乱始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卫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发酵在军事上的运用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一百四十章 朝会(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第二十四章 血战第两百九十八章 凤阳发生新变化第四百二十七章 进军爪哇国(第六更)第两百零七章 面对祖坟被挖的孔闻诗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两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绝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学士与兵部左侍郎视察津门第六十二章 授课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铎被狙击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三十三章 拆东林书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怀好意与严惩不贷第三十三章 拆东林书院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三十一章 钱谦益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上架感言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许官员经商(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生杀予夺一念之间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国对大明宣战(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两百九十五章 重新评定张居正第五百三十六章 红叶坞见顾横波第五百九十章 进击罗马教皇国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乱引发的经济波动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鞑子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九章 早朝第一章 逼朕喝毒药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一百章 情报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审衍圣公孔胤植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临澳门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锋直指澳门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一百九十章 欲盖弥彰的孔衍圣公府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挣扎第两百七十四章 王爷,何不谋之第七章 孙承宗不是杨涟第两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四百三十章 剿灭土著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三十一章 钱谦益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发酵在军事上的运用第四百零一章 对峙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对付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钱谦益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两百七十四章 王爷,何不谋之第五百零三章 驱赶红毛鬼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两百一十一章 斩杀第九十章 火炮第三百五十一章 郑芝虎被擒第两百一十二章 包围孔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两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