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章 王爷,何不谋之

楚王朱华奎很赞同阮大铖所言,虽然他自请削去自己俸禄和献出部分田产,但同其他被强行罚掉一年甚至两年俸禄且取缔世袭罔替的犯事藩王们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一想到回武昌后就会要朝廷官员来他王府讨要,他就感到心疼。

“照先生所说,孤顺从皇上的旨意也罢,还是抗旨不遵,都只有沦落为庶民这一个下场?”

朱华奎心里自然也有这方面的焦虑,因他态度较好,所以在这金陵城,朱由校才没将他看管那么严,准予他考察金陵城的商业尤其是皇家工业公司和大明日报这类的皇家资本,但一想到其他被软禁在紫禁城中不肯自请减俸而不被放出来的藩王们,难免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阮大铖点了点头:“当今陛下欲中兴大明,本无可厚非,但像王爷您这样的藩王、我这样的士绅等就成了最大的阻碍,不除不足以挽救国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还有前朝的张江陵,所做之事哪件不是对我们这类的人下手。”

“纵观古今,王朝百年之后,积弊甚重是在所难免之事,我朝历经两百余年,天下钱粮土地已大部掌于我等之手,庶民无法谋生故而起而谋反,但自古鲜有庶民做的了天下之主的,因为他们反的就是我们占据天下财富的达官贵人!”

“唯独本身就是达官贵人之人才可得天之眷顾,重整天下!”

阮大铖一番长篇大论让楚王朱华奎很是兴奋,也暗叹此人之睿智,竟将天下大势看的如此明白,不由得问道:“那依先生之见,为何是你我这样的达官贵人得天下了。”

“因为只有我们这些士绅才懂驭天下之王道,庶民如何知道,王爷您本就是皇室后裔,可号令群雄,而如今陛下已经得罪了天下藩王和士绅,虽因君尘之谊和军队压着,但都心里憋屈着呢。

“其实,自古以来,这土地大量集中在我等士绅手中造成的国家贫困乃至灭亡的现象也不过是屡见不鲜之事,但只要有人在这时候起兵谋反,且得到我等士绅官员支持,就可通过屠杀大量庶民和底层士子以及那些冥顽不化要做遗老遗少的官绅,而解决土地被少数人占据,大多数人无地可种的窘境,也正因为此,每个王朝开国之处都会荒凉穷困且人少地多,而可建文治盛世。”

“自古你我这样的达官贵人要想在这种时局变化之际幸存下来且继续享用这荣华富贵,要么就自己起刀兵做这天下之主如隋唐李家,要么投靠崛起之豪杰,如宋之杨业,而如今正是这鼎革之际,王爷您是大明王爷,如果您登高一呼,响应您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不夺士绅田产且保其私,通过屠杀人口而使得幸存之顺民有田可种,则必然会士绅影从,百姓服威。”

阮大铖说完就朝朱华奎拱手道:“王爷,何不谋之!” шωш▪тt kán▪¢ Ο

阮大铖的大逆不道之言吓到朱华奎当即就站了起来,指着阮大铖半天说不出话来。

虽然朱华奎一开始就从阮大铖的话里听得出此人有反骨,但本也有些对朝廷不满的他也没有揭穿,而且正如阮大铖所言,他也瞧出来,如果大明任由自己这些藩王官绅们骄奢淫逸腐化下去,大明的确会出不了几十年就会灭亡。

而且,他虽然作为大明的藩王但本质上却也是一个大地主,所以,他不想在将来让楚王府也跟着大明陪葬,他也有要交好下家的意愿,以前关外后金势力崛起,他还暗地里让人去给皇太极送过贺礼,和蒙古的几位部落领也是如此,因为即便是现在,大明的人也担心自己会不会走两宋的路子,在最后是被草原上的人窃居江山。

但朱华奎还真不敢明确提出要自己站出来号令天下,进行谋反,推翻朱由校的江山。

诚然,他作为大明的藩王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也有许多士绅可以因此找一个自己是忠于大明但不忠于昏君的理由,而他自己也有些野心,但一想到历代藩王都没有造反成功和下场结局,他也有些局促害怕,害怕一旦造反不成功,会比现在还惨。

“阮先生此话不必再说了,此事容孤再想想”,朱华奎说着就着急忙慌地逃离了这里,且还很是紧张的看了看四周,深怕有东厂的人在暗中关注着,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现在心跳如麻,呼吸急促。

朱华奎一走,阮大铖不由得冷哼了一声:“堂堂藩王,有这野心却没这胆,在王府礼穿龙袍命属员高呼万岁的魄力去哪儿!”

“阮先生,你说他会不会去陛下面前揭我们?”

这时候,一直在阮大铖身旁的那彪雄大汉不由得担心地问道。

“他没那么傻,他应该知道揭我们后,他一样会死!”,阮大铖说着就转身对身旁的这彪雄大汉吩咐道:“你先回湖广去,暗中多募兵马,侯中丞那里我打了招呼,不会管你的,另外,湖广的禁卫军现在岳阳操练,你就在武昌城附近募兵为好。”

“好,那我这就回去向中丞复命”,这人一走,阮大铖却是不由得一掌拍在栏杆上,狠狠地道:“马士英,你铁了心,要跟着朱由校干,得罪天下士绅,如今我们就等着瞧,我就扶持楚王朱华奎,联合东林余党,看我们谁斗得过谁!”

阮大铖终究是不甘寂寞之人,从他在初入仕途时起就一会投奔阉党一会儿投奔东林党,可谓是鼠两端,但却又总是能在屡次跌倒后还能爬起,本来的历史上,他的最后一次崛起是在南明投靠马士英后做了兵部尚书,但在这个时空,他却因为马士英选择了跟随朱由校改革新政而与他产生理念不合,而使得他的政治路线从投奔马士英变成了与马士英成死对头。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马士英,还因为朱由校。

阮大铖自然知道是当今皇帝朱由校的旨意才使得凤阳地区开始了高额的商税征收制度,进而破坏了他家族的利益,而且朱由校还杀了他的表舅魏广微。

官僚士绅间,结亲以建立社交关系的不少,当年阉党得势,他阮大铖也能青云直上,跟魏广微也不是没有关系,而且魏广微还亲自教过他应举学问,所以,在私人感情上来讲,他也没办法再站在朱由校和马士英这边。

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第八十二章 逃出军营与杖毙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视贵州与陈眉公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协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五百零二章 对西伯利亚的强制性文化灌输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战多尔衮第两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动作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极第两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与庶民同罪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七十章 只能当一小卒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两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两百五十七章 经济工作会议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与夷灭三族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异处 (第三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顺天府尹有猫腻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军陆战队对战五万土著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一百零一章 别怪朕心狠第四十三章 启蒙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学士与兵部左侍郎视察津门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风八面的南京礼部尚书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两百四十三章 刘孔昭倒戈与朱由校动屠刀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吴三桂第四百二十七章 进军爪哇国(第六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顾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三百一十章 检阅禁卫军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汉奸鲍承先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当外籍院士第七十五章 变色龙第四百一十四 又惊又惧的文官们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举改革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汉奸鲍承先第一百一十七章 鞑子来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视贵州与陈眉公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场行刑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国对大明宣战(第三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三百五十章 郑芝虎败象已现第三百四十四章 别开生面的经筵第两百四十九章 冲突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术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触逆大明国威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结朕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第十二章 当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第五百九十二章 占领罗马与罗马教皇第四百零五章 全歼哥萨克骑兵和处理战俘第两百六十六章 贼心不死的满清第三百八十九章 与郑氏海盗集团决战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九十章 火炮第两百五十一章 禁卫军进金陵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两百六十章 招工与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