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

“打!”

杨嗣昌突然就脱出这么一个字,着实让在场的朱由校和一干大员惊掉了眼。

孙承宗、卢象升、王在晋、孙传庭等都是戍守边关数年的封疆大吏,素来是马上治军,马下治民的典范,如今尚且没有轻易说出一个“打”字。

但偏偏这位最没有实战经验的兵部左侍郎,也就替陛下管管军饷的杨嗣昌做了第一个主战派!

禁卫军的常延龄和边镇总兵官毛文龙等人都抬起头来,看向这个体格稍胖,身材略矮,与硬汉半点搭不上边的兵部堂官杨嗣昌杨侍郎。

但在此刻,他们倒觉得眼前这位杨侍郎似乎才是真正跟他们武人性格相似的好汉,自己的子民被杀,何必考虑那么多,就一个字,打就是了。

若不是考虑到,在场的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甚至还有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他们真想给杨嗣昌拱手行礼。

王在晋脸上略显怒色,他素来主张与蒙古联合,在山海关一带坚壁清野,以抗建奴。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坚持让他做了辽东经略,没有让袁崇焕去代替他,并让他全权负责山海关一带的防务。

但那是在天启七年,朝廷没钱,只能采用王在晋以守为主的战略,如果换在此时,自己国库有钱,兵备充足,国内矛盾缓解的情况下,朱由校觉得自己不一定会启用王在晋。

孙承宗面子上也有些挂不足,他算是辽东诸臣中资格最老的官员,眼前这些督抚和总兵官几乎都是他一手提拔和重用的,而自己又是皇帝陛下的老师,即便是当年魏忠贤执掌朝纲时,也没敢置他于死地。

如今这个叫杨嗣昌的兵部左侍郎却当着陛下的面给自己唱反调,倒也有点轻狂。

当然,孙承宗能有今日的声望,自然是一个有雅量的人,也没有因此憎恶杨嗣昌,只是略微捋了捋胡须,静待陛下的反应,如果陛下要惩罚杨嗣昌的狂言,他或许可以求求情,以免这么个敢出不同声音的直言之臣被弃用。

但让所有在场的人没想到的是,朱由校只是微微一笑,略显惊讶地哦了一声:“你倒是说说,为何要打!”

“是!回陛下,大明自立国以来,以刚强称于世,昔日太祖夺蒙元天下使得北方故土重归汉人,成祖七征漠北,扬大明国威于万里之外,英宗北狩,但大明仍不因此而学两宋屈服于敌;

建奴虽强,但我大明仍有平叛之心,如今不过宵小蛮夷犯我边境,杀我子民,我大明若因此忍辱负重,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再者,他蒙古诸部早已衰落成一盘散沙,以我大明现今之国力,何惧他与建奴联合!

我大明不是偏安一隅的刘备孙权,既然要收服关外之地,重振国威,迟早都要打这两股势力,分开打也是打,一起打也是打,我大明耗得起,他们可耗不起!”

杨嗣昌的一番言论倒是让朱由校很是触动,不但是朱由校,即便是在场的禁卫军各军总兵官和各边镇总兵官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而孙承宗等文臣也不好再说什么,陛下既然没有直接下令惩罚杨嗣昌,就说明陛下是赞同了杨嗣昌的意思。

即便是要打,他们也并不是真的要反对,而且他们也觉得杨嗣昌说的也有些道理,大明即便现在同时与这三股势力同时为敌,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最多就是复杂点。

“建斗,你说说看,如果我们要打科尔沁部,如何打为好”,朱由校突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面来,刚才卢象升的目光一直在地图移动,对于其他人包括杨嗣昌的话是充耳不闻,朱由校就猜到卢象升估计也打定了跟杨嗣昌一样的决定,但依照卢象升谋而后动的性格,却是要拿出一套说服人的战略后才会表自己的看法。

而也正因为此,朱由校选择问杨嗣昌而没有先打扰卢象升,这时候,才直接问卢象升如何打。

卢象升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调兵遣将如何开战倒也能迅整理出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案,见陛下突然问起,便立即拿着一根粉笔走到地图前面,以京城为原点画了两个箭头,一个箭头由宣化直接弯向喀尔喀部然后箭头直插科尔沁右翼,一个箭头则直指山海关。

“陛下,如果要打救得彻底打服科尔沁部,以一路直接从宣化出去,从察哈尔和喀尔喀部借道,绕到漠北,堵住科尔沁西逃,一路从山海关出去,以辽阳为据点朝科尔沁左翼进攻,并因此防止科尔沁部狗急跳墙投了黄台吉;对于从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借道,可让辽东经略王在晋去联络,据臣所知,王经略这些年与这两部关系维持得很好,如果再派一名要员带着礼物出使,再以贸易要挟,这两部不会不答应;

一路走山海关,可以下旨吴襄部和建奴儿皇帝(按照协定,皇太极可以称帝,但只能是儿皇帝)勿必坚壁清野,不准勾结叛贼,这样明着是警告实则是告诉他们,我大明所要针对的是科尔沁部,以这吴三桂和黄台吉的狡猾必然不会轻易选择支持谁,因而会故作不知的让我大明去打科尔沁部。”

卢象升刚这么一说,就被杨嗣昌抢白,杨嗣昌突然站到了前面来,朝朱由校拱手道:“陛下,卢阁老这个还有可商榷之处,以臣看这一路不必出山海关,一出山海关无论是否打科尔沁,吴襄部必会阻拦,因为他们知道我一旦在辽东加兵对他的威胁肯定会更大,是故,他们肯定会从中作梗!

以臣看,不如直接走海路,然后以淬不及防的方式进攻科尔沁左翼,到时候这吴襄部建奴是支持蒙古也好还是我大明也好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为不得罪我大明,甚至只能继续保持沉默。”

“传朕旨意,授予兵部添左侍郎、辽东经略王在晋为正使、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为副使,出使察哈尔和喀尔喀部,谈论借道一事,立即调水军北上,准备于津门运输我大军去辽东半岛,同时宣旨给吴襄与皇太极,着他们协助攻打科尔沁部,否则必施以重惩!”

朱由校的旨意一下达,群臣都表示很诧异,他们第一次现当今陛下如此胆大,竟然要让吴襄部和黄台吉也协助进攻科尔沁部。

如果不是因为朱由校是皇帝,很多大臣都想骂一句:“傻!”因为让吴襄和黄台极对科尔沁部动手,这根本就不可能!

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弹发射与路障第一百八十章 这是好事呀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一百五十章 阁老纳小妾(二) 求订阅,还差三百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权第五百七十三章 扩大战争与拉动经济第两百六十二章 张岱恨藩王第三百零三章 下狱(上)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见朱由校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三百零七章 满桂见皇帝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两百二十七章 沙龙帮第两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广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第两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两百七十四章 王爷,何不谋之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四十九章 御马监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会(一)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叹华夏古人的伟大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一百零二章 采取强制措施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两百四十九章 冲突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五百九十章 进击罗马教皇国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们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击盗用商标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罗刹国谈判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开宴会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三百九十一章 郑芝龙惨败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铎被狙击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的最后一击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两百零一章 孔闻诗受审第两百八十章 瞻仰徐达与楚王改变主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第两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绝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权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与奸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肮脏的孔府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诸侯”联合抗明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十七章 结党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尔衮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悔的储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