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亲前夕的地方官反应 (第五更)

广西布政司右江道,思恩州杨家垭口的一处小村落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地名,但因新晋之帝妃宁嫔乃此村杨老幺之幼女,因而瞬间名声大噪。

这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昨日下午的一场大雨一直下到现在也还淅淅沥沥的连绵不停,但世袭世恩州土知府岑杰此时却早已陪着右江道分巡道道台柴增用冒雨来到了这里。

按照寻常时节,别说官居按察使佥事的右江道道台柴增用,就是土知府岑杰也不会来这大山里来受罪,但眼下宁嫔箩箬娘娘回乡省亲在即,他们不得不高频率的来这里查看查看,以确保不出现半点差错。

柴增用拿着一根竹签一边剔掉自己靴子上的泥浆,一边问着一旁的土知府岑杰以及被流放到这里担任府学教授的吴伟业:“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没有,娘娘家的祖屋可用了最近上好的空心砖,有人看住杨老太公没有,别让他老人家又跑去悬崖边栽什么新普及的马铃薯,还有那位六岁的小国舅爷,那打补丁的衣服换了没有,别让娘娘看见了伤心。”

岑杰虽说是世袭土知府,但却算不上是可以割据一方的土司,他基本没有任何军事力量,虽说这个知府之位是他家世袭的,但他也不得不听从上级的指令,毕竟他可不想他的世袭土知府之位被上面找理由给革掉。

“回大人,都安排好了,娘娘家的祖屋都换了好砖,是从广东佛山那边最好的窑里烧制的,连带着这整个村子的所有房屋都加了砖,路也用了大青石夯实了,只是最近连续下大雨又冲垮了一段路,正着人抢修呢,下官也派了三个最可靠的丫鬟服侍着杨老太公,天天看着他呢,别说让他去种什么马铃薯,就是去屋后果园摘点水果也是不难的,就是防着摔了跟头,另外,小国舅爷,下官也给他准备了几套衣服,都是蜀锦的。”

这岑杰也知道娘娘还乡这种事是不简单的大事,更何况,还有可能皇上也会来,这就更加不简单了,广西这种地方几百年就没有过皇帝出现过,因而他也就很积极地配合着上级交待的差事,即便他现在先垫上了不少的钱,但也没觉得花得很冤枉,在他看来,只要到时候皇上记得他的一点忠心,就能保他岑家做这世袭土知府多几代。

“那就好,吴先生,你是大才子,来我们这地教书是委屈了你,但现在你也知道,皇上和娘娘要来此地,你即便再有怨言,也不能坏了这迎驾和接娘娘省亲的大事吧,这毕竟也是尽一个人臣的本分,你做过翰林官,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柴增用点了点头后就没再和土知府岑杰说话,对于这种非科举正途出身的世袭土知府,又没有土司之军事力量,他是瞧不上眼的,反而对于吴伟业这种科举正途出身的翰林院官员有些敬重同时也有些嫉妒,但现在这吴伟业因为忤逆圣上被贬到这里来,多少让他心里平衡了不少,毕竟他虽然是三甲进士出身,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从知州任上爬到现在分巡道的位置,但现在也能对一个二甲进士出身的人呼来喝去,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但偏偏这吴伟业虽不傲气十足也不谄媚巴结,只是沉闷的跟个闷葫芦一样,无论这柴增用怎么明嘲暗讽,他都是不理。

分巡道道台柴增用为了在陛下面前刷脸,给娘娘留下个好印象,在重新整修杨家祖坟后求了这吴伟业写几遍墓志铭好几次,这吴伟业都搪塞了过去,如今柴增用只得再劝。

吴伟业心里是抵触这种地方官耗尽脑汁来巴结上差的行为的,但前几日报纸上登载的祁彪佳和王思任不同的遭遇让他也有些意识到皇权不可违的道理,如今加上这柴增用拿君臣之义来劝,便只得点头道:“好,下官写就是。”

“这就对了嘛,岑知府,快去找最好的石匠和最好的大理石,只要吴先生的碑文一写好,就立即雕刻好,然后填土安好”,柴增用忙向岑杰吩咐后,岑杰就答应着小跑着去办此事了,而吴伟业则被柴增用亲自拉着上了滑竿,急忙往府衙走去,这杨家村太穷,没有纸笔可以拿来写墓志铭。

等到吴伟业写好墓志铭,这边岑杰也把碑刻的事搞好以后没多久,广西左右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以及巡按御史等官也都赶来了杨家村。

后来,甚至在北海一带巡视的广西巡抚也忙不迭地往这边赶。

两广总督则被朱由校一道旨意打回了肇庆,要不然也要赶来。

陛下巡视行程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他们只能这么赶。

一时间,一座小小的山村就云集了整个广西境内的所有官员,其中最为着急的则是广西左布政使杨红贵,他一进入杨家村就找到分巡道道台柴增用问道:

“陛下和娘娘眼看已经到梧州了,中丞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你们这边都安排妥当了没有,到时候可别让陛下和娘娘有半点不满意的地方,但陛下也有可能不陪娘娘进村,也许就在府城里歇脚,你们得准备好落榻之处,这一次陛下带的人除了娘娘还有位柳姑娘,这人也不是简单的宫女,也不能怠慢,要按照往年招待桂王郡主的待遇来,另外,还有李阁老和王内相两位也要妥当安排好,第五军的将军和兵士们也是如此,不能慢待了他们,若是有半点差错,我们这些当官就没什么好日子了。”

“下官都已安排妥当了”,广西右江道分巡道柴增用正说着,这杨红贵又问道:“吴伟业呢,得好好劝他,来这里改造这么久,可别再顶撞陛下,对他不好,对我们也不好,总之,你们先再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安排好地方,如果有要立即安排好,我先去看看我叔公和小叔。”

左布政使杨红贵所说之叔父正是箩箬之父,即老农民杨老幺,但自从得知其女箩箬成了嫔妃好,比杨老幺大了几岁的杨红贵便认了这杨老爷为本家,且称叔父,称呼杨老爷之小儿子为小叔,为的是不能和宁嫔箩箬同辈。

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两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意外死亡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没耐心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访景仁宫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三百九十一章 郑芝龙惨败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极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见朱由校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来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击法兰西马赛港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两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离第一百零二章 采取强制措施第一百四十四章 温体仁拜访刘宗周第三百零八章 天启八年的大明财政状况第两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开杀第三百三十四章 为难的皇太极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炮营再显神威第五百章 不平等条约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启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缩影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诸侯”联合抗明第四百零六章 数百颗哥萨克人头与西征军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阁老指导都御史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场行刑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丝明志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鞑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风八面的南京礼部尚书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五百九十八章 统一欧亚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触逆大明国威第七十七章 自以为是第三百零三章 下狱(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为难的皇太极第两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的与时俱进第六百零二章 开发美洲(上)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访景仁宫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闯驾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视贵州与陈眉公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阁老指导都御史第四百一十四 又惊又惧的文官们第一百零一章 别怪朕心狠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伦威尔照会锦衣卫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一百零三章 射杀第九十六章 生杀予夺一念之间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诸番第七十四章 严格要求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三百三十章 兵围盛京以胁皇太极第五百零三章 驱赶红毛鬼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芝龙归附的条件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阁老斗法第九十九章 未雨绸缪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术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五百零五章 准备让倭国消失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哥萨克遇见毒气弹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两百五十一章 禁卫军进金陵城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权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击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五百九十八章 统一欧亚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