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天启十八年九月,朱由校一行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梧州地界,本来朱由校只是打算让司礼监掌印王承恩陪着宁嫔箩箬去杨家村省亲,但朱由校倒也想看看这些大山深处最与世隔绝的土著居民的生活状态,便最终决定亲自陪着宁嫔箩箬一起进杨家村。

宁嫔箩箬自是十分欢喜,她从没想到因家境贫困被贩卖给一镇守太监做了奴婢,然后又被这太监带进了宫中成了宫女,且如今直接一跃成为帝王之妃,还得到由陛下陪着一起回乡省亲的待遇,让她一个一生经历颇多苦难的人颇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以至于,这宁嫔箩箬在服侍起朱由校更加卖力,朱由校的虎狼之体被她似水的温柔滋润的几乎快忘了今夕是何年何月。

青竹编成的竹筏恍如一片从树梢上掉落的叶片一般漂浮于绿水之上,广西境内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秀美景观让站在竹筏上的朱由校犹如在画卷中一般。

穿一身天香色对襟衣,下着粉色撒花百褶裙,且已盘上贵妃髻,鬓佩金钗的宁嫔箩箬则恭肃地站在朱由校右肩侧。

宁嫔箩箬略施薄粉的脸上浸着笑容,但却没有发出半点咯咯之声,曾几何时,这一带是她年少时嬉戏的乐园,一言不合就还能直接放声高歌,而现在重返此地,她似乎已然忘记了怎么唱。

柳如是则坐在竹筏一般,看着宁嫔箩箬和朱由校立于夕阳下,却不由得嘟起嘴来,发了一会儿闷后就将托晒的如雪皓腕伸进了碧绿色的溪水中,水有些微凉,似乎有无数的鱼儿正轻啄着她的手腕一般,柳如是不由得慢慢划动起来,荡漾开层层波纹。

时间在这一刻显得很是静谧,连带着老谋深算的内阁大学士李明睿此刻也微扬起头来,看着蔚蓝色的天,似乎若不是因为当今皇帝陛下朱由校在此,他就要吟诵几句诗词出来应此景一般。

“此刻没有朝堂斗争,没有天下纷扰之事,什么司礼监,内阁,内廷外廷都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这处江湖之远的感觉的确与处庙堂之感觉不同啊”,

倒是司礼监掌印王承恩先发了一句感慨,他和李明睿同行在另一条竹筏上,因而朱由校也听不见,倒是李明睿听了却是不由得笑将起来:“王公公是这样想,陛下何尝不是这样想,但这种你我到底不是闲的下来的人,陛下也不是,你若是待几天,你就会发觉,自己这一辈子只能是个劳累的命,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不是你我这种人享受的,即便是不陛下也是如此,虽然出巡在外,但估计这思绪还是离不了朝堂之事。”

朱由校此时的确用眼瞥了一眼李明睿和王承恩一眼,看这两人相谈甚欢的样子,他首先反应到的不是羡慕这两个老家伙能如此潇洒畅快的说话,而是这两个朝中权臣是不是又在联合算计自己这个皇帝陛下,疑心病太重,也算是皇帝的一种典型职业病,朱由校没法改变。

……

朱由校等人在享受离京以后难得的安静状态的时候,思恩州这边早已是忙成了一锅粥。

广西巡抚方震孺此时也已感到了思恩州,且已经得到李明睿手令的他在得知当今陛下也要进入大山里的杨家垭口后就不得不在再次加强这一带的军事防务工作。

思恩州一带的所有大小道路都被重新清扫了一遍,各家各府无论是官邸还是民宅都被重新装潢了一遍,乃至于除了宁嫔箩箬本家以外,所有思恩州的官绅百姓都被要求穿最好的衣服出门准备恭候,为了做好迎驾时齐呼万岁的准备,负责具体事项执行任务的土知府岑杰已然带着全州百姓排练了好几次。

因眼下已经入秋,若在山下还可,但在垭口上,景色却显得颇为萧索荒芜,为了不让当今陛下朱由校和宁嫔娘娘箩箬看了这衰败景象而心情不佳,由左布政使杨红贵亲自召集人手用涂料染绿了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枯黄之叶。

等到朱由校等人即将进入思恩州府城附近的华阳潭时,广西巡抚方震孺、广西左布政使杨红贵、思恩州土知府岑杰等广西境内大小官员包括吴伟业几乎都聚集到了这马头之上,而在他们身后,俱是穿着朴素但却不显邋遢的直裰长衣的乡民,且各个是精神饱满。

等到朱由校举起单筒望远镜远远看见这乡民是如此装束时,他也因此感到心情很是不错,毕竟这种现象能直观的说明自己对大明的改变是行之有效的,的确是让大明各个阶层的人都受受到了益处的,要不然这种山坳里的百姓也不会装束比朱由校几年前去江南时看见的江浙富民还要好。

广西这些地方官虽然在此之前与朱由校的地理隔离也有几千里远,但却不妨碍他们对当今陛下的喜好脾气了解的门清,将重点放在对普通山民的装饰而不是放在美女与美庐的装点上,就正好把到了当今陛下朱由校的脉门。

当然,朱由校自然也会猜到这些广西的地方官员很有可能故意为讨自己的喜欢而改善了这些山民的生活状态,已到达让自己觉得大明已是富贵昌盛已极,而他们这些广西地方官员也是治理有方且清正廉明的,要不然,也不会让这些老叟垂髫们生活如此安详,普通百姓生活如此富足。

不过,尽管这样,在朱由校看来,这还是可以证明这些地方官员是有余财的,只要吏治清明,财政不紧张的话,还利于民也才有可能。

所以,虽然朱由校知道他们这也是在粉饰太平,以达到让自己高兴的目的,但朱由校也能肯定,也就只有在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后,这些官员们才有心思搞这些,要不然他们现在只担心就是如何避开流寇的劫掠,如何在国家倾覆之际,捞更多的钱财,哪管他什么政绩不政绩,上级和皇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然而,朱由校还是在上岸时拉下一张脸来,故意做出一种很严肃且有些恼怒的样子,毕竟从原则上讲,这种地方官员的谄媚行为和刻意表现的行为是不能助长的。

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第两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广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三百七十章 敌来广州城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四十一章 秦晋百姓若反,则孙承宗必死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心处理政务的朱由校第两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绝第两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四十三章 启蒙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八十八章 袁崇焕第两百六十八章 遇刺与谋杀第两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五百七十三章 扩大战争与拉动经济第两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个活口第两百五十四章 让阎应元来做巡抚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歼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两百五十六章 收获民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顺天府尹有猫腻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两百七十八章 姻缘卦象第两百七十八章 姻缘卦象第五百章 不平等条约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五百零五章 准备让倭国消失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阁老见郑芝龙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头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六十二章 授课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风尘地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一百零七章 大风起,胡乱始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两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个活口第两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费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尔衮气得吐血第两百二十一章 张岱是主笔第六十七章 不给力的宋应星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四百二十六章 将钱谦益打入诏狱(第五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阁老纳小妾(一)(第三更)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两百七十三章 驸马献宝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两百章 杀人后的丁忧官员孔闻诗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阁老见郑芝龙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第一百章 情报第三百零五章 罢免两位内阁阁臣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启的进化论错误理解方式第七十七章 自以为是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风尘地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三百九十五章 让伽利略来大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第三百零八章 天启八年的大明财政状况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弹发射与路障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见瘾君子第两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四百零五章 全歼哥萨克骑兵和处理战俘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两百零二章 作死与构陷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芝龙归附的条件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权 (第二更)第五百章 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