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

科学研究院几个重要研究项目中,研发拜耳式旋转磁场型交流发电机和改进电解法制备金属单质,都是为生产工业用钢材服务。

钢材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在二者中,钢材生产由于成本高、产量低、技术复杂等原因,更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科技水平和工业市场的差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粗钢产量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截止1878年年末,英国粗钢产量为99.8万吨,美国产量为74.4万吨,德国产量为48.9万吨,法国31.3万吨,沙俄钢9.5万吨。

而作为后发国家中的两个代表,汉国的粗钢产量刚突破7000吨,为7060吨,而日本的粗钢依旧在2000吨左右的产量区域徘徊,短时间内没有大步增长的趋势。

年产粗钢7060吨的规模与欧美主要列强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考虑到汉国在钢铁冶炼和加工生产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科学院负责的拜耳式旋转磁场型交流发电机已经于两个半月前研发成功,那么限制粗钢冶炼产能的电力动力问题便圆满解决,汉国的粗钢产量在稍后几年迅速提升甚至达到欧美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皇家科学研究院,李明远、刘朴等人站立在一处庞大的高炉附近,仔细观察此番视察的成果。

“锰金属单质以前一直用做冶炼钢材的添加剂,当添加锰的剂量在百分之十以内时,钢材产品呈现脆化现象,而在增加锰的剂量后,将锰的剂量增加到百分之十二至百分之十三时,钢材脆化现象消失,然后将高炉的温度升高至一千度,加热至金属液化,再把液体放置于水下淬火,便能够达到硬化后的钢材。”

第一个发现使锰钢产硬效果的白人技师哈菲尔德激动的对李明远介绍道。

“不错,你做的很好,稍后我会让人记下你的功劳。”

李明远满意道。

“殿下,这个锰钢有什么用处?它能不能用在火炮制造上面?”

中途被李明远拉开的刘朴问道。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哈菲尔德,他比较清楚。”

李明远笑着把问题抛给了哈菲尔德。

“刘将军,您可能不了解锰钢的性质。”

哈菲尔德笑着回应一句,解释道“锰钢的硬化强度很高,以锰钢为原料生产火炮火炮一方面加工成本高,另一方面锰钢高硬化强度的特点也会磨损军工厂机械设备,所以锰钢不适合作为火炮炮管原料。”

“哈菲尔德阁下,如果锰钢不能应用在军事工业上面,那么发明它的意义何在?”

阿根廷战事在即,刘朴认为李明远拉着他来到研究院肯定是视察与部队装备有关的技术,却没想到从哈菲尔德口中得到的答案完全相反,因此,心中产生不解。

“不,将军,我认为锰钢的发明是特种合成钢发展史上的一项里程碑,它的意义绝对不下于应用于军事工业的铬钢和钨钢。”

哈菲尔德十分在意自己的发明成果,听到刘朴质疑的提问,立刻解释道“发明锰钢的意义在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钢材原料,比如在铁路建造上面,根据实验数据,以锰钢制作出来的轨道在同等条件下,是熟铁使用寿命的20到25倍,而且在需要高强度工业生产的机床、矿石开采等行业,利用锰钢的高硬化特性,能够有效避免普通钢材设备硬度不足带来的经济损失,而锰钢在重工业领域的用途是包括铬钢、钨钢等其他特种钢无法代替的,它的价值绝对不会因为在军事领域的不足而有所折扣。”

1819年,随着法拉第首次在实验室中研制出铬钢,其他各种类型的特种合成钢不断被研发出来,其中铬钢作为最早被发现的合成钢,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上面都得到不小发展,而同样由法拉第发现的镍钢因为技术条件不成熟,尚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制作火炮、机枪、步枪的钢管一般需要添加铬、镍、钼、铂等金属元素,但是因为钼、铂等微量元素被应用在特种钢合成中较晚,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炮炮管具有、制造粗糙、寿命较短等缺点,无法像二十世纪中叶的火炮一样广泛应用在军事上面。

当然,等到时间过去几十年,限制锰钢大规模使用的难题被解决后,锰钢同样可以用来制造钢盔、坦克钢甲、穿甲弹的弹头等。而现在的话,李明远便只能暂时搁置利用锰钢提升国防军武器装备的想法,转而将锰钢用到它该用的地方。

矿产资源开采和铁路发展是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刚果殖民地有许多已经被勘探出来的矿场,由于担心矿场消息泄露引起其他殖民国家窥探,那些矿场一直处于未开采状态,而等到战争结束,汉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得到缓解,那些以锰钢为原料制作的机械设备,便能够找到用武之地。

刚果殖民地在比利时国王手中的时候,从那里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养活了比利时、英国等诸多矿产公司,而汉国的体量和科技发展潜力远高于比利时,李明远相信,有了更加合适的特种钢材料,汉国对刚果的经济开发会更加充分和顺利。

除去锰钢在殖民地开发中的作用,铁路发展便是汉国本土的一项重要工作。

汉国本土现存的铁路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政府遗留下来的,李明远带领国防军占领这些地区后,考虑到当前建造铁路技术水平的落后,不想辛辛苦苦修建的铁路在几年十几年后落后,便没有实行大建铁路的计划,而锰钢发明出来以后,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相应的建造铁路的成本降低很多,由此,关系汉国发展的铁路建造便能够提上日程。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在特种钢合成方面,哈菲尔德既然能够提前四年将锰钢研制出来,李明远自然也会尊重他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哈菲尔德的成果做出一番肯定以及对他本人的奖赏后,李明远便嘱托曼尼斯特和哈菲尔德配合其他技术人员,及早将锰钢应用于工业生产上面,接着在一众技术人员陪同下,李明远又视察了引进的内燃机、弧光灯、电气等项目,最后在天色将黑时离开研究院。

视察研究院回来,李明远立刻召集主要将军和官员商议提前开战的计划,会议结束后,汉国政府紧接着做出颁布三项政策,

一:增发3700万汉元国债,折合白银2000万两。

二:以高于市价一成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牲畜

三:颁布与爵位等级对应的封田数量:

每个受封世袭男爵获得三百亩免税田,五百亩官田,

子爵五百亩免税田,一千亩官田,

伯爵八百亩免税田,一千五百亩官田,

侯爵一千二百亩百免税田,两千亩官田,

公爵一千八百亩免税田,两千五百亩官田。

免税田延续三代,三代后按照统一标准收税。

汉国政府颁布的三项政策都与军事有关,当消息传到南美南部其他国家尤其是阿根廷那里,他们便明白汉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启动。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第九十九章 玻利维亚事了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七章 罗林山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九十章 作战计划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业产业以及航运业第七十章四章 离开秘鲁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四章零五章 兰芳、宋卡发展情况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国联盟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将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军购舰方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进占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一百零八章 解决滩头战斗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旧部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点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一章 南美华工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七章 罗林山第二百六十 剿灭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体系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运业 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四十六章 授军旗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七十章 港口见闻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一百七十六章 发现奸细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总督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国公使 完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二十五章 激战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四十章 远东影响第一百一十六章 安置华人士兵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纳西翁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业布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二百零二章 橡胶工业与自行车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五十四章 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