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喜事连连

就算针脚不好看,但是活计做的认真、结实的,小庆她们都收下了,只是暗地里记下了对方是谁,往后要有活计,得掂量着安排。至于偷工减料,甚至还有偷换了布料、将好的新棉花换成破棉絮的,小庆她们却绝不会姑息。

敢这么做的并不多,只有两户。仔细打听,一个是媳妇本身名声就不太好,而另一个则是家里的婆婆刻薄、小气,爱占小便宜。

这两户都不是三十里营子的,而是离的较远的村子里的人。中间还经过人介绍,做过口头担保的。现在这两户做出这样没脸的事情,曾经给她们做过口头担保的两个媳妇也跟着没脸。

没脸是一方面,她们还担心从此她们也会被另眼相看。

连蔓儿早就有言在先,这两户人家,工钱自然是没有,那两个担了干系的媳妇还主动带着人去了这两户的家里,追回了被贪墨的东西。

连蔓儿并没有阻止。

张氏虽然对这两户人家做出这样的事情很生气,但后来就又有些心软,觉得任由那两个媳妇这么找上门去,对那两户人家的影响非常不好,以后那两户人家就不好翻身了。

连蔓儿劝说了张氏几句,干脆让她不要管。

如果真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连蔓儿不会吝惜在工钱上帮扶一些。但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的,甚至不是人穷志短,而是本身的人品上有问题。连蔓儿并不想姑息这样的人。因为那样做,会给他人留下错误的印象,树立错误的榜样。而且对规规矩矩的人不公平。

这种事情上,一定要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与合格的活计相比,不合格的活计极少。连蔓儿也没有找人返工,因为在一开始,她就估算了类似损耗的比率,做了准备。在操办这样的大事中,这种预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比起她的估算。最后的结果是相当好的。

活计都收齐了,连蔓儿一家带着人分类打包装车。除了这些防寒的衣物之外,连蔓儿家还准备了五十扇猪肉、五十腔羊、五十只肥鹅。还有五十坛好酒,当天就由连守信押着车送往了府城。当然,随车的还有另外一个较为精致的包裹,里面是张氏和连蔓儿母女两个给沈六另外准备的护膝、鞋垫、羊皮靴等防寒之物。

所有的东西。都将被送到府城的沈府。专门给沈六的那些衣物。也不会特意说是张氏和连蔓儿做的,而是和车上所有的活计一样,是由连家出资,锦阳县的百姓们缝制的。

这些东西在到了沈府之后,将由沈家的管事安排送往边城。

连守信在将东西送到沈府之后,就带了几个随从回来了。马车和押送东西的伙计们则是留在府城,他们要跟着沈府的管事将东西送到边城去。

顺利地完成了这样一件大事,一家人都格外高兴。连蔓儿给家里忙活这件事的小庆几个发了赏钱。之后又和张氏准备礼物,要额外地感谢这几天出了大力帮忙的人。

春柱媳妇。还有村里另外两个媳妇,其他的还有吴王氏、吴家玉,赵氏和连叶儿那也有一份。除此之外,张氏还按着从前说的,给商宝容也准备了一份。

商宝容后来没有再在活计上绣花了,而是规规矩矩地做了几件活计。这几件活计,都被小庆收下,如今送去了府城。至于那些绣了花的,商宝容也送了来,连蔓儿嘱咐小庆收了。

这些“精致”的活计,当然不会被打包装车。连蔓儿也没让张氏收,她吩咐让韩忠媳妇暂时收了起来。

“往后就赏给家里的长工和伙计们吧。”连蔓儿这么吩咐了一句,就没再管了。

这天下晌,一家人正在一起商量事,外面就进来人禀报,说是老宅的四郎来了。

四郎回来这两天,连老爷子没有呵斥半句,甚至还不让别人对四郎大小声,只是让四郎好好歇着,还和颜悦色地找四郎唠嗑。除了这种精神上的呵护,连老爷子还让周氏给四郎开了小灶。

这个小灶,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就是给四郎的主食换上了大米白面。在老宅,这是一般病号都没有的待遇。四郎就这样,突然变得“宝贝”起来。

可四郎还是闷闷不乐,成天阴着脸,话很少,对于连老爷子说什么,他也不反驳,也不点头,就闷头听着。不过对于连老爷子的特殊照顾,他都是来者不拒,享受的很是心安理得,甚至还点起了菜。

周氏捏着鼻子忍了两回就不干了。

因为有些忌惮四郎,周氏没有当着四郎的面翻脸,而是等四郎回了东厢房,她才跟连老爷子掀了桌子。

“他一个半大小子,他干啥了,他是得病了,还是有啥大功劳?跟谁也没说一声,就跑出去好几天,丢老连家的脸,让一家子担惊受怕的,到处找他跑的腿都细了,他这还是有功劳了,成天啥也不干,还粳米白面的养活着他。我老天拔地,我还没享受着那。”

“你小声点。”连老爷子就对周氏使眼色,“这不是四郎刚回来吗。”

连老爷子的意思,是要好好哄一哄四郎,好让这一页彻底翻过去。

“刚回来咋地,吃了好几顿了,也够了。没看见,把他给狂的,还会要着吃了。我呸,跟他娘一个样,马不知道脸长。再吃,把他嘴都给吃馋了,胃口也给吃大了。你以后要不给他吃这大米白面了,他该吃你了。”

周氏干脆地跟连老爷子说,把四郎的小灶给停了。连老爷子当然没答应,就和周氏说再给四郎吃两天。

“哄的晴了天,就好了。”

周氏坚决不干。到了下一次吃饭,果然,四郎就没了小灶。

四郎闹腾,连老爷子劝说,周氏却丝毫不肯退让。不仅是心疼大米白面,她忍受不了这没规没法的事。

终究,四郎在吃了两天的小灶后,恢复了和大家一样的伙食。他再闹,再摆脸色都没用,周氏的心坚似铁。

“我去看看吧。”连守信跟妻儿说了,就往前院去见四郎。

很快,连守信就回来了。

“四郎找你啥事?”张氏就问连守信。

“没啥事,就是跟我说,还想去铺子里上工。”连守信就道。

四郎从锦阳县城回来是为了相亲,当时跟铺子里告了两天的假,结果这一回来,就是好几天。另外,连老爷子还曾暗示过不让四郎去铺子做工的话。所以,四郎想回去上工,还得先来连守信这。

“这是想明白了?”张氏就道,“要是能去铺子里好好干,咋地都比在家这么待着强。”

“我也是这么想。”连守信就点头道,“四郎一说,我就答应了。”

“爹,你不是说我奶跟你说,不让四郎再去城里头上工了吗?”连蔓儿就问连守信道。

“她是那么说,还不就是怕四郎到城里,离他大姑家近了,怕四郎去祸害她们去。”连守信有些不以为然地道,“这几天,老爷子没少跟四郎唠嗑,劝他。这个事我想好了,四郎要是存了那个心思,不让他进城上工,他就没法进城了?”

“这些事上,老太太的话根本就不能听。”连守信很自然地说道,“老爷子乐意四郎去做工。”

连蔓儿跟五郎、小七交换了一个眼色,三个孩子就都偷笑起来。

“爹,我奶要是知道你不听她的,还这么说她,不定咋骂你那?”连蔓儿就故意说道。

“骂就骂吧,总比听她的做糊涂事强。”连守信就道。

现在,连守信或许还有些“怕”周氏,但却对周氏有了很正确的认识,因此遇事就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二天,四郎果然收拾利落了去了锦阳县城,连守信打发人给蒋掌柜捎了话儿,纸扎铺子依旧收留四郎晚上住在铺面里头。

四郎去上工,周氏一方面因为可以不用天天看见四郎,少了一份饭食而高兴,另一方面又总担心四郎进城会对连兰儿不利。连老爷子则是一直将四郎送出了村口,对于四郎去上工这件事很欣慰的样子。

四郎有个营生,日子就有奔头,也就不容易发生意外。

只是转过头来,在没人的地方,连老爷子脸上欣慰的笑容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担心和疲惫。

“家里哪个孩子我都能看透,就四郎这个孩子,越来越看不透,让人心里没底。”当着连守信和连守礼的面,连老爷子都说了同样的话。

“就不是个好东西,等着看吧,他出息不了,不犯事蹲大狱就万幸了。”背地里,周氏依旧言语毒辣。

其实,她也不是专门针对四郎,而是对除了连守仁和连继祖以外的其他儿孙都是这个口气,似乎这些儿孙都是她的仇人。

“……阴曹地府,拔舌地狱……”

其实,不需要等到那一天。就在这世上,也是因果相系的,周氏种下的因,正在结出相应的果,只是她自己还没觉察到罢了。

转眼,就进了二月。二月,连蔓儿家有更大的喜事。

祝大家七夕快乐!

送上加更,求粉红。

第691章 觉悟第345章 告状第926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920章 微露意第675章 教训第69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554章 变故第140章 连蔓儿的打算第411章 发火第281章 艰难的决定第688章 和睦第964章 心疼第112章 阻碍第593章 惩罚第382章 传话第281章 艰难的决定第646章 新雨第434章 五香驴肉第475章 鹅鹅鹅第975章 矛盾第571章 闹第639章 生变第716章 深秋第810章 看戏第922章 归来第934章 暖冬第496章 针锋相对第709章 进城、进城第906章 母子交锋第1010章 不一样的年第283章 幺蛾子第733章 迫不及待第461章 各执一词第655章 烦恼第46章 垂危第351章 底线第170章 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第620章 欢喜第478章 不给第116章 包子的练成第568章 拜年第866章 所求为何第346章 打乌米第633章 诺第360章 威望第895章 奶爸和小舅舅第715章 礼第434章 五香驴肉第329章 山雨欲来第388章 劝学第65章 拾谷穗第356章 出伏第93章 妙计第254章 上坟第239章 还是房产第180章 北风吹、雪花飘第385章 书第880章 翻脸第498章 吃惊第785章 情与理第297章 父慈子孝第792章 本性难移第986章 忙中偷闲第380章 苦尽甘来第662章 寿材第262章 风筝与柳笛第396章 中秋第445章 霜花第438章 孝子第57章 赚钱要趁早第985章 试探第979章 打算第743章 说破第272章 搬家第388章 劝学第824章 上元将近第23章 鸡蛋风波(二)第979章 打算第437章 是你想差了第642章 葫芦和瓢第435章 回门第836章 鞋样子第912章 感情第125章 又一个财迷第301章 议亲第16章 野鸡蛋第511章 秀才第769章 喜悦第333章 互不相让第757章 悔第749章 意外之喜第992章 收网第895章 奶爸和小舅舅第310章 鲜汤宝第63章 家和第230章 入学第635章 祸源第12章 周氏训媳第772章 担忧与欢喜第133章 连叶儿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