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其乐融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连蔓儿知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形容的是二月初春时节的美景。

这首诗的作者生在江南,他所描绘的也是江南的初春。辽东府的二月,虽然也过打了春,却丝毫没有诗中的旖旎春意。

春寒料峭、冻土未融,就是最心急、最坚强的野草也还没有发芽。如果说辽东府二月的春风也是一把剪刀,那它绝不是裁出碧绿柳叶的剪刀,而是迎面戳人脸的剪刀。

不过,比起腊月、正月的寒风,二月的风还算得上是温柔的,世代耕种为生,与自然紧密依存的庄户人,已经能从这风中感觉到,冬天将近,真正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对于连蔓儿一家来说,更是如此。

第一件喜事,就是张采云的婚期到了。

提前一天,张青山、李氏、张庆年和张王氏就赶车大车,带着张采云和她的嫁妆到了连蔓儿家。一家人要在连蔓儿家休息一天,明天从连蔓儿家发嫁。

像这种成亲的双方离的比较远的,很多都是成亲的当天新娘一家才动身。不过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赶上吉时,新娘一家天没亮就得动身,距离更远一些的,起的就要越早。

张氏、连蔓儿她们在家商量,觉得这样的话。对于张青山、李氏,还有张采云等人来说,就太过劳累和紧张。张青山和李氏上了年纪。张采云上轿之前还要打扮。因此,两家一商量,就让张家人提前过来,正日子就在连蔓儿家发嫁。

“我正好住着,要是我也住的远,那就算了。咱有这个好条件,干啥还像别人家那么忙忙碌碌的。”张氏当时是这么说的。

张氏是张采云的亲姑妈。这是非常亲密的关系,她就是张罗发嫁张采云都是名正言顺的,何况只是借用一下房舍。因此张家人考虑过后。就答应了。

小龙和小虎两个孩子也跟车来了。只有张延年和胡氏两口子没来。明天张家那边还有许多亲友要来参加喜宴,因此张家不能不留人。这两口子留在家里,就是等明天要负责带着众亲友过来。

张采云因为婚期就在二月,所以自上次从连蔓儿家回去之后。整个正月里都没再往三十里营子来。如今见了张氏、连蔓儿众人。就亲热的不得了。

“跟她大姑,比跟我都亲。”张王氏穿着新做的长身褙子和皮裙,就对张氏笑道。

这个时候,张采云正靠在张氏身边,笑的一脸的灿烂。

“我娘捡着大便宜了,往后就让我采云姐给我娘做闺女吧。”连蔓儿就笑道。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知道张家的人来了,吴王氏带着连枝儿和吴家玉。赵氏带着连叶儿都赶了过来。之后,罗小燕抱着二妞妞带着罗小雀也来了。随后来的是蒋氏和大妞妞,蒋氏还带来了连芽儿。

“……往后我能得着采云的继。”张氏摸着张采云乌黑的头发,笑着道。

姑侄两个感情好,住的又近,张采云泼辣能干,以后针线、家务等方面,张氏如果要人帮忙,张采云就是最好的人选。而张采云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有张氏在这,都能说得上话,帮得上忙,也不用大老远去求助娘家。

又或许有人要说,如今以连蔓儿家的情况,仆佣众多,用不着张采云什么。可亲侄女在跟前,毕竟和别人不一样。

得晚辈的继,并不单单指的是得晚辈伺候、奉养。有晚辈经常在跟前,常来常往的,对于衣食无忧的老人来说,可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众人说笑了一阵,就纷纷拿出给张采云的添妆来。

张氏给张采云的添妆是两个尺头,一对鎏金双喜麻花镯子,两方同心方胜的帕子,上面都拴着一副金三事儿,另外还有一对她亲手绣的鸳鸯枕套。

原先连蔓儿家就送了张采云一份添妆,只是并没有对外宣讲。如今这一份,则是明面上的。张氏和连守信商量过,以后侄女、甥女、堂孙女等出嫁,也按着张采云这个例,明面上都是这些添妆。这样大家都一样,也少了许多口舌。

至于私下里另外又如何如何,那就完全由得她们自己灵活掌握了。

吴王氏送的添妆,也是两个尺头,另外还有一对簪子、一对丁香、一对戒指。连枝儿和吴家玉姑嫂两个另外送了一对枕套、一对荷包,一对珠花,还有两张包袱皮。

吴家在随礼方面,历来手面很宽。吴王氏这边给张采云添妆,吴玉贵那边又给男方随了一份礼,是随的份子钱。

像这种情况,与成亲的男女双方都有礼往的,只选择一方随一份礼就可以了。吴家这样做,颇为厚重,显示与张家陆家都关系匪浅,也显示对这两家的爱重。

“我们都商量好了,到时候我就带着蔓儿,坐新亲的席,家兴和他爹他们爷俩啊,就让他们坐主家那一席去。”吴王氏笑着说道,“枝儿我就不让她坐席了,家玉在家陪着她嫂子。”

吴王氏说带着蔓儿坐席,而不是说跟张氏一起坐席,又显得连家和吴家之间亲如一家。

连蔓儿在一旁含笑,她很喜欢听吴王氏说话。吴王氏会做人,说话做事都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亲近。难得的是,她做的并不是表面功夫,为人也很让人称道。

张氏固然是很好的娘,但是在吴王氏那里,却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连枝儿嫁进吴家之后,说话做事都更成熟、干练了许多,就与吴王氏的教导分不开。

赵氏和连叶儿也送了添妆,一对绣花枕套,一对绣花包袱皮,一对绣花半截门帘(专门夏季在内室用的),还有两个一套的木盆,是连守礼亲手箍的。连叶儿也送了两个亲手绣的荷包,和两张帕子。

罗小燕送张采云的添妆是一对绣花枕套,一对绣花枕巾,一对绣花包袱皮,还有一对荷包。

因为二郎和罗小鹰都在城里上工,罗家的家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罗小燕拿出来的这几件活计,比起其他人送的,无论是布料,还是绣工,都还是差了一截。

罗小燕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

“……粗针大线的,拿不出手……”

“看这话说的,有这个心意就行了。”张王氏就道。 Wωω•TTkan•co

蒋氏则是代表连家老宅来送礼的。老宅这边,自打和张家结了亲,凡是生孩子,张家都会来下奶,继祖娶亲,连花儿出嫁,二郎成亲,张家也都送了礼。如今张采云出嫁,于情于理,老宅都得给添妆。

自打蒋氏进了门,连蔓儿就一直在好奇,这一回,老宅那边会送出什么样的添妆来。上回添妆给连枝儿添堵,自家孙女,张氏又老实,就那么含糊过去了。如今张采云可是张家的长孙女,老宅若是照着连枝儿那个时候来,张王氏就敢打上门去。

不过,等蒋氏拿出添妆,连蔓儿就知道,她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老宅那边,别的不行,这家里外头,他们却分的很清楚。

老宅给张采云的添妆是三尺大青布,一条印花的被面,另外还有两个绣花荷包,四个同心的络子。

那大青布和被面,一看就是从镇上买的。至于荷包和络子,则显然是出自蒋氏之手。连蔓儿甚至猜测,老宅送的只有前面两样,后面两样则是蒋氏私下里准备、私下里加上去的。

怎么说那,虽然这份添妆比起别人家的轻了一些,但起码不是什么边角碎料,而是花了钱从外面买回来的。

老宅给连枝儿添妆的事,张家人都知道,看了给张采云的这份添妆,相互之间交换了个眼色,就笑着收了。

等众人的添妆都看过了,连蔓儿又笑盈盈地将张采云拉到西屋去,她也给张采云另外准备了添妆。连蔓儿给张采云的添妆,也是她自己做的针线。其中有一对荷包,两方帕子,两条大红的汗巾子,还有两双棉綾的袜子。

“剪裁、缝,还有绣花,都是我一个人做的。一针一线啊,好多天,不到天亮我都不睡觉,彩云姐……”连蔓儿笑着将礼物送上,并暗示张采云要记得她的“辛苦”和“恩情”。

“等以后,我也给你绣。”离了大家伙跟前,只跟连蔓儿在一起,张采云刚才的端庄就都烟消云散,又恢复了往常的活泼样。她很不客气地从连蔓儿手里接过几样活计,一样样翻看起来。

给张采云准备的东西,连蔓儿当然用了心,虽然没有她自己说的那样夸张。

“蔓儿,你的活计现在做的可真好。”看完了,张采云表示她特别满意,“还是你随我大姑,手巧。我随我娘,手笨。”

“你别给自己找借口了。”连蔓儿也毫不客气地吐槽张采云,“我大舅妈手哪里笨,上次给我姐绣的活计我可看见了,不比我娘绣的差。”

张采云被揭了底,也不生气,嘻嘻地笑。

“这是我的,还有我哥和小七的……”

……

求粉红,晚上争取加更。

第621章 樱桃红了第720章 说情第28章 箭如虹第486章 谁是吃货番外四第664章 不要脸第366章 古氏回来了第476章 首战告捷第132章 连叶儿PK 连花儿第705章 嫁妆风波第867章 泡影第789章 争吵第505章 午后第283章 幺蛾子第608章 峰回路转第190章 沈老夫人第470章 孵鸡第346章 打乌米第69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79章 觉醒的包子第503章 富业第458章 冬末第991章 千钧一发第820章 饺子馅第880章 翻脸第721章 矛盾第177章 主动第28章 箭如虹第307章 决定第901章 金榜题名第460章 为什么回来第630章 飞来横祸第764章 人比人第703章 滚刀肉第244章 工具第655章 烦恼第126章 连叶儿问计第866章 所求为何第962章 姻缘第540章 二进宋府第86章 沈六提出条件第700章 凉第688章 和睦第457章 连蔓儿出主意第895章 奶爸和小舅舅第822章 微妙了第343章 财源滚滚第827章 叙第851章 担心第215章 团年饭第291章 雨第534章 石磨第551章 撵还是不撵第84章 借势第5章 高利贷—契约第498章 吃惊第13章 鸡屁股第253章 清明第881章 大风波第376章 替罪羊第334章 变故第137章 大生意第838章 好面子第1009章 不得已第560章 不要钱第642章 葫芦和瓢第499章 礼第764章 人比人第381章 对症下药第334章 变故第204章 冰车第899章 月到中秋第478章 不给第358章 丰收第675章 教训第682章 敬酒与罚酒第673章 一物降一物第11章 甜姑娘儿第850章 养不熟第652章 旧衣第26章 人上人第470章 孵鸡第565章 冲突第850章 养不熟第439章 留客第58章 酿酒第10章 包子第36章 家法第400章 御赐第961章 隐瞒第464章 责问第371章 听谁的第874章 吊孝第570章 抓子儿第869章 垂危第928章 巧遇第593章 惩罚第438章 孝子第336章 逆转第611章 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