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扭秧歌、唱大戏

“哎呀,蔓儿,这是不是就要唱上了!”张采云立刻高兴地道。

“不是。”连蔓儿就笑道,“这是扭秧歌的来了。”

“扭秧歌,那也好看啊。”张采云的兴致丝毫不减,甚至还更高了。

踩高跷、扭秧歌是辽东府民间,尤其是乡村间的一项颇具有代表性,而且非常普及的一种娱乐和表演形式。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步伐简单,极容易学会,当然,这仅仅是指扭秧歌,不包括踩高跷。

就是连蔓儿,也会扭秧歌。不只是她,她们兄弟姐妹几个都会。那还是跟张氏学的,很简单的十字步,或者也有叫做八字步的。

秧歌可以踩高跷、穿了戏服、装扮上来扭,也可以简单地平地扭,只需要腰间系一条大红或者大绿的绸子,或者手里拿一把扇子,就可以扭的像模像样,喜气洋洋。

今天连蔓儿家不仅请了戏班子和杂耍班子,另外还请了一队秧歌,这秧歌是在开席和开戏之前,暖场用的。

“蔓儿,你听这声,多热闹,咱去看看呗。”张采云就跟连蔓儿商量。

连蔓儿也很想出去看,不过今天她是主人,无论如何不能扔下客人,自己跑出去玩。因此,连蔓儿就问屋里的一众小姑娘们,都想不想出去看看扭秧歌。

“咱们也不用出门,就在那跨院里,已经搭好了看台。”连蔓儿笑着道。

来的这些小姑娘,有的住在乡间,有的住在城里,不过都是爱玩爱笑的年纪,对于这种乡村风味十足的扭秧歌比对看戏还感兴趣,大家这么一商量,就都说要去看。

连蔓儿见大家都要去。心里也乐意,就带头出来,一众小姑娘,旁边跟着伺候的丫头婆子,簇簇拥拥的,就往跨院来。东屋那边,也有些年轻的媳妇们也走了出来,说说笑笑的。也是到看台上去看秧歌的。

看台搭在跨院里,比院子的围墙矮了几寸。在这看台上,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见老宅的院落。更别说是前面牌楼前的空地了。看台上早已经安放好了桌椅,连蔓儿一众人沿着梯子缓缓上了看台,纷纷就坐,就有小丫头端了托盘,送了香茶和各式的点心上来。

外面牌楼前的空地上,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前面特意留出来的坐席上,也坐了些人,其中最显眼的,是金家的几兄弟。

今天老金一家都来了。不过只有老金和他媳妇来赴宴,金家的几个儿子就是来凑热闹看戏的。金家这五兄弟,在青阳镇一代是极有名的人物,这么热闹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缺席。

今天人来的多,难免鱼龙混杂,连蔓儿家安排了人在外面维持秩序。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看着,不让人弄脏或者损毁了御赐的牌楼。金家几兄弟很早就到了,很积极地帮着看场面,维持秩序。

老金声名在外,金家几兄弟在外又被称为金家五虎,几个人往那一站,喊上一嗓子,就是那些想趁乱捣蛋的混混、二流子之类的。都乖乖地收敛了爪牙,不敢再打什么鬼主意。

所以这外面坐着的人虽然多,也说说笑笑的,但是秩序却很好,热闹而又不杂乱。

连蔓儿因为是主人,不像张采云一坐下。就盯着秧歌看,她先注意的是牌楼前的观众。见来的人多,秩序良好,连蔓儿就很满意。然后,目光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金家兄弟的身上。

金家几个兄弟,一如往常地穿的都非常气派,金家老大到老四四个兄弟都大马金刀地坐在那,只有喜宝,站在那里,正低着头跟金家老四说话。

很久没见了,喜宝似乎又长高了一些,也更壮实了,喜宝一身玄色缂丝的长袍,肩头还披了一件大红色的裘皮大氅。

从连蔓儿的方向看过去,正好看见喜宝的侧脸。具有金家特色的高挺的鼻子,和饱满的嘴唇,使这个少年的侧脸显得格外英挺。

今天来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自然还有不少的大姑娘小媳妇。很多羞涩的、爱慕的目光都投向了金家兄弟。

其中以金家老四吸引的目光最多,然后,就是喜宝。投射在喜宝身上的目光,又与投射在金家老四身上的目光不同。

金家老四是老金几个儿子里面最英俊的,但毕竟已经娶妻。而喜宝,已经到了该定亲的年龄,却还没有定亲。

金家的财势,喜宝自身的好相貌和脾性,连蔓儿早就知道,喜宝是个很受十里八乡小姑娘们喜欢的少年。

不知道是不是被这样爱慕的目光暗地里看的习惯了,喜宝对于周围投射来的目光似乎毫无所觉,依旧跟金家老四不知道在说着什么。

连蔓儿正要移开视线,喜宝突然毫无征兆地转过头来。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毫不掩饰的眼神,就这样直直地看过来。

连蔓儿的嘴角还带着笑,一时不知道是不是该移开视线。那边金家老四已经一把拉着喜宝坐了下去。

嘈杂的人声中,依稀能听见金家老四的说话声。应该是看到了看台上都是女眷,觉得喜宝那样看过来很失礼。

“蔓儿,蔓儿,你快看……”旁边的张采云扯了扯连蔓儿的衣角,让她看经过院墙来的秧歌队,其中两个武生打扮的正踩着高跷,做了一个极难也极漂亮的翻筋斗动作,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连蔓儿的目光和心思也被吸引了过来。

今天请来的秧歌队,并不是戏班子和杂耍班子那种专业的,而是业余的。秧歌和唱戏、杂耍不同,唱戏和杂耍一年到头都有人请,而秧歌只有在年节的时候,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因此,辽东府内,专门扭秧歌为生的艺人极少。

今天请来的这一队,是辽东府秧歌队最常见的一种。这里面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本身爱好秧歌,而且扭出了专业艺人的水平。平时他们都有自己的营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在年节了,才会凑在一起到各处表演。

这些人,就是热爱扭秧歌,一扭起来就高兴。自己扭当然没意思,要越多的人看,越多的人欣赏、赞叹,他们才越高兴。而展示自己的同时,还能挣一些钱,贴补家用,那自然是极好的。

连蔓儿就知道,这秧歌队里,有好几个,就是周围村里的庄户人。

扭秧歌,讲究穿戴鲜艳、色彩热烈,而且扭的要喜庆、要热闹。而扭秧歌,里面也装扮有类似生旦净末的角色。

比如连蔓儿家今天请的这一对,在最前面领队的是两个人,一个书生打扮,扮演的是许仙,另一个小袄襦裙,带着发髻,扮演的是白娘娘。一般秧歌队里面领队的,都是扭的最好的。

跟在白娘娘和许仙后头的是八个人一对,穿戴各异,是取自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后,还有穿着破僧衣,戴着破僧帽,手里拿了把破蒲扇的济公和尚。

再后面,是披着大红袈裟,一脸端严的唐僧,这个唐僧没有骑马,他的身后跟着几个徒弟。头戴金箍,画了一张猴子脸,手拿金箍棒,学着猴子走路,时不时还翻个跟头,赢得一片喝彩声的是孙悟空,扛着钉耙,忽闪着不知什么做的大耳朵,带着几乎能乱真的大肚皮的,是猪八戒,后面还有担着一担行李的,是沙僧。

接着,又有客人陆续的到了。三十里营子的王举人父子,里正,吴玉昌,县城的王太医和王幼恒父子,老金,老黄,知县等,其中不少都携了妻子儿女一起前来……。

男客都留在了前院,女眷们就被请到后院。

张氏今天打扮的十分华贵,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做了孺人之后,应酬的多了,如今招待起众女眷来,中规中矩,颇有几分气派。旁边又有张王氏、吴王氏等人帮衬着,众女眷谈笑风生,气氛十分喜气、热闹。

连蔓儿也不清闲。今天是家里的大日子,她也特意打扮了,头上两只珠簪,两只赤金压发,耳朵上是黄豆大小的赤金镶珍珠坠子,身上穿了件石榴红的妆花银鼠窄裉袄,胸前是赤金璎珞项圈,下面缀着一块长命百岁的金锁片,下面是同色的妆花银鼠皮裙,裙边压着璎珞白玉灵芝佩。

今天来的年轻的姑娘们,都归连蔓儿招待。

十来个小姑娘,都打扮的花枝招展,因为年纪相近,坐下不到一会,就很快相熟起来,有的谈诗文,还拿了连蔓儿旁边架子上的书卷来翻看,有的谈针线,还有几个小姑娘特别爱听张采云说山里的趣事。

有两个年纪更小一点的,连蔓儿干脆拿了自己那匣子羊子儿出来,让两个小姑娘抓羊子儿玩。

“蔓儿,戏啥时候开唱?”张采云偷空过来,小声问连蔓儿道。

张采云爱热闹,这是想着一会出去听戏去。外面戏台前搭了棚子,前两排的位置都留了出来,已经安设了桌椅,就是备着院子里有客人要去凑热闹的。

“得等开席了,那边才开唱那……”

连蔓儿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外面锣鼓齐鸣。(未完待续)

第343章 财源滚滚第39章 麻烦第595章 二月二第912章 感情第718章 婚期第547章 冬雪第696章 求助第503章 富业第65章 拾谷穗第77章 夜半寻人第641章 余香袅袅第981章 聪明的决定第507章 麦收第169章 惊吓第454章 辞旧迎新第969章 厉害第752章 葫芦第760章 添妆(二)第883章 最像母亲的儿子第612章 顺水推舟第199章 一战成名第883章 最像母亲的儿子第873章 白事情第338章 父母心第111章 买地第117章 将计就计第214章 过年第819章 留吃饭第208章 蒋氏的秘密第65章 拾谷穗第530章 对策(二)第345章 告状第147章 喜讯第309章 麻蚶子第738章 时机第169章 惊吓第214章 过年第984章 奉承第900章 双喜临门第475章 鹅鹅鹅第667章 意外第211章 浆洗第334章 变故第477章 又到清明第258章 果树第653章 杂音第1013章 商议第972章 亲疏第622章 牧场第372章 再议分家第748章 喜气盈门第795章 心愿第496章 针锋相对第509章 夏末第813章 不满第445章 霜花第725章 搞破坏第138章 小作坊第869章 垂危第831章 采买第707章 嫁妆风波(三)第561章 陷亲于不义第314章 燕子和葫芦(二)第899章 月到中秋第949章 新屋第604章 拔出萝卜带起泥第780章 考量第664章 不要脸第999章 双喜临门第718章 婚期第402章 大兴土木第236章 抓猪羔第430章 客饭第925章 桃花劫第344章 要第180章 北风吹、雪花飘第774章 串门第362章 要第735章 勉强第211章 浆洗第212章 买年货第139章 开工第954章 衣钵第176章 蒸蒸日上第805章 破五第896章 念书不念书第525章 多事之秋第745章 换屋第175章 工资--家规第809章 扭秧歌、唱大戏第541章 回家第801章 争端第915章 顺水推舟第1010章 不一样的年第124章 以死相逼第536章 买房第324章 唬着了第739章 乱中第129章 添箱第520章 牌楼前的战争